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609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三第6课警察和赞美诗Word版含答案

第6课

警察和赞美诗

 

朔风起,雁南飞,严冬将临,流浪汉苏贝躺在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盘算着如何才能进监狱待上几个月。

他骗吃骗喝,小偷小摸,调戏妇女,扰乱治安,干了一连串违警犯法的坏事,警察却不加理睬,可是当他在赞美诗乐声的感动下,开始要向坎坷的命运奋斗,要把自己拔出泥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邪恶的时候,警察的手却落到了他的肩头。

天上的月亮依然皎洁肃穆,冻雀仍旧在屋檐下啁啾,赞美诗悠扬的乐声还在回荡,但是流浪汉苏贝的命运已经经历了一番戏剧性的波折,刚见到一丝希望的亮光,又坠入绝望的深渊。

(王仲年《含泪的笑》)

 

对应学生用书P22

一、字音识记

(一)单音字

1.别墅(shù)  2.筹备(chóu)  3.游弋(yì)

4.棕榈(lǘ)5.脚踝(huái)6.撵(niǎn)

7.暗忖(cǔn)8.娴静(xián)9.咫尺(zhǐ)

10.摇曳(yè)11.搀扶(chān)12.螺旋(luó)

13.啁啾(jiū)14.泥淖(nào)15.肇事(zhào)

(二)多音字

1.宿

      2.柏

3.分

4.茄

5.率

6.逮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辗转反侧:

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2.幕天席地:

把天作幕,把地当席。

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3.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

4.十拿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

5.手舞足蹈:

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比喻高兴到极点。

6.不名一文:

名,占有。

形容极其穷困。

7.气急败坏:

形容因恐慌或羞恼而狼狈不堪的样子。

8.衣冠楚楚:

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

冠:

帽子。

楚楚:

鲜明、整洁的样子。

(二)熟语应用

1.28年来,多少次幕天席地,多少次风餐露宿,平江几乎所有的村庄都留下了黄兵才不悔的足迹。

2.“他对自己将来的打算守口如瓶,我也不好打破砂锅问到底。

”穆里尼奥的一位密友说。

3.他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学生,到如今的千万身家,也算是颇有心得。

四、词语辨析

1.干涉 干预

例句

  无论是在叙利亚还是克里米亚问题上,奥巴马都曾表态强硬,但真到事到临头却采取了不干预政策,美国在中东和东欧的表现并不代表退出干涉主义,奥巴马要搞的是有选择的干涉主义。

美国以后可能不会轻易军事干涉东欧、中东等地区冲突,但美国会以亚太为重点实行干涉主义。

辨析

  “干涉”,动词,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干预”,动词,过问(别人的事)。

2.轻率 草率

例句

  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的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可是他做事太草率,不能把重要的研究工作托付给他。

辨析

  “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不严肃的态度;“草率”,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常形容做事的态度。

对应学生用书P23

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

原名威廉·雪德尼·波特。

做过药房学徒、银行出纳员、杂志编辑。

擅长写短篇小说,作品近300篇,情节生动,笔调幽默,但有时过分追求效果,流于做作。

著名的短篇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我们所选择的道路》《猪仔的伦理》等。

通过对美国社会生活的片断描写,暴露上流社会的虚伪丑恶,对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唯一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反映美国垄断资本在拉丁美洲的掠夺。

坎坷岁月、不幸遭遇、流浪生活、监狱禁闭以及和多种多样的人物接触,给了欧·亨利丰富的创作题材。

在他笔下,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处于底层的所谓小人物。

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

《警察和赞美诗》就是一篇典型的“欧·亨利式”作品。

一无所有的苏贝却有着一个高傲的灵魂,在选择冬季寓所时,他宁愿失去肉体上的自由也不付出精神上的屈辱。

整个夜晚在街上游荡,伺机“追求被捕”的苏贝,却坐监不得,入狱无门。

受赞美诗感化,大彻大悟,痛下决心,悔过自新的苏贝却偏偏厄运降临。

总之,悲惨的生存境遇下留有高贵的尊严,尴尬的街头遭遇来自本人的神思妙算,锒铛入狱的偏偏是一位无罪的“罪犯”。

作者的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

对应学生用书P23

[赏情节]

1.小说写了几次苏贝故意惹是生非?

结果如何?

明确:

六次想办法进监狱。

(1)想在豪华餐馆白吃,好让警察抓去,结果被人推到人行道上。

(2)用石块砸玻璃,借此被捕,结果警察错把别人当犯人。

(3)在小饭馆白吃一顿,结果让侍者推倒在人行道上。

(4)在街上装流氓调戏妇女,想落入法网,结果碰上的却是妓女。

(5)街上吵闹,想扰乱治安,结果警察错把他当成狂欢的大学生。

(6)店中偷伞,结果被偷者是小偷。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许多巧合,如何理解这种巧合?

明确:

小说情节上安排了许多巧合,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苏贝一次次地努力都因一次次的巧合而没有能实现“理想”,为了最终实现到布莱克韦尔岛过冬的愿望,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犯罪”,作者正是通过巧合为苏贝多次“犯罪”提供了可能,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宽恕”了,而这一次次的反常的结局,则更充分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本质。

其次,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偶然”,巧妙地、全方位地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现状。

他作恶的对象,“正巧”也是些心术不正的人:

在街上见机缠住男人的女子,捡了别人的雨伞就据为己有的买烟者。

作者就此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世风日下。

饭店的侍者直接用拳头教训吃白食的苏贝,“恰好”没有去报告警察,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势力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制可言。

苏贝用石头砸商店的橱窗,反而没被逮捕,原因仅仅是他“留下来了”,而“半条街前面有一个人跑着去赶搭一辆街车”却被当作嫌疑犯。

他在街上醉鬼似的大吵大闹,“刚好”被认为是“耶鲁的大学生在庆祝胜利”,这种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正是美国的社会现状。

再次,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都具有必然性、普遍性的事件,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反动、腐朽的本质。

3.小说在结局安排上有何特色?

明确:

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给人以奇峰突起之感。

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显然是相矛盾的,苏贝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落入法网,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警察逮捕,判刑三个月,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

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

[赏形象]

4.如何理解小说中苏贝的形象?

明确:

苏贝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一方面在穷困潦倒之际,曾经落入泥潭,有过堕落的时光;另一方面他的堕落行为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不是他的本意。

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安乐窝”的途径和手段。

可以说,苏贝是个好逸恶劳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有着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

[赏主题]

5.从苏贝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作者没有直说的现象和没有直接表达的情感?

明确:

(1)从苏贝的经历中,我们看到苏贝一次次地想通过违法遭到逮捕而去监狱度过冬季,结果都没有引起警察的注意,这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事实:

在美国的警察和法律面前,许多罪恶,许多恶行,他们是允许的,不予过问的,是可以任其蔓延滋长的。

甚至有些他们认为还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如衣衫破旧者不能走进豪华饭店、普通饭店对吃白食者犯不着惊动警察等等。

再如,街头游荡着的妓女,年轻人在马路上像酒鬼似的乱嚷嚷,这些都是纽约闹市区司空见惯的现象。

(2)戏剧性的出人意料的结局,使人感到无奈,可见美国社会是一个是非不明的社会。

(3)作者对主人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赏技巧]

6.苏贝多次招惹是非,写得有详有略,手法富有变化。

请简析。

明确:

从详写与略写角度看,第一、二、五闹事写得较简略,因为肇事手段较简单,过程短;第三、四、六次闹事写得较详细,因为肇事手段较复杂,过程较长。

从人物塑造角度看,反映苏贝为实现入狱目的,迫不及待寻机闹事,且越演越烈的心态;从阅读角度看,避免了叙述的单调重复。

从描写手法上看,有的侧重心理描写,如第一次闹事;有的侧重行为描写,如第三次闹事;有的侧重语言描写,如第六次闹事。

各种描写手法各有侧重地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赏语言]

7.举例说明小说语言幽默的特点。

明确:

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了深刻意义的讽刺。

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

如“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

那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

“杰克·弗罗斯特”是对“寒霜”的拟人的称呼。

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同时把“枯叶”比作“名片”,形象生动,又富有幽默感。

有些幽默的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

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成了他的冬季寓所”。

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轻松幽默,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蕴涵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辛酸。

1.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集中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贝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

(2)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

(3)暗示了情节的发展:

苏贝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

(4)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贝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

(5)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

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题目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题目和情节。

2.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1)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

不仅表现在一些细节描写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方面,有时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联系整篇作品,又会让人觉得这种夸张十分符合生活逻辑。

人物形象的诙谐、幽默:

苏贝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者却以幽默的笔调写他。

“在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

”苏贝明明处于无路可走的悲惨境地,作者却写其因乐观、诙谐的性情而常常自我解嘲。

如他动不动就称自己“大爷”等等。

(2)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

欧·亨利常用出奇制胜的结尾使人惊叹不止,不得不佩服他的匠心独运。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实则合乎情理:

苏贝为非作歹六次,并没有进监狱,当他幡然醒悟时,却被抓,看似矛盾而实则顺理成章的结局,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体会出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3)含泪的笑。

欧·亨利常以其辛辣俏皮的讽刺使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立即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即“含泪的笑”,使读者的情绪在悲喜之间激荡,酸甜苦辣,感触至深。

这篇文章“含泪的笑”是指将下层人民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在苦笑中感受下层人民的苦难。

(4)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渲染出悲剧的喜剧情调。

例如:

把布莱克韦尔监狱比喻成“冬季寓所”,并运用拟人手法,说“好客的”;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房”(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把被侍者推倒在人行道的苏贝描写成“像打开一支木工曲尺似的,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

这些都是令人发笑,又催人落泪的。

对应学生用书P69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膝头(qī)       透露(lù)

盟誓(méng)皎洁肃穆(jiǎo)

B.游弋(yì)罪孽(niè)

嘈杂(cáo)怏怏不乐(yāng)

C.别墅(shù)偎依(wēi)

憎恶(zèng)衣冠楚楚(guān)

D.砂锅(shā)吆喝(he)

胳臂(bei)近在咫尺(zhǐ)

解析:

A项,膝(xī)头;B项,怏(yàng)怏不乐;C项,憎(zēng)恶。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冬   暗算   馅饼   世外桃源

B.寓所   雪茄   娴净   挤眉弄眼

C.侵袭   拐角   摇曳   生活坠落

D.布施   胃口   赚疑   照章办事

解析:

B项,娴静;C项,生活堕落;D项,嫌疑。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三个月不愁食宿,既能摆脱玻瑞阿斯和巡警的干扰,又有意气相投的朋友共处,在苏贝的心目中,再没有比这更美满的事了。

B.最愉快的莫如在一家豪华的饭店里大模大样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文,就可以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地交到警察手里。

C.苏贝跨进这家饭馆,他那罪孽深重的鞋子和暴露了隐秘的裤子倒没有被人注意到。

D.当他再见到另一个警察神气活现地在一家灯火辉煌的戏院门前巡逻时,他突然想到了那个穷奢极欲的办法——扰乱治安。

解析:

D项,“穷奢极欲”是“任意挥霍,尽情享乐”的意思,不合语境。

应换成“穷极无聊”。

答案:

D

4.(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要求”前补出主语“归纳中心思想”。

B项,成分赘余,“可说”和“堪称”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只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C项,不合逻辑,“老年职工”和“须眉”对应不当,“须眉”指“男子”,一般说“巾帼不让须眉”,而此题强调的是老年职工和年轻职工互不相让。

可改为“老年职工更是精神焕发”。

答案:

D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D.⑥⑤①④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该类题目,应关注各句子之间的联系,寻找有关联词语、代词或者列举事例的语句,分析与之联系密切的其他语句。

为总分关系的可先找出总说句,经过分析,本题的总说句应为⑥句,而③句中的代词“它”指的是⑥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

③应紧跟⑥。

②是对⑥中说法的反面论证,应接③后。

①④列举两个事例,证明⑤中观点,故为⑤①④。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苏贝走到一条通向东区的路上……在布莱克韦尔岛上监禁三个月”,完成6~9题。

(20分)

6.选文前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文前两段的环境描写可谓是匠心独运,它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境,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它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7.作者说苏贝“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这个“奇妙的变化”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个变化是奇妙的?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奇妙的变化”是指苏贝猛然对自己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

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这种变化与他不久前龌龊、低俗的心理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8.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请联系上下文说出你的理解。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烘托气氛,显示出赞美诗对苏贝的影响。

9.联系前文中发生的几件事,思考警察及法庭是依据什么判苏贝三个月囚禁的?

这表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警察及法庭判苏贝三个月囚禁的依据就是他们的主观推断。

这表明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什么法制可言,人的命运根本就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感恩节的两位绅士

[美] 欧·亨利

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边东侧入口处右面的第三条长凳上。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的下午一点钟,他总是准时坐在老地方,总有奇遇发生在他身上,使他心跳加速,激情澎湃。

但今年,皮特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是出于习惯,并不是被饥饿驱使。

当然,皮特一点儿也不饿。

他来这儿之前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走路的力气了。

他气喘吁吁,脖子上坠着一圈参议员似的脂肪。

他衣衫褴褛,衬衫前襟的裂口一直开到胸口,那顿特别丰盛的饭菜给斯塔弗·皮特带来了难以承担的热量。

宴会以牡蛎为头盘,以葡萄干布丁为最后的甜点,似乎全世界的烤火鸡、煮土豆、鸡肉色拉、南瓜饼和冰淇淋都来了。

那顿饭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当时,他正经过第五大道起点附近的一幢住宅,那里住着两位家世古老的老太太。

她们的传统习惯之一,就是派一个佣人等在门口,把正午过后第一个饥饿的路人请来饱餐一顿。

皮特去公园时刚好路过,就被请了进去。

皮特挺着滚圆的肚子,直勾勾地盯了前方足足有十分钟。

这时,他的眼睛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穿着破皮鞋的短腿也开始在沙砾地上簌簌地抖个不停。

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第四大道,向他坐着的长凳走了过来。

九年来,这位老先生总是如期而至,寻找坐在长凳上的皮特,把他带到一家饭馆,看他美餐一顿。

老先生是个忠实的爱国者,试图把这件事变成一个传统,永不放弃,比如每周收集几毛钱的工人保险费啦,或者打扫街道之类。

老先生威严庄重地走来。

他身材高而瘦,年过花甲,从头到脚一身黑色,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式眼镜。

和去年相比他头发更白更稀疏了,也比去年更加依赖那根粗大的拐杖。

皮特眼看着他的老恩人走了过来,不禁呼吸急促浑身发抖。

“早上好。

”老先生说,“我很高兴看到你。

为这个,今天的感恩节对我们来说都意义非常。

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愿意请你吃一顿饭,让你的身心更为和谐。

皮特一直很不解,老先生说这番话时的神情为什么那么悲哀。

他不明白,老先生无亲无故,在公园东面一条冷僻的大街上一座破败老旧的褐色住宅里租了几间屋子,孤苦伶仃艰难度日。

老先生时时幻想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事业,那样一来,它就会成为一种传统。

皮特抬着头望了老先生足有半分钟之久,神情自怨自艾,孤单无助。

老先生的眼睛里闪烁着施予的快乐,并因此炯炯有神。

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仍像以往那样神气,他的衬衫洁白漂亮,两撇灰色的胡子也优雅地卷曲着。

“谢谢您,先生。

非常感谢,我这就跟您一起去。

我饿极啦,先生。

饱胀引起的慵懒,并没有动摇皮特脑海中坚定的信念。

他发出一声叹息,这叹息被别人误解为是饥饿的表示,接着,他举起了刀叉,为自己切了一顶不朽的桂冠。

不到一小时,皮特向后靠去,他赢得了这场战斗,吃力地站起身来,目光呆滞,走向门口。

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零碎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镍币作为小费。

他们像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皮特向北拐过街角就倒在了人行道上。

救护车开到了!

一小时后,另一辆救护车也把老先生拉来了。

很快,一个医师同护士聊起了刚才两个病人的情况。

“唉,你猜,那个年轻人是吃得太多了。

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都快要饿死了。

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有删改)

10.分析小说中“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抓住小说中对老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作者的相关叙述,然后进行归纳即可得出他的形象特征。

作答时注意语言要简洁,要点要全面。

答案:

①老先生是一位威严庄重、有着良好教养、令人感到可敬的绅士;②他生活清贫困苦,却同情比他更为贫苦的流浪汉;③他坚持做善事,并力图使之形成传统,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每点2分)

1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有何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