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408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连加连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加连减教案.docx

《连加连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加连减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加连减教案.docx

连加连减教案

8、连加连减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灵活选用解题策略。

2、通过练习能准确迅速地计算连加连减。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准确迅速地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用具

情境图、尺子、课件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接龙

20连续加10,开火车说得数。

95连续减5,开火车说得数。

2、口算

10+30+50=5+7+3=80-20-40=66-5-20=

学生独立完成、明白:

连加连减是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5+7+3有简便的算法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列出算式

(1)班学生在周末举行了一场摘南瓜比赛,这是三个组比赛的成绩。

(出示表格图)

请同学观察,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休息?

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

”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列式:

28+34+32=

(2)、探究计算方法

这道算式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

从左至右依次算。

你能列竖式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列式,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列式结果,集体校对:

方法一:

2862

+34+22

————————

6284

方法二:

2828

+3434

————+22

62————

+2284

————

84

(3)、尝试练习。

54+20+16=46+25+17=7+59+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自学。

共有南瓜84个,李大爷运走40个,王叔叔运走26个。

还剩多少个?

怎样列式?

84-40-26=

(2)、学生试算,完成填空。

(3)、集体评价:

(4)、尝试练习

90-58-30=75-28-19=72-(6+44)=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第三小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

计算连减是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也就是按从左至右依次计算。

三、积累运用

1、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

54+26+15=90-58-24=

列竖式计算,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完成教材“练习五”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没有学到好的计算方法?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教学后记:

9、加减混合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用具

课件主题图

教学内容: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   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

(1)56+24-30=      

(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

(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2.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

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

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32+(55-46)=   2)76-(13+42)=订正时,

提问:

(1)第

(1)题有简便写法吗?

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            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

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 56-3+942-(8+34)   

81-7-7035+(10-6) 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题错,第

(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加减混合(练习课)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试题,提高计算能力。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掌握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试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用具

情境图、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36+37+7=87-43-15=

2、先用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情境图)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得出:

有人上下车,下来了25人,上去了28人。

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说图意吗?

学生说图意:

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上去了28人,现在又多少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

62-25+28=

讨论:

这题怎样列式?

能否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有没有简便方法?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出几个带代表性的算法进行评价。

2、教学例4

(1)(同学们刚才解决了加减混合的列竖式计算,这一题也是有加有减,还有小括号,想一想这样的题目怎么算?

(2)出示题目:

72-(47+16)

(3)交流讨论:

这题应该先算什么?

(4)小结:

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你能自己计算吗?

(5)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6)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就从左至右依次算。

(7)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数学小医生

(1)73-36+18=76

(2)25+47-18=(3)76-(35+22)

让学生先自己判断,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4题。

开火车直接写出得数。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5题。

把得数填在括号里,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带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还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例3:

67-25+28=例4:

72-(47+16)

6742674772

-25+28-25+16-63

———————————————

427042729

+28

———

70

 

教学后记:

11、连加、连减练习课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所学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内容:

1、口算下面各题

55+30+8           39-4-32         37-10+5

56-3+9            81-7-70         74+6-80

教师念题目,学生以抢答形式回答。

2、   +8          -20

    39      ( )         ( )

    56      ( )         ( )

18      ( )         ()

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3、   +36       -47        +58        -23

25      ( )      ()      ( )     ( )

4、笔算下面各题

69+30-45          65+18-39

26+40-8           71-65+45

5、

245115

213039

49936

计算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三个数的和。

6、小明要练75个字,他还剩下37个字,他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7、外圈哪个数减里圈哪个数,得数是62?

学生独立思考,写在草稿本上,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后记:

 

12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主题图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你知道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常组织什么活动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

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指名读题。

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已知条件: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所求的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师:

这两个问题我们该先解决哪一个?

学生:

应该先算“男生有多少人?

”题中只告诉我们女生有14人,只有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才能计算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

那怎样计算男生有多少人呢:

生:

男生比女生少5人,就是比14人少5人,少5人就是减去5人,

14-5=9(人),男生就是9人。

师:

一共有多少人?

生:

男生9人,女生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

9+14=23(人),所以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条理,解答得很正确,遇到问题就应该这样层层分析,逐步解决问题。

2.做一做。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

二班有多少人参加?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三、巩固练习:

教材33页1—4题。

四、小结: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只要同学们认真分析,就能正确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34页5---8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14-5=9(人)9+14=23(人)

口答:

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教学后记:

13、整体与复习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内容: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41-2=16+80=26+3=20+39=39-9=82-50=

72-9=80-4=6+30=18+9=59-3=70-40=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

笔算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教材35页2题。

先算一算,在说一说每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45+19+18=61-21-6=37+50-47=

45+(19+18)=61-(21-6)=37+(50-47)=

3.完成教材36页1题:

猴子捞月亮。

学生列竖式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教材36页2题。

17+6+8=43-(8+30)=50+27-9=

96-(60-24)=73-26-30=73-(26+30)=

5.在○里填上“>”“<”或“=”。

42-8○3563-3○6646-7○39

72+9○7328+4○3454+4○60

6.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8米。

一共用去多少米?

二班需要40米,剩下的电线够不够?

7.小明今天13岁,爸爸比他大28岁。

爸爸今年多少岁?

妈妈比爸爸小3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8.教育大楼高38米。

文化大楼比教育大楼高13米。

文化大楼高多少米?

科技大楼比文化大楼还要高5米,科技大楼高多少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三、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笔算加法和减法

相同点:

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点:

计算加法的时候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计算减法的时候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2、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用具

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内容:

一、游戏导入:

有这几个图形

师:

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一起来试一试吧!

(玩猜一猜游戏)

二、出示课题:

师:

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

(都有角)

师:

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课件板题:

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

三、引导探究: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

小朋友们真能干!

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

(尖尖的)

师:

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

(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

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

(直直的)

师:

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

(点课件,出现“边”)

师:

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

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3、画角: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

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4、判断角:

师:

谁还愿意把你画的角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师:

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

为什么?

(把不是角的取下来)

5、比较角的大小:

师: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有大有小)

师:

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师:

他排对了吗?

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

每个小组都有①②号两个角,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个边长些,一个边短些)

师:

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

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

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

(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

师: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关。

师:

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把上面的这几个叫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四、练习:

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师:

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教学后记:

 

直角的初步认识

(2)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用具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内容:

一、复习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用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

师:

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做的几种角:

锐角、钝角、直角。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

”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

“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

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

“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

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

”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

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

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

(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3.如何判断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

教师说:

“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

”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

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然后让学生回答。

3.教学画直角。

师:

“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

那么,你能用三角板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吗?

学生尝试用三角板画直角,画完后找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

刚才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

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着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

3.让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

)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教师:

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后记:

 

角的分类(3)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总第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个性化批注

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用具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生活中含有角的物体。

师:

“你看到了什么?

谁能说一说?

师:

“如果请你们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物体,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

“是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

“果然如此!

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

通过以往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角的知识?

同桌互相说一说。

贴上课题“角”,学生交流后回答:

略。

师:

“仅仅知道这些,你们就满足了吗?

“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

师:

“看到同学们这么虚心好学,老师真的是非常高兴。

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

“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

每张卡片画一个。

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

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师:

“下面我们要给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