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642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背景概述

1.1.1项目名称: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单位:

人民政府

1.1.4申报单位:

林业局

1.1.5承建单位:

林业局及所辖岳西、潜山、太湖、桐城、宿松、怀宁、枞阳、望江等县(市)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林业局

1.1.6项目法人:

1.1.7建设期:

3年(2006-2008)

1.1.8研究咨询单位: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4、国家林业局《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林计发[2004]16号)

5、林业部“关于公布《全国森林火险县级单位等级名录的通知》”(林防通字[1996]25号)

6、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

7、安徽省工程建设有关规程、规定、技术标准和政策性法规

8、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全市森林防火有关资料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1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防火灭火工作的需要。

近些年来,森林防火工作,虽建设和增添了一定数量的防火、灭火的基础设施。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加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设备陈旧老化,部分已经损坏失用,导致林火测报、监测功能下降,全市已保存的31座了望台哨观测面积仅18.26万hm2,监测覆盖率仅为30%;防火通讯设备缺口大,通讯覆盖率为45%。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防火工作越发显得重要,特别是农村经过改柴改灶后,原来的薪柴为主的烧饭取暖,已逐步为沼气、液化气和燃煤所代替,致使林下杂草灌木生长十分茂密,加上大部分林区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缘、林内易燃物、可燃物越积越厚,多数地方林内可然物载量已超过发生森林大火的临界值,火险等级非常高,但目前森林防火措施和手段,仍处于传统防火向科学防火转变的过渡阶段,无论是预测预报水平,还是综合扑救能力;无论是人们的防火意识,还是依法治火力度,与现代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为扭转森林防火的被动局面,提高森林防火的综合治理能力,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以及监测监控设施、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及时组织扑救,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以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环境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1.3.2加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措施。

地处皖西南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也是省内重点火险区之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9.76hm2,活立木蓄积量2164万m3,分别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和总蓄积量的14.6%、17.85%。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业经济、林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为已被国家立项和即将核准建立的“年产30万吨漂白木浆纸一体工程”贮备了大量适用的原材料。

但也应该看到,森林火险对这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各火险等级面积Ⅰ级占30.84%,Ⅱ级占34.25%,Ⅲ级占34.90%,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后果是严重的。

1.3.3是发展森林旅游对森林防火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是皖西南重点旅游区,境内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和国家旅游风景区花亭湖、二祖第一禅宗司空山、南国小长城白崖寨、长江绝岛小孤山等,怪石耸立,林木茂盛,古树参天,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由于人员流动大,给森林防火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加之落叶杂草可燃物厚,发生林火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由于山高坡陡林密,给扑救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燃。

1.3.4是保障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珍稀物种资源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安全的必然选择。

安庆地处大别山南坡,由于地质构造和上升运动的影响,形成的名山大川遍布境内,为保护好这些名贵的珍稀资源,近二十多年来,经国家和省批准,先后建立了4个自然保护区和6个森林公园,这些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类型多样,特点突出,知名度大,既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内容各异,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历史遗址等历史遗产,更有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是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一旦引发森林火灾,将是无法弥补精神和物质损失。

因此,保护好这些历史遗产,是发展旅游经济和“活文物”保护的必然选择。

1.3.5是加强毗邻地区森林防火,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安定团结的当务之急。

属的宿松、太湖、岳西、桐城、枞阳等县(市)与湖北省黄梅、圻春、英山和本省的霍山、舒城、无为等县毗邻,山林地块插花交错,崇山峻岭,地广人稀,森林茂密,易燃物、可燃物厚,为Ⅰ、Ⅱ级火险区,加之地处偏僻,防火设备落后,人员流动性大,火源难以控制,致使火灾发生频率较高,加强综合治理,提高综合防火能力,是当务之急。

 

2项目区自然经济概况

2.1社会经济概况

地处东经115°46′—117°44′,北纬29°47′—31°17′之间,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的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东南与本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巢湖市接壤,南临江西省九江市,西界湖北省黄岗地区,北与六安市相连,幅员面积1.53万km2,地势由大别山主峰向长江倾斜,并形成山区、丘陵区和沿江平原三个不同类型区域,山区面积占35.69%,丘陵区占33.1%,沿江平原区占20.65%,是山、丘、圩兼有,地形地貌复杂的区域。

是上世纪1988年撤地区、市重新组建的新的行政区域,辖八县(市)三区,总人口609万人,其中农业人数509万人。

2004年全市GDP392.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8.61亿元,占22.60%,第二产业182.75亿元,占46.62%,第三产业120.66亿元,占30.78%。

境内拥有公路、铁路、航空与外界交往,合(肥)九(江)铁路、沪蓉、东港高速公路连贯市内八县(市、区),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交通便捷,立体交通四通八达。

历史悠久,山灵水秀,境内山水风光,景致独特,山、水、岩、洞俱全,古迹甚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花亭湖,有包家—美丽北亚热带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五处,国家地质公园一处,占地面积183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90%。

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70处。

在这些文物古迹中,既有李白等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美诗篇和近千处摩崖石刻,也有一大批革命历史遗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衬,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光,成为安徽省第二旅游基地—皖西南旅游区。

近些年来,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

2.2自然概况

2.2.1地貌。

地貌构造极其复杂,为省内其他地区所少见,主要原因有三个大的地质构造单元,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经历内外营力作用不同,呈现明显的山地、丘陵、平原阶梯状特征。

中山:

主要分布于岳西、太湖、潜山及桐城、宿松境内,均系大别山系,海拔高以1000—1600m为主,个别山峰如天河尖、陀尖、多枝尖、司空山、公界尖、妙道山、明堂山、天目尖、黄茅尖、天柱山、猪头尖、桐山、罗汉尖等海拔都在1700m以上,呈北东向,均由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混合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

上升形式,以断块抬升为主,山坡都很陡峭,山间分布有椭圆形、菱形盆地,中山顶部保存有大别山区最高级夷平面,海拔1200—1400m。

低山:

是本市境内分布较少的一种山地类型,于桐城—潜山—太湖深断裂西北侧的多为断块山;枞阳—怀宁—宿松境内的低山,多为侵蚀低山,少部分如巍岭、蛇口山、天华尖、佛图尖、二姑尖、三官山、三县尖、求雨顶等为溶蚀低山,都属大别山支脉,海拔高一般600—800m,但高度分异性大,在丘陵外围和盆地边缘的低山,高度仅500m左右,而临近中山的低山,高程可上到1000m,所以低山高度分为三个层次,其相对高度都在200m以上,坡度一般为25°—30°,其组成物有片麻岩、砂岩、页岩、红色砂质岩等。

山间有面积大小不等的盆地和谷地,如岳西、太湖、宿松等盆地,皖水、潜水、大沙河、二郎河等谷地。

在低山中保留着区域性二级夷平面,其高度因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影响,已分化为三个高度,即500m左右,600—800m和1000m左右。

低山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切割程度较强。

丘陵:

丘陵海拔高在300—500m之间,分两个亚类,一是高丘陵。

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大于100m,北东走向,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前缘地带,即桐城—潜山—太湖的西北侧,岳西县天堂镇西侧。

二是低丘陵。

起伏度小,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切割破碎,走向随河谷流向而多变。

主要分布在太湖县花凉亭水库地带,潜山县的野寨、古井、牌楼等地,桐城市的童铺、新安、姚塝三角地带,以及枞阳县菜子湖西南侧,怀宁县十里铺和皖埠水库的邻近地区。

从丘陵的成因看,以侵蚀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大都由花岗岩、玄武岩、火山凝灰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红色砂砾岩、千枚岩、片麻岩等组成。

丘陵顶部保留有区域性最低级夷平面。

其形成世代为第四纪早、中期,后经新的构造抬升,各地隆起高度不一,分化为二层丘陵面,即400—450m和150—200m左右。

丘陵间冲沟纵横交错,盆地上下错落,是十分重要的平坦面。

台地(又称岗地):

台地是一种顶部平缓,斜坡较陡,既没有平原那样坦荡,又不像山丘起伏大,而是片状、条状分布的地貌类型。

台地海拔高一般小于150m,相对高30—80m左右,分堆积台地和剥蚀台地两个亚类。

堆积台地成片分布于宿松、太湖、望江、怀宁、枞阳等县境内,由红色粘土、砾石层和棕黄色粉砂质粘土组成,相对高25—30m,向江湖微微倾斜,台地之间分布有规模不等的冲、坳、沟、谷,目前大都辟为农田。

剥蚀台地分布于宿松—太湖—潜山源潭的东南侧山前地带,从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由红色砂岩、紫色砂岩组成,是处于长期缓慢上升的情况下,经流水剥蚀作用而形成,故顶部平缓,仅4—6度,斜度15度左右,海拔高100—150m,近河流、湖泊处,海拔高下降至30m左右,相对高60—80m,一般山前地带的剥蚀台地海拔和相对高度都很大,称高台地。

而临近河、湖的剥蚀台地,高度小,称为低台地。

剥蚀台地之间发育的冲、沟宽度小,比降较大。

这类台地除分布片状马尾松外,大部分为荒坡、荒地。

平原:

分布于长江沿岸及其支流的华阳河、皖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带,以及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白荡湖的滨湖地区。

整个平原由河漫滩、湖滩地、沙洲和低阶地组成,海拔在50—60m以下,相对高度10m以下,组成物质以冲积沙壤土、亚粘土为主,局部为湖积亚粘土和淤泥。

平原面的平均比降为1/1000—1/2000,从上游向下游和从边缘向湖泊方向倾斜,尤其在大别山前,长江北岸平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现象更为明显,比降可上升为1/50—1/100。

由于大别山前曾发生掀斜运动,迫使长江南移,使这一地带江北岸的平原比南岸为宽,望江、怀宁、枞阳一带平原宽度可达8—10km。

从平原性质特征看,又可分为枯水期露出,洪水期被淹的泛滥平原;二郎河、长河、潜水、皖河中上游地区的河谷平原;以及分布于西部长江北岸,诸大湖泊滨湖地带,由湖滩地和湖成阶地组成的滨湖平原,以及沙洲和低阶地等类型。

2.2.2河流、湖泊、湖泊、湿地

2.2.2.1河流

华阳河水系:

地跨宿松、太湖、望江及湖北省黄梅、武穴5县(市),上游主要支流源于宿松三面尖的二郎河、凉亭河,有支流3条,集水总面积289.8km2,下游串连龙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还有支流宝塔河、洲头河、杨弯新河,最后由华阳河口汇入长江。

年流量33.7亿m3,流域面积5511.4km2。

华阳河水系内湖泊众多,水网交织,宋代以后始筑围田,至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创修同马大堤,才渐与长江隔离,1956年,为控制江水倒灌,先后建成华阳闸、杨弯闸、杨林闸,但都建有过船设施。

皖河水系:

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由长河、潜水在官坝头合流后,至程家渡又与皖水,流至石牌始称皖河。

该河地跨岳西、太湖、潜山、望江、怀宁等县和大观区。

流域面积6441km2,皖河干流全长42km,河宽220—470m,坡降0.1‰—0.3‰,流域面积1526km2,年径流总量48.6亿m3。

菜子湖水系:

系菜子湖水系下游的河段,菜子湖以上有大沙河、龙眠河、孔城河及挂车河等一级支流,湖水出双河口始称长河,为平原型河流,经枞阳闸入长江,全长24km,流域面积3234km2,年径流量达25.88亿m3。

大沙河:

系菜子湖水系的上游河段。

发源于岳西丛毛尖,沙河铺以上属山区河流,在桐城尖刀嘴分流为人形河、柏年河,均为平原型河流,两河于乌鱼宕汇合,在陡起墩入菜子湖,全长90.9km,落差991m,流域面积1396km2,是菜子湖水系的最大支流。

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散滩密布,大雨即洪,灾害频繁,河床多处高于两岸农田,对沿河粮食高产区威胁甚大。

此外,还有属白荡湖水系的罗昌河、杨市河;属陈瑶湖水系的横埠河等。

2.2.2.2湖泊

地处沿江,河流纵横,水网交织,湖泊众多,面积达1623.87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58%。

大型湖泊有:

地跨宿松与湖北黄梅县的龙感湖,湖面353.64km2,最高水位16m,最低水位12m。

承受龙感湖来水的宿松大官湖、黄湖,以及位于宿松、太湖、望江三县,湖面积180.87km2的泊湖,和望江县境内的武昌湖。

枞阳、桐城境内的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等,这些湖泊自然条件优越,湖岸曲折,不同季节水位变化明显,既有深水区,又有浅水区,还有丰富的滩地资源,也有连成一体的湖泊群和相对独立的湖泊,组成湖泊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多样,群落组成复杂,生物演替明显,显示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2.2.3湿地

安庆湿地范围涉及宿松、望江、枞阳、太湖、怀宁、桐城等县(市)和迎江、大观区的40个乡(镇)200多个村,总面积98700hm2,占全市国土面积6.45%,其中湖泊湿地85300hm2,占湿地面积86.42%,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区。

以宿松、望江、枞阳县为主,由长江沿岸滩地和华阳河湖群与菜子湖构成。

湿地内生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52种,浮叶植物73种(属),浮游动物105种,底栖动物71种,共有脊椎动物349种,占安徽省脊椎动物种数量50.6%,其中鱼类98种,两栖爬行动物32种,兽类28种,鸟类191种,其中水鸟89种,候鸟及旅鸟147种,留鸟4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6种,有14种列入IUCN(2000)濒危、近危、易危保护等级,多数候鸟超过Ramsar公约1%标准。

同时还有长江中下游罕见的东方白鹳自然繁殖群,在菜子湖越冬分布量,占全球该物种种群数量的5%,白头鹤越冬种群数量,占全球种群数量的3%,白琵鹭、鸿雁分别占全球物种数量的19%和13%。

湿地植被类型较多,有31个群落类型,其中湿生、挺水植物带9个类型,浮叶植物带12个类型。

因此,安庆湿地在同一生物地理区内,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物种及种群数量上,表现出稀有性;在水生动植物及鸟类生态分布系列上,具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另外,安庆湿地历史上属古彭蠡泽一部分,其地质演化、环境变迁等方面,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为保护丰富的湿地资源,遏制湿地退化和功能下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2.2.3气候

安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气温:

年平均气温14.5—16.6℃,岳西县(海拔434.2m)14.5℃最低,沿江地区16.1—16.6℃,宿松、望江分别为16.5℃和16.6℃。

全市平均极端最高温度39.0—40.9℃,平均极端最低气温-12.5—-16.0℃,岳西县-10.1℃,望江县为-7℃。

降水:

年均降水量1253.6—1425.7mm,北部桐城市最小为1253.6mm,岳西县1425.7mm,沿江地区多在1300—1400mm,雨热同季,夏季雨水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8.5%,秋季为15.3%,冬季11.7%。

日照:

年日照时数为1936.7—2091.2小时,其中4—10月为1267.6—1392.3小时,约占全年日照时数65.9%—66.6%。

无霜期:

宿松、望江最长,分别为255天和254天,岳西最短212天,其他地区220—250天。

2.2.4土壤

本市地带性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四个土类面积最大。

红壤:

主要分布于枞阳钱桥、牛集,经桐城范岗、肖店至大别山南麓一线以南,面积达43.23万hm2,占全市土壤面积28.9%,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以及花岗岩、砂岩和浅变质页岩的风化物组成。

黄棕壤:

分布红壤分界线以北的山地丘陵及岗地,面积28.11万hm2,占土壤面积的18.8%,母质为花岗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及石灰岩的残破积物。

水稻土:

面积32.51hm2,占土壤面积21.8%,是全市面积最大的耕作土壤。

潮土:

分布于沿江沿湖的低洼地带,宿松、望江等县沿江洲地较多,面积7.41万hm2,占5.9%。

该土类是河流沉积物或湖泊沉积物经地下水参与成土过程和旱耕熟化所发育的土壤,成土时间短,受淋溶程度弱,土壤肥力中等,有夜潮性,耐旱性强。

2.2.5植被

安庆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分布的过渡地带,树种繁多,各类乔木有1048种。

大别山区旱瘠低山丘陵阳坡、半阳坡,植物群落以马尾松—短柄桴+映山红—苔藓+白茅为主,林内伴生树种有杉木、白栎、茅栗、麻栎以及黄檀、化香、山槐等荒山先锋树种。

灌木层多为映山红、细梗胡枝子、盐肤木、野漆树等喜光种类。

草本层则以白茅、蛇莓、淡竹叶、珍珠菜、三脉叶、马兰等占优势,藤本植物常见有菝葜、海金沙、紫蕨等。

大别山低山丘陵的阴坡以马尾松—檵木十马氏杜鹃—芒草十苔草群落为主,林下灌木有短柄桴、白栎、白檀、乌饭树、马氏杜鹃、映山红、山胡椒、山檀、格药检等,草本层以五节芒、蕨类占优势。

大别山的中山地带以黄山松—桴树十马氏杜鹃—苔草群落为主,组成植物有黄山松、桴树、美丽胡枝子、黄山栎、茅栗、金缕梅、大叶山子姜、楤木、野山楂、映山红、马氏杜鹃、腊瓣花、苔草、白花珍珠菜、鼠轴草、败酱、茀菜等。

大别山中山低山交界处,常见有黄山松十杉木—茅栗十桴树—鼠轴草群落。

水生植被的沿江湖泊、池塘中最盛,由于这些湖泊多属中型浅水湖泊,湖底以淤泥质为主,厚达1m以上,含丰富的有机质,是有利于水生植物繁衍。

水生植被包括沉水、浮水、挺水三种类型。

沉水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湖泊内缘至湖心水深的地带,常见有眼子菜群落、群落、黑草苦草群落、菹带和苦菜群落等。

浮水植被群落主要分布近湖缘浅水处,常见有荇菜水鳖群落、紫萍浮萍群落、野果野菱群落等;挺水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浅水处,常见有莲群落、菱笋群落等。

人工植被包括作物植被、经济林、果木林等。

经济林的油茶、油桐、板栗、茶树、桑树、乌桕、漆树等,在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桐城、怀宁等县都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起,在潜山、太湖、宿松一带,利用大别山南麓避风向阳的马蹄形地貌条件,栽植抗寒性较强的温州蜜橘已获成功。

2.3森林资源现状

是安徽省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9.7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8%,其中有林地52.96万hm2,占林业用地88.62%,疏林地4719.4hm2,占0.79%,灌木林地2.48万hm2,占4.15%,未成林地2.44万hm2,占4.07%,宜林地1.08万hm2,占1.82%。

全市活立木蓄积量2186.21万m3,其中林分蓄积2000.32万m3,占91.05%。

龄组结构是:

幼龄林369.75万m3,占蓄积总量的18.5%,中龄林972.22万m3,占48.6%,近熟林418.15万m3,占21%,成熟林84.13万m3,占4.2%,过熟林15.51万m3,占7.70%。

按优势树种划分,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杨树、栎类、板栗、毛竹等七个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面积、蓄积比率的96.73%和92.76%。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4.54%。

森林资源分布不够平衡,岳西、太湖、潜山三个山区县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6.51%,林地面积占67%,活立木蓄积量占63.76%,加之树种结构针叶化,林龄结构低龄化,导致生态功能低下,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治理,整体仍较脆弱。

各林区单位面积统计表单位:

万hm2、m3

统计单位

总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

有林地

面积

各火险等级面积

I

II

III

安徽省

1394.27

409.38

359.49

377.07

120.45

133.31

123.33

153.45

59.76

53.51

59.76

18.43

20.48

20.85

占全省比重

11.00

14.81

14.88

15.84

15.30

15.36

16.90

合计

152.98

60.62

53.51

61.58

18.43

20.48

22.67

比例

 

 

 

100

30.84

34.26

34.90

桐城

15.72

4.88

4.23

4.88

 

 

4.88

枞阳

18.08

3.97

3.21

3.97

 

 

3.97

怀宁

12.76

3.74

3.09

3.74

 

 

3.74

潜山

16.97

9.39

8.66

9.39

 

9.39

 

太湖

20.31

11.09

10.16

11.09

 

11.09

 

宿松

23.73

5.63

5.00

5.63

 

 

5.63

望江

13.57

1.50

0.96

1.50

 

 

1.50

岳西

23.98

18.43

16.65

18.43

18.43

 

 

迎江

2.07

0.12

0.08

0.43

 

 

0.43

大观

2.04

0.43

0.35

1.2

 

 

1.20

宜秀

4.10

1.20

1.00

1.20

 

 

1.2

市直

0.12

0.12

0.12

0.12

 

 

0.12

 

各林区单位立木蓄积统计表单位:

万hm2、m3

统计单位

总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

活立木

蓄积量

各火险等级蓄积

I

II

III

安徽省

1394.27

409.38

12120.94

12120.94

3878.70

4242.34

3999.90

153.45

60.62

2186.21

2010.36

492.71

789.15

721.29

占全省比重

11.00

14.81

17.79

16.59

12.70

18.60

18.03

合计

153.45

60.62

2186.21

2010.36

492.71

789.15

721.29

比例

 

 

 

100

24.51

39.25

36.24

桐城

15.72

4.88

167.04

167.04

 

 

167.04

枞阳

18.08

3.97

131.32

131.32

 

 

131.32

怀宁

12.76

3.74

118.98

118.98

 

 

118.98

潜山

16.97

9.39

374.60

374.60

 

374.60

 

太湖

20.31

11.09

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