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15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docx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

2010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生物50题

(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部分(30道)

1.病毒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有病毒对抗生素均不敏感,而对干扰素较敏感

B.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某些病毒能携带某些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C.甲型H1N1艾滋病病毒的核酸种类与人体细胞相同,故易感染人体

D.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容易出现变种,故疫苗研制工作比较困难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与病毒有关的知识,病毒是一种很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独立代谢的能力,但它却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近年来的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题目在逐渐增加,这也与近年来,人类所经历的几场大的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有关。

2.下列人群中的哪种病的传递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A.流行性感冒B.21三体综合征

C.青少年型糖尿病D.软骨发育不全

【猜题理由】本题看似单纯考查人类遗传病,但是却综合了遗传病的分类,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等知识,在高考这样综合性考试中,单纯考查某一知识点的题目是比较少见的,往往是要将两三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后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如图所示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有可能是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

B.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C.该图有可能是并指症或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

D.女儿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猜题理由】遗传系谱题在这两年有考查比例增加的趋势,在前些年的高考中,系谱题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系谱题减少,甚至不出现的情况,从08年开始,系谱题又重新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这是同学们应该多加关注的一个题型。

4.请根据右图指出下列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②③④⑥过程都不会发生

B.晴朗夏天的上午10左右,北方植物的叶肉细胞中①强于⑥

C.进行②和③时,物质从产生部位到利用部位都将穿过4层

磷脂分子

D.晴朗夏天的中午,③④将减弱

【猜题理由】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并且也考查了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两项生命活动,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值得同学们关注。

5.下列有关人体代谢和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不能从组织蛋白的分解中获得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B.人体内并非只有肝脏和肌肉能够合成糖元,食物中过多脂肪也可大量转化成糖元

C.胰岛素分泌不足将导致细胞糖代谢供能不足,是因为血液中葡萄糖过少所致

D.脂肪贮存较少的健康人,禁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频现象

【猜题理由】本题综合考查人体代谢和调节的有关知识,关注人体健康,将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本题的命制恰好契合了2010年考纲的要求。

6.2010年4月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由于透水事件被困的153名矿工有115名首先奇迹般获救,并有显著的生命特征.被困期间,有关他们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困期间,可通过减少排尿,保持水分平衡.

B.获救后,仍有生命特征,说明血糖仍保持平衡.

C.被困期间,他们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

D.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组织蛋白和脂肪的分解利用.

【猜题理由】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这个热点往往与内环境的稳态和调节相关联,所以每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中都会与人体稳态有关的题目出现,特别是近几年一些灾难事件频发,关注灾难中人体的稳态调节也是一个不错的命题点。

7.我国有了国际级“小鼠医院”!

位于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的“小鼠医院”,拥有多达19152个“床位”,小鼠与人类一样,也有五脏六腑、喜怒哀乐。

小鼠基因组与人类相比只有1%的差异,所以实验鼠常常“代”人生病,许多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药或新疗法的探索及药物毒副反应等实验,都在小鼠身上完成。

在小鼠中,有一种叫灰砂色(T)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灰砂色XO“患病”雌鼠与正常灰色(t)雄鼠交配,预期后代基因型为()(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X染色体)。

A.XTY、XTXt、XtB.XtY、XTXt、XtC.XTY、Y、XTXt、XtD.XTY、Y、XTXt

【猜题理由】本题是在一个新的背景下考查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高起点,低落点历来是高考命题的一项重要策略,看似陌生的知识,实际上都能从我们学过的教材知识中找到依据。

8.英国科学家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突破性贡献而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磷脂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C、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D、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猜题理由】本题属于热点题,在高考大纲中历来都有让学生关注近年来发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事件的要求,一般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每年的诺贝尔奖以及重大环境的事件,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同时也是高考命题中的采分点。

9.某株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该植物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说明该植物的等位基因(A和a)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如果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该植物受以aabb植株的花粉,形成的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

C.如果该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如果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且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该株植物一定是雌性个体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重要的要求,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记住知识,更应该会灵活利用知识。

10.下列科学家在研究中不是采用假说—演绎法的是()

A.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出分离定律.

B.萨顿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C.摩尔根用果蝇做杂交实验,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D.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自我复制.

【猜题理由】在新课标的教材中不仅有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要求,更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的指导,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高考中注重考查的内容,因此在2010年的高考中,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考查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11.中新网10月5日电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

3人获奖原因是“发现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评审委员会形容发现“解决了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下列有关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端粒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

B.细胞的衰老可以用端粒学说来进行解释

C.端粒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端粒酶的活性不容易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

【猜题理由】本题以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细胞衰老和酶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从生物学界出现的重大成就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的能力。

此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会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12.某人感染H1N1甲型流感后伴有发热症状,医生在对其作隔离治疗的同时,建议他多喝些水,以下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A.发热时体温升高,通过皮肤和肺等排出的水分增多,多喝水可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B.发热时体温升高,水分散失快,多喝水以利于持续散热。

C.发热时体温升高,体内酶的活性增强,需更多的水分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和原料。

D.病毒入侵时机体内的免疫反应使代谢废物增多,多喝水使尿量增加,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和水的生理作用,题目以发热症状为切入点,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考查,符合考纲中“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要求。

13.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使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出现特大旱灾,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

不仅中国大旱,东南亚国家也陷入严重干旱。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农作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

B、动物有氧呼吸时既需要水参与又有水生成

C、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

D、人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产生渴觉

【猜题理由】本题是一道与水有关的试题,材料背景是今年发生在西南地区的旱灾,由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对水的反思,从而进一步考查与水相关的生理活动是本题的特点,也是比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本题可能会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B、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C、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量与安静时相等

D、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ATP的产生和利用都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像ATP这样可以“以点带面”的知识点,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15.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刺激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

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

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猜题理由】本题以科学新发现为背景,要求学生能利用题干中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激素调节的特点、下丘脑的功能等知识。

16.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猜题理由】本题展示的是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免疫学的知识,还需要有识图和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本题与2010年的考纲要求比较吻合,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

C.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

D.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猜题理由】考查植物激素的有关知识。

本题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是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这类题在高考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要求学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8.一位同学在观察某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在目镜10×,物镜10×的条件下,发现一个视野内有16个细胞处于分裂期,将物镜换成40×后,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有

A、4个B、1个C、0个D、不能确定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知识,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本题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简单的实验操作,而是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放大倍数的变化来理解物象的变化,属于理解范畴的题目。

19.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7℃的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世界已处在气候混乱状态边缘,每一个地球人都必须承担起责任。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每节约一度电,减排1kgCO2;少买一件衣服,减排2.5kgCO2;一天不开车,减排8.171kgCO2……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根掀“低碳”浪潮……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造成碳循环不平衡的因素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猜题理由】本题将碳循环与当今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考纲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在高考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更具有现实意义。

20.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于培养的菊花嫩枝切段叫做外植体

B.月季的花药培养,选取单核期花粉培养成功率最高

C.培养期间,都不需要进行光照

D.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所用的MS培养基需要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出自选修1,关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记忆,需要理解的知识并不多,因此只要对这些知识点记得清楚,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类题目。

21.下图甲中4号为X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X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X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层析法分离,结果如下图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X病基因

B.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2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

D.3与一X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X病孩子的概率为1/6

【猜题理由】本题是一道图像综合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将系谱图与基因检测的图放在一起进行关联,是本题的创新之处。

这样的题目也会引起高考命题老师的关注。

2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猜题理由】近年来考查基因重组新来源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2010年的高考中对基因重组的考查还是会出现的。

23.降钙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等。

人的降钙素活性很低,半衰期较短。

某科学机构为了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下图:

在此过程中发现,合成较长的核苷酸单链易产生缺失碱基的现象,获得的双链DNA经EcoR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G↓AATTC-)和BamH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G↓GATCC-)双酶切后插入到大肠杆菌质粒中。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Klenow酶是一种DNA聚合酶

B.合成的双链DNA有72个碱基对

C.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的目的是保证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定向连接

D.筛选重组质粒需要大肠杆菌质粒中含有标记基因

【猜题理由】本题为考生提供了文字和图像两种信息,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出更多有用的信息,然后与教材所学知识相关联,解决材料中所出现的问题,这道题看起来比较难懂,但是它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这样的题目其实难度并不大。

24.下列关于储存苹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储存苹果时,氧气的含量越少,储存的水果就越好

B.储存苹果时,密封设备越好,储存的水果反而不太好

C.储存苹果时,氧气的含量应该处在无氧呼吸为零的量上

D.储存苹果时,密封设备不好,储存的水果肯定不会很好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抽象的理论知识要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这也新课程标准和考纲所要求的,因此这样的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可能会比较高。

25.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

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结构保持稳定。

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

度。

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

右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

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

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

延长人类寿命

【猜题理由】本题以诺贝尔奖为信息载体,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考纲要求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因此这类题目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2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猜题理由】本题以能量流动图解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对能量流动示意图的分析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因此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27.2010年“两会”政协委员提案约10%与低碳有关,这表明,“低碳”不再只是概念。

“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猜题理由】“低碳”和“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它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密切相关,而碳循环又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最典型的实例,因此在2010年高考中考查这一知识点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28.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们远离癌症

B.由于癌细胞易分散转移,所以手术摘除癌肿后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癌细胞是体内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细胞癌变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将会大大减慢

【猜题理由】癌症在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除了人们日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还有就是这个知识点可以很好地将细胞癌变的有关知识与遗传和细胞代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关于癌症的考题在2010年的高考中还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29.取一植物形态、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四张叶片按下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无机盐的正常供应,气体的移动可以通过观察油滴的运动判断。

(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光照条件,发现装置A中油滴不移动,表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

B.适宜的光照下,短时间内装置B中油滴将向左移动

C.将装置C突然从光下移动到黑暗处,短时间内C3的含量上升

D.可以直接利用装置B、D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猜题理由】本题是一道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背景的实验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利用实验之间的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

这些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30.下图甲、乙表示某植物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猜题理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细胞代谢的重点内容。

本题侧重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根据图表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这道题的综合性很强,对学生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在高考中这样的题目还是比较多见的,因此在2010年的高考中这样的题目出现的几率比较大。

二、非选题部分(20道)

31.已知玉米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而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

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Bb)表现为高产优质,而显性品种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比杂交种低12%、20%。

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实行了间行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结果导致大面积地块的玉米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几率相同)。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种。

收获的种子的胚基因型及比例约是。

(2)假若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次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

(3)如果希望次年不减产,则在先一年进行了自然授粉的地块怎样采种?

次年播种后怎样留苗可达到目的?

【猜题理由】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是考纲中对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要求。

本题考查的就是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内容。

32.有一种真果,它成熟的果实分黄、红两种颜色,某科研小组把它用作“细胞核遗传和质遗传”的探究材料。

经过了对花朵的挑选、去雄、套袋等处理后就开始实验研究了。

其中一位同学让黄皮果树与红皮果树进行相互授粉,然后观其成熟果实的颜色,发现黄皮果树上结的都是黄皮果,红皮果树上结的都是红皮果。

于是这位同学根据“正交、反交结果不一致,且后代性状总与母本保持一致”得出:

该果实的颜色属于细胞质遗传。

①请问该同学得出的的结论正确吗?

为什么?

(3分)

②如果你是科研小组的其他成员,你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请用图解和简洁语言来回答(说明:

所提供的研究材料都是纯合子,核遗传只考虑常染色体遗传一种,相关的技术处理忽略)。

(7分)

【猜题理由】本题通过对某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不仅考查了学生实验分析能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题目的考查角度比较新颖,必将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33.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甲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北美和欧亚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病毒的特征。

卫生部通知要求:

各地对该病例数要实行日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死亡病例。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疑似患H1N1,但是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

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

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____,耗氧量______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