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974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

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

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

1m/s=1×=3.6km/h

练习:

1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20页的速度小资料

练习:

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

1.5毫米/秒

B.炮弹:

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

7.9千米/秒

D.火车:

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

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0min)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

看课本图1.3-3,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播放视频4]运动的快慢。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如……

[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5]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速度表]

练习:

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

[匀速直线的图像]

将频闪照相与图像结合,会得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练习:

有关图像的判断、选择题等。

[播放视频6]频闪灯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作业布置

P30动手动脑学物理2、3、4。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三、速度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3.单位:

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六、教学反思7.1《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

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

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

证这一环节。

2、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1、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

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

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

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4、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

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

明车子受到

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

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

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

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

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

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