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466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docx

创新设计版高考总复习系列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免费下载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时间:

45分钟)

A级 基础演练

1.(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

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答案 A

2.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BDNF(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的图解(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B.BDNF与物质b的释放不消耗能量,但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

D.有实验表明经训练后大鼠海马区c数目增多,由此可知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 BDNF与物质b的释放是通过胞吐方式进行的,均需要消耗能量,B选项错误。

答案 B

3.(2013·辽宁大连双基测试,8)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

A.①→②B.③→④

C.②→①D.④→③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③→④,但不能是④→③。

答案 D

4.(2012·洛阳统考)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时,会发生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此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的一部分,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神经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答案 D

5.(2013·安徽六校联考)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析 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Ⅱ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Ⅱ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故A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故C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故D正确。

答案 A

6.(2013·辽宁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

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解析 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中主要分布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

答案 C

7.(2012·广东六校联考)现象Ⅰ: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

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多选)

(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解析 现象Ⅰ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条件反射,二者均有完整的反射弧;现象Ⅱ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多,因是同一效应,故参与的肌细胞数相同。

答案 BC

8.(2013·汕头质检)人们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将其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其沉默之谜。

此类突触“沉默”的原因最可能是(双选)

(  )。

A.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B.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

C.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

D.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因为“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突触小体内应该没有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体内,与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或者是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答案 CD

9.(2013·江南十校联考,3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______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该结构可能由________(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授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解析 

(1)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突触A的结构可以推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当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此时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

(2)图2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1应为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该结构可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3)图3中的Y来自脊髓,X来自大脑皮层。

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当兴奋到达Y后,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并传导,最后引起肌肉收缩,此反射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

取指血手指并未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此时X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 

(1)⑤ 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 非条件 抑制

10.(2013·武汉2月调研)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神经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有时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有时也会兴奋后及时停止。

这些都与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

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___。

(2)假设①②③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沿着________条途径传到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用图中编号和字母表示)。

由于兴奋的这种传递方式,使B处接受兴奋的时间会____________。

(3)假设①②神经元表示抑制性神经元,③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后,则B处兴奋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由图可知,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沿着4条途径传到B处:

A→③→B,A→③→②→③→B,A→③→①→③→B,A→③→②→①→③→B。

由于突触延搁,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A→③→②→①→③→B。

(3)使B处兴奋的途径只有A→③→B,当在A处给予刺激后,则B处兴奋时间明显缩短。

答案 

(1)突触小体 

(2)4 A→③→②→①→③→B 延长 (3)兴奋及时停止(或兴奋时间缩短)

B级 智能提升

11.(2012·山西四校联考)人体细胞外Na+浓度高于胞内,而K+浓度胞内高于胞外。

如图表示神经细胞兴奋前后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

根据神经细胞的生理特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载体a、c运输相应的离子时消耗ATP,载体b运输相应离子时不消耗ATP

B.兴奋时,Na+内流区域与邻近区域由于带电物质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电流,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C.静息电位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维持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解析 载体a运输离子的方式是逆浓度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b和载体c是顺浓度运输离子,所以不需能量。

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答案 B

12.(2012·孝感统考)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解析 刺激a、b两点中央偏左侧,a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b点还处于静息电位,即b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表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至a点左侧,末到b点时,a、b点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当兴奋传至b点时,a点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点右侧,a、b两点都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在a、b两点中央刺激,a、b两点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即膜外同时为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当a、b两点兴奋后,又同时恢复为静息电位,即膜外同时变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

答案 D

13.(2012·南通一调)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解析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被酶催化分解或被摄取回收而失去活性,B项说法正确。

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导速率,C项说法正确。

感受器不能接受各种刺激,如视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D项说法错误。

答案 D

14.(2013·广东信宜模拟)下图为人体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结构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a为神经元细胞的树突或轴突

B.e内为组织液,当其中的Ca2+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常收缩

C.c中的物质释放到e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d的流动性

D.f处的载体能将c释放的物质运进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解析 从图示看出,a是神经元的轴突;e内为组织液,Ca2+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痉挛;c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f是突触后膜,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不是载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打开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将信息传入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 BC

15.(2012·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

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

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

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若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

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

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的位点1,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乙为效应器(肌肉)。

(2)若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 

(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

(2)②1 1 2 (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特别提醒:

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