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02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docx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真题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2014年

(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企业年工作时间7200h,在生产过程中HCl废气产生速率为0.8kg/h,废气收集系统可将90%的废气收集至洗涤塔处理,处理效率为85%,处理后的废气通过30m高排气筒排放,则该企业HCl的无组织排放量约为______。

A.0.58t/a B.0.78t/a C.0.86t/a D.1.35t/a

2.某肉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水中COD为1000mg/L、SS为800mg/L、氨氮为85mg/L;要求出水COD≤100mg/L、SS≤70mg/L、氨氮≤15mg/L。

则该企业废水处理可以采用的工艺流程是______。

A.进水→预处理→SBR→UASB→沉淀消毒→排放 B.进水→预处理→UASB→接触氧化→沉淀消毒→排放 C.进水→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SBR→沉淀消毒→排放 D.进水→预处理→水解酸化→UASB→沉淀消毒→排放

3.某企业年工作时间250d,废水日产生量为1000m3,经厂内预处理COD由2000mg/L削减至400mg/L后接管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COD为50mg/L。

该企业的COD排放总量是______。

(注: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COD排放限值为60mg/L)A.12.5t/a B.15t/a C.100t/a D.500t/a

4.某企业工业取水量为10000m3/a,生产原料中带入水量为1000m3/a,污水回用量为1000m3/a,排水量为2500m3/a,漏水量为100m3/a,则该企业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______。

A.8.0% B.9.1% C.10.0% D.28.6%

5.潜水含水层较承压含水层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潜水循环慢 B.潜水含水层的自净能力弱 C.潜水含水层渗透性强 D.潜水与外界联系密切

6.地下水影响半径(R)计算公式中,H代表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A.地下水水位降深 B.潜水含水层厚度 C.承压含水层厚度 D.地表水距抽水井的距离

7.关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大,渗透性越差,含水层越易污染 B.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小,渗透性越好,含水层越易污染 C.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大,渗透性越好,含水层越不易污染 D.含水层介质颗粒越小,渗透性越差,含水层越不易污染

8.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______。

A.获取水文资料 B.确定影响预测范围 C.评价地下水质量 D.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9.水动力弥散系数是反映一定流速下,某种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______的参数。

A.弥散过程 B.弥散方向 C.弥散能力 D.弥散速度

10.地下水量均衡法适用于______。

A.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B.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C.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D.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11.按照越流系数的概念,1m厚渗透系数为10-7cm/s黏土相当于______。

A.1mm厚渗透系数为10-10cm/sHDPE膜 B.1mm厚渗透系数为10-9cm/sHDPE膜 C.1mm厚渗透系数为10-8cm/sHDPE膜 D.1mm厚渗透系数为10-7cm/sHDPE膜

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应附的图件是______。

A.最冷月气温变化图 B.大比例尺地形图 C.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D.周围地区土壤剖面图

13.某70万吨/年煤基烯烃项目,年新鲜水用量为512万吨,设两套总能力为46000m3/h的循环水系统,用以上信息可估算的清洁生产指标是______。

A.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B.单位烯烃产品新鲜水用量 C.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D.万元产值取水量

14.矩阵法环境影响识别表中,建设项目各建设阶段与环境要素交叉的格点,表示的是______。

A.影响因子 B.影响范围 C.影响要素 D.影响程度

15.某项目拟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处理生产废水,消化气(沼气)应由______。

A.UASB底部收集并导出 B.UASB下部收集并导出 C.UASB中部收集并导出 D.UASB上部收集并导出

16.某甲醇生产装置甲醇精馏单元采用三塔精馏工艺,自动控制每塔的流量。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下列事故风险源项单元划分,正确的是______。

A.单塔分别作为危险单元 B.两塔组合作为危险单元 C.三塔整体作为一个危险单元 D.甲醇生产装置整体作为一个危险单元

17.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新建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是______。

A.类比调查法 B.设计资料确定法 C.物料衡算法 D.现场实测法

18.关于收集利用环境空气质量历史监测资料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若评价区域内污染源变化不大,近五年监测资料有效 B.若评价区域内污染源变化不大,近三年监测资料有效 C.若评价区域内污染源变化很大,近五年监测资料有效 D.若评价区域内污染源变化很大,近三年监测资料有效

19.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是AERMOD模式中表征大气边界层层结的参数,不稳定层结时,______。

A.L=0 B.L>0 C.L<0 D.L→∞

20.下列模式中,可用于能见度预测的是______。

A.CALPUFF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估算模式

21.下列参数中,不属于大气环境影响估算模式预测面源影响所需的是______。

A.面源排放速率 B.面源排放高度 C.面源长度 D.面源初始横向扩散参数

22.关于氮氧化物去除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SCR工艺将NOx还原为水和氮气,不需催化剂 B.SCR工艺将NOx还原为水和氨氮,需要催化剂 C.SNCR工艺将NOx还原为水和氮气,不需催化剂 D.SNCR工艺将NOx还原为水和氨氮,需要催化剂

2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近1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 B.二级评价项目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C.二级评价补充气象观测的时间至少应连续一年 D.三级评价需收集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气象资料

24.大气污染源调查中,不应列入点源调查清单的是______。

A.点源坐标 B.排气筒出口内径 C.排放工况 D.环境温度

25.技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中,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无需考虑的是______。

A.现有工程排放量 B.拟建工程排放量 C.区域污染源削减量 D.“以新带老”削减量

26.下列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中,不属于气态污染物净化方法的是______。

A.燃烧法 B.生物净化法 C.重力法 D.膜分离法

27.某项目拟建于占地面积为50km2的围海造地规划工业园区内,距海岸5km,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采用AERMOD模式预测大气环境影响,下垫面参数选择正确的是______。

A.选择城市地区的近地面参数 B.选择耕地地区的近地面参数 C.选择水面地区的近地面参数 D.选择沙漠地区的近地面参数

28.已知A、B两厂同时运行时,两厂厂界交界处测点声级为65dB(A),在A厂检修停运期间,同一测点处声级为62dB(A)。

该测点处A厂厂界噪声排放值是______。

A.59dB(A) B.62dB(A) C.63.5dB(A) D.65dB(A)

29.某点声源位于空旷硬质地面上,距其100米处的A声级为50dB(A),若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则该声源的声功率级是______。

A.78dB(A) B.81dB(A) C.98dB(A) D.101dB(A)

30.某有限长线声源的长度为L,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离线声源r0处的声级为LA(r0),采用近似点声源衰减公式LA(r)=LA(r0)-20lg(r/r0),预测垂直平分线上距离线声源r处的噪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A.r0>L,r>L  B.r<,r0<

  C.<r<L  D.r0<L,r>L

31.某测点一小时内测得的声级及持续时间见下表,该测点的小时等效声级为______。

A声级dB(A)持续时间(min)

8310

8010

7710

7410

7120

 A.86dB(A) B.83dB(A) C.78dB(A) D.75dB(A)

32.某村庄距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中心线50m,预测近期噪声超标5dB(A),超标户数较多且分布较集中,房屋为一层平房(相对路基标高为-0.5m),对该村庄应优先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是______。

A.平房安装隔声窗 B.在高速公路和村庄之间植树造林 C.修建居民区栅栏 D.设置声屏障

33.某河流控制断面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若实测水温条件下饱和溶解氧浓度为8mg/L,溶解氧标准指数为1.0,则实测溶解氧浓度为______。

A.6mg/L B.7mg/L C.8mg/L D.11mg/L

34.某拟建项目排放口的上游有一榨糖厂,仅旱季生产6个月,该糖厂允许COD排放量为180吨/年。

点源调查时确认该糖厂旱季贡献的COD排放负荷是______。

A.10吨/月 B.15吨/月 C.30吨/月 D.45吨/月

35.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______。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

36.某河流监控断面年内共有6次监测数据,其COD标准指数分别为0.8、0.9、1.2、1.0、1.5、2.1,该河流断面的COD测次超标率是______。

A.33% B.50% C.67% D.83%

37.河口现状水质调查时,每个水期每个断面至少需采样______。

A.1次 B.2次 C.4次 D.8次

38.顺直均匀对称河道,采用忽略对岸反射作用的岸边排放预测模式C(X,qc)=,预测持久性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增量。

已知河道流量为20m3/s,Mc=0.025m5/s2,在X=1000m处,河道中心浓度是排放侧岸浓度的______。

A.1.73% B.36.8% C.50.0% D.63.2%

39.常用湖泊稳态水质模型中t为滞留时间,t的含义是______。

A.年出湖径流量/湖泊容积 B.年入湖径流量/湖泊容积 C.湖泊容积/年入湖径流量 D.年反推入湖径流量/湖泊容积

40.某河流入湖断面COD、氨氮、总氮和BOD5浓度分别为湖内水质目标的1倍、1.8倍、2倍和1.5倍。

该河流与湖泊的水质目标为Ⅲ类,则该河流入湖断面的超标项目为______。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41.已知项目污染因子及河流特征指数如下表,污染因子ISE指数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______。

污染因子河流水质目标

(mg/L)设计径流量

(m3/s)污水量

(m3/s)背景浓度

(mg/L)排放浓度

(mg/L)

COD2010118100

总磷0.21010.12.5

氨氮1.01010.515

 A.COD、氨氮、总磷 B.氨氮、COD、总磷 C.氨氮、总磷、COD D.COD、总磷、氨氮

42.海洋环境调查时,下列条件中,符合以水深作为真光层深度的是______。

A.真光层深度/水深=0.5 B.真光层深度/水深=0.7 C.真光层深度/水深=0.9 D.真光层深度/水深=1.1

43.下列调查结果中,不能确定调查区某灵长类野生动物仍然存在的是______。

A.该种动物的毛发 B.该种动物的历史记载 C.该种动物的粪便 D.该种动物的足迹

44.10个1m2小蒿草样方调查结果见下表,按表中调查数据计算出小蒿草的密度和频度分别是______。

样方号12345678910

小蒿草(株/m2)7602058042

 A.3.4株/m2和0.7 B.34株/m2和0.7 C.3.4株/m2和0.3 D.34株/m2和0.3

45.某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为200t/km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达到该规划目标的植被覆盖率应≥70%。

该区域内拟对一面积为50km2的矿山迹地进行生态恢复。

此迹地现状植被面积为20km2。

要达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目标,该矿山的植被面积至少需增加______。

A.15km2 B.20km2 C.25km2 D.30km2

46.关于优势度值(Do)与景观比例(Lp)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Do与Lp正相关 B.Do与Lp负相关 C.Do与Lp相等 D.Do与Lp不相关

47.某项目评价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布设3个草地样方,物种S1、S2、S3的株数见下表,则该评价区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是______。

编号S1S2S3

物种株数(株)24124

 A.3.2 B.3.0 C.1 D.0.9

48.某项目占地面积35km2,评价区域内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其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尺不应小于______。

A.1:

100000B.1:

50000 C.1:

10000 D.1:

5000

49.在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中,当水库水面面积为1200hm2时,水样采样点的数量至少应是______。

A.8个 B.7个 C.4个 D.3个

50.采用定向钻方法进行穿越河流的天然气管线施工,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

A.施工对河流底栖生物的影响 B.泥浆产生的环境影响 C.施工爆破产生的振动影响 D.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51.关于生物脱氮除磷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硝化菌在缺氧状态下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 B.反硝化菌在厌氧状态下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 C.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 D.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摄取磷

52.某制糖企业污水处理站好氧处理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宜采用的二沉池类型有______。

A.竖流沉淀池 B.辐流沉淀池 C.斜板沉淀池 D.斜管沉淀池

53.下列行业中,产生的含油废水不宜直接使用生物方法除油的有______。

A.金属加工业 B.机械加工业 C.肉食品加工业 D.餐饮业

54.关于焚烧炉炉型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炉排式焚烧炉适用于生活垃圾 B.流化床式焚烧炉适用于未经预处理的一般工业固废 C.固定床焚烧炉适用于规模小的固废处理工程 D.回转窑焚烧炉适用于热值较低的一般工业固废

55.湖泊根据其垂向水温分布特点,可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类。

根据湖泊水替换次数指标判断,下表湖泊中,属于混合型的有______。

湖泊名称总容积(104m3)年入流量(104m3)

田80160

乙803200

丙40200

丁401200

 A.甲湖 B.乙湖 C.丙湖 D.丁湖

56.下列固废中,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______。

A.燃烧电厂产生的粉煤灰 B.石油加工业产生的油泥 C.煤矸石 D.电镀废水物化处理产生的污泥

57.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在填埋区和渗滤液处理设施间必须设置调节池 B.渗滤液的水质与填埋场使用年限关系不大 C.垃圾渗滤液处理宜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D.渗滤液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填埋处置时含水率不宜大于80%

58.铅锌冶炼厂对地下水存在潜在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场所有______。

A.生产装置区 B.物料装卸区 C.生产废水处理站区 D.职工生活区

59.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可用于______。

A.确定地下水径流方向 B.计算地下水水力坡度 C.计算地下水径流强度 D.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变化

60.下列界线(面)中,可作为水文地质单元边界的有______。

A.隔水层界线(面) B.行政边界 C.阻水断层 D.与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大型地表水体边界

61.下列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中,适用于Ⅱ类建设项目的有______。

A.地下水量均衡法 B.大井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62.岩溶地面塌陷多发生于______。

A.裸露型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 B.浅覆盖型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 C.裸露型岩溶地下水排泄带 D.浅覆盖型岩溶地下水排泄带

63.关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指数法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标准指数=1时,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达标 B.标准指数<1时,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 C.标准指数>1时,数值越小,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 D.标准指数>1时,数值越大,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

6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中,需要估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______。

A.现金流量 B.投资费用 C.运行成本 D.环境效益

65.某煤制天然气项目拟选址于西部干旱地区山前冲洪积扇上,厂址可行性分析需要关注的问题有______。

A.厂址区域地层防渗性能 B.区域水资源利用平衡 C.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D.生产工艺比选

6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应收集的资料有______。

A.地震安全评价报告 B.人口数据 C.经济统计数据 D.水土保持报告

67.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恶臭治理的方法有______。

A.石灰石-石膏法 B.生物除臭法 C.化学吸收法 D.布袋过滤法

68.炼油企业产品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的指标有______。

A.单位产品运行成本 B.单位产品新水用量 C.汽油产品指标 D.环境管理要求

69.某集中供热锅炉扩建项目,拟新增污染源G1,关停现有锅炉污染源G2,取代周边小锅炉污染源G3。

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M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应包括______。

A.G1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B.G2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C.G3非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D.G1非正常排放对M的小时浓度贡献值

70.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关心点的叠加值=预测值+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 B.关心点的叠加值=预测值+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 C.应绘制评价范围内不利季节月平均浓度分布 D.应分析评价不同排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71.下列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中,属于水力控制技术的有______。

A.生物通风技术 B.低渗透性屏障技术 C.植物修复技术 D.抽注地下水技术

72.采用A-P值法计算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所需的参数有______。

A.开发区污染源数量 B.开发区面积 C.开发区敏感目标数量 D.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7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收集的常规高空气象资料有______。

A.探空数据层数 B.每层的高度 C.每层的气温 D.太阳高度角

7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AERMOD模式需要输入的参数有______。

A.土地利用类型 B.湿沉降参数 C.干沉降参数 D.地表反照率

75.下列大气污染治理工艺中,可用于二氧化硫治理的有______。

A.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B.烟气循环流化床法 C.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D.氨法

76.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厂界外敏感目标处夜间声环境质量评价量有______。

A.声压级 B.声功率级 C.最大A声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77.距某拟建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有一条铁路,为满足声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现状监测点布设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

A.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B.地形状况 C.既有铁路位置 D.拟建公路永久占地类型

78.新建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应包括______。

A.评价范围内各声环境功能区现状声级 B.项目厂界外敏感目标处现状声级 C.评价范围内受现状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D.项目的噪声源分布

79.有4台相同的水泵位于同一平面,布局如下图,若将其等效为一个点声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等效点声源位于该布局的中心 B.等效点声源面积为单台水泵面积的4倍 C.等效点声源声功率级等于4台水泵声功率级的叠加值 D.等效点声源声功率级等于单台水泵声功率级的4倍

80.某声源所在室内声场近似为扩散声场,计算该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时,需要的参数有______。

A.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B.声源在房间内的位置 C.房间常数 D.房间的体积

81.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声环境形响评价基本要求的有______。

A.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分布 B.明确引起超标的主要声源 C.分析评价范围内的企业规模 D.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的合理性

82.消声器消声性能评价指标有______。

A.插入损失 B.压力损失 C.声压级降低量 D.传递损失

83.关于河流复氧系数K2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复氧系数K2与温度相关 B.复氧系数K2与平均水深正相关 C.复氧系数K2与平均流速正相关 D.复氧系数K2与水面分子扩散系数相关

84.应用一维潮平均水质解析模式预测非持久性污染物河口浓度分布,所需的数据及参数有______。

A.潮平均流量或流速 B.潮平均纵向离散系数 C.一阶衰减系数 D.横向混合系数

85.某沿海经济开发区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阶段有______。

A.水文调查期 B.建设施工期 C.生物调查期 D.正常运行期

86.某河流断面DO和pH的标准指数均大于1,可能存在的状态有______。

A.现状DO浓度低于功能区水质标准 B.现状DO浓度高于功能区水质标准 C.现状存在碱污染 D.现状存在酸污染

87.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

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

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α1=0.02和α2=,则下列W1、W2的COD分配方案中,可行的有______。

A.方案1W1:

12.5kg/d,W2:

25.0kg/d B.方案2W1:

20.0kg/d,W2:

10.0kg/d C.方案3W1:

25.0kg/d,W2:

1.0kg/d D.方案4W1:

4.0kg/d,W2:

40.0kg/d

88.地表水质模拟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参数和条件有______。

A.受纳水体背景浓度 B.设计水文条件 C.水质模型参数 D.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89.为解决某河流溶解氧超标严重的问题,可削减的污染物有______。

A.总砷 B.氨氮 C.BOD5 D.氰化物

90.用两点法估算河流的一阶降解系数,需要测定的基本数据有______。

A.两断面的浓度 B.两断面的间距 C.两断面之间的平均流速 D.两断面间的平均河宽

91.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