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087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docx

高考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讲地球和地图

[考纲要求]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

 

3.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长度

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其他

任意两条正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它能平分地球

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2.经度和纬度

(1)经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

三、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

(3)特点: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珠穆朗玛峰

8844.43m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844.43m”为注记。

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部位

地形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谷线低于两侧

C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脊线高于两侧

D

陡崖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

”符号表示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剖面图

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经纬网图的应用

常见经纬网图

(一)定“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1)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

(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二)定“距离”

(1)若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点间距离等于两点纬度差乘以111km。

如图中AB之间距离=1°×111km=111km。

(2)若两点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则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经度差乘以111km·cosφ°(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之间的距离=1°×111km×cosφ°。

(三)定“最短航线”

1.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

“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所示:

①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一是赤道(图A),二是经线圈(图B),三是晨昏圈(图C)。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是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D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2.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四)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

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

球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方法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考点

常考题型

经纬网图

的应用

根据经纬度确定方向和位置

根据经纬度确定时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根据经纬度确定某区域的位置

 

[例1] (2012·四川高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

(1)~

(2)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2)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思维流程]

第一步:

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材料中“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获取“MN为晨昏线”的信息。

(2)由材料中“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可获取“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的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二步:

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

该题组可用排除法。

(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M位于N的东北方,A项错;南半球为夏季,悉尼正值多雨季节,B项错;甲、乙两地在同一经线上,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地白昼短于乙地,日出晚于乙地,D项错。

(2)题,因为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东经10°各地不可能都处于夜,A项错;任何时刻,全球昼夜范围都相等,C项错;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D项错。

[答案] 

(1)C 

(2)B

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一)常见的地形类型(部位)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间高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山脊(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谷(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悬崖壁立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4,d=100m,H大=400m,H小=100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m≤ΔH<500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m≤H顶<500m。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公式计算法: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n-1)dm

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

(2)直接计算法:

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m,B点海拔为0~100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⑥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1)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3.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1)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2)气候差异及判断:

①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②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③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

水库

建设

坝址

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选线要求:

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的线路。

注意事项:

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

②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点至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判读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250m,B在250~300m。

(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300m;b在150~200m;c在350~400m。

(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

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考点

常考题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以等高线图为载体具体考查地形特征及计算

以等高线图为载体绘制或确定地形剖面图

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例2] (2013·天津高考)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

(1)~

(2)题。

(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

A.a处         B.b处

C.c处D.d处

[思维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

(1)题要想判断“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剖面图”,必须明确图中甲、乙两地高度及两地之间的高低起伏状况。

(2)题的设问关键是“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因此选择地点应在地势较低且靠近河流的地方。

第二步:

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

第三步:

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

(1)题可用代入法,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关注起止点的高度和剖面线所经地区的地形起伏状况及高度数值。

结合上图分析可知从甲到乙依次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结合四剖面图可知C选项正确。

(2)题可用优选法,由图上信息可知a与其他三处相比,水源最丰富。

[答案] 

(1)C 

(2)A

 

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

读图析图能力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辨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熟知典型图示]

图1 典型等高线地形图

图2 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

图3 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掌握判读技巧]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相对高度大小等有关数值的计算;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对于图1来说,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2来说,图中并没有等高线,但区域的海拔是以高度表来呈现的,判读时应特别注意。

对于图3来说,一般以区域图为主,其中绘有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

1.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

①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m)、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

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河流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3)根据河流的干支流进行判断,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应用“读图规范”]

[典例] (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m,瀑布的落差为72m。

据此完成

(1)~

(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m       B.230m

C.340mD.420m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mB.310m

C.360mD.410m

第一步:

读图名,知图类

等高线地形图因其特征明显,如果对区域位置没有特别要求,有时没有明确的图名,而是隐含在图例中,由图例中的“等高线”可知此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应抓住等高线特征来解读。

第二步:

析图例,看点线

(1)图例中除等高线外,经常有其他相关的地理事物和比例尺,这些图例提供的地理事物一般都与题目有着直接的联系,如图中的山峰、高程(m)、河流、湖泊、瀑布、桥梁等,这些地理事物与等高线息息相关,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2)观察等高线特征。

主要从数值、大小、疏密、走向、弯曲状况、闭合状况、高低起伏趋势等方面去观察。

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最高值为580m,从西向东地势先逐渐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在河流处地势最低。

(3)观察河流流向,确定瀑布与桥梁的上、下游关系。

由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下游。

第三步:

联题目,抓关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判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

(1)题,设问是求Q地的海拔高度,其解题关键是确定出每条等高线的高度。

(2)题,设问是求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相对高度。

解题关键有两步:

一是先求出瀑布顶部与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二是求出山峰与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

第四步:

组答案,防失误

该类图常涉及计算,要注意非等高线上的点是一个范围,因此图中的最大高差也是一个范围,要选择符合这个范围的最大值。

(1)题,结合题干中等高距为100m,可推知Q点海拔介于400~500m,故选D。

(2)题,先求出瀑布顶部与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

瀑布位于桥梁上游,都介于200~300m,由“瀑布的落差为72m”可知桥梁附近河岸海拔介于200~228m,再根据山顶高度求出桥梁附近河岸的相对高度,山顶海拔高度为580m,桥梁附近河岸海拔介于200~228m,由此可知两地相对高度介于352~380m,故选C。

[答案] 

(1)D 

(2)C

(2014·兰州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3)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

A.350m       B.400m

C.450mD.550m

(2)图示区域中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  )

A.①B.②

C.③D.④

(3)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调查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下列地点中最不适合成为宿营地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

(1)D 

(2)A (3)C 第

(1)题,图中等高距为50m,最高处在图中西南角,海拔为950~1000m,最低处在西北角,海拔为400~450m,故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500~600m,则D项正确。

(2)题,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则图中①河段处于湖泊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影响而流量季节变化最小。

第(3)题,夏季山地易发生暴雨,为了避开洪灾,宿营地不应选在谷地附近,图中丙地刚好位于谷地,故C选项正确。

宿营地应选在地势开阔的高地上。

[课堂对点练习]

题组一 经纬网图的应用

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  )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西南向东北

C.由东北向西南D.由东向西

2.图示区域(  )

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 ②东、西半球位置不同 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

④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1.C 2.B 第1题,利用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结合经度综合判断,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两地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故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

第2题,先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乙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部,甲城市位于南美洲秘鲁西部,所临海洋、所在东西半球即可确定;甲城市沿海海域秘鲁寒流与乙城市附近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大致相同;甲城市所在区域纬度比乙城市低(跨经度范围相当),故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

题组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3·四川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m。

读图回答3~4题。

3.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4.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mB.178m

C.220mD.255m

解析:

3.B 4.C 第3题,林木密集区应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山谷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为林木密集区。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林木分布在山谷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因此该区域西高东低。

由材料可知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m,假设图中西侧海拔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x,则西侧最高处海拔大于x米,小于(x+30)m,东侧最低处海拔应小于(x-180)m大于(x-210)m,故图示区域内西侧与东侧的高差大于180m小于240m。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是哪种地形类型?

(2)判断下面的剖面图与地形图中哪一条剖面线吻合?

(3)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多高的高度修建?

(4)图中D处有一座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