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年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214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陶渊明年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渊明年谱.docx

《陶渊明年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年谱.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陶渊明年谱.docx

陶渊明年谱

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365)一岁,出生在江州豫章郡康乐县义钧乡七里山安成

正月,皇后王氏卒。

二月,哀帝崩于西堂,年二十五,无嗣,弟琅琊王奕嗣位,是为废帝海西公。

二月,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假节。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六月十五,陶渊明出生在七里山安成(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安成自然村。

《江西通志》云,因晋时陶渊明之父任安成太守,此地即取此名以示纪念。

),字元亮,入宋更名潜。

曾祖陶侃,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陶茂,武昌太守。

父陶敏,安成太守。

母孟氏,长史孟嘉第四女。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丙寅(366)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十月,会稽王司马昱为丞相。

(《晋书》卷八《海西公纪》)

晋海西公太和三年戊辰(368)四岁,居七里山安成

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诸侯王上。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庶母生程氏妹,名翠莲。

《祭程氏妹文》“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可知其妹小于渊明三岁。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369)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四月,大司马桓温伐燕;九月,温大败,死三万余人。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桓玄生。

(《晋书》卷九十九《桓玄传》)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七岁,居七里山安成

五月,桓冲欲以扬州让谢安。

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

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是年,渊明随父任至安成(今江西安福县境内)。

(清康熙癸已黄宽《重修安福县志序》:

“……壬辰摄安成事,驱车至境,东望庐江奔淮。

……而其南为渊明读书台,五柳之芳躅在焉。

北瞻华封,西顾武功石城,其胜迹所留,千古如新。

”故陶澍曰“或幼随父任读书于此耶”?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372)八岁,居七里山安成

正月,降司马奕为海西县公。

七月,简文帝卒,太子司马子曜即位。

(《晋书.简文帝纪》、《孝武帝纪》)

是岁,三吴(吴郡、吴兴、义兴)大旱,人多饿死。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丧父。

《祭从弟敬远文》:

“惟我与尔,匪但亲友。

父则同生,母则从母。

相及龆齿,并罹偏咎。

”乃言同在八岁丧父。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十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春正月,改元。

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三诸军事,寻阳在六郡内。

(《晋书.孝武帝纪》)

庶母卒。

《祭程氏妹文》:

“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

”即指程氏妹的生母卒于渊明十二岁之时。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379)十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是年大旱,瘟疫流行。

(《晋书.孝武帝纪》)

慧远与其弟慧持等到荆州上明寺。

(见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甲申(384)二十岁,居七里山安成

桓伊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造龙泉精舍。

(《晋书》卷八十一《桓伊传》)

颜延之生。

(《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渊明独游至幽州(今河北省东北部)、张掖(今甘肃省内)。

(《拟古九首》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385)二十一岁,居安成东北陶家园

八月,谢安卒,琅琊王司马道子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谢安执国政。

十月论淝水之功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谢玄康乐公(今江西宜丰县东四十里)、谢琰望蔡公(今江西上高县)。

(《晋书.孝武帝纪》)谢灵运生。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家遭不幸。

渊明从张掖、幽州远游回宜丰故里,绕道父任宦地安成。

所置园田为康乐县公谢玄侵夺。

盖因渊明外祖父孟嘉尝依附桓温、温欲杀谢安。

谢氏仇恨孟及孟婿陶敏,故藉皇封以并陶产。

渊明从安成移居安成东北陶家园。

《怨侍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弱冠逢世阻”则指此难。

是年建书堂于崇贞观侧、建柳斋于宅左数武处。

晋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390)二十六岁,居南山

司马道子恃宠骄恣、帝不能平,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以潜制道子。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娶王氏、构庐南山。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

“渊明公……性喜安闲,寻幽觅静。

见夫南山之阳,林木森蔚。

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乃构庐而居焉。

……始娶王氏。

”)

是年,渊明远游东隅,即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

(《饮酒》二十首其十云: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又去过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辛卯(391)二十七岁,居南山

江州刺史王凝之集中外僧徒八十八人,于浔阳精舍,翻译佛经。

是年冬,渊明建读书堂于浒溪山下延禧琳宇侧。

《江西通志》、《瑞州府志》、《新昌县志》、《上高县志》对渊明读书堂均有记载。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中载“晋太元庚寅冬,先生燕游于义钧乡十五都浒溪山下延禧琳宇,见溪流环抱,林木森蔚,辛卯冬遂构书堂于其侧。

”遗址尚存。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392)二十八岁,居南山

十月荆州刺史王忱卒。

十一月以黄门侍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

(《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孝武帝纪》)

是年春,渊明与禅师慧远在秀溪宅后龙山共建潜慧寺。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

“潜慧寺,晋太元壬辰春,靖节公与禅师慧远所建,故以潜慧名寺。

徐应龙有碑铭,迄北宋末年遭兵乱,寺毁碑废,遗址尚存。

”宋观文阁大学士曾渊子有诗云:

“秀水山青又一天,连名结社乐蹁跹。

地盘龙势分庐宇,江吼龟声拥寺前。

蒲座开函风满径,花池洗钵石流泉。

至今遗址依然在,可并虎溪三笑传。

”)冬,渊明又在桂林山建桂林山寺。

(《江西通志》卷五一载:

“桂林山在新昌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旧传晋陶渊明尝居此。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胜迹并诗》中载:

“桂林山寺在县东二十里义钧乡十四都,相传靖节公建于晋太元壬辰冬。

宋治平中改额曰:

彰贤寺。

元至元中,寺僧清逸,游方至都,居白塔圣寿万安寺七年,领受仙经法旨,归寺开演不懈,戒律甚严。

故《天隐疏》有丹成拔宅皆仙之语。

元大德庚子,袁州路总管荣公赍奉朝命、护持讲席,其徒循习宗教焉。

元季兵毁,遗址今存。

”)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癸巳(393)二十九岁,居南山

六月始兴、南康、庐陵大水,七月大旱。

司马徽聚众于马头山反、刘牢之遣将讨平之。

十月后秦姚苌死,其子姚兴继位。

(《晋书孝武帝纪》)

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奉母(孟氏)、携妻(王氏)及子俨离开故里南山到江州赴任,理五斗米道科仪事,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主簿,主管文书。

(《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投耒去学仕……是时向立年”。

《杂诗十二首》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写斯篇”。

《宋书.百官志》:

“江州自晋成帝咸康中始置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

陶任此职,何以多所耻而‘不堪吏职’,似不易理解。

江州刺史王凝之乃五斗米道徒,《晋传》云:

‘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

’可见陶确实不屑于事王凝之。

”)

是年,长子俨生,小字舒。

《颜诔》:

“母老子弱,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至亲之议,近悟毛子棒檄之怀。

”据此可知渊明出仕祭酒时已有一子。

作为俨命名的《命子》诗。

《册府元龟》录此诗题作《训子》。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皆在表述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

“前半序述安雅,后半抒写淋漓,安雅为四古常格,其淋漓处笔腾墨飞,非汉、魏以来所能拟似”。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甲午(394)三十岁,居浔阳

七月,荆、徐二州大水,伤秋稼。

《晋书孝武帝纪》

王氏卒。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说是的二十岁遭时乱,三十岁丧其妻。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395)三十一岁,居浔阳

司马道子专权奢纵,帝擢王恭、郗恢、殷仲堪等使居内外要任,以防道子。

道子亦引王国宝等为心腹。

于是朋党竞起,朝政益乱。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继娶庐山隐士法赐之妹、寻阳翟氏,名玉英。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

“继娶寻阳翟氏,与公同志,克甘勤苦,留居寻阳祖宅,躬耕是任,朝夕忘劳。

”(《与子俨等疏》: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

《闲情赋》作于是年。

此赋命意,实为爱情。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题<未定草六>》云:

“被论客赞尝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显得摩登,‘原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三十二岁,居浔阳

九月、帝嗜酒,为张贵人所弑。

太子即位,是为安帝。

安帝幼而痴,虽寒暑饥饱不能辨。

会稽王司马道子以王国宝、王绪为心腹,参管朝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次子俟生,小字宣。

袁行霈注:

“阿舒已‘二八’,指十六岁,阿宣行志学,‘行志学’,行将满十五岁(当是十四岁),比长子阿舒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397)三十三岁,居浔阳

四月,荆州刺史王恭举兵讨王国宝。

司马道子杀国宝,恭乃罢兵。

荆刺史殷仲堪闻国宝死,亦抗表举兵,道子以书止之。

(《晋书安帝纪》、《晋书王恭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

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398)三十四岁,居浔阳

七月,王恭与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南蛮校尉杨佺期等同盟举兵讨司马道子。

九月,王恭兵败被杀。

十月殷仲堪、桓玄、杨佺期等,盟于浔阳,共推桓玄为盟主。

朝廷诏桓玄为江州刺史。

(《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

三子份(阿雍)、四子佚(阿端)生。

(《责子》诗: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由此可知雍端乃同岁,比阿宝小二岁。

晋安帝隆安三年已亥(399)三十五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五斗米道首领孙恩攻会稽,杀内史王凝之,旬日之间奄有八郡,众数十万。

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发兵击之。

十二月桓玄袭杀荆州刺史殷仲堪,南蛮校尉杨佺期,自领荆、江二州刺史(《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一)。

渊明被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命为军府参军,与庞遵二人共同掌管军府的文书簿籍。

晋安帝隆安四年庚子(400)三十六岁,居浔阳,任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桓玄都督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兼荆州江州刺史、镇江陵。

五月,孙恩陷会稽,内史谢琰战死。

十一月诏镇北将军,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帅众未恩。

(《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一百十一)。

渊明盖此年初奉桓玄命使都,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六月五子佟生。

是年冬回寻阳,在祖居中过年。

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於于规林》诗二首。

诗云: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可见是因公入都。

又云: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这是说先回寻阳家中探母,再赴荆州桓玄幕。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401)三十七岁,居浔阳,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孙恩入陷吴国,杀内史袁山松。

刘牢之遣刘裕击破之。

桓玄闻孙恩逼进京师,复上疏请讨之,诏止之。

(《晋书·刘牢之传》、《晋书·桓玄传》、《资治通鉴》一百一十二)

是年刘遗民为柴桑令。

渊明在寻阳家中迎新年,正月五日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不久即返荆州江陵桓玄幕。

七月初,复回寻阳休假。

七月末再返江陵。

冬,母孟氏卒,渊明还浔阳居丧。

据义熙三年所作《祭程氏妹文》曰:

“昔在江陵,重罹天罚。

……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知渊明母孟氏之丧在其任职江陵期间,且是冬季无疑。

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

诗文主要叙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

通过对途中景象的描绘,显现出诗人那颗澄清静穆之心。

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三云:

“篇中澹然恬退,不露怼激、较之楚骚,有静躁之分。

晋安帝元兴元年壬寅(402)三十八岁,居寻阳

春正月,下诏罪状桓玄,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军都督,率军讨桓玄。

二月,桓玄东下过寻阳,至姑孰。

三月,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

玄入京师,杀司马元显、司马道子,总揽朝政,改元大亨。

孙恩屡败,乃赴海死。

余众数千人复推卢循为主。

(《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

刘遗民弃官隐居庐山,七月,与慧远等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建斋立誓,共斯西方,作《誓愿文》。

是年渊明在家居丧。

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此文《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作《嘉别传》文云:

“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

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则孟嘉为渊明外祖父。

征西大将军:

指桓温。

孟嘉是桓温属下的长史总理幕府。

此传记述了孟嘉的生平事迹,并着重赞扬他身在官场而能坚守“行不苟合,言不夸矜”的清操美德。

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三十九岁,居寻阳

二月,桓玄自称大将军,八月自号相国、楚王。

刘裕破卢循于永嘉。

十一月,安帝禅位于楚。

十二月,玄即皇帝位,改元永始,以安帝为平固王,迁于寻阳。

(《晋书.安帝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渊明在家居丧。

始春察古田舍农事。

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三:

“题曰《怀古田舍》,故二首俱是怀古之论。

前首荷蓧丈人,次首沮、溺,皆田舍之可怀者也。

《和郭主簿》诗。

诗云: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弱子乃指幼子佟,未成音乃二三岁光景,则此诗作于是年。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

敬远母与渊明母为姊妹,皆孟嘉女。

陶注引《豫章书》云:

“孟嘉以二女妻陶侃子茂之二子,一生渊明,一生敬远。

丁注引程穆衡曰:

“时先生居忧,敬远与先生同居,其母与先生母又姊妹也。

敬远能甘贫遗世,读书躬耕,称先生同志。

侍中所陈,盖两人共之,故作此诗以相贻美而慰之也。

张谦宜《茧斋诗谈》卷四:

“勤农词淡而意浓,此最是难学处。

全集俱以是求之,乃是其高绝。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云:

“秉耒欢时务,解颜勤农人。

”此《勤农》诗当作于元兴二年癸卯。

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404)四十岁,居浔阳,任刘裕镇军参军

二月,刘裕帅何无忌、刘毅等举兵讨伐桓玄。

三月刘裕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诸军事。

四月桓玄挟安帝至江陵。

刘裕诸将与玄军战于湓口,大破之,进据浔阳。

加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刘敬宣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

五月刘毅与桓玄大战于峥嵘洲,桓玄兵败被杀。

卢循陷广州,称平南将军(《晋书·安帝纪》、《资冶通鉴》卷一百一十三)

渊明服丧而毕,作刘裕镇军参军,东下赴京口。

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停云》、《时运》、《荣木》、《连雨独饮》诗。

据《晋书·安帝纪》、《文选》、殷仲文《解尚书表》等记载,刘裕于元兴三年三月任镇军将军,确凿无疑,渊明入镇军将军刘裕幕府在元兴三年四、五月间。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则作于是年。

诗中所抒发的全是怀旧思乡之情。

并决心“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最终返归宜丰故里的田园。

王瑶注:

《停云》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二语,以为《停云》等三诗(《停云》、《时运》、《荣木》)都是四言四章,而且前冠小序,序文句法也完全相同;诗题又都是以首句命名,当为同年而作。

乃系于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四0四),渊明时年四十岁。

从《连雨独饮》诗:

“自我抱兹独,亻黾俛四十年”二句,可以看出此诗作于元兴三年(404)渊明四十岁。

他在饮酒中论述人生的哲理,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仙。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独守“任真”的信念。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四十一岁,居浔阳,为刘敬宣建威参军,八月任彭泽县令。

正月,刘毅入江陵,桓振众溃。

改元。

三月晋安帝反正,自江陵,还京师。

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刘毅使人言于裕曰,刘敬宣不豫建义,不宜为江州。

敬宣不自安、自表解职,乃召还为宣城内史。

四月刘裕旋镇京口,改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加领兖州刺史。

(《晋书.安帝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三月、奉刘敬宣命至建康,又到叔夔族居地钱溪会见族人。

是秋,八月经叔夔荐为彭泽令。

(《秀溪陶氏族谱.靖节公家传》:

“乙巳三月.敬 宣改宣城内史,公适使都还,经钱溪,复邦族,家甚贫。

是秋八月,应辟为彭泽令。

”)十一月“我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解印绶。

程氏妹卒于武昌。

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归去来兮辞》并序。

   据《资治通鉴》,刘敬宣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在元兴三年五月。

义熙元年三月,敬宣欲上表解职,渊明既为陶侃之后,又曾为刘裕参军,且此时“耕植不足以自给”,故敬宣特示以“惠爱”辟为参军,遣其奉表使都。

渊明途经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时,写下这首抒发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念的《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

   刘祁《归潜志》卷八云:

“渊明《归去来辞》前想象,后直述,不想侔。

”据序云:

“乙巳岁十一月”,则本文作于义熙元年乙巳(405)辞彭泽令之初。

逯系年将序和辞分别系于两年即序写于义熙元年十一月,辞作于义熙二年春。

当是。

渊明这篇辞,是他饱尝了仕途的痛苦,看透了官场的腐朽,最终选择归隐的道路,并从此不再出仕的宣言。

这篇辞写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隐居的乐趣。

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晋安帝义熙二年丙午年(406)四十二岁,居浔阳

   十月,尚书论建义功,封刘裕豫章郡公,刘毅南平郡公,何无忌安成郡公。

十二月,以何无忌为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诸军事、江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谢灵运为纪室参军。

(《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周续之被命为抚军将军刘毅参军,征太学博士,不就。

(《宋书》卷九十三《周续之传》)

   是年春,写成《归去来兮辞》之辞,至此则成《归去来兮辞》并序。

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欧阳修曰: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己。

”又引李格非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沸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知有斧凿痕”。

   晋安帝义熙三年丁未(407)四十三岁,居浔阳

   刘裕诛东阳太守殷仲文,南蛮校尉殷叔文,晋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骆球及桓胤,并夷其族。

   五月六日,程氏妹服制再周。

   作《祭程氏妹文》。

这篇祭文,作于是年五月。

这时距程氏妹卒已满十八个月,故曰服制再周。

   晋安帝义熙四年戊申(408)四十四岁,居浔阳

   正月,刘毅不欲刘裕入朝辅政,议以谢混为扬州刺史。

裕用参军刘穆之计、至京师,遂为侍中,扬州刺史、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如故。

(《晋书、安帝纪》、《宋书》卷四十二《刘穆之传》)

   六月中,寻阳旧宅遇火,燔毁殆尽,举家寄栖舟中。

   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

戌申岁,指义熙四年(408)。

此年柴桑城附近的上京居室焚烧殆尽,便只好住在门前的船中。

至新秋之时,写下这首诗。

钟秀编《靖节纪事诗品》卷二《宁静》曰:

“靖节此诗当与挽歌三首同读,才晓靖节一生学识精力有大过人处。

   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409)四十五岁,居浔阳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四月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

五月,至下邳,步进至琅琊。

六月,至东莞、下临朐,围广固。

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

九月加刘裕太尉,裕固辞。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修葺茅茨,徙居西庐。

作《已酉岁九月九日》、《和刘柴桑》、《酬刘柴桑》、《责子》诗。

已酉岁指义熙五年(四0九)。

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

“此诗亦赋而兴也,以草木凋落,蝉去雁来,引起人生皆有没意,似说得甚可悲。

末四句忽以素位不顾外意掉转,大有神力。

章法之妙,与《咏贫士》次首同”。

蒋薰评《陶渊明诗集》卷二:

“酬和刘柴桑二诗,情真趣适。

虽寄世中,却游人外。

浔阳三隐,如遗民乃知己,非续之可比也。

”王瑶注谓作于义熙五年。

逯系年同王瑶注。

据《命子》诗,俨生时渊明二十九岁,佟生于隆安四年庚子渊明时三十六岁,又据本诗“阿舒已二八”句,其《责子》诗当作于义熙五年(409)。

晋安帝义熙六年庚戌(410)四十六岁,居浔阳西庐

二月,刘裕下广固城,俘慕容超,送建康斩之(南燕亡)。

三月,广州刺史卢循举兵反,进据寻阳,江州刺史何无忌战死。

五月,卫将军刘毅迎击卢循,败绩。

六月,庾悦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授刘裕太尉、中书监,加黄钺,裕受黄钺,余固辞。

七月,卢循攻荆州败,自蔡州至寻阳。

十二月,刘裕破卢循于豫章。

渊明避战乱,至九月中乃获早稻。

四体诚疲,幸无异患,隐心愈固。

作《庚戌岁西田获早稻》、《悲从弟仲德》诗。

渊明自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归田后,经过多年的躬耕体验,对农业生产劳动有了更深的感受和思考。

这首诗强调的是劳动的重要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以及他在劳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悲从弟仲德》是诗人凭吊已故从弟仲德(苏写本作“敬德”)的旧宅有感而作。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卷十四:

“其情颇真切,……公诗真率,每嫌体弱。

”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亲人的深切悼念。

晋安帝义熙七年辛亥(411)四十七岁,居浔阳南里

三月,刘裕始授太尉、中书监。

四月,卢循败奔交州,刺史杜慧度大破之,循于龙编投水死。

后将刘毅任江州都督兼刺史,移镇豫章。

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

谢灵运“亦随刘毅至江州。

入庐山,见慧远”。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

从西庐移居南里,与颜延之结邻,八月,从弟敬远卒。

作《移居》二首、《祭从弟敬远文》。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

两年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想往已久的愿望。

此《移居》两首诗,就是他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

“《移居》二首,只是一任清真,而吐属雅令,句法高秀”。

《祭从弟敬远文》:

“岁在辛亥”,指晋安帝义熙七年(411)。

这年的八月十九日,为堂弟敬远下棺安葬。

渊明写下了这篇祭文,以表示对情同手足,“父则同父,母则从母”堂弟敬远的深切悼念之情。

晋安帝义熙八年壬子(412)四十八岁,居浔阳南里

刘毅自谓复兴晋室、功业足与刘裕相抗,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

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

九月裕以诏书罪状刘毅,并收毅弟刘藩、尚书仆射谢混,皆赐死。

既而帅师讨刘毅于江陵,毅败自缢而死。

是年孟怀玉为江州刺史,省浔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乃为郡治。

殷景仁被命为太尉刘裕参军,自寻阳南里移家东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刘毅传》)

作《与殷晋安别并序》。

此诗,乃渊明追述与殷晋安同游共处之乐,缅怀于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殷因调职太尉参军自浔阳移家东下,作此诗相赠。

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

“系此诗系义熙八年(412),即陶渊明移居南村一年之后所作。

晋安帝义熙九年癸丑(413)四十九岁,居浔阳南里

前将军诸葛长民及其弟辅国将军诸葛黎民贰於刘裕。

刘裕自江陵还都,即并杀之。

七月,朱龄石伐蜀克成都,斩蜀王谯纵。

(《晋书.安帝纪》)刘遗民不应征辟,刘裕以高尚人相礼,遂其初心。

九月,慧远作《万佛影铭》。

(释元康《肇论疏》引慧远《刘公传》)

征著作佐郎,不就。

刘遗民亦于本年辞昭命。

渊明与雁门周续之,彭城刘遗民称之为《寻阳三隐》。

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和《形影神并序》诗三首。

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以遇事达观视之,何必访仙祈求长生的观念,写成《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从诗的“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二句来看,此诗当作于丑年。

因陶生平值丑年者,一为隆安五年辛丑,时年三十七岁,一为义熙九年癸丑,时年四十九岁;一为宋元嘉二年乙丑,时年六十一岁。

陶与江州官员往来,率在义熙年间,故知星纪指癸丑年。

《形影神》三首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称《形影神》为“新自然说”;称渊明“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岂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第一流,为世所共知者而已哉”。

晋宋时期社会动乱,宗教神学泛滥。

庐山东林寺名僧惠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