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569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docx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

机械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草稿)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52年,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学院现拥有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点(自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和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五个学科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和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开设五个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和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为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目前全日制在籍学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6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12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27人,硕士生导师28人;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人。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火炬”项目及省市科研项目6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市级奖励,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100多万元;共获得发明和实用专利9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有3部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类教材;年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学院现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近20000M2,仪器设备总值2900余万元。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工程应用,夯实专业基础,拓展人文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了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近几年有二十多件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参加了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全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汽车技能大赛等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好成绩。

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爱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福特旺恩大学、乌尔姆大学、美国凯特琳大学和日本北九州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且互派师生到对方学习深造。

学院充分发挥机械、汽车、材料等学科(专业)与江苏省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相对应的有利条件,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部分“十一五”学院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大力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内涵建

设,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育人质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制定的目标任务,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人才培养

“十一五”期间,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考研录取率、学位授予率、毕业率逐年提高,学生初次协议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100%。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积极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五年来,共有40多件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参加了全国、全省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0余项。

特别是在09年举办的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由我院指导老师指导和我院学生组成的代表队获得江苏省团体特等奖和全国三等奖。

二、学科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注重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领导。

能及时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并努力做到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为今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学院拥有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点(自设)一个,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学科五个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和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拥有1个校第二层次重点学科,3个校第三层次重点学科和1个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群(制造装备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

制造系统工程被评为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制造系统工程教材被列为省研究生优秀教材,1篇论文被评为省优秀硕士论文。

三、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和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五个本科专业。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建成省特色专业并被列入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特色专业。

机械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其教材被评为省评优精品教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技术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十一五”期间共有8项教学成果在省获奖。

四、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内扶外引”的总体思路,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努力做到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十一五”期间,共引进教授或博士5人,紧缺教师3人。

目前,我院专任教师的博士学位比例达35.9%,硕士学位比例占78.1%。

新增博导2人,硕导18人。

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60.9%。

此外,我院还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进程,与德国爱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福特旺恩大学、乌尔姆大学和美国凯特琳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每年互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对方访问交流。

五、科学研究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加强学科和科研团队建设,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请专利和促进成果转化,协助学校申报并获得了《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

学院还通过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将扬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挂靠我院等措施,努力拓宽校企产学研合作渠道。

“十一五”期间,学院科研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共获得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35项,科研经费总数1800万元,年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共申请专利139项,获得授权90余项,转让专利6项,大幅超额完成各项科研指标任务。

六、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院党委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江苏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聚精会神抓党建。

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09年院党委被表彰为扬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注重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最佳党日活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坚持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在最近一轮院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考核中为优秀;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教育和服务相结合,努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注重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学院发展的良好氛围,学院连续多年获得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注重加强统战与群团工作,积极支持各党派开展活动,院工会获得了“模范教工之家”称号,院团委在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

第三部分“十二五”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外部因素: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依然首次跃上十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低于2008年以前连续5年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机械装备自给率超过80%,一大批重要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经济总量占世界机械工业总量的5%左右,继美、日、德、法之后居第5位。

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内部因素:

我校是一所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地处苏中,在江苏高校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扬州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目标,学校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再经过10年的努力,将真正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校“大力发展工科”战略和新校区的建成将给我院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发展工科、提升医科、振兴文理、强化农科”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巩固“十一五”发展成果,继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理清学科建设思路,凝练学科建设方向,积极推进学科间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努力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和国际化进程,努力促进学科、科研和师资队伍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持,为实现“两个转变”和把学校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四个校重点学科为支撑,充分发挥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的示范作用,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努力将学院建成管理科学规范,专业精良合理,硕博士点科学分布,师资队伍结构优良,实验条件现代化,科研实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密集广泛,努力形成一个健康和谐、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成材的优良环境,实现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办学目标。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

办学规模:

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300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70名。

“十二五”末,在校本科生规模在12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达210人左右,其中工程硕士生90人左右,农业推广硕士生30人左右;留学生(长期非学历)8人左右;各类成教自考生600人左右。

教学改革:

深入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探索并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教学成果:

在已有机械CAD/CAM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两门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争取有2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并努力将机械CAD/CAM技术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在已有国家、省精品、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争取再有5-6门教材入选国家、省精品、规划教材;“十二五”期间,力争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2项;积极加强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将工程训练中心建成省级示范中心。

培养质量:

通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本科生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本科生考研录取率:

2012届为20%左右,2015届为25%左右;

本科生毕业率:

2012届为93%左右,2015届为95%左右;

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2012届为93%左右,2015届为95%左右。

本科生就业率:

每年100%就业。

争取有1-2篇硕士论文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0篇本科生毕业设计获得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

(2)学科建设

在现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十二五”期间各批学位点的申报评审工作,确保“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与其它相关学科联系,积极协助申报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立起较完善的学院学科建设体系。

积极加强4个校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过程)和制造装备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群的建设工作,并努力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建成省级重点学科。

(3)专业建设

对照标准,加大力度,继续推进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步伐,力争到2015年,将其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并以此带动其它本科专业的建设,力争将车辆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先后建成省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

(4)队伍建设

按照“内扶外引”的思路,“十二五”期间要切实继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今后中长期事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争取引进博士或正高职称教师5人,紧缺专业硕士或副高职称教师2人。

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

做好在读学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支持他们按期回院工作。

积极鼓励教师外出攻读博、硕士学位,到“十二五”末,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45岁以下博士学位比例达60%。

大力推进中青年教师国际化进程。

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合作研究,力争五年后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占全体专任教师数量的30%以上。

做好职称评聘工作,争取晋升教授职称3~5人,副高职称6~8人,到“十二五”末,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到65%。

(5)科学研究

集中并整合全院科研力量,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新增科研项目要达200项以上。

“十二五”期间争取部省级以上项目40项,横向课题80项,科研经费总数达2000万元。

力争发表论文500篇左右,被SCI、EI、ISTP收录达到50篇。

每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0场次以上,其中国外(境外)至少1场次,校外至少10场次。

“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总数100项左右,获得专利授权60项左右;出版专著教材20部左右。

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并建立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个坚强有力,协调配合,勤政廉政,具有较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院领导班子。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争每两年有1~2个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1~2个主题教育活动获校级以上奖励。

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学院改革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保证质量、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数量。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高全院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十二五”前期(2011~2012年))的主要任务:

积极申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并确保成功,大力加强已有的一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和二个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工作,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加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与校内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确保通过验收,并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力争将车辆工程专业建成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成校特色专业;大力推进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和国际化进程,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底前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比例要达到60%,出国访问交流教师数要占专任教师数25%以上;积极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共建实验室、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将扬州市机械工程学会挂靠在我院等形式,努力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大学生创新设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性培养环节,积极申报机械工程实训中心为省示范中心。

第二阶段(“十二五”中后期(2013~2015年))的主要任务:

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基本实现“十二五”的建设目标。

积极加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工作,积极协助申报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为申报机械工程博士点打下良好基础;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前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将车辆工程专业建成省特色专业,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成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前期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力争在国家级重大项目和科研总量上有更大突破,在科技开发和对外科技服务领域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

到“十二五”末,学院将建成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在江苏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明显的机械工程学院,成为江苏省和长三角高层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机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科研基地。

四、战略重点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充分利用机械、汽车、材料等学科(专业)与江苏省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相对应的有利条件,贯彻落实学校大力发展工科意图,在新校区建成解决了学院发展空间瓶颈后,继续加强各项软硬件条件建设,继续拓展学院发展空间,保障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同时,继续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推进科学研究,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努力形成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江苏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

通过5年的奋斗,为把学院早日建成具有省内同类高校一流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具有国内先进学术水平的、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措施保障

1、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世纪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坚持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探索并努力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切实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从严执教、严谨治学、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重点,加强教师的师德和教风建设;以热情务实、廉洁高效为重点加强机关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作风建设;以勤奋学习、努力实践、诚信友爱、遵纪守法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品德和学风建设,不断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

2、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科、科研和师资队伍协调发展

制定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院的学科建设进行分类指导,集中优势、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位点建设;改善师资结构,实施“人才工程”,按照“内扶外引”的总体思路,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积极加强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拓宽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名副其实的科技产业;通过制定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量化指标,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科研指标的落实完成,力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论文、论著、获奖、特别是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不断进展。

3、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抓手,以条件建设、渠道建设等提升学生适应工程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能力水平。

大力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工程训练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水平能够适应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加大投入,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继续建设大学生创新设计制作实验室,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面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和课外科技成果报告会。

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中来。

在近年来我院大学生在各项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进一步提升参赛作品的层次和水平。

4、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深化院内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对学科、专业的分类指导,推行目标管理,进一步理顺关系,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行为;进一步推动院内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

实施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激励和竞争机制,探索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努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业务精良、勤奋工作的学习型管理队伍;加大院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健全和完善院内分配和激励机制。

根据学院的创收水平和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师岗位工作量计算办法》,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氛围;继续完善学院资产和实验室管理办法,努力提高办公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第四部分学院事业发展展望

未来的5年是我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突破发展空间瓶颈,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目标的关键时期。

我院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加强条件建设和内部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在江苏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明显的机械工程学院,成为江苏省和长三角高层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机电装备制造业发展重要科研基地的目标,学院的定位将由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过渡。

再经过5年的建设,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