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254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余姚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而与之相关的“北斗”系列产业研发基地也在南京开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北斗三号”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部分构成

②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测速服务

③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实时性的特点

④为野外调查提供大范围空间数据信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北斗”系列产业研发基地在南京建立,对该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B.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C.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D.促进交通快速发展

【答案】1.D2.A

【解析】

【1题详解】

北斗已经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其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部分构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测速等服务,北斗系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性、实时性特点,为野外调查活动提供大范围空间数据的信息需要遥感技术支持,不是北斗系统的工作范围,①②③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A、“北斗”系列产业研发基地在南京建立,可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

B、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B错误;

C、研发基地建立在南京,对于南京城市化水平有影响但不会明显提高,C错误

D、研发基地建立在南京,对交通运输影响也不大,D错误。

故选:

A。

下图是浙江省某一水库水面上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推动当地能源建设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四川盆地B.长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D.东北平原

4.“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降低大气温度B.提高地面温度

C.增加太阳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3.B4.A

【解析】

【3题详解】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要大面积发展需要水面多、光照丰富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符合,B正确。

【4题详解】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集热板遮挡吸收太阳辐射,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A正确;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集热板遮挡吸收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有所降低,B错误;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集热板遮挡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减弱,D错误。

故选:

A。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读图判断泰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B.②C.③D.④

6.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能性较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5.C6.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①是背斜山,②是向斜谷,③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④是地堑谷;泰山是地壳断裂抬升形成的断块山,故选C。

【6题详解】

背斜是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地质构造。

①是背斜,A正确;

②是向斜谷,B错误;

③是地垒,C错误;

④是地堑,D错误。

故选:

A。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称,2018年当地时间6月10日11时35分,位于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市的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出现剧烈喷火,从当地拍摄的照片来看,火山灰在樱岛火山上空形成巨型烟云,十分壮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8.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7.C8.B

【解析】

【7题详解】

A、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所以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误;

B、岩石圈是指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所以岩石圈不仅仅包括上地幔一部分还包括地壳,B错误;

C、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C正确;

D、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所以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误。

故选:

C。

【8题详解】

A、大气圈包围着地壳,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氢,A错误;

B、水圈是由地球表面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

D、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与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D错误。

故选:

B。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锋面气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风力增强,天气转晴

C.气温降低,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晴

10.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吹东南风B.②地吹西南风

C.③地风速最大D.④地气压最高

【答案】9.C10.B

【解析】

【9题详解】

A、图中甲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左侧的冷锋锋前一侧,过境时,出现刮风降温降水等天气,A错误;

B、冷锋锋面过境时,风力增强,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

C、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出现降水,C正确;

D、冷锋锋面过境时,风力增强,出现阴雨天气,D错误;

故选:

C。

【10题详解】

A、近地面的风向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从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此①地盛行西北风,A错误;

B、②地吹西南风,B正确;

C、③地不是该等压线图中最密集地区,因此风速不是最大,C错误;

D、④地没有位于等压线图中气压数值最大处,D错误;

故选:

B。

读海陆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1.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北半球

冬季B.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冬季

C.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D.此图表示南半球的夏季

12.此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B.阿拉斯加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秘鲁寒流

【答案】11.B12.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气温自南向北在增大,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故A、C项错误;根据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可知正值南半球的冬季,故B项正确,D项错误。

【12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而且洋流为寒流,故A、B项错误;秘鲁位于南半球,加利福尼亚位于北半球,故D项正确,C项错误。

下图示意某区域板块及岩浆的运动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推动板块运动的主要能量来自

A.太阳辐射能B.海洋潮汐能

C.地球内部放射能D.地球自身重力能

14.下列水域的形成,与图示板块运动结果基本吻合的是

A.地中海B.日本海C.里海D.红海

【答案】13.C14.D

【解析】

【13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是地壳外部的能量来源,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的能量来源无关,A错误;

海洋潮汐能是由于地月引力产生的能量,无法促使板块运动,B错误;

根据图示得知该图代表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能,C正确;

地球自身重力能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能量,无法推动岩浆活动,D错误。

故选:

C。

【14题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的消亡边界,A错误;

B、日本海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不在板块交界的张裂处,不会产生图示的板块的运动,B错误;

C、里海位于亚欧板块,不在板块交界处,C错误;

D、红海位于位于印度洋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域不断扩大,D正确。

故选:

D。

下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

②图示地区可能是美洲大陆

③图示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④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当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变化时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针叶林的面积扩大

③海平面上升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答案】15.C16.A

【解析】

【15题详解】

甲图中由南向北分布有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最典型的分布地区应为亚欧大陆。

①③正确,②④排除。

ABD错误,C正确。

【16题详解】

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荒漠面积扩大,其他自然带向北移动,也就是同一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更高了,反映气温升高,因此最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高山雪线上升等,①③正确,②④排除。

BCD错误,A正确。

读“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分组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在1950年至2015年,我国人口的变化是

A.0~4岁人口逐渐增加B.5~19岁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

C.20~49岁人口逐渐增加D.总人口在2015年达到顶峰

18.据图推测,我国人口在2015年至2050年不会出现的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B.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出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答案】17.C18.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0-4岁人口在1950-2015年间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A错。

5~19岁人口数量减少,比重总体下降,B错。

20-49对人口逐渐增加,C对。

总人口达到顶峰大约在2050年,D错。

故选C。

【18题详解】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A错,符合题意,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出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BCD对。

故选A。

读“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高级住宅区B.电子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D.公园游览区

20.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厂企业集中B.地租昂贵

C.环境污染严重D.文化教育发达

【答案】19.C20.B

【解析】

【19题详解】

从进出该区域客运量的时间段看,进入该区的客运量主要集中在10:

00~11:

00,离开该区的客运量主要集中在20:

00~21:

00,该时间段正是购物、娱乐的时间,由此可见,该区域最可能属于中心商务区。

据此分析选C。

【20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功能区为中心商务区,该功能区内,商业云集,工厂企业很少;占据市中心位置,地租昂贵;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环境污染一般不会严重;本区为商业区,文化教育产业不发达。

据此分析选B。

【点睛】中心商务区(CBD)位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人员流动大,地价高,是城市的核心区。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

读“某停车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地理信息系统(GIS)能为该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

A.分析和管理车位空间信息B.定位和跟踪车辆动态信息

C.获取司机的实时通讯信息D.整合网络支付者个人信息

22.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

A.减少水体污染B.缓解交通拥堵

C.控制人口密度D.降低地价房租

【答案】21.A22.B

【解析】

【21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智能化地理分析技术,城市停车位置的数字化分析,可以动态地及时获取最近停车位的车位信息,方便停车,据此选A。

【22题详解】

智能化的停车系统,有利于车主尽快找到停车位,有利于缓解道路拥堵,节约时间,减少油耗,据此选B。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也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下图为嫦娥四号传回的月球表面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在月球背面可以观测到的自然现象有

A.日出前的黎明B.绚丽的流星雨

C.夜晚

星空D.美丽的极光

24.由图可知,月球表面

A.风力侵蚀作用强B.流水侵蚀作用强

C.风力沉积作用强D.陨石撞击较多

25.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测难度大,原因是

①月球背面离地球远

②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

③月球背面受太阳活动影响大

④月球背面无法和地面控制进行直接通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23.C24.D25.D

【解析】

【23题详解】

月球质量较小,没有形成大气层,无法对太阳光进行散射,因此在月球背面无法观测到日出的黎明,A错误;

月球没有大气,流星体撞击月球时,无法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形成炫丽的流星雨,B错误;

在月球背面属于黑夜,宇宙空间中的恒星发出的光线能够被观测到,因此夜晚的星空在月球背面能够被观测到,C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无法在两极形成美丽的极光,D错误。

故选:

C。

【24题详解】

A、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无法形成风,因此月球表面没有风力侵蚀作用,A错误;

B、月球表面没有水,因此没有流水侵蚀作用,B错误;

C、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无法形成风,因此月球表面没有风力沉积作用,C错误;

D、由图可知,月球表面形成了圆形凹坑,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这是小行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D正确;

故选:

D。

【25题详解】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较近,①错误;月球背面没有阳光照射,受太阳活动影响小,③错误;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地球始终面向月球的正面,因此探测月球背面难度较大,②正确;在月球背面,电磁波无法和地球地面控制进行直接通信,需要借助其他仪器中转,④正确。

因此②④正确,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Ⅰ为德国示意图。

图Ⅱ为甲地的气候直方图。

材料二:

在乙城市郊区推行一个农业项目——“绿腰带项目”,该项目特别注重生态农业发展。

如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是绝对禁止的。

材料三 在乙城市郊区推行一个农业项目——“绿腰带项目”,该项目特别注重生态农业发展。

如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是绝对禁止的。

(1)L工业区“移铁就煤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当地(矿产)资源丰富,及便利的,邻近国家(矿产)资源丰富。

(2)当地钢铁、化学、机械等工业集聚生产,其优势是和。

(3)甲地

气候特征是,该地的自然带是。

(4)说出在乙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绝对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使用的意义。

【答案】

(1)煤炭(煤矿)、水陆交通(水运)、铁矿

(2)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促进技术创新(任答两点)

(3)终年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

(4)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防止土壤退化等。

【解析】

【详解】

(1)L工业区是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移铁就煤型”指工业发展初期的钢铁工业多建设在有煤炭的地方,把铁矿石运到煤炭地,因此该工业区发展的基础是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资源的运输需要借助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法国需要进口邻近国家法国的铁矿资源。

(2)当地钢铁、化学、机械等工业集聚生产可以起到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促进技术协作和创新等。

(3)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乙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绝对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使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肥料、化学制剂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水和土壤等污染,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等。

27.下图为2015年1~10月中国稻米产量居前十位的省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乙处的自然带是。

(2)图中A资源调配工程主要依靠(运河),该工程对华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易产生问题。

(3)乙处水稻生产7、8月份易出现自然灾害,它是天气系统形成。

(4)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从难以种植水稻到能较大规模种植水稻,主要影响因素是。

(5)湖北省是我国水稻产量最多的省区,分析其水稻种植优越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京杭大运河、土地盐碱化

(3)伏旱、反气旋(高压)

(4)科技

(5)雨热同季的气候,熟制多,一年两熟;河湖较多,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

(任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三大自然区为背景,综合考察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以及三大自然区之间的跨资源调配问题,以及北方地区中的东三省和南方地区中的长江流域(湖北)的水稻种植的区位分析。

【详解】

(1)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该工程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做为华北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容易加剧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3)乙地处长江中下游,7、8月份容易产生伏旱天气,它是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属于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

(4)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从难以种植水稻到能较大规模种植水稻主要得益科技的进步,比如水稻的改良、灌溉技术的进步等。

(5)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方面入手分析优势条件。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向日葵原产热带,喜日照,对温度有较强适应性,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能在各类土壤上生长。

东欧平原南部为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是俄罗斯、乌克兰的主要农业区,也是两国向日葵的主要分布区。

其葵花籽出油率高、质量好,属绿色有机农产品。

材料二:

图1为东欧平原向日葵生产分布图,图2为图1中向日葵分布区某地气候统计资料。

(1)简述向日葵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2)从气候和生物的角度,分析该地肥沃黑土的形成原因。

(3)简析该区域葵花籽含油率高的自然原因。

(4)从生物灾害防治的角度,说明该区域葵花籽属于绿色农产品的原因。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年降水量600mm左右,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

(2)地处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植被茂密(根系多);冬季寒冷、枯枝落叶分解速度慢;降水量较少,对表土侵蚀作用弱;土壤多有机质积累而形成肥沃黑土。

(3)生长期降水少,光照条件好;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含油物质的积累;积温低,向日葵的生长期较长,积累的含油物质多。

(4)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害虫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最低气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该区域农作物病虫害少(不易发生),农药使用少(残留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以东欧平原向日葵的分布地区为区域背景,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土壤的形成、农作物的品质高的成因和绿色农业。

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

【详解】

(1)气候特征可以从气候类型、年均温及温差、年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

结合东欧平原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以及材料中该区域某地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即可。

(2)分析肥沃黑土形成首先考虑有机质来源丰富,这与生物有关,结合区域特征可判断当地多草原植被,尤其是夏季植被生长更茂盛。

同时丰富的有机质难分解,不易遭外力侵蚀,使其长期积累而形成肥沃黑土,而该地区气候中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对表土侵蚀弱可以使得有机质难以分解且积累多。

(3)葵花籽含油率高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光照强度、日照时间、昼夜温差、植物生长周期长短等方面分析。

该区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高,夏季昼长较长,温差较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夏季温暖短暂,积温低,植物生长期较长,也利于含油物质的积累。

(4)绿色农产品主要体现在无污染方面,说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这样可以结合生物灾害防治的角度,强调当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状况不适合病虫害的生存和繁殖即可,包括该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不易越冬;夏季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生存和繁殖,进而农药使用少。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1为粤港澳区域简图,图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平原上镶嵌着片片洼地。

图2是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

其中粤东山区MM县产业结构中2009年和2016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占29.8%和22.4%。

材料三:

粤港澳大湾区是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1)分析珠江三角洲河道分叉多的自然原因。

(2)说明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

(3)推测工业转入对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