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176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docx

解读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

解读2004年高考历史大纲(新课程版)

 

写在前面的话:

2004年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史使用新教材,新增内容比较多。

考前的知识(教材)回归复习对于历史学科面言尤其重要,但如何回归复习,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是我们都应该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们经过对今年的考试大纲的认真研读,结合实际,编写了这套复习简纲。

本简纲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含盖今年历史科所有考试范围。

宋体字部分为考试大纲的原文。

2.对绝大部分考点我们作了细化处理(用楷体字区分),给同学们复习使用本简纲时指出一个看书的方向,尽量减少大家在复习看书时的盲目性,增强实效。

3.在每一个考点前面,我们增设了一个括号,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在使用时方便作些记号。

4.对教学大纲指明的重点,我们用★表示,以便一目了然。

对于如何使用本简纲,我们有如下建议:

1.准确把握考点,弄清、掌握考点的考查层次、程度。

2.突出主干知识的掌握。

3.结合教材同步使用,教材中不考的内容可以放弃。

4.每掌握一个考点可以在考点前面的括号内划上“√”,以便节省时间,减少重复。

5.注重对知识的概括,学会用关键语(句)、关键词来概括考点内容。

我们认为,这套简纲对于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还是很有用的。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能力和对考纲理解把握的局限,对考纲细化处理的方式、角度、完善、准确等方面难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研究、提高。

在此

祝同学们高考成功!

中国古代史考试范围

一.先秦

1.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①夏朝的建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统治区域、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

()②商朝的兴衰★:

商汤建国、盘庚迁殷、统治区域、商纣王暴政

()③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和都城、西周强盛表现:

世界大国、民族联系

和交往加强、姜尚改革(小字)

()④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灭亡★:

国人暴动原因---周厉王暴政;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⑤井田制与分封制: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发展原因、表现

()②手工业:

★青铜制造业及其它行业

()③商业、交通和城市:

商人、商业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邮驿传递制度、都城

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春秋和战国概念;春秋争霸背景和特点;★齐桓公称霸和管仲改革及葵

丘会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战国兼并战争

()②民族融合:

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

★铁农具的使用、牛耕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青铜铸造和加工工艺的发展、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

()③商业和城市:

交流的频繁和商业中心的形成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由公田到私田

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春秋时期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衷征”和鲁国的“初税亩”;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魏、楚等国的变法及封建制度确立

()★★商鞅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①老子和孔子:

★老子:

道家创始人、辩证法思想;

★孔子:

“仁”的学说、对教育的贡献、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②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③文学和艺术:

文学的成就: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屈原和《离骚》、诸子散文(孟子和

庄子)

艺术的发展:

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④天文和物理★:

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历法的进步、《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

()⑤扁鹊:

★“脉学之宗”、“四诊法”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进行总结: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文化四个方面思考

二.秦汉

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①秦朝的统一:

★历史条件、统一措施和过程、秦朝的疆域、★统一的历史意义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政策措施、影响(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2.秦末农民战争:

★原因、历史意义

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①刺史制度:

(秦朝的御史大夫职责—监察)汉武帝设刺史、东汉刺史的演变

()②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县制与封国制、“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③察举制(即选举制):

西汉察举的特点、东汉察举的特点

()④编户齐民:

性质、作用

掌握“汉承秦制”的含义和表现:

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①匈奴的兴衰★:

匈奴的社会发展状况、西汉初期的“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昭君出塞

和作用、匈奴的分裂与东汉击北匈奴

()②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及其意义、西域与内地联系的加强、西域都护设

置、班超经营西域

()③西南夷与百越:

概念、两汉与西南夷的关系、西汉与南越的关系、汉武帝在西南夷和南越设置

郡县

注意归纳两汉密切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措施:

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汉朝的外交与汉文化的影响:

()①与朝鲜的关系★:

往来密切、贸易的发展

()②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两汉与日本的关系:

联系密切,日本“使译通于汉”,中国物质文明

传入日本;中越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

()③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与安息:

交往频繁、丝绸之路

★与大秦: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安敦派使来汉

()④丝绸之路★:

开通、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及作用

6.秦汉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

()②哲学与宗教:

两汉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董仲舒的儒学、王充及其《论衡》、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形成

()③史学与文学:

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

★文学的新成就:

赋的兴起与汉赋的代表作、汉代诗歌(乐府诗)

()④雕塑与绘画:

★陶塑艺术(秦始皇兵马俑、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

绘画艺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秦汉文化的特点:

掌握要点(新教材P47)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农业开发及其影响;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屯田制与均田制:

屯田制:

东汉末年曹操推广实行,是封建社会土地在有制,它稳定了社会秩

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颁布实行,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国有制,减轻农民

负担,恢复社会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隋唐沿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数学(刘徽与祖冲之)、农学(贾思勰)、地理学(裴秀与郦道元)

()②玄学:

魏晋出现的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主张:

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著作:

“三玄”指《周易》、《老子》、《庄子》;代表人物:

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③道教与佛教:

道教的改造与发展;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的危害

()④唯物论思想家:

范缜《神灭论》

()⑤文学和艺术:

文学:

特点是承上启下;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艺术: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绘画艺术成就;石窟艺术宝库

四.隋唐

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①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②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

()③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暴政表现

()④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贞以之治”的概念和唐太宗的政绩

()⑤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的政绩

()⑥“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政绩和“开元之治”的概念

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①三省六部制★:

形成和确立、名称、职能及隶属关系、积极作用和意义

()②科举制★:

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和发展、作用和意义

()③府兵制和募兵制:

隋唐两代对府兵制的改革、调整及其作用、弊端

府兵制的崩溃和募兵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封建统治的利弊

()④租庸调制★:

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纳绢代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进步作用;

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⑤两税法★:

历史背景、目的、内容、作用和意义、局限性

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农业:

★农业发展的特点(4个方面)

()②手工业:

★手工业发达的表现(特点)

()③商业和城市★:

发达的水陆交通、统一的货币、市场较前代发达、商人的发展和胡商;

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繁华大都会(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

概括隋唐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新教材P79)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突厥:

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唐朝对东西突厥地区的管辖措施

()②回纥:

唐与回纥的关系:

瀚海都督府、册封、回纥助唐平叛、和亲、经济文化交流

回鹘汗国的瓦解及民族西迁,维吾尔族祖先

()③靺鞨:

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措施

()④南诏:

彝族和白族祖先;唐朝支持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⑤吐蕃:

吐蕃的统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唐蕃长庆会盟

★重点:

回纥和吐蕃的发展及与唐的关系,唐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掌握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和表现,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与唐的关系,重要少

数民族首领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①和新罗的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②和日本的交往★:

遣唐使和留学生、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频繁贸易往来、中日友好交往使者

()③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

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中印经济文化交流、玄奘和义净西游

()④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与中亚、波斯、大食、东罗马、非洲的往来

归纳隋唐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和表现(新教材P88-89)

6.隋唐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四个方面

()②宗教和哲学:

(参见旧教材P128-129.)统治者重视宗教对麻痹人民思想的作用,使佛教、道教和外

来宗教兴盛;对外来宗教态度开明,祅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受到尊重

()③教育:

(参见旧教材P128)隋唐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校体制完备、专业教育

开始确立、私人办学增多(韩愈、柳宗元办学)

()④文学和艺术:

文学:

唐诗的繁荣---四个阶段及著名诗人;

了解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唐代传奇(参见旧教材P130-131)

艺术:

艺术宝库莫高窟、异彩焕发的绘画、巅峰时代的书法、风格多样的乐舞

归纳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共四个方面)新教材P91-92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①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陈桥兵变、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②中央集权的强化★:

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结果和影响

()③科举制度的发展:

发展的措施、作用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四个方面

()②庆历新政:

中心内容

()③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三方面)、变法成效、失败原因、历史地位

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①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蕃汉分治”制度(原因、特点、实质、作用)

()②宋辽的和战:

宋对辽战争的目的、结果与影响;和议:

★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影响

()③西夏的建立★:

元昊建立西夏;政治制度和文化措施

()④宋夏的和战:

宋夏关系:

战争;和议及影响

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①金的建立★:

阿骨打建立金朝;猛安谋克制

()②辽和北宋的灭亡:

金灭辽;东京保卫战和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③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南宋建立;北方义军抗金斗争;★岳飞抗金

()④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南宋与金和议(绍兴和议)内容、作用

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①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②成吉思汗的政权建设和征战:

★蒙古汗国建立;西征和南征

()③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包括文天祥抗元斗争

6.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的疆域范围;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表现(四个方面)

()②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宣政院的职能

()③民族分化政策:

(参见旧教材P165-167)目的:

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

仍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④元朝的灭亡:

(小字内容)红巾军起义及其爆发原因;朱元璋推翻元朝

7.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三大发明及传播、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②理学:

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实质、朱熹

()③教育:

(参见旧教材P175)学校和书院:

太学和国子学最为重要;王安石变法时对科举和学校制

度进行改革,重学问和品行;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兴起:

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

德品行,学习方法上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著名书院:

石鼓、岳麓、

白鹿洞、应天、嵩阳等书院。

()④文学★:

五代杰出词人李煜;宋词繁荣的原因;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柳永和

李清照;陆游的诗词;话本;元曲和关汉卿

★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特征、地位

六.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①明朝的建立:

时间、都城、建立者、年号;明朝疆域。

()②专制制度的加强★:

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③八股取士★:

目的、新特点、影响

()④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2.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八旗制度、后金建立、皇太极改金为清

()②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职能、评价

()④文字狱:

目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3.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①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内容、★作用

()②农业:

发展的表现

()③手工业:

进步的表现

()④商业:

繁荣的表现

()⑤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标志、发展特征、发展缓慢的原因

()⑥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状况;★闭关政策:

含义(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

归纳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

明初与鞑靼、瓦剌的关系;明长城;俺答汗与明朝修好;反对准噶

尔贵族的叛乱;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土尔扈特部归国

()②和西藏地区的关系:

明对西藏的统治;清对西藏统治的加强(措施)

()③改土归流:

明朝的土司制度、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明清的改土归流背景及作用、“三藩

之乱”

()④台湾府的设置:

意义

()⑤清朝的疆域:

疆域七个方位范围;行政单位;民族

★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措施与意义)

5.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①郑和下西洋★:

背景目的、历史意义

()②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小字)

()③戚继光抗倭★

()④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尼布楚条约》

归纳明清对外关系的特点

6.元、明、清时期的文化

()①科学技术:

★四部科学巨著及地位

()②理学的发展:

明中期,王阳明创立“心学”,主张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

治压迫;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起到极端

()③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李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黄宗羲---批判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

()④明清小说:

★教材表格内容(明清六部小说的特点)

()⑤图书的编纂:

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⑥西学东渐:

利玛窦等传教士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结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现代史考试范围

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危机四伏的清明封建统治;欧美资

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

()②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输入的危害;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③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

2.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这些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个方面分析(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根本的)

3.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借口,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③俄国侵占我国北京大片领土:

主要条约和割占领土范围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从政治上、经济上分析)

4.天平天国运动

()①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

天京

()②《天朝田亩制度》★:

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③北伐和西征:

北伐目的和失败原因及战略作用、西征的胜利

()④《资政新篇》★: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主要内容,历史评价

()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京陷落(失败标志);失败原因;★性质与历史功绩

5.新思想的萌发:

原因;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魏源和《海国图志》

《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新思潮萌发的意义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洋务运动

()①洋务运动★: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口号、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原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兴起的社会条件和兴起时间;★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早期斗争

2.甲午中日战争★★

()①战争爆发的背景:

从四个方面分析

()②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③《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④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三国干涉还辽原因;结果

全国人民对割地议和的态度,台湾保卫战的主要民族英雄和意义

3.戊戌变法

()①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康、梁的维新思想和理论著作;“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的成立;维

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②百日维新:

★《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的成立;★《定国是诏》及变法内容

()③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阴谋破坏;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从四个方面分析)

4.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①反洋教运动的发展:

<新教材P68(含小字)>实质上是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兴起原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

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清政府的安抚政策和目的

()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④《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危害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清朝的灭亡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①同盟会的成立★:

成立的条件、同盟会的性质、16字政纲及涵义

()②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

★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对三民主

义的评价

()③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2.辛亥革命的爆发

()①保路运动★:

兴起原因、四川保路运动、成都血案、荣县革命政府、影响

()②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湖北军政府

各省响应和潜伏的危机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①“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伪装及实质

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议和

()②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中华民国

对内外政策;★《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革命派的妥协退让、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

果实

()④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①北洋军阀政权:

建立标志、性质;袁世凯专权(政治上控制内阁,军事上削弱革命军)

()②“二次革命”: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命的发动和失败原因

()③“二十一条”:

()④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和出卖国家主权

孙中山、梁启超发表反袁文章、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和各省响应、帝制失败

2.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历史背景(从三个方面分析)、民族工业发展概况和特点、著名实业家、无产阶级的壮大的作用

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1.新文化运动★:

()性质、背景、兴起标志、领袖人物、前期指导思想、主要活动基地、内容、发展、影响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五四运动:

★背景、导火线、初步胜利、★历史意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者、

问题与主义之争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中共“一大”及历史意义

()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③工人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顶点: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及血的教训

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条件;★方针: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及《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

领的原则区别;国民党“一大”的意义;

黄埔军校的建立:

目的、意义、教育的特点、军校领导人

()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

5.北伐战争

()①“三一八”惨案:

(新教材P141小字)

()②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的目的和主要对象;击溃吴佩孚、孙传芳;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代

()③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工农运动大力支持北伐战争,北代战争推动工农运动蓬勃高涨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湖南农民运动和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合作、方针正确、工农支持、将士奋勇

6.大革命的失败

()①帝国主义的干涉:

()②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的活动、蒋介石阶级立场的转变

()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准备;牺牲的革命烈

士;大革命失败的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