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057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docx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尤其是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学习难点]

二氧化硅的存在等STS

关注的拓展性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思考与交流]画出C、Si的原子结构简图,并由此分析:

硅的化学性质活不活泼,为什么?

硅的化合价主要是多少?

 

[思考]常温下,单质碳、硅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为什么碳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单质(金刚石)存在,而硅却没有,说明了什么?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SiO2)

(1)存在

(2)用途

 

(3)物理性质

熔点_____,硬度______的固体、_______溶于水,纯净的SiO2晶体无色透明

[思考]为什么SiO2与CO2的性质上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

(4)结构

(5)化学性质:

具有______氧化物的性质:

(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与强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HF的反应:

弱氧化性:

SiO2+2C

Si+2CO↑(工业上制粗硅)

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

CaSiO3+CO2↑(工业上制玻璃的主要反应)

[思考与交流]1、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

2、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

 

2、硅酸(H2SiO3)

(1)硅酸是一种____酸,它____溶于水,______能使指示剂变色,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2)制备硅酸

 

(3)硅酸加热,其可以分解生成SiO2

[自我评价]

1、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A.晶体硅B.二氧化硅C.石墨D.硅酸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溶于水显酸性

B.CO2通入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D.SiO2晶体中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玻璃瓶来盛装的是()

A.烧碱溶液B.浓硫酸C.氢氟酸D.碳酸钠溶液

4、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A.纯碱溶液B

盐酸C硫酸D苛性钠溶液

5、加热熔融烧碱时应使用下列哪种坩埚(

A.石英坩埚B.普通玻璃坩埚C.铁坩埚D.陶瓷坩埚

6、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石灰水B饱和碳酸钠溶液

C硅酸钠溶液D氯化钙溶液

P803、4P107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硅酸盐、硅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硅酸盐、硅等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学习重点]

硅、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掌握研究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

CO2

SiO2

物理性质

____色____味气体,熔沸点都很低,微溶于水,存在于空气中

灰黑色固体,熔沸点都很___,不溶于水,存在于岩石中,俗名硅石、石英、水晶,纤维、玻璃、硅藻土中都大量含有

化学性质

和碱性氧化物

CO2+CaO==

SiO2+CO2

和碱

CO2+2NaOH==

SiO2+2NaOH==

和酸

--------

SiO2+4HF==SiF4↑+2H2O

和水

CO2+H2O===H2

CO3

--------

二、硅酸盐

1、定义:

硅酸盐结构________,一般_____溶于水,性质很_______。

最简单的硅酸盐是__________

2、硅酸钠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_______溶于水,水溶液俗称_________或泡花碱,是一种泡花碱

(2)化学性质:

相对稳定,________燃烧,__________被腐蚀,热稳定性________

3、表示方法:

原则:

金属氧化物(较活泼------较不活泼)

方法:

找组成元素

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原子个数比不变

检查有无遗漏

顺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

例、请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下列硅酸盐的组成:

硅酸钠(Na2SiO3)————————————

镁橄榄石(Mg2SiO4)————————————

高岭土{Al2(Si2O5)(OH)4}————————————

4.传统硅酸盐材料:

(1)陶瓷:

日用器皿、建筑饰材、卫生洁具等都是以____________为原料,经_____________而成的.

(2)玻璃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经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中熔融制得的.

(3)水泥:

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要原料,经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中煅烧,再加入适量_________,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

5.具有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三、硅单质

1、存在形态:

有_______硅和_________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2、晶体结构:

正四面体形

3、物理性质:

______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____、硬度_____、质脆、导电性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是好的__________材料。

4、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2)高温下的反应:

Si+O2

SiO2

Si+2Cl2

SiCl4

5.硅的用途

 

5、硅的制备

(1)工业上制粗硅

SiO2+2C

Si+2CO↑

石英砂焦炭电炉中粗硅

(2)由粗硅制纯硅

Si+2Cl2

SiCl4

SiCl4+2H2

Si+4HCl

[自我评价]

1、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

2、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氧气反应

C、氧化物溶于水都生成相应的酸

D、碳和硅两种元素都有同素异型体

P801、5、7、8、9、1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2、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了解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水、碱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4、认识燃烧现象的本质。

[学习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氯气的强氧化性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请画出17号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

如果没有,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与交流]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请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氯气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_____色、气体、有剧烈的_______气味、能溶于水、有___、密度比空气______;易_________。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Na+Cl2

(产生大量白烟)

Cu+Cl2

(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2Fe+3Cl2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生成棕色的烟)

[思考]比较一下Cl2与HCl的氧化性强弱

 

[点击试题]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

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跟铝反应:

.

2.跟镁反应:

                            

(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H2+Cl2

2HCl

现象:

[讨论]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

比较铁、硫、木炭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点击试题]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讨论]金属、非金属跟Cl2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

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交流探讨]打开自来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过什么原因么?

 

(3)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

HClO的性质:

 

[讨论]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4)与碱液反应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内容。

阅读后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Cl2跟NaOH溶液反应

2.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

3.漂粉精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总结]氯气与碱反应的规律:

氯气+碱==次氯酸盐+氯化物+水

[讨论]漂白液、漂白粉、漂白精有何区别?

漂白液(有效成分:

NaClO)、漂白粉(主要成分:

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

漂粉精(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都是Ca(ClO)2)。

[问]存放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与盐溶液反应:

2Fe2++Cl2==2Fe3++2Cl―(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2Br―+Cl2==2Cl―+Br2

2I―+Cl2==I2+2Cl―(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氯气的用途

 

【自我评价]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

C.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

D.氯气和氯离子都呈黄绿色。

2.下列物质见光会分解的是()

A.HClB.Ca(ClO)2C.HClOD.NaCl

3.用自来水养鱼,在将水注入鱼缸之前需把水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目的是()

A.增加水中含氧量。

B.利用阳光中紫外线杀菌。

C.使自来水中少量次氯酸分解。

D.通过日照提高水的温度。

4、如图所示,A处通入湿润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中装的是()

A.浓H2SO4B.NaOH溶液

C.H2OD.饱和NaCl溶液

5、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原因是()

A、CaCl2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B.Ca(ClO)2见光易分解

C.Ca(ClO)2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作用,生成HClO

D.Ca(ClO)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P871、2、3、4、5、6、7、8、9、10、11、14P107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氯气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握Cl―的检验方法。

2、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与氯的相似之处。

[学习重点]

Cl―的检验方法

[学习难点]

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S、C在O2中燃烧,以及H2、Cu在Cl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

二、氯离子(Cl-)的检验

[实验4-6]检验盐酸、NaCl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对比实验,并填表。

检验Cl―的方法:

三、成盐元素—卤素

氟单质是淡黄绿色气体,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溴是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用水封,溴水是橙红色。

碘是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水是棕黄色,碘遇淀粉变蓝色。

1.与金属反应

3Br2+2Fe=2FeBr3   I2+Fe=FeI2

2、卤素单质与非金属的反应

H2+F2=2HF(黑暗、低温、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H2+CI2=2HCI(光照)

H2+Br2=2HBr(加热500℃缓慢反应)

H2+I22HI(不断加热,缓慢进行,同时分解)

(1)卤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关系:

F2>Cl2>Br2>I2

(2)卤化氢的稳定性关系:

HF>HCl>HBr>HI

3、卤素与水的反应

2F2+2H2O=4HF+O2(特例)

通式:

X2+H2O=HX+HXO(X:

Cl、Br、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Cl2===2NaCl

+Br2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氧化性:

Cl2>Br2>I2还原性:

I->Br->Cl-

P8712、13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学习重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学习难点]

可逆反应

[学习过程]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一)硫:

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

_____色固体,____溶于水,可溶于____,易溶于____,熔沸点都很低。

[思考]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

2、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Fe+S

Cu+S

(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

2Na+S==(研磨并轻微爆炸)

Hg+S==(除去有毒的Hg的方法)

与非金属反应:

H2+S

H2S

②还原性:

与氧气发生反应

③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3H2O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有____、比空气_____、容易_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

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 +2NaOH==;SO2 +NaOH==

[思考与交流]1.能否与石灰水反应?

有什么现象?

方程式如何

 

2.能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SO2 与CO2?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

(2)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SO2+2H2S===3S↓+2H2O

(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

SO2+Cl2+2H2O=H2SO4+2HCl

②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

2KMnO4+2H2O+5SO2===K2SO4+2MnSO4+2H2SO4

③SO2的催化氧化

(4)漂白性

[小结]常见漂白剂及其原理比较

漂白剂

HClO、Na2O2、O3、H2O2

SO2

活性炭

原理

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

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吸附有色物质

特点

不可逆,褪色后颜色不再复原

可逆,受热或放置一段时间可复原

-----

变化

化学

化学

物理

(5)用途:

制____________;作________剂;杀菌,消毒

[思考与交流]1.如何鉴别SO2和CO2呢?

 

2.如何除去CO2中的SO2呢?

 

(7)SO2的污染

SO2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是________的主要成分

(三)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又名硫酸酐,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溶沸点都很低。

2、

化学性质:

具有_________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与水反应:

SO3+H2O==(放出大量的热)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3+CaO==

(3)与碱反应:

SO3+Ca(OH)2==

](四)硫化氢

H2S的物理性质:

___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有_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自我评价]

1.用1L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SO2,所得溶液中SO32―,HSO3―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

A.2:

1  B.1:

3C.3:

2  D.2:

3

2.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3.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溶液紫色褪去

B.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褪去D.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

P951、5、8、10

P107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部分物理性质

2、酸雨的形成与防治,自主探究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自主探究雨水pH的测定。

[学习重点]

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学习难点]

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NO和NO2的生成

 

2、物理性质:

NO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_______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NO2是一种______色、有_________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易液化,_____溶于水

[思考与交流]可用什么样的方法收集NO和NO2呢

 

3、化学性质

(1)NO与氧气反应:

(2)NO2的聚合反应:

2NO2

N2O4

(3)NO2的氧化性:

4NO2+2KI==2NO+2KNO3+I2

NO2+SO2+H2O==H2SO4+NO

(4)与碱反应: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5)NO2与水反应

[思考与交流]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请思考这其中的原理及涉及的可能反应。

 

[自我评价]

1、对于氮的氧化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

B、氮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

C、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2、将5mLNO和15mLNO2混合气体通入倒置水槽中充满水的试管里,最后在试管中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A、20mLB、15mLC、10mLD、5mL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学习难点]

氨气的还原性

[学习过程]

氮的固定:

将游离的氮(N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合成氨工业:

一、氨

(一)氨的物理性质

新闻阅读: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氨的物理性质

1、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

2、氨水密度比水________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________大量热

4、_________溶于水

[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思考]氨水为什么显碱性?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H3是中学化学中惟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法检验NH3

2、与酸反应

[演示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沾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

现象:

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吸收NH3的

方法)

NH3+H2O+CO2==NH4HCO3 (俗称碳铵)

3、氨的催化氧化

 

4、氨气的还原性

(1)NH3还原氧化铜:

2NH3+3CuO

3Cu+N2+3H2O

(2)与纯氧的反应:

4NH3+3O2(纯)

2N2+6H2O

(3)与氯气的反应:

若NH3不足,则2NH3+3Cl2==6HCl+N2

若NH3充足,则8NH3+3Cl2==6NH4Cl+N2

(三)铵盐

1、物理性质:

______溶于水______色晶体。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思考与交流]若NaCl晶体中混合NH4Cl,可如何除去?

 

(2)与碱反应

 

(3)NH4+的检验

原理:

NH4++OH―

NH3↑+H2O

现象: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四)实验室制NH3 

1、实验原理:

2、干燥剂:

碱石灰

3、收集方法:

4、检验:

(1)

(2)

5、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试管内的NH3与管外空气形成对流

[自我评价]

1、为了简单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说法中适合的是(c)

A、N2+3H2

2NH3用NaOH进行干燥

B、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Mg3N2+6H2O==3Mg(OH)2+2NH3↑用CaCl2干燥

2、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3、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只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