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124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docx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求一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参考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1

第一章总则.1

1.1编制目的.1

1.2编制依据.1

1.3适用范围.2

1.4分类分级.2

1.5预案体系.3

1.6应急原则.4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5

2.1企业概况.5

2.2项目概况.6

2.3危险辨识.12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20

3.1指挥机构.20

3.2救援组织.21

3.3办公机构.24

3.4咨询机构.24

3.5组织体系.25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26

4.1危险源管理.26

4.2预警行动.26

4.3信息报告与处置.27

第五章应急响应.28

5.1响应分级.28

5.2响应程序.30

第六章信息发布.30

第七章后期处置.31

第八章保障措施.32

第九章培训与演练.33

9.1培训.33

9.2演练.33

第十章奖惩.34

第十一章附则.34

第十二章预案编制领导小组及任务.35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36

第一章煤粉制备火灾爆炸应急预案.36

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6

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8

1.3组织机构及职责.39

1.4预防与预警.40

1.5信息报告程序.40

1.6应急处置.41

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44

第二章地震灾害应急预案.45

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5

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47

2.3组织机构及职责.47

2.4预防与预警.48

2.5信息报告程序.48

2.6应急处置.49

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53

第三章触电伤害专项应急预案.54

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54

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56

3.3组织机构及职责.56

3.4预防与预警.57

3.5信息报告程序.58

3.6应急处置.59

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62

第四章机械伤害专项应急预案.63

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63

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65

4.3组织机构及职责.65

4.4预防与预警.66

4.5信息报告程序.66

4.6应急处置.67

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0

第五章高处坠落专项应急预案.71

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71

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72

5.3组织机构及职责.72

5.4预防与预警.73

5.5信息报告程序.74

5.6应急处置.75

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8

第六章锅炉爆炸专项应急预案.79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79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85

6.3组织机构及职责.85

6.4预防与预警.86

6.5信息报告程序.86

6.6应急处置.87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91

第七章汽轮机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92

7.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92

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94

7.3组织机构及职责.95

7.4预防与预警.96

7.5信息报告程序.96

7.6应急处置.97

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01

第八章总降压变电站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102

8.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02

8.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05

8.3组织机构及职责.106

8.4预防与预警.106

8.5信息报告程序.107

8.6应急处置.108

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12

第九章中毒窒息专项应急预案.113

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3

9.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15

9.3组织机构及职责.116

9.4预防与预警.116

9.5信息报告程序.117

9.6应急处置.118

9.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20

第十章窑头窑尾电收尘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122

1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22

10.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23

10.3组织机构及职责.123

10.4预防与预警.124

10.5信息报告程序.125

10.6应急处置.126

10.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28

第十一章油库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129

1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29

1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32

11.3组织机构及职责.132

11.4预防与预警.133

11.5信息报告程序.134

11.6应急处置.135

1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38

第十二章电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39

1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39

1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40

12.3组织机构及职责.141

12.4预防与预警.141

12.5信息报告程序.142

12.6应急处置.143

1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45

第十三章化学药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46

1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46

1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49

13.3组织机构及职责.149

13.4预防与预警.150

13.5信息报告程序.151

13.6应急处置.152

第十四章雷电灾害专项应急预案.155

1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55

1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62

14.3组织机构及职责.163

14.4预防与预警.164

14.5信息报告程序.164

14.6应急处置.165

1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68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169

第一章锅炉房现场处置方案.169

1.1事故特征.169

1.2事故应急.169

第二章空压机房现场处置方案.173

2.1事故特征.173

2.2事故报警.173

2.3应急处理.173

2.4注意事项.173

第三章清库现场处置方案.174

3.1事故特征.174

3.2防范措施.174

3.3应急处理.176

3.4注意事项.176

第四章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178

4.1事故特征.178

4.2应急处置.178

4.3注意事项.179

第五章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180

5.1事故特征.180

5.2防范措施.180

5.3应急处置.181

5.4注意事项.182

第六章触电伤害现场处置方案.183

6.1事故特征.183

6.2应急处置.183

6.3现场急救.183

6.4注意事项.184

第七章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185

7.1事故特征.185

7.2应急处置.185

7.3注意事项.187

第八章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89

8.1事故特征.189

8.2应急处置.189

8.3注意事项.191

第九章坍塌现场处置方案.192

9.1事故特征.192

9.2应急处置.192

9.3应急方法.193

第十章烧烫伤现场处置方案.194

10.1事故特征.194

10.2应急措施.194

第十一章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方案.197

11.1事故特征.197

11.2防范措施.198

11.3应急原则.201

11.4注意事项.201

第四部分附录.202

4.1应急通讯方式.202

4.2应急救援物资清单.204

4.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5

4.4厂区平面布置示意图.206

4.5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207

4.6余热发电工艺流程图.208

4.7教育培训记录.209

4.8应急演练记录.210

4.9救援队伍行进路线.211

4.10重点部位逃生路线.212

4.11厂区周边环境卫星图.214

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谁来编写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百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写应急预案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事故应急预案不一定应该是由安度全人员来编制,也可以提出方案有其他人来撰写,或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编制。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扩展资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知制导则道》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内变化的;容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3、安全生产法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进行几次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安全生产法》第78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抄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袭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百,并定期组织演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度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知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道场处置方案演练。

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哪些应急救援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回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八十二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答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5、如何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新《安全生产法》第78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新《安全生产法》增设相关规定,主要目的是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其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省安全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般可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新《安全生产法》第79条规定: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因上述高危行业的特点不尽相同,所以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和指定应急救援人员,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高危行业的单位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注明使用方法,确保可正常使用,便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有效应对和处置。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参看:

国家《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

第七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来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自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第七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知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道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7、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怎么写(市政单位)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

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应急响应

5.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

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保障措施

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

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