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472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docx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

 

光学测量实验指导书

牟达刘智颖编写

实验一平行光管调校(自准直法)

一、实验项目

1.了解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并掌握其调校方法。

2.分析调校误差,并总结其特点。

二、实验要求及所用器具

1.把待校平行光管的分划面校到其物镜的焦面上,并给出调校精度。

2.所用器具:

装有十字丝分划板的焦距为550mm的待校平行光管、高斯式自准目镜、可调的标准平面反射镜(其有效孔径要大于平行光管物镜通光孔径)。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

若忽略平行光管物镜的像差和光的波动性影响,当分划面4位于物镜焦面处时,则由平面反射镜自准回来的分划像3与分划均重合于物镜焦面处。

若分划面离开物镜焦平面一小距离(离焦量)x,则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自准分划像将位于焦面另一侧,并且分划像离焦面的距离d近似等于x,即分划像至分划间的距离是离焦量x的两倍。

故利用自准直法可使调焦精度提高一倍。

图1.1自准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图

1—平面反射镜;2—平行光管物镜;3—分划像;4—分划;5—自准目镜

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的步骤:

(1)将装有十字分划板的待检平行光管、标准平面反射镜及高斯式自准目镜按图1.1自准光路摆好,并调出自准分划像。

(2)当用清晰度法调准时,应调到使自准分划像与分划同样清晰,则认为平行光管已调好。

(3)如以消视差法调焦,即通过眼瞳在出瞳面处横向摆动,由分划像相对分划是否存在横向错动(有无视差),来判定分划面是否位于物镜焦面处。

若分划像措动方向与眼瞳摆动同向,则表明分划像比分划离眼瞳更远些。

即分划像位于焦点之内,而分划面必然位于焦点之外,即图1.1所示情况。

反之,若分划像措动方向与眼瞳摆动反向,则分划面位于焦内。

然后,按照判定的分划面调整方向,微调分划板镜框,直至分划像与分划间消视差止。

反复调校几次,调好后再拧紧分划板的压圈,此时表明平行光管已调好。

四、调校误差分析

(1)当以清晰度为准进行自准直法调校时,平行光管的调焦极限误差为

(1-1)

式中ae——人眼的极限分辨角(角分);K——系数,一般取6;——波长,单位为微米;——平行光管与自准目镜组成的自准望远镜的视放大率;D——平行光管物镜的实际通光孔径;

注:

当眼瞳直径De大于自准望远镜的出瞳直径D′时,D取平行光管物镜通光孔径;当De<D′时,应以De替代式中的D。

如考虑标准平面反射镜在口径D范围内的面形误差为N个光圈,由此引入的调焦误差为

(1-2)

则平行光管的调校极限误差为

(1-3)

(2)当以消视差为准进行自准直调校时,平行光管的调焦极限误差为

(1-4)

式中——人眼的对准误差(单位为角分)。

同样,如考虑平面反射镜面形误差,引入的调焦误差△SD2,则调校极限误差可参看式(1-3)求得。

 

实验二平行光管调校(五棱镜法)

一、实验项目

1.了解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并掌握其调校方法。

2.分析调校误差,并总结其特点。

二、实验要求及所用器具

1.把待校平行光管的分划面校到其物镜的焦面上,并给出调校精度。

2.所用器具:

装有十字丝分划板的焦距为550mm的待校平行光管、高斯式自准目镜、五棱镜及承物台、适当倍率的前置镜。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及方法

理想的五棱镜有如下特点:

在五棱镜的入射光轴截面内,不同方向入射的光线经五棱镜后,其出射光束相对入射光束折转90°。

本方法即是利用五棱镜这一特点来对平行光管进行调校的。

调校原理如图2.1示。

图2.1五棱镜调校平行光管的原理图

s—分划;1—待校平行光管;2—五棱镜;3—前置镜

将五棱镜2放置在平行光管物镜前的承物台上,五棱镜可沿垂直于平行光管光轴方向平稳地移动。

沿五棱镜出射光束方向放置前置镜3(望远镜),用以观察平行光管的分划像。

若分划位于平行光管焦面上,则由平行光管物镜射出一束平行光。

当五棱镜沿垂直于平行光管光轴方向,由位置Ⅰ向位置Ⅱ移动时,平行光管分划经前置镜所成的分划像将不产生任何横向移动,如图2.1(a)所示。

若分划面s不位于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则随着五棱镜由Ⅰ向Ⅱ位置移动,前置镜中形成的分划像将产生左右方向的横向移动,如图2.1(b)、(c)所示。

利用这一现象可将平行光管分划面准确调到焦面位置。

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步骤

(1)将五棱镜放置在可沿垂直物镜光轴方向移动的承物台上,并使五棱镜的入射面对向平行光管物镜,其出射面对向前置镜。

调整承物台的高低位置,并调前置镜的俯仰手轮和方位手轮,使分划像呈现于前置镜视场中,并使平行光管的竖线分划像与前置镜相应分划对准(若两分划均为竖线,则应利用两者间的横向微小间隙的变化进行对准,以提高调校精度)。

(2)转承物台的手轮,使其上的五棱镜沿垂直于平行光管物镜光轴的方向,向着前置镜移动。

若在前置镜中形成的平行光管的分划像由右向左移动,表明分划面位于焦前,如图2.1(b)所示;反之,分划面在焦后,见图2.1(c)。

(3)松开分划板镜框压圈,按步骤

(2)确定的分划面移动方向,沿轴向微调分划板框,直至五棱镜移动时,平行光管的分划像相对前置镜分划不发生横向移动(或两者间的微小间隙宽度不再变化),则表明分划面已准确位于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了。

(4)调好后,拧紧分划镜框的压圈。

四、调校误差分析

本法的实质是将纵向调焦变为对人眼较灵敏的横向对准,故与消视差为准的调焦误差相当。

主要是由前置镜的横向对准误差确定,所不同的是:

该法是由五棱镜在平行光管物镜前方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替代了眼瞳在出瞳面内的摆动。

故参看(1-4)式可得五棱镜法的调校极限误差为

(2-1)

式中——前置镜的视放大率;——人眼对准误差,单位为角分;D——平行光管物镜通光口径;Dw——五棱镜通光口径。

分析式(2-1)可知当Dw≈0.5D,且选择最好对准方式时,可使本法达最高调校精度。

五棱镜法最适于较大口径的平行光管调校。

五、思考题

1.比较自准直法与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各自特点?

2.为提高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的精度在实验设置上应考虑那些因素?

3.对f′=550mm,D/f=1/10的平行光管,以消视差为准进行自准直法调焦时,若所选高斯自准目镜的焦距f′e=44.0mm,求平行光管的调焦误差(取0.5′,眼瞳直径De=2mm)?

4.若上题中,平面反射镜在100mm范围内凸一个光圈,其余条件不变,求分划面的调校位置精度有多高?

5.两种方法,各自是如何判别分划面相对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位置的?

6.五棱镜法调校中,有人提出在五棱镜入射面前放置一垂直于入射光轴截面的狭缝光阑,这样做是否可提高平行光管的调校精度?

为什么?

7.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光路安排中,若平行光管位于观察者右方,或五棱镜背离前置镜方向移动,应如何判别分划面的调节方向?

8.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时,若五棱镜的入射面与出射面间的夹角不是严格的90°角,试分析对调校结果有无影响?

9.从对准误差与分辨率的关系,分析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的实验装置中,诸参量应如何正确选择?

10.用五棱镜法调校平行光管,平行光管物镜的球差曲线如图2.2所示,且分划面落于球差曲线以内某一位置处。

当移动五棱镜时,分析平行光管分划像相对前置镜分划应如何措动?

图2.2

附录:

平行光管技术性能及其主要附件介绍。

550型和1200型平行光管的技术数据

名称

型号

物镜

相对孔径

高斯目镜

照明灯规格

焦距

口径

焦距

视放大率

550型平行光管

5W

550mm

55mm

1∶10

44mm

5.7×

6V·2.1W

1200型平行光管

32W

1200mm

80mm

1∶15

44mm

5.7×

6V·30W

主要附件:

(1)可调式平面反射镜:

口径100mm,装在可绕左右上下两相互垂直的轴线微转动的调节架上。

调节时,每一方向由一只调节螺钉控制。

(2)四种分划板

a.十字分划板,调校平行光管用。

b.傅科型分辨率板,用于测透镜分辨率。

c.星点板通光孔径0.05mm,用于星点法检验透镜像质。

d.Porro板,有间距分别为1、2、4、10、20mm的五对线,线间距精度±0.001mm,供测透镜焦距用。

 

实验三V棱镜折光仪测折射率和色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棱镜法测量光学玻璃折射率与色散的原理及其测量方法。

2.熟悉V棱镜折光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了解影响测量精度的诸因素。

二、实验要求及所用器具

1.用WYV型V棱镜折光仪分别测光学玻璃对D、C、F、e、g、h谱线的折射率,并求得色散值。

2.所用器具:

WYV型V棱镜折光仪、钠灯、汞灯、氢灯、待测玻璃试样、折射浸液等。

三、测量原理及方法

1.测理原理

V棱镜法测理折射率的原理如图3.1所示。

V棱镜乃是一块带有“V”形缺口的组合棱镜,它由两块材料性能完全相同的直角棱镜胶合而成。

V棱镜的材料折射率n0是已知的。

V形缺口的张角∠AED为90°,两个棱角∠A、∠D均为45°。

图3.1V棱镜法测折射率原理图

1V棱镜;2—待测试样

待测试样应磨出两个互成90°的平面,置于V形缺口内,为使两者的表面很好地贴合,其间加入少量的与试样折射率大致相同的折射浸液。

单色平行光垂直AB面射入。

经V棱镜和试样,最后从CD面射出。

若待测试样折射率n与n0相同,则入射的单色平行光将不发生住何偏折地从CD面射出。

此时仪器的度盘有一零位读数。

若n≠n0,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将有偏角。

显然角的大小、正负与n有关。

测出角,则待测试样在测量条件下对某一波长的折射率为

(3-1)

当n>n0时,出射光线向上偏折,取“+”号。

角由度盘的0°~30°范围读值;当n<n0时,出射光线向下偏折取“-”号,由度盘的360°~330°范围读值。

2.V棱镜折光仪简介

按上述原理制成的专用仪器称为V棱镜折光仪,如图3-2所示,主要由准直系统1、对准望远镜2和精密测角系统3组成。

准直系统由平行光管及照明装置组成,以给出垂直射向V棱镜的单色平行光。

其分划线(单线)平行于V棱镜的V型缺口底棱。

对准望远镜可绕度盘主轴转动,以便确定透过V棱镜的光束方向。

为减少杂光,准直系统的分划选用狭缝方式照明细丝;为确保系统对各单色光均有良好的像质,准直物镜和望远物镜均采用复消色差物镜。

图3.2V棱镜折光仪光学系统略图

1—准直系统;2—对准望远镜;3—精密测角系统

精密测角系统由度盘及其照明系统和读数显微镜组成。

由于对准望远镜在瞄准时带动度盘一道转动,故通过读数显微镜可读得偏折角值。

其中“度”,“十分”由度盘直接读得,小数部分由测微尺读出,仪器最小格值为0.05分。

为扩大仪器的测量范围,仪器附有三块不同折射率的V棱镜供选用。

3.测量方法

(1)制备试样:

两直角面细磨或抛光,直角误差<1′。

(2)制备折射浸液,其折射率nL与待测试样折射率n之差控制在0.01范围内。

(3)依据被测样品折射率选定V棱镜,使|n-n0|≤0.2。

(4)校零位读数:

将校正零位用的标准玻璃块涂以相应的折射浸液后,放入V棱镜V槽内,并注意排除其间气泡。

用对准望远镜的双线对准平行光管的单线像。

此时读数应校成0°0.00′。

如校后仍有余数,则以该数作为零位读数。

更换V棱镜或改变单色光的波长时均需校零位。

(5)取下标准块,仿上述办法放入试样,重新对准读数五次。

各数经零位修正后,再求平均值。

即得被测试样对某一谱线的偏角

,依次测得试样对D、C、F、e、g、h谱线的偏折角。

参看表3-1进行记录。

 

表3-1V棱镜法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数据记录表

V棱镜编号noD________noC________noF________

noe________nog________noh________

被测试样编号No________浸液折射率nLD________

零位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测次数

D

C

F

e

g

h

1

2

3

4

5

平均值

(6)由平均值查-(n-n0)表或代入式(3-1),即得到待桧试样对各单色光的折射率,并求得色散值。

四、测量误差分析

折射率的测量标准偏差为

(3-2)

式中(n0)——V棱镜的折射率标准偏差;()——偏角的测量标准偏差。

上式中的微商可由式(3-1)求得

偏折角的测量标准偏差包括下述三个因素:

度盘刻线的标准偏差σ1,对准望远镜的单次对准标准偏差σ2以及读数显微镜的读数标准偏差σ3。

在测角θ时,需要两次对准和两次读数,故角的测量偏准偏差为

σ(n0)通常是用精密测角仪以最小偏向角法测得的。

一般不大于5×10-6;而σ(θ)一般可控制在1.5×10-5弧度范围内。

对应的σ(n)可达到(1~2)×10-5,这满足一般的折射率测量精度要求。

五、思考题

1.要使V棱镜折光仪达到预期的测量精度,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应满足那些测试要求?

2.本仪器中对准直物镜与对准望远镜物镜的像差校正有什么要求?

3.为何要规定一块V棱镜只适用测量折射率为某一范围的玻璃试样?

4.若采用一对样品法(即用同一待检玻璃做成两块偏差不大于5′的直角形试样,然后再将两直角的一个面胶合在一起,磨另一面成平角),应如何测折射率?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5.若已知V棱镜折光仪的对准望远镜放大率Γ=6×,读数显微镜总倍率ΓM=58×,度盘刻度直径φt=114.6mm,格值中读差σ=±2″,请你估算一下θ角的测量误差有多大?

6.实验过程中,放入折射浸液有什么作用?

对折射浸液有什么要求?

应如何配制?

7.平行光管的分划面的单线应按什么方向放置?

其透光狭缝有什么用?

8.度盘转轴为什么要与V棱镜的V型缺口棱边平行?

9.测各谱线的折射率时,共用一个D光的零位读数可以吗?

为什么?

附录

按我国无色光学玻璃的国家标准规定:

每种玻璃应给出7种光谱线的折射率。

表3-2列出7种谱线的波长,符号及产生这些谱线的元素灯。

表3-2列出了常用折射液的折射率及色散值。

表3-2

谱线符号

波长(nm)

元素灯

备注

h

404.7

汞(Hg)灯

当元素灯同时发出几条光谱

线时,为得到某一波长的谱

线,需配用相应波长的滤光

片。

g

435.8

汞(Hg)灯

F

486.1

氢(H)灯

e

546.1

汞(Hg)灯

D

589.3

钠(Na)灯

C

656.3

氢(H)灯

A

766.5

钾(K)灯

表3-2常用折射液的折射率和色散(表中*为常用的)

液体名称

nD

nF—nC

煤油*

1.446

0.0088

液体石腊

1.480

0.0086

丁香油

1.533

0.0174

三溴甲烷

1.593

0.0181

碘苯

1.620

0.0253

—溴代萘*

1.656

0.0320

—碘代萘*

1.705

0.0375

二碘甲烷

1.741

0.0375

二碘甲烷加硫磺的饱和液

1.787

0.0423

溴化硒(Se2Br2)

1.960

实验四简式偏光应力仪测量玻璃双折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式偏光应力仪测量玻璃双折射的原理和方法。

2.会根据干涉色来计算双折射,并确定光学玻璃的等级。

二、实验内容及所用器具

1.利用简式偏光应力仪测量被测试样的双折射

2.所用器具:

简式偏光应力仪、被测试样。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测量原理

光学玻璃在退火过程中,由于各处温度不均匀而保留下来的应力称为残余应力,它会引起双折射。

光学玻璃的质量指标是以光通过1cm厚的玻璃时,由o光和e光所产生的光程差表示的。

若玻璃厚度为d,通过该玻璃时,o光和e光的光程差为△,则双折射为

(4-1)

式中,no,ne—分别为o光与e光的折射率。

光学玻璃双折射的测量实际上就是测量o光和e光的光程差。

由于o光和e光都是线偏振光,故双折射测量都是用偏振光干涉实现的。

干涉色法是利用线偏振光干涉,由干涉色的识别来确定光程差的大小。

为此,自然光须经起偏器变成线偏振光入射。

若玻璃不产生双折射,则仍以线偏振光射出。

使检偏器的主方向与起偏器正交,则人眼看到的是暗视场。

若玻璃具有双折射,则出射的o光和e光之间具有稳定光程差,通过检偏器将发生干涉。

由干涉色可判定光程差,并确定双折射等级。

玻璃的双折射以垂直应力方向上单位厚度内o光与e光的光程差δ(nm/cm)表示,按表4-1分为四类。

表4-1

类别

玻璃中部光程差δ(nm∙cm-1)

1

2

1a

4

2

6

3

10

4

20

5

50

2.测量方法

带有全波片的偏光仪如图4.1所示。

起偏器与检偏器正交,两者间放有全波片。

全波片的两个主方向(快慢轴)与起偏器的主方向成45°。

打开光源后,人眼通过检偏器看到视场中干涉色为均匀的紫红色。

将待检试样放在台面玻璃板上,视场中的干涉色将依据试样各部位光程差的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

图4.1偏光仪光学系统

1—光源;2—隔热片;3—聚光镜;

4—反射镜;5—起偏器;6—全波片;

7—发散透镜;6—台面玻璃;

9—待检玻璃;10—检偏器

测量时,可一边绕着仪器光轴转动试样,一边观察干涉色变化,找出试样中干涉色变化较大的某一部位(一般研究试样的中部),并确定最高色序和最低色序的两个位置,然后查表求得这两个色序对应的光程差,取二者的平均值,然后带到公式4.1中求出双折射δ,再在表4-1找到试样所对应的玻璃等级。

由于该法存在着对干涉色判别的主观误差,其灵敏度较低,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四、思考题

1.提高简式偏光应力仪测量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2.测量圆板玻璃时,将观察到什么现象,试分析之。

3.为什么用双折射光程差来表示光学玻璃应力的大小,试分析之。

 

实验五光学零件曲率半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自准显微镜法测量球面曲率半径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3C型自准球径仪的结构特征及其测量范围。

3.了解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能正确地给出测量误差。

二、实验内容及所用器具

1.用3C型自准球径仪分别测量凸、凹球面的曲率半径。

2.所用工具:

3C型自准球径仪、待测凸、凹球面光学零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测量原理:

自准球径仪测量凹球面曲率半径的原理如图5.1所示。

自准球径仪的核心部分是自准显微镜。

利用自准显微镜分别对待测球面的球心C和顶点A进行自准直调焦(可由自准分划像清晰无视差的成在分划处判定)。

借助投影测长机构测出两次调焦时,自准显微镜(或待测球面)沿轴移动的距离,即为衍测球面的曲牵半径。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仪器备有一套不同放大率的物镜供选用。

国产3C型自准球径仪结构如图5-2所示,主要由测量座、夹持器组件以及底座等三大部分组成。

图5.1自准球径仪测曲率半径的原理图

1—待测球面;2—自准显微镜

图5.2自准球径仪结构示意图

1—测量座;2—夹持器组件;3—底座

测量座由可沿底座导轨方向移动的上、下滑板、自准显微镜、200mm长精密玻璃刻尺以及投影读数器组成。

借助手轮,自准显微镜能沿光轴方向进行粗动和微调,其位置可由玻璃刻尺经投影读数器(最小格值0.001mm)测得。

夹持器可依据待测面曲率半径的名义值,沿导轨床面定位在某一刻线标志处。

夹持器用于装卡和调整待测光学件。

转动其上的两调节螺,即可使待测球面分别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做倾斜微调,以将球心准确调到显微镜瞄准轴线上。

2.测量步骤

由待测球面的口径、曲率半径尺寸及要求的精度选用适当倍率的显微镜。

仪器备有4×、10×和40×物镜供选用。

由待测球面曲率半径名义值,将夹持器沿导轨床面装定到需要刻线标志位置。

将待测件装卡到夹持器上。

轴向微动测量座并微调待测件使自准显微镜的目镜视场中,观察到过球心的清晰且无视差的自准像。

在投影读数器读得对应球心的位置读数x1。

移动测量座,使自准显微镜对待测面顶点调焦,直至目镜视场中再次看到清晰无视差的自准像。

读得对应球面顶点的位置读数x2,则被检面的曲率半径R应为

R=x2—x1+x0(5-1)

式中x0为夹持器装定位置的刻线标志读数(0、200、400、600、……)。

测凸球面曲率半径的步骤也大致类同,只是所测半径范围受到显微镜工作距限制。

四、测量误差

(5-2)

式中1——夹持器的定位误差;2——投影读数器的读数标准偏差;3——自准显微镜的两次调焦误差;4——玻璃刻尺的刻线标准偏差。

五、思考题

1.自准球径仪测球面曲率半径时,球面顶点自准像与球心自准像,哪个好找些?

为什么?

2.为提高自准显微镜的清晰度法的调焦精度,其光学参量应怎样选择?

3.凸球面曲率半径的测量范围由什么限定?

在不降低测量精度条件下,可否增大凸球面的半径测量范围?

4.测R<200mm的凹球面曲率半径,夹持器座的定位误差对曲率半径测量精度有否影响?

为什么?

5.用自准球径仪测R为30mm,口径为25mm的凸凹对板,发现所得数据不一致,问哪个结果更可靠些?

 

实验六平面光学元件的光学不平行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比较测角仪的使用和测量玻璃平板光学不平行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测量反射棱镜光学不平行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所用器具

1.测量直角棱镜DⅠ—90°的光学不平行度,并判别角度误差和棱差。

2.测量直角棱镜DⅡ—180°的光学不平行度,判别角误差和棱差。

3.所用器具:

GXY型比较测角仪、待测玻璃平板、直角棱镜DⅠ—90°和DⅡ—180°。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

1.测量原理

若反射棱镜存在角误差或棱差,则展成的玻璃平板将存在不平行度,称为反射棱镜的光学不平行度。

其中,在入射光轴截面内的不平行度分量称为第一光学不平行度Ⅰ(它是由角度误差引起的);而垂直光轴截面方向的不平行度分量称第二光学不平行度Ⅱ(由棱差产生的)。

自准直法测量光学不平行度的原理如图6.1所示。

由自准望远镜射出的一束平行光,分别经玻璃平板的前后面反射,在望远镜的视场中得到互成角的两个像,则玻璃平板的不平行度

(6-1)

图6.1自准直法测光学不平行度原理图

1—待测玻璃平板;2—自准望远镜

式中n——玻璃平板的析射率。

考虑到自准望远镜分划是按实际角度值之半标注的,故

(6-2)

2.比较测角仪简介

测量光学不平行度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比较仪。

如GXY—1型双管比较测角仪。

它由底座、支座、两个阿贝式自准望远镜和承物台构成。

阿贝式自准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如图6.2所示,由物镜、直角棱镜、分划板、照明棱镜和目镜组成。

分划最小格值为15″。

3.测量方法

(1)测直角棱镜DⅠ—90°的光学不平行度如图6.3所示,待测棱镜放承物台上,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