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344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docx

东莞会计培训金账本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

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统称为权益。

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权益资产就没有来源的渠道。

  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可以用数学公式将资产与权益关系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称为“会计基本等式”,它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

  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必然会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

但不论发生何种交易或事项,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因此。

会计基本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下面以沪东公司2009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说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插入资产负债表

  

(一)资金进入企业

  资金进入企业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包括企业吸收投资者投入资本和举借债务。

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企业资产与权益(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1.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例3—1]沪东公司收到投资方投入的设备一台,投资合同约定其价值(该约定价值是公允的)为30000元。

  【答疑编号911020201】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增加30000元,同时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

资产与权益等额增加,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增加

  [例3—2]沪东公司从银行取得6个月期借款100000元,存入公司存款账户。

  【答疑编号911020202】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增加l00000元,同时使企业的负债(短期借款)增加l00000元,资产与权益等额增加,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二)资金占用形态的变化

  资金占用形态的变化是指企业的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布使用和存在形态的变化。

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资产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例3—3]沪东公司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备作零星开支。

  【答疑编号911020203】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一项资产(库存现金)增加2000元,而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2000元,增减金额相等,企业的资产总额不变。

权益总额也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三)资金权益的变化

  资金权益的变化是指资金权益不同项目的增减变化。

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不同负债项目的此增彼减、不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或者负债项目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但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1.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负债不同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例3一4]沪东公司开出并承兑面值为20000元的商业汇票一份。

抵付前欠某单位货款。

  【答疑编号911020204】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一项负债(应付票据)增加20000元。

而另一项负债(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企业负债总额、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所有者权益不同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例3—5]沪东公司按规定办妥增资手续后,将资本公积20000元转增资本金。

  【答疑编号911020205】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一项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而另一项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减少20000元。

增减金额相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3.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3—6]沪东公司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利润50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答疑编号911020206】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负债(应付股利)增加50000元,使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减少5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企业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4.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3—7]沪东公司将应付给投资者的股利30000元经投资者同意并按规定办妥增资手续后,转作投资者向企业的投资。

  【答疑编号911020207】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负债(应付股利)减少30000元,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增减金额相等,企业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均不变,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四)资金退出企业

  资金退出企业是指企业偿付负债和因减资而退回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这类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会引起企业资产与权益(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1.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

  [例3—8]沪东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前欠某单位账款。

  【答疑编号911020208】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减少l0000元,使负债(应付账款)减少l0000元,资产与权益等额减少,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例3—9]沪东公司按规定办妥减资手续,退回某投资方的投资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答疑编号911020209】

  该交易或事项的发生,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使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减少50000元,资产与权益等额减少,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1)一个项目内部此增彼减,如资产内部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会计算式保持恒等关系;

  

(2)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之间同时等额的增加,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3)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之间同时等额的减少,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4)权益内部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资产与权益各项目变动情况表      单位:

资产 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插入项目变动表格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从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收入,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费用。

收入和费用配比,其差额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实现的利润,反之为发生的亏损。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3—10]沪东公司生产经营A产品,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600元,单位成本为42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2009年1月份,沪东公司向本市某商场销售A产品50台,价款30000元收妥存入银行;按合同规定销售给外地某单位A产品60台,产品已发出,价款36000元尚未收到;以银行存款支付A产品展览费和广告费3000元、支付当月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1000元、支付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3800元;当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为3000元,所得税当即以银行存款缴纳。

 插入利润表

  三、会计等式之间的勾稽关系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营成果能够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

收入可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可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因此,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必然影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在一定期间将六要素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前提:

结账之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前提:

结账之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前提:

结账后)

 插入资产负债表

  [例1]某企业月初资产总额300万元,本月发生下列业务:

(1)赊购材料l0万元;

(2)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20万元;(3)收到购货单位偿还的欠款l5万元存入银行,则该企业月末资产总额为( )。

  A.310万元

  B.290万元

  C.295万元

  D.305万元

 

  【答疑编号911020210】

  [答案]B

第二节 复式记账

一、会计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二、复式记账法

(1)以会计基本等式为依据

(2)记录完整

  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当全部经济业务都相互联系地记入各有关账户以后,根据账户的记录,既可以了解每一交易或事项的来龙去脉,又可以通过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便于查账

  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无论发生何种经济业务,其资产总量总是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量相等,而资金增减变化也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1.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概括的说“同方向此增彼减,反方向同增同减”

  

(二)、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根据记账符号、账户分类、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三种。

  国际上通用的是借贷记账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收付记账法是以收、付作为记账符号的,是我国传统的记账方法。

增减记账法是以增、减为记账符号的,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商业系统改革记账方法时创设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三、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产生于意大利,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以“T”字形账户为例•“左方”表示“借方”,右方表示“贷方”。

“借”和“贷”只是记账符号,至于账户哪一方表示增加,哪一方表示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各类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结构

  从会计等式的角度看,企业的资产通常列在等式的左方,企业的会计报表也通常在左边反映资产项目,所以,会计上习惯将资产的增加数记入账户的左方即借方,而减少数则必然记入账户的右方即贷方。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从会计等式的角度看,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通常列在等式的右方,企业的会计报表也通常在左边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所以,会计上习惯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记入账户的右方即贷方,而减少数则必然记入账户的左方即借方。

  (3)损益类中的收益类账户及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类账户

  企业当期所取得的收益归所有者所拥有,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收益类账户的增加方向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方向相同,即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

  (4)成本类和损益类中的费用类账户及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类账户

 

  企业当期取得收益都归所有者所有,为此企业所取得的收入表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所以所有者权益与授予在同方向。

由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贷方,所以收益的增加也应计贷方,即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是企业为取得收益而付出的代价,必然导致收益的减少,那么成本费用类的增加方向与收益类账户的增加方向相反,即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资产类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两类账户的内部勾稽关系是: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即“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发生(增加)数.“贷方”登记成本费用的结转(减少)数,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成本类账户期末可能会有余额,表示正在加工尚未完工产品成本。

但成本类账户中的“制造费用”账户一般无余额,全部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中。

  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和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账户,其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即借方登记费用、损失的增加数,贷方登记费用、损失的结转(减少)数,期末结转后无余额;收入类账户和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账户,其结构与权益类账户基本相同,即贷方登记收入、利得的增加数,借方登记收入、利得的结转(减少)数,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计算下列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

期初余额  200000

本期发生额 600000 

本期发生额500000

期末余额  ?

  

  

  解:

期末余额=200000+600000-500000=300000

  应付账款

本期发生额60000 期初余额  40000

本期发生额 30000

  期末余额  ?

  

  解:

期末余额=40000+30000一60000=10000

  实收资本

本期发生额0 期初余额  600000

本期发生额 80000

  期末余额  ?

  解:

期末余额=600000+80000-0=680000

  计算下列各账户的本期借方或贷方发生额:

  库存现金

期初余额  800

本期发生额 500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700  

  

  解:

本期贷方发生额=800+500-700=600

 

  其他应付款

  

本期发生额?

 期初余额  3000

本期发生额 2500

  期末余额  3200

  解:

本期借方发生额=3000+2500—3200=2300

 

  实收资本

本期发生额0

   期初余额  600000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  720000

  

  解:

本期贷方发生额=720000—0一600000=120000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在记账时应遵循的规定和守则。

复式记账法即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对每笔交易或事项都应作借贷相反的记录。

因此,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每笔交易或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总能与资金变化的四种情况相对应,现说明如下:

  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

  

(一)资金进入企业,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沪东公司收到投资方投入设备一台,投资合同约定其价值(该约定价值是公允的)为30000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两个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一方面使资产类账户“固定资产”增加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为:

  借:

固定资产   30000

    贷:

实收资本     30000

  沪东公司从银行取得6个月期借款100000元,存入公司存款账户。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资产和负债两个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一方面使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负债类账户“短期借款”增加l0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是:

  借:

银行存款   100000

    贷:

短期借款     100000

  

(二)资产项目内部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沪东公司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备作零星开支。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资产的不同项目此增彼减,一方面使资产类账户“库存现金”增加2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减少2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为:

  借:

库存现金   2000

    贷:

银行存款     2000

  (三)权益项目内部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沪东公司开出承兑面值为20000元的商业汇票一份,抵付前欠某单位货款。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负债的不同项目此增彼减,一方面使负债类账户“应付票据”增加20000元,应记人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另一负债类账户“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应记人该账户借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为:

  借:

应付账款   20000

    贷:

应付票据     20000

  沪东公司按规定办妥增资手续后,将资本公积20000元转增资本金。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所有者权益的不同项目此增彼减,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另一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资本公积”减少2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

  借:

资本公积   20000

    贷:

实收资本     20000

  沪东公司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利润50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个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减少5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负债类账户“应付股利”增加50000元,应记人该账户贷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是: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0

    贷:

应付股利         50000

  沪东公司将应付给投资者的股利30000元经投资者同意并按规定办妥增资手续后,转作投资者向企业的投资。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个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一方面使企业的负债类账户“应付股利”减少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增加3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是:

  借:

应付股利        30000

    贷:

实收资本         30000

  (四)资金退出企业,资产和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沪东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前欠某单位账款。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资产和负债两个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一方面使负债类账户的“应付账款”减少l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减少l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是:

  借:

应付账款        1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

  [例3—11]沪东公司按规定办妥减资手续,退回某投资方投资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该项交易或事项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两个会计要素发生变动,一方面使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实收资本”减少50000元,应记入该账户借方,记入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会计分录是;

  借:

实收资本        50000

    贷:

银行存款         50000

 

(四)、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可以设置共同性账户,即以账户的余额方向来判断账户的性质。

对于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可以根据余额的方向来判别其账户的性质;如果账户的余额在借方,就作为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作为负债类账户。

  例如,企业(银行)间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款项,可以设置资产负债共同性的“清算资金往来”账户。

根据其余额的方向来判别其性质:

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应收的结算资金,就属于资产类账户;如果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应付的结算资金,就是负债类账户。

  【答疑编号911030201】

 

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是117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

款项尚未支付,在未来某一时点收到款项是120000元。

  4.便于试算平衡。

(五)、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一)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应用借贷记账法,在发生经济业务后,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就必须在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账户之间这种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二)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含义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对应账户表明其应借应贷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每个会计分录,都应具备对应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但是不能单纯为了简化记账,而把互不相关的几个简单分录硬性合并成一笔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因为这将导致账户对应关系模糊不清,不能正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3.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可归纳为“四确定一检查”

  1)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

  2)确定所涉及账户的性质(即属于哪一类账户)。

  3)确定账户中的资金是增加还是减少。

  4)根据2)和3)确定所涉及账户应记“借”还是应记“贷”。

  5)检查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先写借方科目,再写贷方科目,金额单位默认为“人民币元”。

分录为上下结构,上借下贷,借贷错开,金额相等。

编制复合分录时,对于多个借方(或贷方)科目,不必重复写“借”(或“贷”),只需将同方向的会计科目对齐即可。

  本章[例3—3]至[例3—11]交易或事项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答疑编号911030202】

  [例3—13]借:

固定资产   30000

        贷:

实收资本       30000

  [例3—14]借:

银行存款   l00000

        贷:

短期借款       100000

  [例3—15]借:

库存现金   2000

        贷:

银行存款       2000

  [例3—16]借:

应付账款   20000

        贷:

应付票据       20000

  [例3—17]借:

资本公积   20000

        贷:

实收资本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