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669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6、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

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

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的位置出示亚洲地形图。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生: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

(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

师(指挂图):

哪个洲最大?

生:

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板书)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

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

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

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

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师总结:

亚洲是跨越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的大洲,面积最大的一洲。

师:

讲述亚洲的六大分区,问:

中国在亚洲的哪个方位,属于哪一个分区?

生:

在亚洲的东部,属于东亚。

师:

列举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

过度:

我们知道了亚洲的位置、大小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来认识亚洲的——

二、地形和河流(板书)

1、地势特征(板书)

师:

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中部的青臧高原、它在亚洲的位置并根据其颜色判别其大致海拔。

(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征及地形分布)。

再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判别其海拔。

生:

依次指出并回答其海拔高度。

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高原、平原分布的位置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

同颜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

2、主要河流(板书)

师: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印度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恒河、眉公河、黄河,看它们流入哪个大洋?

生:

叶尼塞河、鄂毕河流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眉公河流入太平洋。

印度河、恒河流入印度洋。

师:

这些河流的发源地与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生:

由于亚洲的地形中部主要是高原山地,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并向四周分流

师生活动: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势特点和地形分布,现在我们来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在图上。

发给学生:

亚洲地形填充图一张。

师:

让学生分别独立填写。

师;巡视学生填图,最后对学生所填的内容加以修改、更正

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世界分区地理的第部分内容——亚洲,我们要认真掌握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的位置。

亚洲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的分布、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向四周分流的特点,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分析图6.7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特点。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势特点和地形

分布,现在我们来研究亚洲————

三、复杂的气候(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师:

请同学们朗读《复杂的气候》这段课文。

生:

朗读。

师:

出示亚洲地形图。

师:

亚洲气候为什么会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从亚洲的面积、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方面去讨论。

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讨论)

生:

讨论。

师:

巡示讨论过程。

并请某小组学生发言。

师总结: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大,各地海陆位置差异大,南北跨越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所以气候复杂多样。

师:

出示亚洲气候图

师:

请同学读出亚洲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追问:

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生:

读雅库克茨与孟买年各月气温图,分析两地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纬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方面去分析)生:

因为雅库克茨纬度高,气温低,距海远,大陆性强,冬季气温更低。

而孟买纬度低,气温高。

所以,两地冬季温差大。

生:

读哈尔滨与乌兰巴托年各月降水量图,分析两地降水差异大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和距海远近方面去分析)生:

哈尔滨距海近,受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

乌兰巴托距海远,大陆性强,降水较少。

师生共同总结: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各地气温、降水差异大,所以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师:

亚洲哪些地方分布着季风气候?

生指图回答:

亚洲东部、中南半岛和南亚大部。

师:

亚洲东部分布的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南亚大部分布的是热带季风气候。

3、季风区的水旱灾害

生:

阅读《被淹没的土地》师:

引导学生分析季风强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学生活动:

读非洲气候图说明其分布特点。

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师生活动: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现在我们来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在图上。

发给学生:

亚洲气候填充图一张。

师:

让学生分别独立填写。

师:

巡视学生填图,最后学生对所填的内容加以修改、更正。

小结:

点名请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师:

补充、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洲界

3、亚洲的分区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势特征

2、主要地形分布

3、主要河流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季风区的水旱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

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二、教学重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三、教学难点

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

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猜一猜: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

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

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

P12图A“亚洲人口分布图”了解亚洲人口的分布规律。

提问:

(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2.95亿);(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11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其中亚洲有几个?

(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

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

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

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

(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3)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使学生了解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五、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

“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

亚洲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

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

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

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

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说明了什么?

回答:

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讲述:

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

各地转一转

 

展示:

图片

提问:

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

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

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

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

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

中国讲述:

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

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

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

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

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

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

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

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总结:

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

化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

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

亚洲有多少种文化?

(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

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

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

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

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

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

理解和尊重。

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承转:

展示图片: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

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

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

历史条件

播放:

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

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

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提问: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

社会条件。

播放:

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

自然条件

展示:

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学生小结:

(1)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

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

如: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

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

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

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众多”,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

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六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东南亚

教学目

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掌握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___”十字路口”.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简单分析该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图的资料,说出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物产的分布和经济发展。

教学重点:

1.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自然资源、物产的分布和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具:

教学挂图,填充图册.

教学模式:

读图___析图___记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号称“火山国”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吗?

度尼西亚)这个国家位于哪个地区?

(东南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东南亚。

二、学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确定学习目标

三、师生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1

师:

请一位同学说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生: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师:

说出东南亚的领土组成。

生:

东南亚有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课堂活动1

师:

请同学们读图P20-B用蓝色笔描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

这些河流的发源地、大致流向。

生:

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有:

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这些河流发源于中国。

大致流向是由北向南。

师:

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

生:

山地。

师:

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

生:

平原。

师:

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生:

河流进入中下游后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

三角洲。

师:

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三角洲对经济和人口的分布有什

么影响?

生:

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师:

中南半岛上有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生:

快。

因为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落差大。

师:

因此,这里的河流什么资源丰富?

生:

水能资源丰富。

师生互动2

师: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有河特征?

生: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

山地和丘陵为主师:

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

因为马来群岛处在要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常有火山河地震发生。

师:

你知道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生:

印度尼西亚。

号称是“火山国”。

课堂活动2

1在读图P20-B上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2在东南亚的国家中,与我国相邻的有那几个国家?

明确:

越南、老挝、缅甸。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名字?

流经哪些国家?

在哪个国家注入海洋?

明确: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

流经的国家有:

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在越南注入海洋。

④下表中各国的首都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

国家

首都

河流

越南

河内

红河

老挝

万象

湄公河

柬埔寨

金边

湄公河

泰国

曼谷

湄南河

缅甸

仰光

萨尔温江

课堂活动3

读图P20-B在图上找到马六甲海峡两岸的三个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回答问题:

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师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明确:

因为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师生互动3

师:

因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是南纬0°—北纬25°绝大部分处于热带,决定了它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说一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生:

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

师:

东南亚两种不同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生:

热带雨林气候区,农作物可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区,预计播种旱季收获。

课堂活动4

对照课本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产地。

完成下列连线题

天然橡胶

马来西亚

油棕

印度尼西亚

椰子

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

水稻

泰国、菲律宾

师生互动4

师:

在东南亚的矿产中,你知道最重要的是哪两种吗?

生:

锡和石油

师:

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生:

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和缅甸,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1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课堂互动5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分组讨论:

华人华

侨对东南亚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和影响?

四、小结

附板书东南亚

—、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1、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的咽喉

2、中南半岛

3、马来群岛

二、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特征

气候类型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

自北向南山河相间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热带雨林气候

短小湍急

三、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四、主要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2、稻米是主要食物

3、著名矿产:

锡和石油

第六章认识区域

第二节中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