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319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docx

土木工程材料笔记2讲解

第二章建筑钢材

概论

(一)钢的特性

1、优点:

1)品质均匀致密,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

2)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经受冲击和振动荷载.

3)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

2、缺点:

4)易锈蚀

5)维修费用大

6)能耗大,成本高

(二)、钢的冶炼加工与分类

1、冶炼:

就是将生铁在炼钢炉中,经高温氧化作用,减少生铁中碳及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以提高钢的技术性质和质量。

2、根据炼钢设备不同分为:

1)转炉炼钢法

2)平炉炼钢法

3)电弧炉炼钢法

3、钢的加工:

1)铸锭

2)脱氧:

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3)压力加工:

热加工、冷加工.

4、钢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

碳素钢

合金钢

2)按质量分:

普通碳素钢

优质碳素钢

高合金钢

3)按用途分:

结构钢

工具钢

特殊钢

2.1金属的微观结构及钢材的化学组成

一、金属的微观结构概述

1、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键结合,无方向性和饱和性,是金属材料具强度和延展性的根本原因。

三种类型:

FCC、BCC、HCP

2、金属晶体结构中的缺陷

1)点缺陷

2)线缺陷

3)面缺陷

3、金属强化的微观机理

1)细晶强化

2)固熔强化

3)弥散强化

4)变形强化

二、钢材的化学组成

1、碳:

(是决定性因素)

1)含碳量<0.8%,随含碳量增加,钢的抗拉强度.硬度也增加.

2)含碳量>1%,随含碳量增加,除硬度增加外,强度.塑性.韧性下降,冷脆性增强,抵抗大气腐蚀性能下降.

2、硅:

(有益元素)

1)含量一般在1%以内,可提高强度,对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影响.

2)含量超过1%时,冷脆性增加,可焊性变差.

3、锰:

1)含量为0.8%~1%时,可显著提高强度和硬度;

2)含量大于1%时,塑性及韧性有所下降,可焊性变差;

4、磷:

(有害元素)

产生冷脆性

5、硫:

(有害元素)

产生热脆性

6、氧、氮(有害元素)

降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以及冷弯性能和可焊性能.

7、铝、钛、钒、铌:

改善钢的组织,细化晶粒,显著提高强度和改善韧性.

 

2.2钢材的技术性质

1.抗拉强度:

1)弹性阶段:

OA阶段,荷载较小,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当卸去外力,试件能恢复到原状.σp表示弹性极限

2)屈服阶段:

AB阶段,应力与应变不成正比例,应力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应变仍继续上升,产生明显塑性变形.

σs

屈强比小,安全性大;过小,则不够经济.屈强比应为0.60~0.75

3)强化阶段:

BC阶段,内部组织重新建立了新的平衡,又恢复了抵抗外力的能力,变形继续发展.

σb

4)颈缩阶段:

CD阶段,某一薄弱环节断面开始显著缩小,应变迅速增大,应力随之下降,断裂.

断裂伸长率:

δ=(L1-Lo)/LoX100%

δ=15%~30%低碳钢

δ>2%~5%塑性材料如铜.铁

伸长率与标距有关

δ5>δ10

2.冲击韧性:

1)抵抗冲击荷栽而不破坏的能力.

2)<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求αk

αk值低,脆性材料,破坏时无明显变形,断口平齐;

αk值高,韧性材料,断口呈灰色纤维状

3)与钢材中磷.硫含量,组织,环境温度,解释冷脆性.

3.疲劳强度:

1)钢材承受交变荷载的作用下,可以在远低于屈服强度时突然破坏.

2)用疲劳强度表示,指试件在交变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

钢材承受1X107次交变荷载时不发生破坏所能承受最大应力为疲劳强度

3)原因:

a.应力较高点或缺陷点-------细微裂缝------裂缝,尖缝应力集中-----发展破坏

b.内部组织状态,成分偏析,夹杂物多少,其它各种缺陷

c.截面的变化,表面光洁度及内应力大小.

4.硬度:

1)金属材料抵抗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即对局部塑性变形;

2)是热处理工件质量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3)压入法测HB

5.冷弯性能:

1.定义:

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

2.指标以试件弯曲角度α及弯心直径d与钢材厚度a比值d/a

3.试验:

弯曲处外表面无裂纹.裂缝或裂断现象;

α值越大,d/a越小,冷弯性能要求越高

4.冷弯性能反映在静荷载下塑性指标,局部不均匀变形,更不利条件下的塑性变形,更严格检验.

6.冷加工性能及其时效处理;

1)冷加工:

在常温下对钢材进行加工,如冷拉.冷拔.冷扭.

使强度.硬度提高,冷作强化.

a.冷拉:

在常温下拉伸,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增加钢材长度(4%~10%)节省钢材.

采用控制冷拉率或控制应力或双控.

b.冷拔:

在常温下将钢材通过硬质合金拔丝模孔强行拉拔,由于模孔直径略小于钢筋直径,使钢筋不仅受拉,同时还受周围挤压,强度大大提高.

2)时效处理:

钢材经冷加工后,在常温下搁置15~20天或加热至100~200度保持2小时左右,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进一步提高,塑.韧性降低.

节约钢材,但对于受动力荷载作用或经常处于中温条件下钢结构,应使用时效敏感性小的材料.

7、钢材的热处理:

目的、为了减少冷加工中所产生的各种缺陷

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离子注入等

8、焊接:

方法;电弧焊——钢结构、电渣压力焊——钢筋

检验方法:

取样试件试验和原位非破损检测

2.3钢材的防火及防腐蚀

一、钢材的防火:

危害:

温度升高,持久强度将显著下降。

措施:

预防包覆,如:

防火板、涂刷防火涂料

二、钢材腐蚀:

a.化学腐蚀

b.电化学腐蚀

c.应力腐蚀

2.锈蚀的防止:

a.保护层法;

b.合金法;

8.4建筑钢材的标准与选用

1.碳素结构钢:

a牌号表示;

b.技术要求;

c.各类牌号钢材的性能和用途;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a.牌号表示;

b.标准和选用;

3.钢结构用钢材:

b.热轧型钢;

c.冷弯薄壁型钢;

d.钢板.压型钢板;

4.钢筋混凝土用钢材:

b.热轧钢筋;

c.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d.冷轧带肋钢筋;

e.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和钢绞线;

5.钢材的选用原则;

a.荷载性质;

b.使用温度;

c.连接方式;

d.钢材厚度;

e.结构重要性;

第六章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6.1沥青材料

定义:

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复杂混合物.

分类:

沥青{地沥青{天然沥青

石油沥青

焦油沥青{煤沥青

页岩沥青

6.1.1.石油沥青:

1.分类:

建筑石油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

普通石油沥青

2.组成:

1)油分:

赋予沥青流动性

2)树脂:

使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粘结性

3)地沥青质:

提高沥青粘性,耐热性.硬度;但若含量过多,塑性会降低

3.技术性质:

1)粘滞性(粘性)

反映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特性,与温度组分有关,地沥青质含量较高,油分含量较少,粘性大;温度上升,粘性下降.

液态:

粘滞度表示;

固态.半固态:

针入度表示;

划分牌号的指标

2)塑性:

指石油沥青在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仍保持变形后形状的性质.

用延度过表示

3)温度敏感性:

指粘滞性,塑性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性能.

用软化点表示

4)大气稳定性(耐久性)

即抗老化能力.

5)溶解度、闪点、燃点

4.分类标准和选用:

牌号按针入度划分;

牌号增加,针入度.延度逐渐增大,软化点逐渐降低.

1)一般屋面用沥青材料的软化点应比本地区屋面最高温度高20C左右;

建筑石油沥青针入度较小,软化点较高,但延度较小.

2)道路石油沥青

于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有关。

6.1.2.煤沥青:

防腐性能好,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6.1.3.改性沥青:

可分为橡胶改性沥青;树脂沥青;橡胶树脂并用改性沥青;再生胶改性沥青和矿物填充剂改性沥青.

6.2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性质

1、由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分为: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沥青碎(砾)石混合料

6.2.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1、悬浮密实结构:

采用连续密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密实度、强度较高,但稳定性较差

2、骨架空隙结构

采用连续升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稳定性好,耐久性差

3、骨架密实型

采用间断型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密实度、强度、稳定性都较好

6.2.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1、高温稳定型

马歇尔试验法

2、低温抗裂性

3、耐久性

4、抗滑性

5、施工和易性

 

第七章砌筑材料

7.1砌墙砖

一、分类;

1.按原料分:

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灰砂砖.炉渣砖

2.按孔洞率分:

实心砖(孔洞率<15%),多孔砖(孔洞率>=15%)

3.按制作工艺分:

烧结砖;非烧结砖

二.烧结砖:

通过焙烧而得的砖

1.制造:

取土--------调制--------制坯--------干燥---------焙烧---------成品

欠火与过火砖成因,特征及影响

青砖:

还原气氛,低价铁;红砖:

氧化气氛,高价铁

2.技术性质

1)尺寸规格:

240X115X53mm

4块砖长,8块砖宽,16块砖厚恰好为1m

每立方米砖砌体需砖512块

2)质量等级;

根据外观质量.泛霜.石灰爆裂三项指标.

a)外观质量:

包括两条面高度差.弯曲程度.杂质突出高度.缺棱掉角.裂纹长度.完整面.

b)泛霜:

粘土中可溶性盐类,随砖内水分蒸发而在砖表面产生的盐析现象.

c)石灰爆裂:

石灰石烧结后形成CaO,在砖体内吸水消化膨胀,砖体胀裂.

3)强度等级:

分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解释其测定方法

4)吸水率:

8%~16%

5)抗风化性能:

注意风化区的划分

3.普通实心砖的优缺点及应用:

4.空心砖

1)孔洞率>=15%

2)优点:

节约粘土;减自重;隔热性能好;节约燃料;烧成率高.

3)技术性质:

质量等级划分:

按耐久性.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分

其它与普通砖类似.

5.其它烧结砖:

简介.

三.非烧结砖

1.优点:

节省粘土,减少环境污染.

2.不得用于长期受热(200C以上);受急冷急热和有酸性介质侵蚀;有流水冲刷的建筑部位.

7.2砌块

一.定义:

用于砌筑的.形体大于砌墙砖的人造块材.

二.分类:

按尺寸分:

大型砌块(高>980mm)

中型砌块(高在380~980mm)

小型砌块(高>115mm<380mm)

三.原料:

可用地方资源,工业废渣

四.特点:

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

适应性强,制作使用方便;

改善墙体功能;

五.几种常见的砌块

7.3砌筑用石材

一、岩石分类:

1、火成岩:

深成岩:

如花岗岩

噴出岩:

如玄武岩

火山岩:

火山灰

2、沉积岩:

机械沉积岩:

如页岩、砂岩

化学沉积岩:

如石膏、白云岩

生物沉积岩:

如石灰岩

3、变质岩:

正变质岩:

由火成岩变质而成,变质后构造、性能一般较原火成岩差

如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片麻岩

副变质岩:

由沉积岩变质而成,变质后的结构、性能一般较原沉积岩好

如大理石、石英岩

二、建筑石材的技术性质

1、物理性质:

表观密度;孔隙率;吸水性;耐水性等简要介绍

2、石材力学性质:

A、力学性质:

立方体抗压强度

用MU表示

B、其它

三、石材工艺性质:

1、加工性;

2、磨光性;

3、抗钻性;

四、石材的应用

1)毛石

2)料石

3)石板

4)广场地坪、路面、庭院小径用石材

第九章建筑功能材料

本章要求:

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

9.1防水材料

9.1.1防水卷材

1、防水卷材应具备的几种性能:

1)耐水性

2)温度稳定性

3)机械强度、延伸性、抗断裂性

4)柔韧性

5)大气稳定性

2、常见几种防水卷材

1).沥青防水卷材: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

石油沥青玻璃布油毡

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

铝箔面油毡

2).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BS卷材

APP卷材

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EPDM防水卷材

PVC防水卷才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

9.2.2防水涂料

1、防水涂料应具备的几种性能

1)固体含量

2)耐热度

3)柔性

4)不透水性

5)延伸性

2、常见几种防水涂料

1).沥青类防水涂料:

A)冷底子油:

常作为底层来用

B)沥青胶:

也叫玛珶脂

C)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A)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材料

B)水乳型再生橡胶防水涂料

C)聚氨脂防水涂料

9.1.3密封材料

1、嵌入建筑接缝的定型和不定型材料

2、应具有的性质:

1)高水密性

2)气密性

3)良好的粘结性

4)良好的耐高温性

5)良好的耐老化性

6)一定的弹塑性和拉伸—压缩循环性能

3、不同的使用部位有不同的要求

4、常见的几种密封材料

1)沥青嵌缝油膏

2)聚氯乙稀接缝膏和塑料油膏

3)丙烯酸类密封膏

4)聚胺酯密封膏

5)硅酮密封膏

1.2灌浆材料

1、定义:

在压力作用下注入构筑物的缝隙孔洞中,具有增加承载能力、防止渗漏及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效果的材料。

2、应具有的性能:

1)可灌性

2)胶凝时间可调性

3)良好的粘结性、强度、抗渗性、耐久性

3、分类:

水泥浆

固体浆材{粘土浆

水泥粘土浆

灌浆材料{化学浆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凝)

丙烯酰胺(丙凝)

环氧树脂

木质素

9.3绝热材料

一.作用原理和基本要求:

1.表观密度小,导热性低

ρo<500Kg/m3λ<0.17W/(m.K)

2.影响因素:

2)孔隙率高,热导率小

3)受潮,热导率大

4)热流方向

二.常用种类:

1.无机绝热材料:

1)纤维材料:

玻璃棉及其制品

矿棉及其制品

2)松散粒状材料:

膨胀蛭石及其制品

膨胀珍珠岩

3)无机多孔材料:

泡沫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

微孔硅酸钙

泡沫玻璃

2.有机绝热材料

1)泡沫塑料

2)软木板

3)木丝板

4)甘蔗板

5)蜂窝板

3.玻璃绝热材料:

1)中空玻璃

2)热反射玻璃

3)吸热玻璃

4)窗用绝热玻璃

9.4吸声.隔声材料

12.2.1吸声材料:

1.要求:

规定取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等六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应大于0.2

2.使用原则;

1)材料的气孔是开放的,互相连通;

2)尽可能选用吸声系数较高的材料,以求得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3)安装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材料受碰撞的机会和因吸湿引起的胀缩影响;

4)注意吸声材料和隔音材料的区别.

3.常用的吸声材料(书中表格)

12.3.3隔声材料:

1.隔空气声:

材料密度越大,隔声效果越好

2.隔固体声:

结构中加如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

第十章装饰材料

本章要求:

熟悉常用的几种装饰材料性质.应用.

10.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功能与选择

一.功能:

2.外墙;保护.装饰

3.内墙:

保护.装饰.功能

4.地面:

保护.装饰.功能

二.效果:

2.质感

3.颜色

4.光泽

5.透明性

三.选用原则:

1.外观,美感,协调,实用

2.功能性

3.经济性

10.2建筑陶瓷(简介)

1.内.外墙砖.地砖之间的区别;

2.如何选择及鉴别其质量;

3.陶瓷锦砖与玻璃锦砖的区别

4.卫生陶瓷简介

10.3建筑装饰用板材:

2.板材分类

3.各板材适用环境

4.各自优.缺点

10.4卷材类装饰材料及装饰涂料

1.卷材类装饰材料简介

介绍地毯.窗帘,墙纸等

2.涂料类简介

10.5建筑玻璃

1.特点:

1)脆性

2)热稳定性差

3)耐酸性强

4)不耐碱(也叫风化)

2.普通平板玻璃

1)制作工艺:

浮法.引上法

2)以标准箱计

3)技术性质(简介)

3.其它平板玻璃:

4.安全玻璃

1)安全玻璃的两种原理

2)常见的安全玻璃

4.绝热玻璃(12章已讲过)

10.6建筑涂料

10.6.1涂料的作用.分类及组成

二.作用:

保护提高耐久性

三.分类:

外墙涂料

内墙涂料

地面涂料

防水涂料

三.基本类型:

2.溶剂型:

薄.硬,耐水性好;但价高,易燃,挥发物质对人体有害;

3.水溶型:

无毒无味,工艺简单,涂膜光洁.平滑,耐燃性及透气性好,价廉;但耐水性较差,潮湿发霉.

4.乳胶漆:

施工方便,耐候性.透气性好,但需在10C以上气温施工,以免影响质量.

四.涂料组成:

2.成膜物质(胶结剂)

3.次要成膜物质(颜料)-------赋予色彩.遮盖力

4.辅助材料(溶剂)--------调节涂料稠度

10.6.2常用的几种涂料(以下内容学生自习,再回答问题)

1.各类涂料常用几种涂料是什么?

2.各有什么特点?

3.适用环境和不适用环境?

 

6.3.1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1、沥青材料

寒冷地区:

宜选稠度较小,延度较大的沥青

较热地区:

宜选稠度较大,软化点高的沥青

上层:

下层、联接层:

2、粗集料:

洁净、干燥、无杂质。

无风化

一般选高强、碱性岩石轧制碎石

3、细集料:

4、矿粉:

岩石磨制

6.3.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两个要求的比例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

2、设计步骤:

A、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

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

结构层次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

其它等级公路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它道路工程

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两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碎石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碎石路面

上层面

AC-13

AC-16

AC-20

AC-13

AC-16

AC-13

AC-16

AC-13

AC-5

AC-10

AC-13

AM-5

AM-10

中层面

AC-20

AC-25

-

-

-

-

-

-

-

-

-

-

下层面

AC-25

AC-30

AC-20

AC-25AC-30

AC-20AC-25AC-30AM-25AM-30

AM-25AM-30

AC-20AM-25AM-25AM-30

AC-25AM-30AM-40

2)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查表P198

3)试算法求配比

由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先算出累计筛余级配范围中值―――推算出分计筛余级配范围中值――试算

找出筛余最多的那个矿料,先计算,依次算出(X=分计中值/具体矿料分计筛余)

B、最佳沥青用量:

1)制备试样(沥青用量在表P198)

2)测定物理指标

视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

3)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附表格:

项目

沥青混合料类型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

其它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

人行道路

击实次数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抗滑表层

两面各75

>50

两面各50

两面各50

两面各50

两面各50

技术标准

稳定度MS(KN)

I型沥青混凝土

II型沥青混凝土

>7.5

>5.0

>5.0

>4.0

>3.0

-

流值FL(0.1mm)

I型沥青混凝土

II型沥青混凝土

20-40

20-40

20-45

20-45

20-50

-

空隙率VV(%)

I型沥青混凝土

II型沥青混凝土

III型沥青混凝土

3-6

4-10

1-0

3-6

4-10

1-0

2-5

-

-

沥青饱和度VAF(%)

I型沥青混凝土

II型沥青混凝土

70-85

60-75

70-85

60-75

75-90

-

残留稳定度MS0(%)

I型沥青混凝土

II型沥青混凝土

>75

>70

>75

>70

>.75

-

4)a1为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2为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3为空隙率范围中值的沥青用量

OAC1=(a1+a2+a3)/3

5)确定各关系曲线上沥青用量,画出共同部分OAC2=(OACmin+OACmax)/2

6)确定OAC值

注:

对于热区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主干路,在OAC2与OACmin范围内决定,不宜小于OAC2的0.5%

寒区道路、一般道路,在OAC2与OACmax,不宜大于OAC2的0.3%

7)水稳定检验抗车辙能力检验综合决定OAC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