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356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docx

高考地理复习五年高考三年联考地图

地图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高考题

一、选择题

(09年全国卷文综Ⅰ6~8题)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B.110mC.170mD.220m

答案B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答案D

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答案B

4.(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6题)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B.1500米书C.1800米D.2100米

答案B

(09年天津文综第3题)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下题。

5.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D.背靠丘陵缓坡。

滑坡很少

答案C

(09年四川文综第1,3题)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

答案B

7.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

8.(09年广东地理第30题)读图11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

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

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

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答案CD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1,2题)图1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1,完成9~10题。

9.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

答案B

10.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答案D

(09年上海地理第五题)(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

答案A

1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答案B

二、综合题

13.(09年山东文综第26题)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要求.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

m)读图回答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

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

答案

(1)低山丘陵流水侵蚀原因:

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2)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

 

14.(09年海南地理第22题)图7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答案如图。

(2分)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2分)。

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2分)。

迎风坡

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2分)。

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2分)。

第二部分三年模拟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题组一

(安徽省巢湖市泥河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6),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B.239米

C.250米D.300米

2.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1.C2.C

(河北省唐山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以下四幅图均代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

4.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100米、150米、200米,比例尺都为1∶1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答案3.C4.D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太空出舱,五星红旗首次被挥舞在太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8题。

5.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热切关注着这一航天盛事,有一群留学生是在日落时收看实况直播的,他们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纽约(74°W)B.东京(139°44′E)

C.惠灵顿(174°46′E)D.伦敦(0°07′W)

6.当“神七”飞船遨游太空时,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图5中的()

A.①B.②C.③D.④

7.当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区正忙于小麦播种

D.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

8.航天员翟志刚所穿的舱外航天服由我国自主研制,

其外层防护材料具有的功能包括()

①防高辐射②抗失重③防骤冷、骤热④防紫外线⑤抗高压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5.B6.B7.D8.C

(河南省武陟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完成9~10题。

 

9.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

10.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D.西北向东南

答案9.B10.D

(福建省上杭县三校200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图5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读图5完成11~13题。

图5

11.图中地形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

12.站在图中最高峰观测不到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13.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则四地中植被生长得较好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答案11.B12.C13.B

(河南省武陟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6),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B.239米

C.250米D.300米

15.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14.C15.C

(云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图1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米),读图回答16--19题。

16.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

17.图中陡崖的顶部高度可能是()

A.200米B.400米C.580米D.690米

18.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19.若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

是()

A.甲村B.乙村C.①地D.②地

答案16.C17.D18.B19.B

20.(浙江省富春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读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大B.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C.甲图实际坡度比乙图大D.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答案B

21.(河北省唐山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

⑵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

⑶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A.100m≤H<300m B.100m≤H<200mC.200m≤H<300mD.100m

⑷若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山顶。

⑸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支流。

⑹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   ,原因是                   。

⑺该区域的最高点海拔约在米以上。

(1)鞍部

(2)南北(3)A(4)B(5)乙(6)①地势由高低,河水顺流而下

(7)800

22.(福建省上杭县三校200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2008年10月16日,万众瞩目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发布站名,定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海拔4087米)。

这是我国继长城站(62°13′S,58°55′W)、中山站(69°22′S,76°23′E)之后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这将实现我国对南极的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惟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将于本月20日上午10点钟准时从位于上海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载有130余名科考队员和船员,出征南极。

读南极洲图11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符号“▲”标出昆仑站的大致位置。

(2)昆仑站在长城站的方向。

(3)科考船“雪龙”号出征南极,从地理角度分析要克服的最大困难:

在极圈附近海域是

图11

,在50°S附近海域是。

(4)此时,ABC弧左边阴影部分为夜半球的局部,图中晨线是弧。

(5)如果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A到C,其飞行方向是。

(1)见图

(2)东南(3)易遭遇到冰山,易产生沉船;

经过西风带时,易遭狂风巨浪(4)AB(5)先西南,后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