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562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docx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题及答案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一)

美丽的呼伦湖,方圆约八百里,碧波万顷。

它就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春天到了,呼伦湖畔水草丰美,遍地是美丽的野花,牧民们赶着牛羊来这儿放牧;夏天的湖面上,鱼儿跳跃,鸟儿低飞,白帆点点,渔民们高兴地撒开了鱼网;秋天,蔚蓝的湖水和蓝天连成一体,朵朵白云在水面上悠悠飘荡;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冰雪,宁静,美丽,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美丽的呼伦湖,多么迷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碧波万顷大约镜子迷人牧民

2.认真阅读,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呼伦湖()的色彩()的大草原

()湖水()的冰雪()的世界

3.用“”画出文中的两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是按照顺序,分别从、、、描绘了呼伦湖

、的迷人画卷,表达了作者之情。

5.说一说,如果让你去美丽的呼伦湖做客,你想什么季节去?

在这里玩些什么?

(二)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嘴里说:

“糟糕——糟糕!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却迸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儿,

把水花儿溅得高高。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他喊:

“妹,小心,滑!

”她咬着唇儿,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辨字组词。

神()脸()提()欢()

伸()捡()题()次()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树梢()的孩子()的小辫儿()的泥裤子()的脸

3.用“”画出描写妹妹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词语作用。

4.“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这句话中“泥裤子”指的是?

()

A.妹妹B.哥哥C.其他孩子

5.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在括号里打“√”。

①本文记叙了一群孩子雨后在广场上尽情玩耍的情景。

()

②本文记叙了一群孩子在下雨时尽情玩耍。

()

6.说一说,雨给你带来过什么?

(三)

一座大山光秃秃的,很难看,它皱着眉头很苦恼。

太阳公公看着已经晒焦的土地,也皱起了眉头。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爷爷,盖起了一间(jiànjiān)小木屋,住了下来。

他带来了两袋种(zhǒnɡzhònɡ)子,把种子撒在了大山上。

后来,山上长出了树木,萌发了花草。

一棵棵树长得(dedé)真美丽。

风儿来了,吹得树叶哗哗笑。

阳光来了,照得草儿绿油油。

雨儿来了,把大山冲洗得更美丽。

鸟儿来了,筑起了鸟窝,孵出了鸟宝宝。

小松鼠来了,啄木鸟来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来了。

它们聚在一起真热闹!

1.结合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知道“风儿来了,吹得树叶哗哗笑。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我还能仿写。

3.大山为什么苦恼?

4.认真阅读,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共有自然段,讲述了来到山上,播撒种子,在、、的帮助下,使大山变得很美。

吸引了、、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

让大山热闹起来!

让我们懂得了的道理。

5.用你的画笔画一下你心目中的大山。

 

(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唐)王维(唐)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独:

佳节:

倍:

不及:

将欲行:

3.解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意思。

4.根据诗句内容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节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表达了诗人对,对思念之情。

(2)《赠汪伦》是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即将远行,踏歌相送的感人情景,表达了,赞美了。

5.你还知道有哪些送别诗?

写一写。

(至少写三个)

(五)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如果它们想在散学之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着,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萧”这个字我不知道读音,我应该用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____画,它的读音是。

2.比一比,再组词。

校()课()师()

较()棵()帅()

3.好朋友手牵手。

(连线)

做站拍冲穿

壁角功课出来衣裳大手

4.本文采用了通篇采用了()修辞方法。

A.比喻B.拟人

5.文中“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景呢?

6.短文表面再写花朵的心声,其实是在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值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chìcì)的铠甲。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shishí),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哇)。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划去文中错误的字和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旅行—()告别—()粗心—()办法—()

3.用下列词语造句。

准备:

  

只要……就……:

4.将正确选项填入括号中。

蒲公英本身有(  ),它靠(  )传播种子;苍耳有(  ),它靠(  )传播种子;豌豆有会炸开的(  ),它靠(  )传播种子。

它们有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孩子们就能告别妈妈,四海为家了。

 

A.带刺的铠甲B.降落伞C.豆荚D.太阳E.动物F.风

5.大自然真神奇!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动植物中还有哪些拥有“神奇的本领”?

快来和小伙伴们说一说。

(七)

不到十岁的于连吃过晚饭,连蹦带跳地往中心广场跑去。

当他经过一座院子时,忽然闻到一股火药味,他发现院子里有火星在闪耀。

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咝咝地燃烧着。

他想:

这一定是敌人想要炸毁这座城市。

怎么办?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找根长棒,没有;找水,也没有;喊人,显然来不及了。

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保住了这座城市和全城的人。

为了表彰于连,人们在离广场不远的街口,为他塑造了一座栩栩如生的铜像。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到铜像上喷出的那股清泉飘洒在美丽的布鲁塞尔。

1.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字。

然燃奴如及极

()烧()果太()

()后()隶()时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院子一()火药味一()导火线一()铜像

3.照样子,在引号里加上表示声音的词。

例:

导火线“咝咝”地向地下室燃烧着。

(1)妹妹被猫吓得“______”直哭。

(2)森林里,花喜鹊正“______”地叫着。

(3)大风“______”地刮着,树叶被风吹得“______”的响。

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并选一个造句

干涸:

显然:

栩栩如生:

造句:

5.用“”画出描写于连心理活动的句子。

说说其起到的作用。

6.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于连?

于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八)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她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一身好武艺。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文告要他从军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保家卫国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了,木兰终于回到家乡。

她脱下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然是位年轻的姑娘。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保家年老英勇

3.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仿照例子给生字做加减。

并用新字组词。

例:

艺-(艹)=(乙)+(忄)=(忆)组词(回忆)

拦-()=()+()=()组词()份-()=()+()=()组词()

5.读了短文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

  小黄莺是最后一个上台的。

她发现小伙伴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心里一慌,声音也发抖了。

台下的小八哥、小喜鹊都忍不住笑她。

  小黄莺回到家里,对妈妈说:

“我以后再也不唱歌了。

”妈妈说:

“不要紧,以后你多唱给大家听,胆子就会大起来。

小黄莺听了妈妈的话,天天练习唱歌,越唱胆子越大,越唱越好听。

夏天到了,树林里又要举行一次联欢会,小黄莺第一个上台表演。

这次,她心里一点儿也不慌了,唱的歌非常好听。

大家都鼓起掌来。

小八哥和小喜鹊的掌声特别响。

1.将与词语对应的拼音连起来。

huánɡyīnɡtèbiéɡǔzhǎnɡhuānɡmánɡfādǒu

发抖鼓掌特别黄莺慌忙

2.仿照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

小黄莺听了妈妈的话,天天练习唱歌,越唱胆子越大,越唱越好听。

3.小黄莺第一次和第二次上台表演有什么区别?

4.用“”画出文中妈妈鼓励小黄莺的句子。

5.为什么小八哥和小喜鹊的掌声特别响?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

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悄悄地站在船头有多久了?

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1.连一连。

美丽的长嘴

翠绿的小鸟

红色的羽毛

2.句子模仿。

例: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

(1)多么的孩子啊!

(2)

3.摘抄短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共提出了几个问题?

5.如果你在船上你会和翠鸟说些什么?

(十一)

“三月的风,刮个不停;四月的雨,有浓浓的人情;五月的石榴花呀,在院子里怎么开的这么鲜红、鲜红……”

这样的句子,是我从哪儿看到的呢?

还是我在梦里想到的?

我觉得这样的句子挺有意思,就记在小本上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总是控制不住地拿出来朗诵朗诵。

1.照样子,仿写词语。

(1)表示颜色的词语。

例:

鲜红

(2)例:

朗诵朗诵(ABAB式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并造句。

怎么—

造句:

总是—

造句:

3.选一选。

三月的(),刮个不停;四月的(),有浓浓的人情;五月的()呀,开的鲜红。

A.石榴花B.风C.雨

4.仿写句子。

例:

三月的风,刮个不停。

正月的,;

腊月的,。

5.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事?

 

课内阅读答案:

(一)1.点拨:

此题考查字音,注意易错字拼读。

答案:

bìyuējìnɡmímù

2.点拨: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的词语。

如“美丽的”“轻快地”等等。

答案:

美丽迷人辽阔蔚蓝白茫茫童话般

3.点拨:

比喻句是将含有某一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方另一种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答案:

“它就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给辽阔的大草原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冰雪,宁静,美丽,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仿写:

风一吹满池的荷花如翩翩起舞的姑娘。

4.点拨:

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作顺序。

抓住“碧波万顷”“水草丰美”“鱼儿跳跃”“鸟儿低飞”“白帆点点”等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案:

时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风光秀丽物丰人美对呼伦湖的热爱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点拨:

阅读短文,感受呼伦湖在不同季节的美丽,说出自己的想法。

答案:

我会春天去,因为春天的呼伦湖很美。

湖水清澈,长满青草,到处是美丽的野花,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嫩草。

我要摘野花,放风筝

(二)1.点拨:

此题考查形近字区分,注意字形,组出词语。

答案:

神色伸出笑脸捡起提问问题欢乐次要

2.答案:

嫩绿赤脚短粗水淋淋通红

解析:

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3.点拨:

诗歌的第三段描写了妹妹的动作和心理。

认真阅读提炼给出答案。

答案:

撅着咬着提着小心地跑作用: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小姑娘又想痛快地玩耍,又怕湿了自己的裙子时的心理形象呈现出来。

4.点拨:

认真阅读二三段,找出答案。

答案:

B

5.答案:

①(√)

解析:

第一段中“树梢闪着金光”“一片海洋”等词可以看出是雨后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玩耍的情景。

6.点拨:

答案不唯一,根据实际情况来说一说。

答案示例:

我喜欢听雨的声音,雨滴落在地上、栏杆上、窗户上、屋顶上、树上……,那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交响乐。

(三)1.点拨:

此题考查多音字,结合加点字在文中所组成的词语,来确定读音。

答案:

一间(jiànjiān√)种子(zhǒnɡ√zhònɡ)长得(de√dé)

2.答案:

拟人,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解析: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3.点拨:

认真朗读第一自然段,在其中找出答案。

答案:

大山光秃秃的,很难看。

4.点拨:

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都要空两格;认真阅读短文。

理清故事内容,抓住大山的前后变化及重点词语,总结短文给予的启示。

答案:

6老爷爷风儿阳光雨儿鸟儿小松鼠啄木鸟劳动可以创造美,我们要懂得热爱大自然

5.点拨:

体会文中大山的美丽与热闹景象,发挥想象画出心目中的大山。

答案:

(四)1.点拨:

熟背古诗,写出诗句。

答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点拨:

借助工具书查找,结合古诗理解词语意思。

答案:

独:

独自佳节:

美好而欢乐的节日,这里指重阳佳节。

倍:

格外,更加。

不及:

比不上。

将欲行:

刚刚要走。

3.答案: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谊深。

解析:

“深千尺”夸张的写出了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意思是比不上。

诗人将桃花潭水之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谊对比,说明了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谊。

4.点拨: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重阳家乡亲人

(2)送别诗人汪伦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纯洁真挚的友情

5.点拨:

可以靠日常积累或查阅书籍资料寻找。

答案:

《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

(五)1.答案:

部首艹八xiāo

解析:

查字典的方法有三种:

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步骤:

(1)认清所查字的音节,确定音序;

(2)在字典前面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该音序下找到该音节,并记下该音节右边所标明的页码;(3)根据音节后注明的页码,从正文中找出该音节,再查找要查的字。

部首查字法:

(1)首先要确定字的部首。

(2)根据部首的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该部首及它在“检字表”中的页码。

(3)根据所查部首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除去部首外,数一数余下的笔画数,找到相应的笔画栏,就可以找到要查的字及它在字典正文中的页码。

(4)按知道的页码在正文中查检,找到要查的字。

2.点拨:

此题考查课本生字的形近字,注意区分字形,再组词语。

答案:

学校比较课本一棵老师帅气

3.点拨:

仔细读短文注意表示动作的词语,在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

 

4.答案:

B

解析:

拟人修辞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文中将花朵写成了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

5.点拨:

结合课文重读“冲出”一词,体会花朵们“放假”了能出来自由玩耍的兴奋、愉悦的心情。

答案:

花朵们再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破土而出,在绿草上舞蹈得欣喜若狂。

6.答案:

实际上在写孩子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爱、渴望自由的心声。

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儿童的无限关怀之情。

解析:

花朵们“上学”“做功课”“游戏”“罚站”不就是描写现在我们少年儿童的真实生活嘛?

花朵们渴望“游戏”渴望“放假”后自由自在地玩耍,不正是我们所渴望,所期待的吗?

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用花朵与妈妈对话的形式描写了花朵的内心,同时衬托出少年儿童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爱、渴望自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儿童的无限关怀之情。

(六)1.点拨:

认真区分易读错字的字音和形近字的字形,选出答案。

答案:

(chìcì)(洼哇)(值植)(shishí)

2.点拨:

理解词语意思,写出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

答案:

旅行—旅游告别—告辞粗心—马虎办法—方法

3.点拨:

先理解词语意思,再写出句子。

注意关联词造句前后连贯。

妈妈为我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比赛时就能取得好成绩。

4.点拨:

认真阅读短文,在文中提炼答案。

对应已给出的选项,把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答案:

BFAECD

5.点拨: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或搜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仿照文中叙述方式写一下。

示例:

椰树妈妈个子高,她的办法真奇妙。

她邀海水来帮忙,宝宝们高高兴兴去远航。

(七)1.点拨:

先辨清字形,在填入正确的括号内。

答案:

燃烧然后如果奴隶太极及时

2.答案:

座股条或根座

解析: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如“个”、“把”、“次”等。

3.点拨:

结合句子中给出发声主体,以叠词形式写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答案:

哇哇喳喳呼呼哗哗

4.点拨:

先查字典理解词语本意,在结合课文解释词语意思。

答案:

干涸:

河塘等没有水了。

显然:

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栩栩如生:

生动鲜活的样子像真的一样。

造句:

齐白石爷爷画的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5.答案:

“他想:

这一定是敌人想要炸毁这座城市。

怎么办?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找根长棒,没有;找水,也没有;喊人,显然来不及了。

”作用:

渲染紧张气氛,突出情况危急。

解析:

第一自然段中先描写了于连发现导火线,随后描写了于连地心理活动。

“怎么办”把紧张气氛推向高潮,之后的几个短句渲染了紧张气氛,他迅速想到的四个方法都行不通,写出了情况非常危急。

6.答案:

因为于连用智慧拯救了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

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解析:

于连救了这座城市和城市的人们;于连发现导火线,连忙跑过去,说明他很勇敢,他们快速想出解决的办法说明他机智。

(八)1.点拨: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注意冒号、分号及感叹号应用。

答案:

,。

,,。

,;,。

,!

2.点拨:

在文中找出。

答案:

为国多病善战

3.答案:

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

为了保家卫国,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解析:

“年老多病”“年幼”“保家卫国”等词语,说明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4.点拨:

考查生字换偏旁组新字的知识点。

可在本册课本中的生字中找。

答案:

拦-(扌)=(兰)+(火)=(烂)组词(灿烂)份-(亻)=(分)+(扌)=(扮)组词(打扮)

5.答案:

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人。

解析:

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爱亲人。

“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

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

第三自然段的“说服”、“装扮”、“告别”等词语构想出征前的情景,体会木兰刚毅和勇敢。

(九)1.点拨:

先认真拼读拼音,再找出相应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答案:

2.点拨:

结合平时积累相同类型句子造句。

答案: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真是冷极了!

3.点拨:

认读课文,在文中提炼答案。

答案:

第一次因紧张,声音发抖被小动物嘲笑。

第二次不慌了,唱的歌非常好听。

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4.点拨认真读短文第二自然段中妈妈对小黄莺说的话,给出答案。

答案:

不要紧,以后你多唱给大家听,胆子就会大起来。

5.答案:

因为小黄莺自信的表演和动人的歌声感动了小喜鹊和小八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解析:

短文通过讲述小黄莺一开始因为胆怯、自卑造成演唱不成功,小喜鹊和小八哥忍不住笑他。

后来经过妈妈的鼓励和小黄莺的反复练习。

小黄莺能够自信的演唱,那声音非常动听,演出成功了。

告诉我们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这个道理。

(十)1.点拨:

认真阅读短文,在短文中提炼答案。

答案:

2.点拨:

所给例句为感叹句,仿照例句句式加形容词和主语就可以写出句子。

答案:

(1)可爱

(2)多么温暖的阳光啊!

3.点拨:

认真阅读短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进行摘抄。

答案:

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4.点拨:

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疑问,一个问号为一问,仔细数一数。

答案:

提出了4个问题。

5.示例:

我会和翠鸟说:

“你真美,欢迎你搭我们的船。

解析:

答案不唯一,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十一)1.点拨:

根据给出的示例,写出符合要求的词语。

答案:

嫩绿湛蓝金黄舒服舒服走动走动高兴高兴

2.点拨:

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解释词语意思,理解词语后写一句话。

答案:

怎么—表示疑问。

造句:

我怎么能丢下她不管呢?

总是—经常的,不止一次的。

造句:

每次考试王小明总是得第一名。

3.点拨:

认真阅读短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找答案。

答案:

BCA

4.答案:

梅花,香百里。

飞雪压住了屋顶

解析:

依靠平时积累或查阅资料找出答案。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5.点拨:

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在你的生活中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答案:

我还知道小动物们睡眠的特点。

小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马儿是站着睡觉的等等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