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997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docx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会讯

学会秘书处编2007年第3期,总第53期

2007年12月28日出刊

本期目录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纪要1

·第二十三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会议纪要4

·信息管理委员会2007年学术大会暨委员会会议纪要7

·全国第六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培训会在成都召开12

·200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工作研讨会综述1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2008年组稿重点17

·200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工作报告17

·聚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5

·北京师范大学成功承办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34

·南京农业大学成功召开第三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35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纪要

11月23~24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中山大学承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在广州举行。

本次论坛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理论、方法与途径”为主题。

来自全国多所重点高校研究生院和科研院所的主管博士生培养、学位工作的负责人约80人出席了论坛。

11月23、24日两天的上午,论坛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领导,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报告。

本届论坛的大会报告人和报告题目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郭新立副主任

把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石中英教授

博士教育质量概念框架及其政策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陈钟颀教授

控制规模改革机制——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

博士质量分析:

如何可能——关于博士质量分析方法与路径的讨论

南京大学材料系李爱东教授

关于中美研究生培养的问卷调查总结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高虹教授

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看博士培养质量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评估处处长林梦泉

全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情况分析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陈慰浙教授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改革与思考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段丽萍教授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徐俊忠教授

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山大学的做法与思考

论坛第一天的大会报告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新立在题为“把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取得的成绩。

郭新立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其特征是要实现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研究生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郭新立传达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开展好博士质量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郭新立指出,博士质量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博士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教育理论;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博士质量状况、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通过有针对性的、国际间的深入比较和研究,明确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与原因;提出今后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方针、策略,建立起博士质量的保障制度和体系。

郭新立要求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按时并保质完成博士质量调查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共同探索建立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

在题为“博士教育质量概念框架及其政策意义”的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石中英教授着重分析了目前“博士教育质量”概念的混乱状况。

在辨析教育质量概念内涵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包括一个一级概念(博士教育质量)、三个二级概念(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条件质量)和五个三级概念在内的博士教育质量概念的框架,并分析了这一概念框架的政策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陈钟颀教授围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出的“合理规划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两个工作要点,对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导师力量、办学条件等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办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在题为“博士质量分析:

如何可能——关于博士质量分析方法与路径的讨论”的报告中,分析了博士质量评价的所谓学术标准、行政标准和就业标准,并着重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比较、博士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分析、博士职业发展分析等三种分析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李爱东教授,基于博士生教育质量国际比较问卷调查结果指出,超过80%的接受过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被调查者(总数为33人)认为,美国博士学位含金量比国内要高。

李爱东对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差距在于独立的学术见解、师资水平、优秀的生源和学术氛围四个方面。

论坛第二天的大会报告及闭幕式,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副主编赵伟主持。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虹教授,通过对国内外博士学位论文的比较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逐年提高,但存在论文的原创性和学术影响力不够、研究的内容较为单薄、不善于透过实际问题抓住其学术特征等缺点。

在此基础上,高虹阐述了她对博士教育目标与博士教育质量、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质量保障与关注学生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处长林梦泉在报告中介绍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的背景、程序和方法,并通过对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和历次博士学位论文抽查得到的大量客观数据、大量专家的主观评价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等指出,近年来,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呈上升态势,不少论文达到了国际水平。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慰浙教授从导师、研究生、环境三个方面对浙江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指出浙江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在逐年提升,博士生培养规模趋于稳定,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在逐年下降,导师在博士生指导上投入不足的现象得到缓解。

陈慰浙提出,应按学科要求、发展阶段灵活制订博士生毕业的出口政策,鼓励指导模式多样化,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善博士生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段丽萍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方面的多年探索和实践。

她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在过去的数年里对中国高水平临床医生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对毕业后教育的逐渐规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需要认真定位和思考,特别是要处理好与职业教育的间关系。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俊忠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在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实行优“生”优育、实施结构调整、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化博士生培养结果的监控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认为,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要依靠导师和研究生,要致力于结构调整,贯彻分类培养原则,完善学位体系,并提高研究生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

论坛第一天的大会报告后,与会代表分为三个讨论组,围绕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标准、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现状与问题、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等主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讨论中,与会者发言踊跃,既有对大会报告的思考,也有对所在单位有效做法和措施的介绍,还有不同观点的阐述与论证,且在有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论坛第二天的大会报告后举行了闭幕式。

首先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汪志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铁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渝,分别代表各讨论小组,对本组与会代表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形成共识的问题等在大会上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随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长陈皓明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陈皓明指出,目前我们比较多的从教育系统内部讨论问题,以后的研究,应该考虑我国的经济背景、国家在人才需求上发生的转变,以及社会当今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等;除了应分析教育体制本身的情况和问题外,应该多更多考虑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陈皓明秘书长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会议安排非常好;并表示以后将争取更多资源,就事关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和重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讨论和争鸣,并希望学会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参与。

最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徐伯良发表了讲话,他对学会近期积极组织开展这样的论坛等学术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徐伯良指出,本次论坛举办得很好,今后要继续发展下去,应该更多地组织会员单位共同探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平;且学会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办的学术论坛要向博鳌论坛看齐,要创立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论坛的品牌。

徐伯良还指出,要联系更多的高校和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院所,尤其应对西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给予更多关注。

在部分地区,可以组织当地的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当地的学位办等政府部门也参与组织和筹划工作。

徐伯良还建议,可以分不同专题邀请企业参加论坛;也应该考虑约请国外高校同仁来参加我们举办的论坛,等等。

徐伯良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和中山大学对本次学术论坛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给予了肯定和感谢。

为举办本届论坛,2007年5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决定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理论、方法与途径”为主题,面向全国进行了征文。

结果,共征集到55篇论文。

为方便学习和交流,论坛组委会从这55篇提交论文中选出了41篇有代表性的汇编成“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应该说,该论文集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国内学界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探索和思考。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处供稿)

第二十三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二十三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召开。

本届会议由天津大学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办。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梁国雄,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浙江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长来茂德,天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长钟登华,国务院学位办工农处处长任增林、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林炎生、天津市学位办主任王群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20所院校研究生院的常务副院长或副院长以及来自全国55所院校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天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钟登华主持。

开幕式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教授代表学校党委、校行政和全校师生对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他介绍了天津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

他高度评价会议探讨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对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林炎生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他介绍了天津市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

他指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给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

天津市高等教育需要加快发展,以支撑滨海新区发展的需要。

他对大会在天津召开给天津市高校提供交流学习机会表示感谢,并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代表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他从工科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研究生教育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国家未来发展中所起的示范作用,说明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责任。

本届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86篇,经专家评审遴选后,有7篇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正刊上发表;45篇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出专门增刊;另26篇论文推荐给同济大学主办的《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杂志发表。

会议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编辑部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的主题报告。

首先由国务院学位办梁国雄副主任作了题为《当前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他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改革办法两方面做了介绍。

他着重阐述了研究生机制改革的目标、基本思路和重大意义,以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等,给与会代表传达了许多新的信息和新的精神,使大家对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浙江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来茂德教授做了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报告。

他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他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研究生教育不同层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和目标,介绍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做法、各项奖助学金的设置、导师资助标准、研究生培养体系及学科分类、培养机制改革可能达到的效果和可能引发的问题,等等。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作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发展动态与启示》的报告。

他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方面的一些新动态,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主要包括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需要确立的核心理念以及应该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宋恭华作了《对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从如何看待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以及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思路等三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评价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杨树峰教授作了《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高等工程教育高层论坛的情况,并立足于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分析,以及对浙江大学工科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总结,对今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如应进行专业目录改造,完善高等工程教育和学位授予体系,纠正单一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形成高校分层次、分类型的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和特色;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工程创新实验与实习基地;鼓励、支持优秀科技工程人员到大学任教和理工科教师到企业兼职;强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深造和继续教育等。

最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瑶作了关于《工程硕士教育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的报告。

在报告中,古瑶副院长基于对工程硕士教育及其特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基本构成的分析,具体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及其对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同时,他还对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大会报告后,与会代表围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以及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等议题,分三个组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务实、有深度。

会议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有: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比如经费投入、导师招生积极性、三助岗位的设置与并聘,等等。

通过讨论,会议代表就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工科研究生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达成了共识。

围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会者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改革方案,同时对机制改革实施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经费投入、导师招生的积极性三助岗位的设置等交流了看法。

大家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科研、财务、人事、后勤、研究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尤其需要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

此外,大家还一致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应该统一协调,简化高校繁琐的研究生学籍上报工作。

对于交叉学科的发展,与会代表们认为,重大科研项目是学科交叉的平台;高校目前实施的资源分配和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该提供并积极营造更有利于进行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

关于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代表们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学术不正之风问题。

学校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建设,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出台和建立更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论文评价制度,抑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

在本届大会正式会议之前还举行了预备会议。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清

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伟和十多所高校研究生院的常务副院长或副院长参加了预备会。

预备会上,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古瑶副院长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

赵伟着重介绍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活动机制调整方案:

今后,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将与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轮流召开。

会议确定,下一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于2008年召开,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办。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届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研讨与交流的目的。

会议全体

代表对天津大学为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和顺利进行所做的精心组织、周到安排和热情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供稿)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

2007年学术大会暨委员会会议纪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于11月21~26日在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召开。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9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共计147人。

国务院学位办质量监督与信息评估处郝同亮同志,湖南省学位办有关领导,国防科技大学庄钊文副校长,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曾淳院长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广军主持。

在本次大会的开幕式上,首先由国务院学位办领导、湖南省学位办领导以及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向获得优秀论文和优秀软件的作者和单位颁发了荣誉证书。

之后,由本届年会特聘的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童云海博士,就《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做了专题讲座。

大会还邀请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南大学的代表做了专题报告。

这6个专题报告,从不同层面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的技术开发、管理模式及管理机制,以及今后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信息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在学术大会之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召开了委员会议。

会上,由信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张春元处长就本届学术年会筹备情况向全体委员做了汇报;讨论通过了秘书处所做的信息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见附件1);通报了信息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组,对向大会提交的28篇论文和14个软件进行评审的结果(经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优秀论文12篇,优秀软件13个,具体见附件2)。

与会委员和组长单位还就本单位或所在地区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交流。

同时,委员们还对信息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如,建议组织相关培养单位,对目前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进行调研;根据培养规模的不同,将信息化建设与内部管理机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汇总;将我国现行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整理,使已开发出来的技术得以更好推广等。

信息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将汇总大家意见,制定出调研大纲,向全体会员单位征求意见。

对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领导及全体同仁为召开本届学术年会所做出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服务,受到信息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及全体参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件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

大力加强管理信息工作,努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信息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张广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自1995年5月成立至今,已有12年又6个月了。

自去年5月在云南大学举办委员会换届会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安全及信息管理培训班至今,又过去了一年半。

下面我就信息管理委员会过去一年半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健全学会制度,扩大会员单位

信息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分别按我国地域划分为六个地区组,即:

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六个地区组的组长单位分别为:

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多年来,各地区组长单位在人员流动较大、缺乏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仍然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举行不同类型的学术会议及活动,对管理人员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培训,组织本单位和地区的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并促进了信息管理委员会的发展壮大。

在第三届信息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议上,重新修订了学会的《条例》,秘书处按照《条例》规定,组织推荐委员单位,发展会员单位,定期收取会费,并以30%的比例向地区组拨款,推动地区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根据上一次委员会多位委员的建议,委员会适当增加了委员会单位和会员单位。

会员单位已由上一届的149个,发展到现在的187个单位,成为总会下设8个委员会中第2多的分支机构(工科第1)。

会员单位中有综合性高校,也有文、理、体、师范、医学等学科为主的院校。

同时,经过委员单位推荐、研究生培养单位申请并报总会备案,新增了3个委员单位,即: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南开大学。

二、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2002年6月,信息管理委员会承接了教育部关于修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科研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2004年3月,形成的新一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正式出版,并向全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推广。

该成果是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的基本标准和规范,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和基础。

它适用于我国各级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信息管理工作的相应评估机构的信息采集工作。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增长、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对现有的信息标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专业学位信息管理及采集标准、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信息标准采集等。

因此,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十一五”研究课题中设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研究”这一专项课题。

信息管理委员会组织多家会员单位承接了该课题的子项目“修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部分。

课题组成员单位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这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建设基础信息平台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在相关单位得到充分共享与利用。

该项工作对面向社会、高校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调整学科布局、推进学科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实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状况,并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控和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课题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已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有20%的单位已做了回复。

三、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努力推动管理信息化建设

2006年5月,在云南大学举办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安全及信息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8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共计109人。

原国务院学位办质量监督与信息评估处刘桔处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伟教授等领导参加了开班仪式。

培训班邀请云南省公安厅陈辉副总队长作了关于《我国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方面的报告,使广大工作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岗位上的基层干部增强了信息安全的法律意识,扩大了知识面;邀请国防科技大学窦文华教授就“计算机网络发展与安全”做了专题发言,其报告使全体学员从理论层面上提高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