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548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配套说课稿全集(共4份、30页)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及课后联系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身体发烧,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一直是牵肠挂肚的,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使沟通成为永远的不可能,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使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

《秋天的怀念》便是这样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学目标: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

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操作目标:

一是让学生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三是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3、情感目标:

一是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悟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

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读

教师先简介史铁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欢树》中怀念母亲的句子:

(幻灯片《合欢树》片段)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让学生默读这段话,并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这一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走进文本”对史铁生的作品、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

从这一段话引伸到本文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

12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

检查学生的读书预习情况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首先检查学生对文中四个生词的认读理解

(幻灯片词语:

(1)瘫痪整宿整宿

(2)诀别好好儿活),

再指名分段初读课文,最后教师进行全文的范读。

在这里教师一开始就范读全文是想为后面文本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也为学生的朗读、理解做好一个方向指引。

(三)品读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品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

首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幻灯片学法指导)

(1)我们要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大家从这三方面认真去思考,就能读懂。

请同学们默读1、3、5节哪些是写母亲行动的?

哪些是写母亲的话?

哪些是写母亲的神色的?

边读边做好记号,圈出重点的词、句。

(2)好好体会你所画的词、句的意思。

边读边想,从画的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母爱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这里教师顺势进行学习的引导过渡到后面的学习。

(幻灯片学习引导)

母爱就是一个行动、一句话语、一个神色。

概括地讲母爱是一堆细节,一堆不起眼的细节。

如果把母爱比做大海,那细节就是一滴水,一滴水汇成了大海,一堆细节聚成了母爱。

史铁生通过一个个细节描写了母爱,细节往往是不起眼。

我们来好好品位细节,想想“母爱”究竟是什么?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谈感受,通过感知母爱是一个个细节这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重要环节的学习,教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主体地位。

然后再让学生读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交流、讨论、对话等多种学习方法好好地品悟这些细节,如文中的“挡、躲、扑、抓、笑、悄悄地”等字词,来感受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

从而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

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描写是朴实的、真切的。

如何让学生从真切的话语中感受到母爱,读出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伟大母爱,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精当点拨,让学生目透纸背读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

这个过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

(板书:

  12秋天的怀念

  爱(细节)

————————→

母亲   我

←————————

怀念

(四)悟读

这一部分主要透过作者对最后一段中菊花的描写来领悟“好好活”的意义,明白生命的真谛。

首先让学生明白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就是希望兄妹俩好好活。

如何体会这个“好好活”是怎样的活?

教师布置学习活动:

(幻灯片学习活动)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他俩去看菊花的这段话,结合平时学习、理解的方法来体会文中菊花描写所隐喻的话语,讨论究竟该怎么活才是好好活。

学生讨论、交流懂得“好好活”三个字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嘱托,又是作者对生命存在终极意义的探询思考,更是对我们所有活于世上之人的告戒。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开放性又有创设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价值意义,无论学生怎么回答,只要其人生观是正确的就是可取的,并且是值得称赞的。

就如新课标所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板书:

   12秋天的怀念

爱(细节)

————————→

母亲 好好活!

←————————

 怀念

(五)回读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回顾全文、全课的学习,对文本的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情感得到升华。

首先教师郑重的向学生推荐史铁生的几部作品

(幻灯片作品)

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病隙随笔》《务虚笔记》

告诉学生当史铁生用笔在他那残疾的身体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时候,他终于好好活了——用他的笔在书写着好好活。

这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探询,更是对“好好活”三个字的诠释。

接着让学生回顾全文、全课说出自己的理解:

这秋天的怀念到底是怀念什么呢?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最后教师总结

从史铁生的身上我们受到了启发,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身体的局限这辈子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灵。

为此,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作为站着的活着的我们必须——好好活!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是本着简练、直观、大方的原则来设计的。

板书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

其中母爱是通过细节来表现的,而怀念也更是在这些细节中一步步加深体现。

第二层次“好好活三个字是本文的精神主旨,无论是母爱还是怀念都是“好好活”的延伸这三个字也是作者要告诉世人,世人要向作者学习的一种宝贵的人生态度。

同时这则板书也将本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易懂。

板书:

12秋天的怀念

   爱(细节)

————————→

母亲 好好活!

←————————

 怀念

五、课后练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语文学习,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三项练习,力求让学生在说、读、写三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1、表达练习:

结合你对史铁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课堂上的所学,把这篇课文讲述给你的父母听,一定要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2、写作练习:

回顾母亲爱你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写一篇习作,体裁不限但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阅读练习:

在课余时间,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文章

 

第6课《散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

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

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

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

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

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

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

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

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要求

(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

(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

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

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金色花》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

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

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

(出示课件:

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

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

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

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

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

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

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

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

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

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

《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

学习诗歌,重在读。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

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

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

圣洁美丽

教师明确:

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

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

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