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332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1、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2、 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教学难点:

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 。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

窃读记(节选)印发给学生

⒉学生准备:

搜集读书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扣题眼,顺势导入

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生谈感受)

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

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感知,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

读课文后,“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

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上说说(“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齐读课题。

3、刚才读课文时,你发现了哪些生字、词语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读好,提醒大家一起读。

(适时指导生字)

4、同桌对读

请同桌的两个人每人一段,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都读通读顺了,并感受一下作者“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

(同桌对读。

三、交流初读感受,细品读书滋味。

1、感受读书的滋味

同学们,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刚才读课文,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

(预设: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林海音窃读的感受是既快乐又恐惧。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2、畅谈读书的滋味

①预设:

生1:

我从作者的动作中体会到窃读是快乐的。

放学后“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都说明了她特别想读到这本书。

能读到自己这么喜欢的书,当然是快乐的。

我在读到自己盼望已久的书时,就特别快乐。

生2: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加书架。

”作者明明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她从书中一定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智慧,心里非常高兴。

我觉得这就是她感到快乐的源泉。

②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们一起感受作者的快乐。

(是啊,默读有利于思考,朗读确有利于表达。

尤其是当你能通过朗读,让听众感受到你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时,那又是一番读书的乐趣啊!

下面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从刚才朗读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那么,窃读时只有快乐吗?

还有什么滋味?

你们感受到了吗?

预设:

生1:

还有她放学后就来了,一直读了两个多钟头,多饿呀。

生2:

我也觉得这种窃读的滋味并不好受,因为她还一直提心吊胆。

你看,她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一个大人身边,假装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万一那个人很烦,该多尴尬呀!

还要察颜观色,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读完。

生3:

还有,虽然下雨天能有个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可她也不能专心读书,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

多累呀!

窃读时又饿又尴尬又累,可是作者还是没放弃,这是为了什么呢?

(多读书)

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

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对书的挚爱)

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

“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

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3、评价

通过细细品读,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复杂的滋味。

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文章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渴望读书、热爱读书、嗜书如命)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加强积累

1、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生听写后,同桌互相对照、监察、订正。

二、赏析词句,感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和“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再读一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预设:

生1: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写出了作者在下雨天“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而动作和心理又是截然相反,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对比,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的孩子,仿佛这个孩子的形象就在我面前。

生2:

是第二自然段“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了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慢慢地向书店走去,边走还边回忆着昨天“窃读”的情景。

看到书店里人多,很高兴,因为它可以继续“窃读”;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买书的人多会不会把自己没看完的书买走了。

2、师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适时引导朗读。

三、体会语句含义,升华情感

1、“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我为了多读一会书,在下雨天变的“表里不一”……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啊?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是什么力量在鼓励着作者?

2、生浏览课文。

(我觉得是国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

3、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请大家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口是心非”!

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

我们都一样明白了“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课文学到这里,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出示作业)

①    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    根据本课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生抄写后展示)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

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

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苗苗:

稚气礼貌谦虚好问

大树------季羡林:

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爱下一代

努力培养三贯通的人才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

(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

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

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

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

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

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

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

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

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

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

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

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

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

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

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

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

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

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六、漂流谷

  现在,你的小船来到了惊险的漂流谷,要找对途经才可以顺利通过哟,准备好了吗?

  1.拿出勇气: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

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奋力向前:

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一遍又一遍地读

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

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

 

4* 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学习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前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

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

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

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

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

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

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