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109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docx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师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

赣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2018年2月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

1、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七雄”;不少权贵无功而受禄。

当时较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运用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董仲舒提出: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这一说法试图

A.宣扬君权神授B.通过“天道”规劝君主

C.主张知行合一D.劝说统治者“无为而治”

3.叶适,南宋时期浙江温州人,学术之会,与朱熹、陆九渊鼎立,主张“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然而,叶适的学术地位很快衰弱下去。

叶适学术地位很快衰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流思想的确立B.与经济发展趋势相悖

C.巩固国家大一统需要D.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始

4.朱熹强调:

“如今为此学而不究天理、(不)明人伦、(不)讲圣言、(不)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

”这表明朱熹

A.重人伦,轻自然B.倡导自然科学理论探究

C.存天理,灭人欲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

在明末清初,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反映出明末清初

A.广泛传播经世致用思想B.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

C.明确提出民主社会构想D.文化上呈现较为宽松局面

6.顾炎武指出: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他认为,只有“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

在此,顾炎武

A.批判君主专制,君民共治B.天赋人权,主张契约建国

C.主权在民,建设法治国家D.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

7.“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能合理解释这种变化的是

A.冶铁业的迅速发展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

C.火药广泛用于军事D.对外政策走向封闭

8.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诗人以诗入画强调个性表现和写意B.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C.京剧象征虚拟表意的风格开始形成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伦理之道

9.梁启超曾于1901年说: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交点之一刹那,实中国两异性相搏相射,短兵紧接而新陈代谢之时。

”这一表述旨在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酝酿之中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关系

C.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发展D.女性政治地位获得普遍提高

10.1915年,陈独秀率先扛起了启蒙运动大旗,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1936年秋,共产党人提出开展科学、民主为内容的新启蒙运动主张,并很快形成了群众性的讨论,呼吁对有封建思想但反对异族奴役的人采取宽容态度。

两次启蒙运动对待封建思想持不同态度,其原因之一在于

A.脱离群众到广泛发动群众B.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C.斗争的直接矛头发生变化D.国人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

11.下表是中国近代以来向外国学习的两个片段。

对这两个片段共同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叙述

出处

洋务运动,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

(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7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贸易关系,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

杨先材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A.当时缺乏世界领先水平科技B.中国全方位融入经济全球化

C.中国逐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D.振兴民族是先进国人的心愿

12.1906年,孙中山说:

“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我国革命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C.民族民权主义一体D.实现国民的大联合

13.毛泽东发文称:

“(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

当时中国处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长征时期D.延安时期

14.杨继绳指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存在两种不同认识的斗争:

是保持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还是放弃某些传统原则以求经济的发展?

最早智慧地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理论是

A.毛泽东思想B.“文化大革命”理论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20世纪50到60年代中期,学术界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的文章有200篇,此后10余年没有相关论文发表,80年代有200篇,90年代研究的方向改为理论反思。

学术界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

A.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B.充分体现出学术要为政治服务

C.反映出社会主义文化地位的变化D.基本吻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

16.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其时代背景是

A.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工作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C.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

17.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达成协议。

协议明确表示:

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使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美苏争霸加剧,中苏友好结盟B.中国动乱,美国趁机对华封锁

C.中国现代科技发展震惊了美国D.中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武装干涉

18.《荀子·王制》记载: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下列人文主义主张与其最为契合的是

A.人应该理性思考、科学判断B.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

C.人是万物存在与否的尺度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9.罗素在评价世界历史上一事件时指出,“在……里,内心的纯洁才是最本质的东西,并且至少是在无知的人和有学问的人之间同样地可以找得到的东西。

”这反映出

A.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束缚B.苏格拉底对美德的追求

C.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D.启蒙思想家的理想诉求

20.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

 

图1图2

A.资产阶级借助宗教题材以反对迷信思想

B.人文主义复兴和人性解放影响宗教绘画

C.艺术风格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

D.广大民众要求创立新式教会的强烈愿望

21.1921年,诺贝尔委员会决定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评委会在通知他获奖的信中写道:

“这次给你授奖没有考虑到你在相对论(即狭义相对论)和引力论(即广义相对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这说明相对论

A.彻底否定了时空观念B.引发时空观等根本性变革

C.主要提出者另有他人D.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2.1857年,斯宾塞出版《进步:

其规律及原因》一书,他写道:

“无论是在社会的发展中还是在政治、制造业、商业、语言、文学、科学及艺术的发展中,这种由简单经过连续的变异而进入复杂的同样的进化始终保持着。

”作者的这一观点

A.与达尔文进化论相同B.受《物种起源》出版的影响

C.蕴含进化变迁的思想D.彻底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23.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

这一现象表明

A.工业革命受科学进步的影响较大B.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进步

C.科学与生产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科学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

24.“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吹醒吧!

”这反映出当时

A.工业革命进行之中B.社会黑暗,精神危机

C.正面揭露丑恶现象D.反思冷战,嘲讽社会

25.有这么一类艺术家:

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

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

亲密无间的联系。

这类艺术家

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

C.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D.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

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

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

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

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

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

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

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

——摘编自尚新建《启蒙与人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理性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的不同。

(4分)从文化思想科技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

(6分)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摘编自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的特点。

(6分)

 

(2)材料二中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理论贡献主要指什么?

(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知识精英——“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秩序。

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

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摘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

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众阅读变化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影响(6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

·1705年,唐甄完成《潜书》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

·1696年,法国耶稣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中国近事报道》出版,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哈以中国为政治和伦理道德结合的典范

·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0年前后,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英国成为工业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赣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2018.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BAAB6-10.DCBAC11-15.DCDCD16-20.ACDAB21-25.BCBA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26、27题各13分,28、29题各12分,共50分。

26.(13分)

(1)积极影响:

肯定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道德自律(或稳定社会秩序,或社会的和谐);文化传承与发展。

(每点1分,答对3点得3分)

(2)不同:

理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束缚人的发展(或压制人性),维护专制统治。

(每点1分,答对2点得2分)理性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利,否定权威(或倡导独立自主,张扬个性)。

(2分)

原因:

儒学复兴运动开展(或社会形成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氛围);传统儒学长期影响;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思想大一统(或重建价值信仰体系)的需要;重人伦,轻自然。

(每点1分,答对3点得3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基础(或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开展;长期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斗争;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每点1分,答对3点得3分)

27.(13分)

(1)特点:

政府重视;起步早;不断完善;与农业发展相关;重实用;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联系强;日食记载受儒学影响;天象观测记录丰富。

(每点1分,答对6点得6分)

(2)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

(1分)

影响:

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成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推动理性时代到来;推动物理学和近代科学发展;进一步打击神学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8.(12分)

(1)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需求;科举制推行,教育发展;造纸术、印刷术(或印刷业)的发展。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影响:

国民素质提高;拓展视野;开启民智;宣传救亡图存;冲破封建束缚;促进西学传播;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每点1分,答对6点得6分)

29.(12分)

示例:

明清之际中外出现思想启蒙(2分)

中国方面,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制集权强化,理学僵化,西学东渐影响,黄宗羲、唐甄等知识分子开启思想启蒙,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

(4分)

欧洲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中央集权民族国家成长,欧洲掀起了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等反对专制迷信,主张开辟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理性时代。

(4分)

总之,在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外出现思想启蒙。

(2分)

(本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均可得分,本题最高得分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