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593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docx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工艺标准化、规范化措施

1、测量放线

(1)建筑物定位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红线定位图进行工程测量定位,建立测量控制网,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供施工过程中控制轴线及高程使用。

(定位过程插入)

建筑物定位放线后,须经规划部门验线后才能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前,把控制线及轴线投到基坑开挖边线约2m处的龙门板上,并在每条控制线上设两个固定桩控制点,以备基坑开挖后及下步施工用。

建筑物定位后,根据地质报告及验收规范确定长江路一侧基槽边坡为1:

0.75,计算出基槽上口宽度,用白灰撤出开挖边界线。

(2)高程测定

依据规划图给定的绝对高程点,用DS3水准仪把设计给定的±0.000绝对高程引测到护壁桩顶连系梁上做三处永久水准点,作为下步施工及校核的依据。

(3)标高及轴线测设

基槽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在槽壁上水平钉入一木桩,使桩的上表面离槽底设计标高500mm,作为清理槽底及基础垫层施工控制标高用。

土方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人工清槽后,在槽底重新进行测量定位,使用DJ2激光经纬仪把地面上预留的控制轴点投到槽底,钉龙门板挂线,根据纵、横向控制轴及基础平面布置图排尺分出建筑物各轴线,并进一步定出各基础的中心、位置,报请监理复验后进行下部施工。

(4)楼层轴线投测

基础施工时,采用外控法对建筑物轴线进行控制;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内控法进行控制。

基础施工时把控制点用埋件固定于负一层顶板砼板面上,做为初始控制点。

每层顶板施工时,在控制轴的交点处及控制轴上任一点M处用木盒预留出200×200箱形孔洞,使用DJ2型激光经纬仪光学对中下层控制点,把控制轴的十字线投放到该层200×200孔洞上搁放的玻璃板上,在楼板上用墨线弹出永久的中心控制十字线,作为该层轴线测放的依据。

每层楼板轴线抄测完毕后,都要在边轴交汇处立经纬仪校核轴线是否垂直及尺寸闭合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标高测量控制

结构施工时将±0.000标高精确地引测到塔吊节上,每层高程传递都沿塔吊节用钢尺从±0.000标高直接量取后用水准引测到楼层使用,作为柱、墙浇筑、支模的高程传递依据,并对各楼层水平点进行闭合测定。

柱子、墙拆模后立即抄测结构1000mm线,以控制梁板结构及后续工程的标高。

顶板砼浇筑时,把标高引测到砼柱子中予甩出的粗钢筋上,距施工楼板顶面500mm处,作为顶板浇筑标高控制的依据。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每隔四层进行一次标高复测,轴线每层进行一次复测,以确保高程传递及轴线定位准确无误。

标高允许偏差5mm,竖向传递轴线点允许偏差3mm。

(6)沉降观测

将规划部门给定的±0.000水准点高程引测到现场内设永久水准点。

根据图纸上给定的位置在建筑物四周柱墙上每隔10—15米埋设一处沉降观测点,如图9示。

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

每施工完一层后既对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观测,并绘制沉降曲线,各点观测完毕后再进行一次闭合测量,观测结果填写在观测记录中。

(7)验线工作

测量人员放线完毕后,上报技术部申请复核,经仔细复核无误后,上报监理验线,全部通过后既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复核验线时不要按测放的过程简单验尺,这样误差不容易验出,可以从另一思路或反方向进行复核,确保测量准确,杜绝放线错误发生。

特别是地下二层和一层的测量定位及复核验线必须万无一失。

对测量使用仪器要定期校合,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有异样,立即与检测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校验。

2、土方工程施工

本工程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地质报告可以知道该工程位置土质较好,拟机械开挖的为

层杂填土与

层粉土,地下水位也较深(-27.670m)。

长江路一侧采用放坡(1:

0.75)的方法进行土方机械开挖,基底尺寸为基础最大外围尺寸增加一米,布置排水沟的同时兼做施工工作面。

其它三侧为钢筋砼护壁桩,已由省桩基公司施工完毕,机械挖土时沿护壁桩下挖。

整个基槽底外侧挖一宽400mm深200mm的排水沟,排水沟坡度0.5%,根据基础特点,躲开桩帽100米左右设一处1000x1000x1000mm集水坑,遇雨使用污水泵强制排出基槽外,避免基槽被水浸泡。

综合考虑基础底板下的桩帽承台、承台梁及独立基础、基础梁的底标高相差较大,因此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楼梯间下的大承台处机械开挖至承台下垫层底,然后进行基础桩人工开挖,待桩施工完、试桩完毕后再进行基础梁、承台、独立基础的人工挖土。

根据施工部署,基础土方机械开挖分两次进行,2003年进行A、B区基槽土方开挖,10月份进行C区基槽土方机械开挖。

与C区交接处按现有图纸进行划分留施工缝:

A区基槽底边线距

上最大基础外边1000mm,B区基槽底边线距

上最大基础外边1000mm。

与C区邻接一侧也采用1:

0.75的边坡放坡,开挖平面示意见图10。

如与C区基础交叉,在基梁的1/3跨处断开,相应土方开挖底边线外移至施工缝处外1000mm,待A、B区施工到地面以后先用铲车推土直接回填,保证A、B区主体施工阶段的场地需要,10月份进行C区基槽土方机械开挖(图11)时再挖开。

回填土前要用五彩布把预留的钢筋甩筋及砼施工缝处进行覆盖,尽可能避免污染及钢筋锈蚀。

通过场内地坪标高抄测,平均地表标高在-0.750m左右,土方最大挖深约7.35m,最小挖深5.3m左右。

长江路一侧采用1:

0.75的边坡,其它三侧沿护壁桩进行机械开挖。

开挖前根据不同挖深及边坡计算出各部位放坡宽度,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界线。

开挖时除楼梯间部分大承台分二层进行外,其它均一次挖到位,第一层挖深5m,第二层根据不同位置的标高定出挖深值,由控制线测放出它不同挖深处的分界后,按线进行挖土。

为防止机械破坏槽底,机械挖土时预留30cm厚土层由人工清槽,以防破坏坑底原状土。

挖土时要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挖一层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20mm。

因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土方工程量大,采用三台反铲挖掘机同时进行,配合自卸汽车运土。

三台挖掘机平行排开,从

轴一侧灰线处开始退着开挖,均布倒退挖土装车,配合一百多辆卡玛斯自卸汽车外运土方,运到10公里以外的二出口处或靠河寨。

机械挖方总共约55818m3,剩余的桩、承台、独立基础及梁人工挖,人工挖方量约4447m3。

机械挖方全部外运,人工开挖时预留1500m3土方,存放在现场东南角处(12.5m×40m×3m),后期用做室外回填用,其它全部外运。

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测量人员跟班作业,控制好标高,机械开挖时,槽底跟随工人同时清底,一次成活。

人工清坑时严格控制标高,决不允许超挖。

当坑底局部有软弱土层时,通知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到现场验槽勘察,并商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基坑清理到位后,报请有关部门进行验槽。

验槽合格后方能进行桩的开挖。

3、基础工程施工

A区住宅及B区办公部分采用桩基、承台筏板基础,C区车库部分采用独立柱基加基础底板。

A、B、C区基础底板厚均为250mm,顶标高为-5.700m。

两种不同的基础,分段进行施工。

(1)大直径扩底桩

本工程A区住宅及B区办公均为桩基础,总计174根桩,四种桩型、14种扩头尺寸:

序号

桩型

桩身直径d(mm)

扩头直径D(mm)

A区数量

B区数量

1

ZH-800

800

800

6

2

1000

11

5

1400

5

3

2

ZH-1000

1000

1600

21

5

1800

24

8

2000

9

10

3

ZH-1200

1200

2200

8

5

2400

9

8

2600

3

2

2800

1

4

ZH-1500

1500

2600

5

3

3000

5

11

3600

2

3800

3

合计

174根

106

68

基坑验槽完毕后,利用坑外的控制点在坑底测放出各轴线,定出桩位中心线,进行人工挖土扩孔。

考虑桩布置较密(最小中心距只有2.45m),桩扩头尺寸又大(扩大头直径最大3.8m),为避免人工挖孔时扰动塌方,采取间隔施工的办法,必须等桩砼浇筑完毕后才能开始周边相邻桩的挖扩孔。

桩施工顺序见图12:

 

桩采用人工挖土成孔扩底。

挖土时先找准中心线,然后自上而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

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允许尺寸误差5cm,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进入粗砂持力层经有关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修成大头锅底形。

在孔上口安支架,用手摇辘轳提升钢丝箩筐把桩内弃土吊至地面上后,塔吊吊运至坑上运出。

为防止坍孔和保证操作安全,事先制作部分钢套筒。

钢套筒的构造见附图13:

高1m,每节由三片组装而成,使用螺栓进行现场连接。

面板使用2mm厚钢板,内横向焊接三道L50角钢肋,纵向焊接二道L50加强肋。

如土质不好或遇软弱土质、夹砂层时,就安装一节钢套筒护壁,螺栓连接固定好后再继续向下挖土,够一米高后马上安装第二节钢套筒护壁,循环进行支护,直到穿过软弱土质或夹砂层为止,避免人员伤亡。

在扩大头端开挖遇坍方时,可边挖边用500mm高同扩头尺寸的钢筋密肋圈加五彩布支护,木方支顶,随挖随进行支护,并随时注意观察土质的情况变化。

桩身开挖时,在上口设十字控制点,吊大线坠作中心线,用水平尺杆找圆周。

桩孔挖完后,立即对桩中线、桩深、桩尺寸和持力层等进行验收,桩径允许偏差±50mm,桩位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200,桩端进入

层中砂持力层不小于800mm。

合格后立即进行桩底碎石投放及注浆管的安装埋设,要求ZH—4安装4根注浆管,ZH—3安装3根注浆管,ZH—1、2安装2根注浆管。

注浆管底铺20cm厚碎石,上覆盖10cm—20cm碎石,表面抹5cm厚干硬性砼,然后再用塔吊及汽车吊吊放钢筋笼,浇筑砼。

整个钢筋笼用钢管悬挂在桩壁上,借自重保持垂直度正确。

砼垂直泵送灌入桩孔内,连续分层浇筑,振捣密实,每层厚度不超过1.0m。

根据压浆工艺和试锚桩需要,桩砼中均掺加高效早强泵送剂,掺量1.5—3%。

试锚桩建议提前确定,要求试桩方案先制定出来,确定出试锚桩的桩顶标高及预甩筋设计要求,按要求先进行试锚桩施工。

待桩砼强度达到50%时,用泥浆泵配置0.7---1水灰比的水泥浆,将配置好的水泥浆用高压注浆泵注入桩底,完成桩底压浆。

桩底压浆部分精选专业施工队伍进行,详细施工方案见单体设计。

(2)承台筏板基础

CTA—1、CTA—2、CTA—3、CTA—4截面尺寸较大,按大体积砼进行施工。

基底土人工清理到位后,进行素砼垫层的施工,随打随抹压,利用基底每隔2m设置的木桩抄平,拉线找平。

四周在垫层上砌筑240厚红砖墙,外侧挡土,内侧作为承台的砖模(抹1:

3水泥砂浆20mm厚)。

考虑承台底与基础底板顶高差较大(CTA高1.5m、2.3m),如放坡挖土,留出支模操作空间的话,势必大面积扰动基础底板下的原状土,对结构不利,因此拟定采用砖模。

垫层上用细石砼抹出间距1m的35mm高筏板钢筋砼保护层肋条,然后按图纸进行钢筋绑扎——砼浇筑。

筏板属大体积砼,采用分层连续浇筑,为保证砼上下层充分结合形成整体,同时避免出现裂缝,施工时掺加粉煤灰来降低水化热,并控制完成浇筑层的时间。

筏板砼浇筑完后,表面喷洒养护膜,成膜后立即用草袋子、黑色塑料膜覆盖,并在不同深度处设测温孔,定时测温,记录大体积砼内部水化热发展变化情况。

要求砼内外最高温差不大于25℃,内部温差不大于20℃,温度陡降不大于10℃。

(3)承台、独立柱基及基梁的施工

根据测放出的基础定位线进行人工挖土,到设计标高后后进行素砼垫层的施工,待垫层强度可上人施工后进行周边120厚红砖模的砌筑抹灰(采用砖模的理由同上)。

按设计要求进行承台、独立柱基及基梁的钢筋绑扎、砼浇筑。

因基底标高不同,砼浇筑时从最低处开始浇筑,砼浇筑完表面收水后即喷洒氧化养护膜。

(4)基础底板的施工

基础底板厚250mm,顶标高为-5.700m。

承台、独立柱基及基梁垫层、砖模施工完后,进行基础底板下的回填土施工。

考虑须回填处均是小面积及缝隙,使用粘土回填的话不易夯实,同时施工速度慢,易给同步施工的钢筋绑扎造成污染。

采用回填中粗砂,分层夯实后进行100mm厚C10素砼垫层的施工,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基础底板钢筋绑扎、砼浇筑。

4、地下围护墙及消防水池施工

地下围护墙及消防水池为抗渗砼,墙厚300mm、350mm,其支模、钢筋绑扎与砼浇筑施工可分两次进行:

底板与面上300mm高范围内的墙体一次完成,考虑地下一层层高(4.5m)较高,上部墙体在顶板下留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留成企口型式,重直施工缝亦留成凹缝。

二次浇筑砼前清除缝内杂物,并用水冲净后浇筑砼。

因是抗渗砼,支模时使用的对拉钢片加设止水环。

砼浇筑分层进行,浇筑完毕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模板拆除后立即喷洒氧化养护膜防止水分散失,从而防止或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

围护墙施工完毕后,尽快进行防水层及室外回填土的施工,避免长期暴露。

回填时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对称、均匀地进行,选用不含杂质的粉质粘土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250mm,使用蛙式打夯机分层碾压夯实,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6。

5、钢筋工程

(1)钢筋调直

使用钢筋调直机对ф6、ф8、ф10盘圆进行调直,质量要求: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2)钢筋切断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钢筋下料单,按下料单并综合考虑现场原料长度,同规格钢筋长短搭配切断下料,以减少短头,降低损耗。

断料顺序为先长料,后短料。

下料时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档板。

同时避免用短尺量长料,以防止量料时产生累计误差。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等必须切除,若发现有的硬度与该批钢筋有较大的出入,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并查明情况,根据进一步试化验结果决定处理办法。

质量要求:

(a)切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b)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允许偏差±10mm。

(3)钢筋制作

钢筋的制作应按柱、墙、梁、板的顺序进行,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

使用弯曲机进行制作。

Ⅰ级钢筋末端作1800弯钩,其弯曲直径D≥2.5d(d为钢筋直径),平直部分长度≥3d;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0或1350弯折时,弯曲直径D≥4d,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5d。

钢筋弯曲前,按下料单在操作平台上划线标记出弯曲点位置,划线时注意根据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

质量要求:

(a)钢筋形状正确,在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b)钢筋末端弯钩的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c)钢筋弯曲点处严禁有裂缝,对Ⅱ级钢筋不能弯过头再弯回来;(d)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

全长±10mm,弯起钢筋起弯点位移±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5mm,箍筋边长±5mm。

桩的螺旋形箍筋用手摇滚筒成型,滚筒直径比螺旋筋内径略小即可。

因为桩端中砂持力层埋深不同,桩长也不一致。

桩钢筋笼制作先参考地质报告土层深度情况知道大致桩长为14—16米,每种直径的桩按最大桩长16米制作十个钢筋笼备用,再制作十个15米桩长的钢筋笼,先成孔的根据实际桩长从制作好的钢筋笼中选用(只能长,不能短),然后再根据已经成孔的实际平均桩深制作钢筋笼,保证钢筋笼的长度。

(4)钢筋的连接

基础桩钢筋竖向接头,直径小于22mm的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搭接长度为36倍钢筋直径,在搭接长度内绑扎三点,两端及中间各一点。

直径大于或等于22mm的均采用单面电弧搭接焊连接,安排四台焊机设备,焊缝长10d。

施工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试焊、抗拉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结构施工。

对焊工要求持证上岗,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焊接时在垫板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引弧,不得烧伤主筋。

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保证焊缝表面光滑。

要求焊缝厚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7倍。

搭接焊前,焊接端先预弯,要求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

焊接时先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与搭接端部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

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并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熔合。

基础桩纵筋保护层为50mm,承台及消防水池底板上皮50mm,水池顶板上皮25mm,其它为50mm。

柱、墙竖向钢筋每层接头一次。

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的柱、墙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具体工艺及质量要求如下:

A、除净焊接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

B、检查网路电压波动情况,应保持在380V以上。

C、检查夹具是否同心。

D、夹牢钢筋,先夹下钢筋,然后将上钢筋扶直夹牢,上下钢筋需保持同心,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mm。

E、在两根钢筋接头处,安放引弧导电圈。

F、检查焊剂是否合格,将合格的焊剂装满在焊剂盒内。

填装前应用石棉布环绕塞封盒的下口,以防焊剂泄漏。

G、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根据钢筋的直径不同选择,具体焊接参数见下表:

H、正式施焊前,对工艺进行试验,求得最佳参数时进行试焊。

钢筋直径

(mm)

焊接电流

(A)

焊接电压(V)

焊接通电时间(S)

电弧过程

电渣过程

电弧过程

电渣过程

16

200~250

35~45

22~27

14

4

18

250~300

15

5

20

300~350

17

5

22

350~400

18

6

25

400~450

21

6

同批钢筋试焊合格后,再进行工程的钢筋连接。

I、施焊时必须注意事项:

①钢筋焊接的端头要直,端面要平。

②上下钢筋要对正压紧,焊接过程中严禁搬动钢筋,以保证钢筋自由向下正常落下,预防出现假焊接头。

③焊接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焊接操作人员要穿绝缘鞋。

J、施焊时如发现裂纹、未熔合、烧伤等焊接缺陷,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K、质量要求:

①外观逐个检查,从每批接头中随机抽取三个试件做拉伸试验,以300个同类型接头为一批。

②四周焊包应均匀,不得有裂纹,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③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得大于2mm。

④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0。

⑤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切除重焊。

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的梁内水平钢筋采用单面电弧搭接焊连接。

对于直径<18mm的水平、竖向钢筋,除图纸给定连接方式外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根据砼强度等级及钢筋种类的不同,最小搭接长度亦有所变化,应符合下表要求,或按图纸中标明的搭接长度施工。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序号

钢筋种类

砼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C35

≥C40

1

Ⅰ级钢筋

45d

35d

30d

25d

2

Ⅱ级钢筋

55d

45d

35d

30d

说明:

1、当Ⅱ级钢筋直径d>25mm时,其Ld应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1取用。

2、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相应增加,一、二级抗震等级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15取用。

三级抗震等级按上表数值乘以系数1.05取用。

3、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细钢筋的直径为准。

4、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为表中数值的0.7倍。

(5)钢筋的绑扎

钢筋的绑扎顺序同制作,亦按柱、墙、梁、板的顺序进行。

(a)柱、墙钢筋绑扎:

绑扎前应先根据砼板表面上弹出的构件500mm控制线进行甩筋的定位校正,无误后再按设计要求的种类、型号、间距进行接筋、绑扎。

为了绑扎间距准确,墙水平筋可先在两端两面纵筋上划点;柱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然后按点均匀分布进行绑扎。

钢筋接头位置:

受压区同一截面的接头不大于50%,受拉区同一截面不大于25%。

柱两端箍筋加密,加密高度按《03G101—1规范》,柱箍筋均为封闭箍,弯钩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绑牢。

梁柱节点处柱箍筋正常设置,穿梁筋时可以先把梁底筋上的柱箍筋解开绑扣上移至梁上层筋下,带拐的梁筋穿完后再把上移的箍筋恢复原位绑扎好。

梁钢筋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

墙的两层钢筋网间,交叉错开布置间距1m的φ10mm钢筋撑铁,以固定钢筋网间距。

拉结筋同时钩住水平及竖向筋。

钢筋的弯钩朝向砼内。

砼保护层:

柱采用上、下部焊支筋的方法,墙在两层钢筋网间,交叉错开点焊间距1m的φ10mm钢筋撑铁,外侧漏出尺寸同保护层,固定钢筋网间距的同时确保保护层。

对有抗渗要求的墙体在钢筋网外侧绑扎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

(b)梁、板钢筋绑扎:

先绑扎梁筋,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计算出每个柱距内梁所需箍筋数量,如数靠柱立着摆放在梁断面上。

摆放箍筋时,要注意弯钩朝向,必须一左一右错开分布。

梁主筋从梁端逐根穿插就位,穿插时注意钢筋与箍筋的位置。

穿插就绪后,首先把每一柱距内两端箍筋与梁主筋绑扎起来,再按图纸要求箍筋间距在架立筋上用粉笔划点,按点绑扎箍筋。

绑扎完后在主筋底间距1m绑扎200mm长钢筋短头(直径同保护层),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

梁筋在绑扎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无特别注明时,次梁钢筋置于主梁钢筋之上。

②井字梁内纵筋,短边方向置于长边方向之下。

③梁箍筋间距要准确,加密区尺寸严格执行设计及规范要求。

④梁柱交汇处梁内柱箍筋避免漏放,施工时着重检查。

梁内非预应力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预应力钢筋的穿插施工,优选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定位:

梁内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曲线形式布筋,为保证其各点的矢高符合设计要求,在预应力筋底部采用Φ12横筋架设,根据设计坐标,在梁骨架或箍筋上画出各个控制点的准确位置,然后焊接固定。

穿筋:

因每根梁的断面尺寸、预应力筋根数、箍筋肢数等不尽相同,预应力筋在梁主筋空隙处穿过,考虑到预应力筋的对称性,便于集中绑扎、合理安放承压板等因素,事先确定出分布在每一箍筋空格内的根数。

要根据梁的宽度和承压板的尺寸,以及梁张拉端的矢高要求,对预应力梁的张拉端进行合理排列。

从梁的预应力固定端侧开始一根一根地按定好的位置穿筋。

绑扎:

在每一空格内的预应力筋用22#线绑扎成束,并绑扎于各控制点的横筋上,以固定其矢高。

配件安装:

在张拉端安放承压板,焊接牢固,保证平面为竖直方向。

每一根筋的两端各安放一个弹簧,为保证弹簧不移位,用22#线绑扎固定。

也可直接卡固于较密集处的非预应力筋上。

张拉: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值的75%时即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设计给定,按0→δcon的程序进行张拉。

张拉工艺如下:

凿砼——剥皮——量原长——套锚具——开泵张拉——量张拉后长度——填写张拉记录。

锚固区防腐:

伸长值校核无误后,用砂轮锯切掉预应力筋的多余长度,使其露出锚具的长度为30mm,然后涂刷防腐涂料,在锚具上方内涂专用防腐油脂的塑料保护套。

质量要求:

①预应力筋进场,认真核对筋号、筋长。

②布筋时,保持平行走向,防止相互扭绞。

集束布置的预应力筋在张拉端和锚固端按具体位置分开摆放。

张拉端的外露长度应满足张拉机具要求。

③铺放各种管线,不应改变预应筋的位置。

④施工中发现预应力筋的外皮破损,应用水密性胶带缠绕,搭接宽度为胶带宽度的1/2。

⑤张拉时用实际伸长值同计算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允许误差值在-6%——+6%范围内。

⑥在张拉过程中,钢丝发生断裂或滑脱的根数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量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⑦张拉工作未完成前严禁拆除底部支撑,待该层张拉完后方可拆除。

⑧预应力筋在张拉端的内缩量不应大于5mm。

⑨对砼施工的要求:

砼浇筑时设专人看守预应力筋,出现位置、矢高变动随时调整。

严防氯化物对无粘结预应力筋侵蚀,不能掺入含有氯离子的外加剂。

振捣时振捣棒严禁与预应力筋外包皮相接触,保证砼密实。

尤其承压板周围一定要振实,不得有蜂窝、孔洞。

梁的预应力与非预应力筋均绑扎完毕后开始板筋绑扎。

先在模板上划线,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