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376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docx

考点11文言文阅读

考点11文言文阅读

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

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

动荡倾覆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能力。

“励精”是“振奋精神”之意。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遵循两个原则:

一、不破坏词语相对完整性。

二、符合我们平常朗读习惯。

本句表现的是面对李揆的嫉妒休烈坦然应对,前主语多为李揆,后主语多为休烈,先交代李揆嫉妒的缘由,采用的打压手段,后叙写休烈的坦然。

补充省略的主语,抓住名词、代词“宰相李揆”“之”“国子祭酒”“休烈”以及虚词“以”,理清事件的逻辑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选A。

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精准概括、提炼的能力。

“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评析不当。

并非直言不讳,而是委婉含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

 

答案:

(1)(5分)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附【译文】

于休烈是河南人,有美好的品性,坚贞、诚实,机敏有悟性。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擅长写作文章。

被举荐为进士后,授官秘书省正字,后又转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

于休烈出京做了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发动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升迁做了太常少卿,掌管礼仪方面的事,兼修订国史。

肃宗从凤翔回到京城,振奋精神致力于听从接受大臣建议。

曾经对休烈说:

“国君的举动一定书写,是好的历史。

我有过失,你书写吗?

”于休烈回答说: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主,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当时中原发生了动荡叛乱,经典书籍基本找不到了,没有历史书籍可以检索、搜寻。

休烈上奏说:

“《国史》《实录》,是圣朝大的经典,修订撰写了很长时间,现在没有底本。

我期望下御史台推断勘订从史馆得来的资料,让府县官吏收集寻访。

有人从别处收到《国史》《实录》,如果送到官府掌管机构,要付大价钱收购赏赐。

”以前的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战胜贼人,进入东京,至此把他家里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不久,于休烈转任工部侍郎,修订国史,奉献《五代帝王论》,皇帝嘉奖了他。

宰相李揆自矜才能嫉妒贤臣,因为休烈修订国史和自己地位并列,很嫉妒他。

上奏让休烈做了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订编撰史料来使他在自己下列,休烈很恬然淡定,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代宗即位后,辨别名望官品,宰臣元载很赞赏他,于是征拜他做了右散骑常侍,依照以前兼修订国史,多次升迁被封为东海郡公,加任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总共三十余年,多次掌管要职,家里没有多少积蓄。

为人恭敬节俭温和仁爱,不曾在脸上显现欢喜生气的神情。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休烈)十分喜好经典书籍,经常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大历七年去世,年龄八十一岁。

这年春天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

皇上特地下诏赠名号韦氏国夫人,埋葬那天提供了很盛大的礼仪。

等到得知休烈去世的消息,追思悼念了很长时间,褒扬赐官尚书左仆射,赏赐百匹赙绢、五十端布,派拜见使者内常侍吴承倩去个人府第宣告慰问。

作为一介儒生的荣耀,很少有和他并列的。

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

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D项,著:

附着,加……于上。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断句能力。

A项在“号‘八虎’日导帝”处断开,不合适,“号‘八虎’”是刘瑾等八人的号,与前面联系紧密,应在此处断开。

“狗马”属于名词作动词,做“帝”的宾语,“帝”与“狗马”间不可断开。

同理,可排除B项。

D项“语及”与“泣下”对举,“辄”为副词,应在“辄”处断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B项说“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原文并没有什么对他的非议,属无中生有,与原文不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文: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注意“赐田”“民业”“偕”“伏阙”的含义。

答案:

(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公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2)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评分标准】

(1)“赐田”,赐予田地;“民业”,百姓的产业;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3分。

(2)“偕”,一同;“伏阙”,拜伏于宫阙下;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3分。

【规律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

“信”“达”“雅”。

信:

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

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2)一句要求: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易错提醒】文言翻译要特别注意其中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及词类活用等;其次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与定语后置等。

在不能更好地直译时,再进行意译。

灵活运用“留、删、换、调、补、贯”等文言翻译的方法,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训练自己对关键词的预判能力,不然的话,容易误译、错译。

附【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出任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察太和山,侵吞公家钱财。

韩文奋力阻止他,把他剩余的换成万石粟,以备救济施与之用。

九溪土著酋长与邻境争地互相攻打,韩文去劝告他们,他们都拜服。

弘治十六年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

庄稼歉收,米价飞涨。

韩文请求预先发放军粮三个月,户部认为很难。

韩文说:

“救荒如同救火,如果有罪,我亲自担当。

”于是发放仓粮十六万石,米价也平稳了。

第二年被征召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稳重忠厚,和气纯粹,处事常常很谨慎。

当面临大事之时,坚强果断无人能阻挠。

武宗即位,赏赐和修建皇陵、大婚等费用,需要银两一百八十万两还有零数,国库不能供给。

韩文请求先打开承运库,下诏不许。

韩文说:

“国库空虚,赏赐在京边军士之外,请分别赐予银钞,可稍微增加内库和内府的钱财,并暂时借用赐给功勋国戚们的田庄赋税,然后命令承运库的官员核算所积累的金银数目,附上名册。

且尽量取消各种不急需的花费。

”旧的制度是,监局、仓库内官不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添进入,有的一个仓库就十多人,韩文尽力请求裁员淘汰。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公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韩文掌管国家大事两年,奋力遏制权贵之人和被皇帝宠幸之人,这些人非常憎恨他。

而当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天诱导着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这些声色犬马之事,不理会朝政之事,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官员们谈及此事,就流下眼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

“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们坚持力争,除去‘八虎’是很容易的事。

”韩文捋着胡须挺起胸膛,果断动容地说:

“对。

纵使对事情没有帮助,我的年龄也足以死去了,不死不足以报答国家。

”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刘瑾非常痛恨韩文,每天派人窥察韩文的过失,过了一个多月,有用假的银两输入国库的人,就把它当作韩文的罪。

皇帝下诏降一级退休,但刘瑾的恨意没有停止,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下诏入了狱。

好几个月才释放出来,罚米千石输送到大同。

不久第二次罚米,家产荡然无存。

刘瑾被诛杀,才给韩文恢复官职,退休。

嘉靖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三、(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以敢勇隶兵籍。

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

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

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

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

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

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

诏以立守楚州。

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

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

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

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

高宗览立奏,叹曰:

“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

“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

”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

众巷哭。

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

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

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

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

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

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①张敌万:

盗贼首领。

②擐(huàn):

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六矢,战益厉厉:

激烈

B.立率残兵邀击邀:

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流:

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倾:

钦佩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结合语境分析,“厉”意为“英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 (  )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

⑥每战擐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文信息筛选的能力。

③④表明了赵立的军事谋略,⑤表明了赵立的廉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

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

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

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

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

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

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中叙述赵立孤守楚州一事,意在突显其军事才能和顽强的品格,而非突显其“为人正直,治军严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译文: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译文:

 

【规律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

信、达、雅。

信:

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

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2)译句要求: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绝”“梗”,活用词“窟穴”,状语后置句“窟穴其间”(应为“(于)其间窟穴”)和省略句“立绝不与(之)通”。

“绝”可译为“坚决”,“梗”可译为“堵塞”。

“窟穴”本为名词,在句中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建造窟穴”。

状语后置句“窟穴其间”,可译为“在这中间建造窟穴”,省略句“立绝不与通”,可译为“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

(2)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趣”“会”,以及古今异义词“不行”和状语后置句“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应为“五以书趣光世会兵者”)。

“趣”,可译为“催促”,“会”可译为“聚集”。

“不行”在句中应译为“没有执行”。

状语后置句“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应译为“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

答案:

(1)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窟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堵塞。

(2)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刘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评分标准】

(1)“绝”“梗”、活用词“窟穴”翻译正确各得1分,状语后置句“窟穴其间”语序调整并翻译正确1分,译文表达正确流畅得1分。

(2)“趣”“会”“不行”翻译正确各得1分,状语后置句,“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语序调整翻译正确得1分。

译文表达正确流畅得1分。

附【译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因为英勇而从军。

靖康初年,金兵大规模入侵,盗贼群起,赵立屡次立下战功,被提拔为武卫都虞候。

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复负责防守,让赵立督战,赵立中了六箭,作战却越发英勇。

徐州城一被金兵攻破,赵立便在巷子里作战,后夺门而出,被金兵打得昏死过去,半夜被小雨浇醒后,他就杀了守兵,私下里联系乡民谋划收复失地的计策。

金兵向北撤退,赵立率领残余的兵力阻截拦击,斩断了他们的退路,赵立率部下夺取了金人的舟船钱帛数以千计,军队的声名重新振作。

赵立于是把乡民全部集结入伍,最终收复了徐州。

这时崤山以东各个州郡多为盗贼出没的地方,赵立居身其中,威名远振。

适逢金左将军昌围攻楚州,形势危急,通守贾敦诗打算弃城投降,宣抚使杜充派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救援。

赵立边战边行军,连续七战七胜然后到达楚州。

赵立两颊中了流箭,不能说话,用手指着军旗,然后进入楚州城内使士兵休战,然后拔下脸上的箭头。

皇帝下诏命赵立守楚州。

第二年正月,金兵攻楚州城,赵立命部下拆毁废弃的房屋,在城下点燃起火塘,命精壮的士兵手拿长矛严阵以待。

有金兵登爬城墙,就用铁钩抓取他们并投掷到火塘中。

金兵选取最英勇的士兵突击入城,赵立便率部下与他们顽强搏杀,金兵才稍微后退。

五月,兀术向北撤退,修筑了六合高台,带着军用物资借道楚州,赵立斩了金兵的来使。

兀术大怒,就设置南北两屯,断绝往楚州运送军粮的道路。

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窟穴,赵立坚决不跟他来往,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堵塞。

开始受困时,野生的粮食,湖泽里能采的凫茨全都采来吃,后来吃完了,就吃碎榆树皮。

赵立派人到朝廷告急。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想派张俊去援助,张俊不肯去。

于是命刘光世率淮南诸镇去救楚。

高宗看了赵立的奏章,叹息道:

“赵立坚守孤城,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没人可以超过他。

”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金兵知道楚州外援断绝,围困越发紧迫。

九月,围攻东城,赵立在登山的石路上视察,飞炮击中了他的头部,下属们跑过去抢救他,赵立说:

“我再不能为国杀贼了。

”这句话说完就死了,时年三十七岁。

兵众们在巷子里大哭。

金兵怀疑赵立装死,不敢轻举妄动。

过了十几天,楚州城才被攻陷。

赵立的家先前在徐州就已被破坏,后来他单身骑马到了楚州。

为人质朴刚强,不爱读书,忠义源自天性。

擅长骑射,不喜爱声色财产,有财物则和士兵们均分。

每次作战,总是身穿盔甲身先士卒,有临阵退却的士兵便立马斩首。

仇恨金兵,一提到他们就恨得咬牙切齿,将俘虏斩首示众。

他忠义的声名远近皆知,部下都很钦佩他,金兵也不敢斥责他。

皇帝闻知赵立的死讯,便中止上朝,赐谥号为忠烈。

四、(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

“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