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863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docx

灾害逃生自救常识

这些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1、电器。

电器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和泡汁朴救,因为水和泡沫都能导电。

应选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或干沙土进行扑救,而且要与电器设备和电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2.食用油锅。

油锅起火时,千万不能用水浇。

因为水遇到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

扑救方法是,迅速将切好的冷菜沿边倒入锅内,火就自动熄灭了。

另一种方法是用锅盖或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遮盖到趄大的油锅上,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缺氧而自熄。

  3、燃料油、油漆----泡沫、干粉或1211灭火器具或沙土进行扑救。

 4、计算机。

电脑着火应马上拔下电源,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如果发现及时,也可以拔下电源后迅速用湿地毯或棉被等覆盖电脑,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因为温度突然下降,也会使电脑发生爆炸。

  5、化学危险物品。

实验室、化工厂、仓库常存有一定量的硫酸、硝酸、盐酸、碱金属钾、钠、锂,易燃金属铝粉、镁粉等,这些物品遇水后极易发生反应或燃烧,是绝不能用水扑救的。

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

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前挡风玻璃是双层复合玻璃,它是由两侧玻璃中间夹着一层树脂膜构成的,因此即便被打碎,也不会散落,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侧面车窗玻璃进行敲击。

因为当车辆发生20度以上的倾斜时,安全带就会锁死,将车内人员固定在座位上。

当车体发生90度倾斜时,记者依然牢牢地被固定在座位上。

而当车体倾斜的角度时180度,头朝下的记者则有点气血倒流、耳鸣目眩了,身边的逃生指导引导记者逐步逃生。

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关掉引擎,因为如果车辆发生翻滚,很容易造成汽油或机油的泄漏,关掉引擎就是为了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其次,双手支撑住车顶,双脚用力蹬在方向盘两侧的仪表台上,这样做能将身体固定住,然后解开安全带,慢慢让身体落在车顶上。

如果是在驾驶座位上,则应翻向副驾驶一侧

 地震逃生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

很多经验表明:

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

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

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

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

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

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

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

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

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

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

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

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

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

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

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

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

  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

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接到地震预报后,应及时将易燃气体钢瓶运到安全地点,来不及运走的要卧放,并要采取防震措施。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平时养成习惯,不要在火炉附近存放易燃物品。

夜间封火的生活用火炉,最好坐上一锅水,在接到地震预报后,要尽快把火熄灭,使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灶具的要立即关闭阀门。

凡有特殊要求,震时不能停火的生产用炉,要有抗震措施,确保震时不发生火灾。

  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

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得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杆杆基要牢固、夯实,拉线埋深一些,严防震时倒杆,高压线下、变压器下不要支搭防震棚,不要堆放易燃物品,大型的浸油式变压器最好不架在柱上,设在室内的浸油式变压器应设置事故油池,万一地震时变压器被砸毁,保证流出的油安全泄入油池,不致随处燃烧,造成严重后果。

  在接到地震预报时,要及时将电气开关的电源切断,尤其是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工具一定要及时拔下插销,切不可慌张离去。

凡震时不能切断的电源,确保震时不致发生火灾。

  •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要尽量多的准备一些灭火工具,如水缸、水桶、铁锹、沙土等,要注意天然水源(如水井、水池、湖、泉、河)的保护和利用,地震时,万一人工水源遭到破坏,这些简易灭火工具和天然水源,对于扑灭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支搭防震棚要考虑到灭火的需要,不要覆盖住消防水源(如消火拴等),不要挡住消防车通道。

  地震逃难法

  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

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

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

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

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一、火灾发生初起,要立足实际,机智灵活,充分利用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将火灾扑灭

  1、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要迅速找到着火的部位,若是初起火灾,要设法扑救。

如是电器起火,先关上电源,如是天然气、煤气、液化气起火先关上气,然后用灭火器将火扑灭。

确实无能力扑救时,尽快设法打火警电话报警。

  2、要设法自救,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火场。

首先必须对建筑的消防设施有所了解,看有无紧急通道和安全楼梯,若有而且畅通,那你的生命就有了安全保险系数。

若没有,就必须利用一般的楼梯逃生,但千万不要乘坐电梯,以免断电困在电梯内不能脱身。

逃生时要谨慎,须在下层未着火时向下逃生,若着火,要注意烟气的毒害作用。

一般行动中身体要贴近地面空气层,基于此,匍匐前进是火灾逃生的最佳姿势。

曾在太原市西关街一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火场上主人抱狗逃生,主人未逃生,而狗却从主人手中挣脱,跑出去获救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简单,狗比人低,在下层空气层中行进,不会被烟气所毒害。

人若匍匐前进,获救的系数也会大大增大。

但要注意,逃生不宜向上,强大的烟囱效应会使你昏厥甚至死亡。

  3、选择好逃生的方向后,千万不要忘记准备一条湿毛巾。

火场实践证明,一条温毛巾,折叠3层,烟雾消除率可达60%,折叠16层可达90%以上。

因此,捂住口鼻,就是一个简易的防毒面具,此时,在充满强烈刺激性烟雾的15米走廊慢慢行走,无明显不适感。

但毛巾过湿会使呼吸困难,故使用湿毛巾时,一般应将毛巾的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3倍以下。

  二、火灾猛烈阶段,要做好自身防护,寻找外援,积极开辟“生命通道”

  1、如果通道堵死,无法上下,首先要迅速穿好衣裤,防止皮肤裸露,以免被火烧伤或高温烟气灼伤,其次进入房间关好门窗,用湿毛巾被和棉被塞好门缝并打开室内的水笼头放水,并向门窗泼水,以免门窗着火,争取时间等待救援力量的到来。

但应注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千万不应打开门窗

  2、如果火焰已窜入你的房间,首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进入阳台,并向周围呼救。

观察消防救援力量是否到来,有无消防登高车可供利用。

如没有,可利用阳台窗口自救逃生。

最好找到绳索或撕开床单连接成绳,牢牢地拴在室内的桌脚、床架和上下水道管牢固物体上,向下层的阳台、窗口滑落。

一般住宅建筑的雨漏管多设在阳台和窗口之间,铁质水管比较坚固,可以顺管道滑到安全处,但决不能利用塑料或薄铁皮制成的雨漏管下滑。

  三、火灾逃生中切实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逃生中千万不要顾及个人财产而耽误时间,以免以小失大,为了点钱财而将生命葬送于火海之中,这是不值得的。

  2、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和伤残人员,千万不要盲目乱窜,应迅速将他们转入安全地方,再求助有能力的邻居帮助,一块离开火海。

  3、在高层建筑内都有按规定配备的室内消火栓和固定灭火设施,在火势扩大时,应尽量打开消火栓等,让水流出来,这样也可以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4、跳楼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而且只适用于9米以下低层处,其中也有技巧问题。

跳楼前,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之类软物品,并找有人接应处跳下,如果无人接应,应尽量选择石棉瓦的车棚、水池、树木,徒手跳下时,应双手报紧头部,身体弯曲,蜷成一团,以使触地时利用滚动释放冲击力,减少身体伤害。

一般不宜跳楼,据统计,人从10米以上处跳下生还的希望很小。

  逃生技巧的运用不能死搬硬套,更不能当它是金科玉律而一成不变,应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因地而异,灵活变化,逃生中只有技巧也不行,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般火灾初起时,人人都在寻找逃生路。

然而,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与人的心理素质关系很大,掌握好了安全获救,掌握不好命丧火窟。

因此,围困火中时千万不能慌乱,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醒意识,牢记自身所处的环境,然后尝试平时掌握的或耳闻目睹的逃生技巧,安全脱离险境。

所有的大风暴都会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但威胁最大的则是龙卷风和飓风。

  龙卷风是所有风暴中最猛烈和最具破坏力的。

就其主要特征来说,龙卷风是存在短暂的高速旋转的风暴。

它可降至地面,在暴风雨云团中形成恐怖的形如漏斗的方格,其破坏力是由高速旋转的风和漏斗云中的负压形成的。

它可造成建筑物倒塌、门窗破碎。

龙卷风经常出现在温暖、潮湿、不确定的气候条件下,大多在五六月份。

但是,它也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在任何地方。

所以,要格外警惕。

  •在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进地洞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蔽起来,茅屋或小木屋不是安全躲避龙卷风的地方。

  •如在室内,要打开一些窗户,但不能全打开,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

打开的窗户应使屋内各室气流通畅。

  •如在野外开阔地,要立即从龙卷风经过道路的右角跑开,或平躺在最低处或深谷中。

  •假如时间允许的话,可挖一个防空壕,使你能低于地面隐蔽起来,避开大风。

一、在平原遇洪水,要向山岗、楼房等高层建筑处转移。

如洪水来势很猛,就近无高地及楼房可避,也应就近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木板等;有船则更好。

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如若水继续上涨,估计所待之处已不安全,要迅速找一些木板桌椅等有浮力的物品扎成筏,准备逃生,无绳子可用布条,但要扎紧,到房已没顶时上筏。

  二、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这些房屋水浸后很快会塌。

平原洪水一般能较快的得到救助,只要渡过紧急时刻就易获救。

  三、旅游中山洪瀑发,危险性大,如1999年7月27日瑞士一旅行团遇山洪爆发死亡19人,2人失踪。

其摆脱就较复杂。

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旅游前要了解目的地及经过路段是否经常有山洪或泥石流爆发,要避开这些地区。

山洪和泥石流的发生通常有一定季节特征,在多发季节内不到这些地区旅游。

  

(2)在不熟悉的山区旅行,要有向导,避开一些地质不稳定地区。

  (3)要注意天气预报,凡有暴雨或山洪爆发之可能,就不能贸然成行。

  (4)如在山涧行走遇到洪水暴浇可向高处找路返回。

  (5)山洪瀑发,常有行洪道,要向其两侧避开。

  (6)在山间如因洪水将桥梁冲垮,无法地河,而又必须向对岸目的地进发时,可沿山涧行走找河岸较直、水流不急的河段试行过河,一般说河面宽、水浅处其流速自然慢,是过河的好地方。

会游泳者可游泳过河,一般斜着向上流方向游,避免水流冲向岸上。

当估计无力游到岸可试行涉水过河。

一般先由会游泳者腰上系一安全绳,另一端扎在岸边大树或岩石上,并由旅伴抓住,下水探河水深度,河床是否结实。

试探可以涉水时,游到对岸,将绳扎牢在树上等处,其他人再行涉水,抓住绳子,比较安全。

  (7)过河时如有绳子一手拉绳,无绳时可用一竹棍、木棒,手持住,它可以探水深以及河床情况,并有利于支持保持平衡。

迈步时要前一足踏稳,后一足才提起,步幅不宜过大。

有数人时,可2-3人相互挽在一起过河。

  (8)如因山洪爆发,河水猛张已无法前进或返回,困在山中,要选一高处平地或高处的山洞,离行洪道远的地方休息求救。

将能带的食物、火种以及必须用品,带上并保管好,作好待救需1-2日之准备,节约粮食和熟食品,注意饮水清洁。

  (9)在水中行走,水流不急,水深在膝盖以下时,尚能保持平稳,能做各种动作,如果水已齐腰就不能涉水,常有倾倒之可能,必须有可扶的绳索或固定物体。

野外生存技巧

  生存篇

  野外篝火:

  从事野外活动的人,无论登山、探险、旅游、狩猎或科考都能深刻体会篝火在野外生活中的重要性。

没有篝火,就无法烧水做饭,不能烘烤潮湿的衣物,夜里也不能露营,常用的篝火方式有框架式,放射式与排列式

  

(1)框架式:

将木柴交互成90度搭成"#"字形框架,层层上叠从底部点燃;

  

(2)放射式,将木柴或树枝以某点为圆心呈放射状形排放,从中心点燃,可用于做饭;

  (3)排列式:

取3-5根较粗木材平行排列,两端用树枝或石块垫起,木柴下放置引火的干柴树枝,用于做饭与露营极佳,注意的是干燥,未腐朽的木柴点火好,腐朽木柴火势小,无木炭,不宜用,栎树、山樱桃之类的硬杂木和松木比较好,可燃点。

  寻找水源:

  寻找水源在野外活动中非常重要,寻找水源遵循听,嗅与观察三种基本方法,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注意山脚与山涧,断崖盆地是否有山溪瀑布流水声;嗅:

到山林中潮湿的气味;观察:

走去观察动植物与气象和地理环境,也可找到水源,例如香蒲、沙柳、马莲、金针、水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

  紧急取水:

  直接从植物中取水,在南方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内芯含水量很大,此外竹子的根部几个竹节中也可以储水,摇晃竹茎,听到汩汩水声,就在每个竹节底部用刀切个小口,倒出里面的水便可饮用,上述方法在紧急缺少水是有效的。

  宿营:

  宿营地要因地制宜,在山地和海岸边露营,应尽量利用自自然的洞穴,找不到合适洞穴,可选一个背风的岩壁露营,在丛林中可利用树木、竹、藤、茅草搭架形式遮棚,保温、防风、防湿、控制食品燃料,用量数目,休息好,用身边的物品确保安全。

  野外取火:

  野外活动中,检验人的野外生存能力,某种程度上可以取决于取火的能力,可采用手搓式与弓切式钻木取火,打一根粗1-2CM的枯枝,用刀削光滑,枯枝一端削尖,引火物可找一些干燥的树叶、杂草,在木板边缘用刀削一个V形缺口,将枯枝置于V形缺口,用两手反复搓捻枯枝,引火物引燃。

野外受伤对症下药

  咽喉:

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含片晕车:

半小时前喝乘车宁或上车前贴一块橡皮膏在肚脐上在车上吃酸性话梅外伤:

绷带三角巾碘伏胶布云南白药七离散创可贴扶他林好的快红花油橡皮膏虎皮膏蛇伤:

蛇药止血带手术刀片烧伤:

美宝湿润烧伤膏一只京万红心脏:

速效救心丸感冒:

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姜和红塘退烧:

百服宁止痛:

止痛片芬必得感染:

先锋六号过敏:

息斯敏消炎:

增效联黄腹泻:

黄连素胃痛:

胃疼安小枣白胡椒醋和黄酒(可以绝根)2个小枣,2个乌梅,是那种在药店卖的黑薄皮的,7粒白胡椒,把有核的去掉,要肉,三种东西捣在一起,放到嘴里嚼嚼,女的用一口醋送下去,男的用一口黄酒送下去,注意必须在胃疼的时候吃否则失效,多预备一些,不疼了再按顿儿向平时吃药一样再吃两次就ok了中暑:

十滴水藿香正气虚脱:

生理盐水葡萄糖盐蚊虫:

蚊不叮花露水清凉油

抵御寒冷

  在野外旅游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事故,以下介绍几种应急措施。

  被毒蛇咬伤:

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

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

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

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骨折或脱臼时:

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

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外伤出血:

在野外备餐时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

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食物中毒:

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

野外生存自救

  喜欢户外运动的要看了总体来说,在秦岭里一般的户外运动危险性是很小的,无非背包徒步野营野炊,但在极个别情况下,一些意外情况会发生,我所说的野外生存自救,就是指这种非常情况下的必要措施。

广义秦岭山脉东西800余公里,南北数十至二百余公里,人烟稀少,植被丰富,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总体地形和天气情况都是非常复杂的,低海拔登山的天堂。

一般遇险,大至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迷路

  

  从秦岭地区历次山难事故来看,迷路所直接导致的户外悲剧要占到60%以上,这远不是用指北针就能解决的,首先,指北针的使用必须与大比例军用地图相配合,出于保密原因,一般人难以获得,第二,具体的使用指北针配合地图野外定位,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新手难以掌握。

第三,即使确定了自己的所在点,如何到达安全地域或补给点,也是个复杂的问题,远不是想当然的两点连一线这么简单。

  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做到尽量避免迷路,在沿路的显著地形点(比如河流拐弯,显眼的大树或奇石等),注意多角度观察,以免走回头路时无法辨认。

注意记下特征点之间所耗费的大约时间。

在每个岔路口做记号,用自喷漆比较显眼,但不大环保,可以用10CM左右长的红毛线,挂在路边树枝,显眼而且方便。

在海拔3200以上的石海地区,一旦天气恶劣,能见度降低很多,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又无树枝可挂毛线,建议用自喷漆隔10米做箭头记号。

  如何找路,经常遇到一些分岔点,不知道走哪边,这时候不光要做好标记,还要注意分析路的情况,简单根据地形和目标点的关系判断路的选择,具体的说,要去的地方在北边,通常不会选择往南边的岔路,要上山,不会选择往下的岔路。

在某些岔路,路的指向大体相同,那就要调动你眼睛仔细分析,看哪条路可能人常走,分析路边挂断的树枝,路边野草的长势,地上有无明显人的脚印,积留树叶的多少,相信不难做出判断。

实在不行,随便择一往前探上几百米,一般也会得出结果。

  一旦迷路,应该怎样做。

这里已经有两个具体事例,2001年5月,天津大学5名学生太白南坡迷路,两男生天黑后下山找路,一人不幸坠崖身亡。

2002年5月,上海一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丢下装备找路,结果路和装备都找不到,活活冻饿而死在暴风雪中。

还有198?

年咸阳鼓风机厂5名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寻路不当,死亡三人。

  一旦迷路,切记沉着冷静,所有求生必须的装备必须随身携带,绝不可分头找路,先在附近找到合适的干爽避风的宿营或休息点,仔细分析可能所处的位置,绝不可摸黑找路,遇雨雪雾能见度极差时,应就地休息,注意保持体温,必要时就地扎营,等待恶劣天气的好转,2001年10月,一南京男子在太白南坡迷路后,就地宿营,天亮后安全找到正确路径脱险。

  天气好转后,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