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247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K12学习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

1了解根的形态。

  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

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

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根里的“抽水机”》(板书题)。

  二、新

  

(一)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

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

根系分为:

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

把答案填写在本上。

  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

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

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根的作用:

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

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五)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图。

图中植物通过根状茎连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浅而密,构成了密密的网状。

  这是沙漠植物的两种典型的分布图。

图中左侧的是骆驼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侧的是仙人柱,根系虽然很浅,但扩展得很宽。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三、教学后记:

根长得越深,分布得越广,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风刮倒。

同时,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各种矿物质,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围越广越深,才能保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

由此说来,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对于植物的生长越有利。

我们常说“根深叶茂”,正是这个道理。

  第二茎里的“运输网”

  教学目的:

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重点难点:

茎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指引

  琪琪发现折断的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来,那水是哪儿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茎里的“运输网”》(板书题)。

  二、新

  

(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

  白花染色实验

  在本上介绍的实验里,我们能在浸泡在红颜色水里的姜花茎的横切面上看到许多小红点。

这说明了什么?

  红颜色是从植物的哪个部分传输到植物的茎部呢?

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二)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本图,观察图中各种类型的茎。

  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茎,归纳出茎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出示一些图片,有被剥皮的树干、树干的断枝缺口处等。

  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归纳出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三)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

  植物的茎可以包括哪些部分呢?

(树干、树枝、藤等)

  茎在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茎周长的变化;茎长度的变化;树皮颜色的变化。

  三、教学后记:

这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茎,植物的茎有三个作用:

1)运输水分的作用、2)支持植物体的作用、3)运输养分的作用。

  第三叶里的“加工厂”

  教学目的: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引导页的图片。

  观察植物的叶子生长的情况和特点。

  阳光能照射到每一片叶子吗?

  师: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收阳光。

叶片怎样才能接收更多的阳光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叶里的“加工厂”》(板书题)。

  二、新

  

(一)观察叶子的排列情况

  观察叶子的排列,从中发现规律。

  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叶镶嵌),叶片这种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

  

(二)绿叶的作用

  叶片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指导阅读本上的卡通虚拟情景图片,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讨论:

植物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样?

  植物没有阳光照射会怎么样?

  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怎么样?

植物对人类极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1)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后记: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花里的“育婴房”

  教学目的:

1了解花的结构。

  2探究花的作用。

  3了解花的其他特征。

  重点难点:

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花的图片一。

说说花的名称。

二三四

  这些美丽的花藏有什么秘密呢?

不同植物种类的花,结构是否相同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花里的“育婴房”》(板书题)

  二、新

  

(一)解剖花

  自然界花的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有共同之处。

请同学们通过解剖花来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把花朵由外向内一层层解剖,相同的部分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各部分的形态和数量,做好记录。

  通过解剖活动,学生会发现有的花四部分结构都齐全,而有的却并不齐全,引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定义:

  像白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

缺少其中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生活中常见的完全花有:

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不完全花有:

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黄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丝瓜花(属单性花,缺雄蕊或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等。

  

(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

  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

雌蕊呢?

(让学生指出来)

  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雄蕊顶端的花粉和雌蕊的子房。

如观察花粉是否容易脱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黏性,子房里是否有胚珠(将来能发育成种子)等。

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证明“子房是植物的育婴房”

  归纳总结:

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

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三)讨论:

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由一定数目的萼片组成,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2)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

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着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四)给花建档案

  )教师出示前做好的几种“花的档案”。

  你喜欢哪份“花的档案”呢?

为什么?

  2)“花的档案”一般应有哪些内容?

  教材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花朵档案卡的样本,同学们可以仿照这个形式自行设计档案卡。

  3)每组设计一份“花的档案卡”,并制作出来。

  4)出示做好的“花的档案卡”,学生与师生之间相互点评。

  教学后记:

能了解花的结构,探究花的作用,了解花的一些其他特征

  第五果实里的新生命

  教学目的:

1了解果实的结构。

  2探究果实的作用。

  重点难点:

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

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题)。

  二、新

  

(一)观察结果的过程

  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

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

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24“我的发现”里

  小结:

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二)果实里藏着什么?

  )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

(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

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

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

  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

(社区或郊外)

  布置学生利用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四)讨论:

……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

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五)网上学:

有趣的果实

  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寻找植物果实的活动,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后记:

了解了果实的结构。

探究了果实的作用。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六酸奶秘密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3、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4、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谈话:

你吃过酸奶吗?

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

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

  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

(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测一测:

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

____

  ②教师讲述:

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

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谈活:

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

一是温度,保持在3℃—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

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

  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繁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7.讨论并交流:

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三、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讲述:

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

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

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

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学生交流。

  6.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7.教师小结:

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

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

  .提问:

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

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学生交流。

  6.谈话:

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第七发面的学问

  教学目的: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调查生活中的真菌(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

  重点难点

  霉菌和食用菌种类及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图片。

  什么使面团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发面的学问》(板书题)。

  二、新

  

(一)发面团

  出示发面团的制作材料。

  向学生演示发面团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观察面团发酵前后在颜色、大小、气味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讨论

  制作过程中,你认为使面团发大的最关键一个步骤是什么?

把自已的猜测写下来,并汇报交流。

  小结:

原来是酵母菌的使面团发了起来。

  

(二)认识酵母菌

  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三)霉菌生长的环境

  (出示书中图片)这些橘子和柿子发霉了,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说说看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这些物体上面的“霉”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一组霉菌的放大图片,简要介绍霉菌的特点。

  通常在什么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

  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物体容易发霉。

  小结:

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

潮湿、温暖、阴暗。

  (四)蘑菇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有毒蘑菇。

  几种常见的食用蘑菇及毒蘑:

  食用蘑菇:

金针菇、香菇、鸡枞、竹荪、猴头菇、羊肚菌、银耳等。

  有毒蘑菇:

毒伞、白毒鹅膏菌、臭黄菇、毛头乳菇等。

  (五)网上学:

细菌和真菌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讨论,把自己找到的细菌与真菌的图文资料贴到讨论区,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比较细菌与真菌,了解它们的利与弊。

  第三单元

  奇妙的电与磁

  8电路的研究

  教学目的:

  认识简单电路。

  2知道开关的作用。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

  重点难点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并能用一些基本组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图片。

  师:

如果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灯泡就会亮起来,因为小金属环碰到金属丝后,电池、导线、灯泡组合成为一个电路,灯泡就会亮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电路的研究》(板书题)。

  二、新

  

(一)让灯亮起来

  )利用本图中的材料,让灯泡亮起来。

请学生尝试动手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同时,在书上“我的连接图”框中画下电路连接简图,

  小结:

这样一个闭合回路就是一个简单电路。

  2)如果要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应该怎样连接?

有多少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把你的连接方法用图画表示出来,记录在p46面的“我的发现”里。

  

(二)开关加在哪里?

  )电路中的开关就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

  开关加在哪里?

  先画个电路图就会显而易见,把你的连接图记录在p47面的“我的连接图”里。

  2)你还见过哪些种类的开关?

  指导学生阅读p47最后一段。

  (三)判断容易导电的材料

  演示:

在一个带开关的简单电路中,拆下开关,把橡皮等物体接在开关原来的位置,灯泡还会发光吗?

用其他物体替换又会怎样呢?

  把实验结果记录在p48面的“实验记录”里。

  小结:

能令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而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

  (四)制作数学游戏机

  出示本图。

  )数学游戏机背面应该怎样连接线路,才能让它能正常使用?

  2)根据电路原理和公式的连接需要,设计连接方式。

  (五)安全用电

  指导学生阅读p0面,了解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了解为什么要注意用电的安全,并且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

  清洁电器时要先断开电源。

  4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9有趣的磁现象

  教学目的:

  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3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重点难点

  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图片。

  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

里面是不是有磁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有趣的磁现象》(板书题)。

  

  二、新

  

(一)磁铁能吸起什么?

  实验得出:

  磁铁能吸引铁及由铁制成的物体。

  

(二)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

磁铁的两端有很强的吸力,这里的磁性最强。

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这是因为“北”的英文单词是“Nrth”,“南”是“S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标字母N,指南的一极标字母S。

  (三)两块磁铁的探究

  磁铁能吸引一些东西,那么在两块磁铁互相靠近会有什么现象呢?

  把磁铁吊在绳子上,用一块磁铁的N极对着另一块磁铁的S极,然后让它们慢慢接近,突然它们吸到了一起;让两块磁铁的S极互相接近,这时磁铁产生排斥而扭向两旁;再将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接近,这时磁铁也产生排斥而扭向两旁。

  通过观察可发现:

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小结:

磁铁同性极互相排斥、异性极互相吸引。

  (四)擦窗器的结构

  出示实物(擦窗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分析擦窗器用到了磁铁的哪些特性?

  里面可能有几块磁铁?

  (五)隔物吸铁的探究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隔着什么物体吸铁,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

磁铁隔着较薄的物体能吸铁。

  (六)研究磁力的大小

  磁力的大小相同吗?

  磁铁可以隔着多厚的纸(或木板、布块……)吸铁?

想一想为什么再厚些就吸不住了呢?

  小结:

磁力有大有小,磁力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七)哪里应用了磁?

  哪里利用了磁?

  磁的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塑料笔盒的盒盖、箱包的磁吸锁、铁皮黑板上压图片的小磁铁、打靶玩具中的磁性飞镖、门后防风磁吸、冰箱磁铁装饰、皮包或钱包上的磁铁扣、扬声器里的磁铁、磁性擦窗器、磁性胸针等。

  (八)磁铁游戏

  出示本图片。

  你能仿照波波的设计,也设计一个利用磁铁的游戏用具吗?

  你的磁铁游戏是怎样玩的呢?

你用了哪些材料、怎样制作?

你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些材料制作呢?

  学生分组设计并讨论设计的合理性。

  把你的设计填写在p7面的“我的设计”里。

  0指南针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2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作简易指南针。

  3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重点难点

  制作简易指南针。

  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图片,讲述彬彬他们郊游的故事。

  为什么指南针能告诉我们方向呢?

  今天,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