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353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论你多成功 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docx

无论你多成功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

无论你多成功到了四五十岁必然会深陷危机

儿子问我:

什么是中年危机啊?

我说:

工作不顺心,小孩不省心,老婆不贴心,父母不放心,气力不从心,梦想还不死心!

儿子显然不太明白。

我又说:

你上次看的那个小说《1984》,是个英国作家叫乔治·奥威尔写的。

他说:

任何生活,从内部观察,都只是一系列的失败。

换句话说,你的人生,就是不断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儿子说,这怎么可能呢?

我笑着说:

可能的。

因为说这话的那一年,奥威尔正好四十岁。

我有一位好朋友,特别不同意中年危机这个说法。

他说,“啥危机?

我一生下来就是危机。

人生,就是不断的危机处理。

早习惯了。

那说啥‘中年危机’的,都是闲的蛋痛。

我想告诉他:

近数十年来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中年危机,还真的不是“闲的蛋痛”。

40到50岁的中年人,难以感到心理满足,可能有着进化上的生物学原因。

做一下知识考古学会发现,中年危机确实是一个现代概念。

古代世界的人们,无论中外,对此都闻所未闻。

因为,这是一个在现代欧美发明出来的概念。

尽管中年危机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之前。

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学家ElliottJaques在1974年发表的畅销书《通道:

成人生活中可预见的危机》(Passages:

PredictableCrisesofAdultLife),是这个观念开始在欧美流行的里程碑。

在书中,ElliottJaques描述了这样的中年人:

“他已经取得了事业上的目标,却依然觉得失落和不快。

他责怪他的工作,他的妻子,和他周围的一切;觉得这一切都像牢笼一样困住了他。

逃离这种生活的幻想控制了他的思想。

他期望碰到一个有趣的女人,另一个领域的工作,充满异国情调的世外桃源。

这些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自由和救赎的欲望。

可是一旦这些欲望变得可以实现,画面就立刻反转了。

新的情况(新的女人,新的工作,和新的生活环境)会变成新的危险陷阱,让他只想回到原来的家庭,回到他的妻子和孩子那里。

因为,家庭、妻子和孩子在被失去的时候,才突然变得珍贵。

“难怪这让妻子们觉得震惊和恐怖。

”ElliottJaques写到。

这就是后来让人闻声色变的“中年危机”最初的典型形态。

在外人看来样样不错的中年人,却无端地时常情绪低落,抱怨身边的一切,永远幻想着挣脱家庭、工作、生活的牢笼。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角(原型是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伦敦证券交易商的工作他不想干,毫无基础,四十岁开始学绘画;和妻子和孩子不告而别,只身去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和土人一起居住。

从ElliottJaques的视角看来,高更只是一个深陷心理危机的可怜中年人。

七十年代以来,一系列心理学和经济学著作点燃了公众对于中年危机的兴趣。

“中年危机”(midlifecrisis)进入欧美日常语汇。

八十年代以来,“中年危机”逐渐成为中文世界中的高频词,这是改革开放以后观念进口的结果。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年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应激模式。

它是指中年人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更难以感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研究都表明:

虽然看起来和家庭、工作和生活上的诱因有关,中年危机的心理模式其实和外部条件没有直接关系。

中年人的情绪低落,只和年龄有关。

换句话说,无论你是谁,混的多牛逼,到了这岁数,多少会有点。

从90年代开始,美国两位经济学家DavidBlanchflower和AndrewOswald从事了一项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

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随着年龄下降,在四十和五十岁初期达到低谷。

然后逐步回升。

到了老年阶段,生活满意程度回升甚至超过青少年时期。

他们的这个发现,被称作“快乐的U形曲线”。

中年人,正处在那个U形曲线的低谷。

这个发现被其他很多研究所支持。

美国经济学家CarolGraham和MilenaNikolova的一项更全面的调查覆盖了149个国家的人群。

调查者询问人们“在考虑生活所有条件的情况下,你在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

”被调查者被要求从0-10之间选择打分。

结果发现,在80个国家中,年龄与满足感有强烈的关联。

在这些国家中,39岁到57岁的人群,是满足感最低的。

那么,是不是因为贫穷和富裕,导致了心理幸福指数的区别呢?

人们的常识是,有钱就会更快乐。

然而,实证的经济学研究并不支持这种常识。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RichardEasterlin早就发现,快乐与富裕的程度,毫无关联。

人们赚了更多的钱,却未必感到更快乐。

在布鲁金斯学院供职的发展经济学家CarolGraham也发现,秘鲁的贫困人口脱离贫困之后,很多人的满足感竟然在下降,甚至想回到过去贫困的生活。

在分析数据后CarolGraham发现,满足感的下降,和富裕程度无关,可能只和调查的年龄群体有关。

另一项针对27个欧洲国家的研究,追踪了人群从小到大心理满足感的变化。

研究同样发现,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群,精神问题最为严重。

他们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几率是其他所有年龄群的两倍。

这个现象,也被美国的相关研究所证实。

快乐U形曲线在欧美社会普遍存在。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laineWethington在2000年发表的研究表明,有四分之一被调查的美国人报告自己有“中年危机”,而多数不承认自己有中年危机的受调查者则认为,中年危机只是个人不负责任行为的借口。

对此,威斯康辛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的CarolRyff认为,人们当然可以将心理危机都归结于个人原因,比如性格不成熟,道德上不负责任,或者是一些外部境遇的变化。

但是,大量数据显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中年人情绪反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人群中,有一种基本的心理幸福模型,这种模型只和年龄密切相关。

就是说,无法感受到快乐的中年,和你目前的境遇关系不大。

这是一个和人性有关的问题。

当你唱到: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你其实正在被跨国界,跨文化的普遍中年危机所困扰。

有趣的是,快乐的U形曲线甚至在除了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中间,都可以被广泛观察到。

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动物学家观察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动物园中的五百多只动猩猩和类人猿。

结果发现,相当于人类45-50岁的的猩猩和类人猿,看起来最不开心。

连猴子都有中年危机,何况你呢?

可是,为什么会有中年危机呢?

传统的解释是: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可能性在减少。

世界已经被自己的能力所测量。

年少的梦想消散,你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小的现实。

经过多年打拼,我们终于塑造了自己的生活——它舒适却狭小,温暖却局限。

当我们过于熟悉这种生活之后,便希望改变。

我们期望更换伴侣,更换工作,更换开的汽车,更换居住的环境;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无力更换自己。

所以只能梦想改变身边一切看起来可以改变的东西,从而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有些不同。

这正说明,你远方的地平线,已经消失了。

这种对中年危机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在这之外,还有一种进化心理学上的解释。

进化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部分动物,在超过繁殖年龄之后,会迅速衰老死亡。

只有人类,在繁殖期之后,依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长达数十年的衰老,其实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奇迹般的本领。

但是,原来与繁殖有关的各种心理状况,包括情绪的兴奋、对刺激的敏感、多巴胺的旺盛等等,会随着繁殖期的褪去而渐渐消失。

然而,生命依然在延续。

衰老中的中年人,荷尔蒙存量有限,睾酮素余额不足;与繁殖密切相关的生命快感与激情,他不再能感受到,失落在所难免。

他对生活的满足感从青春期的U形曲线的一端,滑落到了U的最下方。

中年危机的原因,只能说是因为人类这个物种活得太长了。

然而,研究者带来的好消息是:

根据U形曲线,如果你努力活得再长一点,到了60-70岁的年纪,平均幸福指数会再次呈长阳线增长。

在其他条件——比如身体健康,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等——都一样的情况下,老年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平均比中年人要高。

这是U形曲线的另一端。

老人年更满足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心理预期降低。

关于快乐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主观幸福感等于“现实除以预期”。

就是说,现实与预期相比越好,幸福感越强烈。

现实与预期相比越差,即使现实的绝对值很高,那么幸福感也会降低。

中年是人生的巅峰。

你工作干得再好,总有人比你好。

你赚的钱再多,总有人比你多。

伴随已有的成就不断提高的,是他人和自己更高、更难以满足的期望值。

所以中年人总感到失落。

老年人对生活的预期比中年人低,所以更容易满足。

但是,在低预期之外,老年人的满足感可能同样有着生物学上的原因。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主席dilipv.jeste通过大量对脑部应激反应的实验发现:

老年人的大脑与年轻人相比,对于刺激和奖励的区域反应相对不够活跃。

有趣的是,只有当人们像老年人一样对于刺激和奖励不那么敏感之后,才可以更成熟的思考问题,更从容的对待生活,更睿智的做出决定。

他们会更感激生活所给予他们的一切。

不会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一样轻易抛家弃子,跑去南太平洋的岛上流浪。

这是一种长者的智慧。

dilipv.jeste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都有“睿智的老人”这一共同形象。

在人类社会中,这类老人担任了忧伤的中年人的导师,教导他们如何从生活中得到快乐,更好的处理自己的心理危机。

满足而睿智的老人,不仅是一种有趣的人类文化现象,同时还有着生物学上的依据。

如此说来,那些难以感到满足的中年人,还真的不是“闲得蛋痛”;他的忧伤,其实和他的外部境遇关系不大。

中年危机,是人类共同分享的,只和年龄相关的一种情绪模型。

它是人性的一部分。

我不认为谈论“快乐的U形曲线”只会让人找到任性胡为的借口。

相反,我相信讨论这些研究可以让人们更了解自己,学会更负责任的生活。

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于理解问题。

我身边的朋友,在听说了这些研究成果之后,往往会长吁一口气。

他们发现:

原来,想辞职去阿拉斯加打渔的,并非只有我一个。

原来,想不告而别去西藏远足的,并非是因为已经不爱妻儿了。

理解了中年危机是深藏于人性的普遍现象,才能更理解自己,心理危机也会变得更容易应对。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

乔治·奥维尔在四十岁时的感叹是错的。

生活的本质,并非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理解中年危机的生物学起源,会让人感激已经拥有的一切——我们的家庭、朋友、和工作。

这些,其实是一个胜利,环绕着另一个胜利。

像一个睿智的老人一样为生活感到满足,也许并不是件坏事。

乔治·奥维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