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398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课时冲关练一 专题一 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课时冲关练一专题一111地球仪地图及地理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冲关练

(一)

地球仪、地图及地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广州一模)南极磁点大约位于(139°24′E,65°36′S),完成1、2题。

1.南极点与南极磁点相距约(  )

A.0千米B.2800千米

C.3500千米D.4500千米

2.在南极地区,判断地理方位最好利用(  )

A.指南针B.北极星

C.太阳D.GPS

【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主要考查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的问题。

任何一

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距离为111千米,南极点为90°S,南极磁点为

65°36′S,纬度相差大约25°,距离为111×25,约为2800千米,故选B。

第2

题,南磁极和南极点不是一个点,指南针在南极地区指针指向北方;在南极看不

见北极星;南极地区冬半年为极夜看不见太阳,因而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甲地外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为50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是凸地B.甲地海拔在400~500米

C.甲地是洼地D.甲地海拔比400米低

4.图中陡崖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A.199米B.299米C.399米D.499米

【解析】3选A,4选D。

第3题,图中甲地根据“低于低值,高于高值”的判别规律,可以确定甲的海拔为500~600米,为凸地。

第4题,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重合等高线的条数(图示4条),d为等高距(图示100米)。

陡崖相对高度为300米≤H<500米,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499米。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  )

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6.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风景好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解析】5选D,6选A。

第5题,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看,甲段位于山区,且等高线分布较密,T1107公路弯曲处的延伸方向基本沿等高线延伸,说明该处地形落差大,出现弯曲是为了减缓公路坡度。

第6题,乙城市位于黑海沿岸,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因此成为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

7.(2014·韶关二模)读山西省平均终霜日的空间分布图,该省平均终霜日(图中数字是以1月1日为起始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总体为南早北晚——海陆位置

B.中南部为西早东晚——纬度位置

C.北部为东早西晚——地形

D.西北部最晚——城市热岛

【解析】选C。

终霜日是霜期结束时间,图中数字起始时间是1月1日,数字越大,说明霜期时间越长,终霜时间越晚。

读图分析可知,总体为南早北晚—纬度位置影响,A错;中南部为西早东晚—海陆位置影响,B错;北部为东早西晚—根据等值线是闭合曲线分析,是地形影响,C对;西北部最晚—与城市热岛无关,城市热岛区温度高,终霜日早,D错。

8.(2014·广州三模)GPS一般不宜用来测量河流的(  )

A.落差B.流速C.流量D.流向

【解析】选C。

GPS具有导航、定位的作用,可提供物体的三维坐标,即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四颗卫星还可以确定运动物体的方向、速度等信息。

9.2012年12月27日起,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运营。

该系统可以(  )

A.跟踪定位鱼群B.监测森林火灾

C.预测农作物产量D.模拟道路布局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只有A选项体现了定位功能。

10.(2014·深圳二模)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最近的若干出租车。

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  )

A.数字地球(DE)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全球定位系统(GPS)

【解析】选C。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对城市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工作,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打车软件主要运用GIS。

11.(2014·肇庆二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最关键的图层是(  )

A.城市道路分布图

B.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C.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D.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解析】选B。

地铁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城市人口出行问题,缓解地面交通拥挤,故地铁选线应注意考虑地铁经过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小。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4·汕头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原因是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

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建议 。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5)分析说明该地区地形、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第

(1)题,根据等压线可以绘制出A地的风向(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绘出偏转方向,风向右偏30°~

45°)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知为锋面气旋,A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D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概率较大。

(2)题,结合等高线分布,可知D处附近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坡度较陡,且该地附近有水塘、泉等水源,靠近陡崖,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第(3)题,考查城镇区位,A附近等高线非常稀疏,地形平坦;地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且交通便利等。

第(4)题,坡度较大的山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E地附近比较陡峻,且位于两处陡崖之间,河流经过,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可能形成堰塞湖;对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往往利用遥感技术。

第(5)题,本地多山地丘陵,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利于发展立体农业,但是本地地处我国东南丘陵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是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答案:

(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或答D地位于锋面附近)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①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②E 遥感

(5)有利影响:

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或答土地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

不利影响:

多山丘,易发生水土流失;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害。

13.(2014·汕头二模)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海南岛略图(图1)

材料二 海南岛气候资料图(图2):

海南岛气温降水直方图(甲)、海南岛全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乙)、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丙)、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丁)。

材料三 海南省农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台湾省的3倍以上,但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仅是台湾省的2.59%。

由于长期农业投入不足,海南省的农村电力、农田水利、村庄交通和农业机械设备等总体而言仍不够完善,如全省可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仅为台湾省的1/2左右,农业机械设备水平不及台湾省的2%等。

海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37.6%,而发达国家已高达60%~80%,海南平均每1000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有农业科技人员11人,还不足台湾的1/4。

海南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了1/3。

(1)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岛的     部沿海最适合晒盐。

(2)影响海南岛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3)海南岛的避暑胜地应选     市,避寒胜地则应选       市。

(4)根据海南岛的气候和地形的特征,解释“干旱”成为海南岛出现频率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性天气的原因。

(5)根据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海南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解析】第

(1)题,结合材料一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晒盐要求多晴朗天气,有适于晒盐的广阔滩涂等,结合海南岛全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海南岛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利于晒盐。

(2)题,结合材料二中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可知,1月份等温线分布自南向北递减,说明主要受纬度影响;而7月等温线呈现闭合状态,温度周围高、中间低,这与海南岛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有关。

第(3)题,避暑胜地应该选择7月份气温较低的地区——五指山市,避寒胜地应选择1月份气温最高的城市——三亚。

第(4)题,干旱灾害发生的原因应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纬度位置、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5)题,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该地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优势;根据材料三可归纳出海南的劣势主要在于科技水平低,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落后等,应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中部高,四周低 西(西南)

(2)纬度 地形 (3)五指山 三亚

(4)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地处热带,蒸发旺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流速快,地表水不易积聚。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重视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气候和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热带农业,冬季瓜果、蔬菜和花卉,观光农业);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海洋农业;发挥特区政策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