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21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网络技术abc.docx

实用网络技术abc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用网络技术》试题A卷

一、概念解释

1.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PPPoE:

在以太网上承载PPP协议(点到点连接协议),它利用以太网将大量主机组成网络,通过一个远端接入设备连入因特网,并对接入的每一个主机实现控制、计费功能。

3.FTP:

文件传输服务,用于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4.Tracert:

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IP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

Tracert命令用IP生存时间(TTL)字段和ICMP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5.FHSS:

跳频扩频,扩频无线网络的一种。

6.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URL:

事务跟踪系统,NetWare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Sniffer:

是一种基于被动侦听原理的网络分析方式。

.

二、问答题

1.ISO/OSI模型分为哪七层?

每层的功能是什么?

答:

ISO/OSI参考模型分由下向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

将0和1转换成信号;

 数据链路层:

成住; 

网络层:

路径选择、拥塞操纵; 

传输层:

分段; 

会话层:

提供的服务可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

表示层:

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

应用层:

给网络用户提供网络应用 

2.对比以太网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和路由器(router)的工作原理和区别。

答:

集线器(HUB)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连接设备,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最小单元。

交换机(Switch)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Router)亦称选径器,是在网络层实现互连的设备。

区别:

HUB是OSI参考模型第一层的设备,作用是重新生成网络信号并对它们重新计时。

共享型设备(所有设备共享总体带宽),工作原理是CSMA/CD。

交换机是OSI第二层的设备,能够进行端口到端口的转发(通过MAC表),通过微分段,使每台主机都拥有全部带宽。

路由路是OSI第三层的设备,作用是检验输入的分组,在网络上选择最佳路径,然后将它们交换到适当的输出端口。

3.解释IP地址和DNS域名的关系。

答:

DNS就是域名解析系统,它是由DNS服务器组成,服务器通过建立DNS数据库,记录域名所含的主机名词和IP地址存在的对应关系,存放在服务器端,并提供IP地址解析服务。

关系:

由于IP地址全是些的数字,为了便于用户记忆,Internet上引进了域名服务系统DNS(DomainNameSystem)。

当您键入某个域名的时候,这个信息首先到达提供此域名解析的服务器上,再将此域名解析为相应网站的IP地址。

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4.列举至少3种常用的接入互联网的技术方法,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一、xDSL系列 

xDSL系列包括IDSL(ISDN数字用户环路)、HDSL(利用两对线双向对称传输2Mb/s的高速数字用户环路)、SDSL(单线对双向对称传输2Mb/s的数字用户环路,传输距离比HDSL稍短)、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等,其实在我国家庭中应用的主要是ADSL。

优点:

采用星形结构,保密性好,安全系数高,可提供512K到2M的接入速率。

 

缺点:

出线率低,还不能传输模拟电视信号,原来中国电信铺设的电话线路连接质量欠佳、线路老化严重,而这种模式对线路的质量要求又很高,很多线路需要重新选线,但这种模式受制于用户端和电话局端的线路长度,应小于5000米,否则无法享用服务。

二、光纤接入网方式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

光纤接入网方式(OANOpticalAccessNetwork)主要的传输媒质是光纤,实现接入网的信息传送功能。

光纤接入主要应用于对服务质量要求严格,网络反应速度快的大型企业如电信、门户网站等,我们强力推荐光纤接入网方式--最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特别是ATM无源光网络(ATM-PON)。

以满足未来宽带多媒体需求。

随着人们对网络的应用,光纤必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

 

接入特点:

以太网方式接入。

 

接入速率:

提供裸光纤,并支持2M,10M,100M等不同速率的流量。

优点:

高速、稳定。

 

缺点:

需要重新布线,而且交换机和用户网卡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00米,否则信号衰减很厉害,只得加中继放大设备,用户的实际速率受制于与城域网或互联网相连的专线速率。

三、CableModem接入网方式

CableModem接入是指利用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将电脑接入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网络操作,包括Internet接入。

目前提供CableModem接入的是广电系统,由于CableModem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来实现上网的,而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的信息传输都是单向的,它需要将单向CATV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双向HFC(光纤同轴混合)网后才能工作,所以目前提供CableModem接入还只能在部分已经进行了双向改造的地区实现。

CABLEMODEM是广电系统普遍采用的接入网方式。

优点:

由于原来铺设的有线电视网光缆天然就是一个高速宽带网,所以仅对入户线路进行改造,就可以提供理论上上行8M、下行30M的接入速率。

 

缺点:

采用共享结构,随着用户的增多,个人的接入速率会有所下降,安全保密性也欠佳。

各地的有线网自成一体,没有联网形成整体。

5.简要介绍IPv6技术,并和IPv4对比其主要的进步和优点。

答:

IPv6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与IPv4相比,IPv6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如简化的IP包头格式、主机地址自动配置、认证和加密以及较强的移动支持能力等。

概括起来,IPv6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地址长度

  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在可预见的很长时期内,它能够为所有可以想象出的网络设备提供一个全球惟一的地址。

128位地址空间包含的准确地址数是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个。

  

  据了解,IPv6能为主机接口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址配置,包括全球地址(Globally)、全球单播地址(unicast)、区域地址(on-site)、链路本地地址(linklocaladdress)、地区本地地址(sitelocaladdress)、广播地址(Broadcast)、多播群地址(multicastgroupaddress)、任播地址(anycastaddress)、移动地址(Mobility)、家乡地址(homeaddress)和转交地址(care-ofaddress)等。

2移动性

 IPv6对移动数据业务的较强的支持。

移动IP需要为每个设备提供一个全球惟一的IP地址。

IPv4没有足够的地址空间可以为在Internet上运行的每个移动终端分配一个这样的地址。

而移动IPv6能够通过简单的扩展,满足大规模移动用户的需求。

这样,它就能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有关网络和访问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问题。

移动IPv6在新功能和新服务方面可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每个移动设备设有一个固定的家乡地址(homeaddress),这个地址与设备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位置无关。

当设备在家乡以外的地方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转交地址来提供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信息。

移动设备每次改变位置,都要将它的转交地址告诉给家乡地址和它所对应的通信节点。

在家乡以外的地方,移动设备传送数据包时,通常在IPv6报头中将转交地址作为源地址。

移动节点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发送数据包时,使用一个家乡地址目标选项。

目的是通过这个选项把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告诉给包的接收者。

由于在该数据包里包含家乡地址的选项,接收方通信节点在处理这个包时就可以用这个家乡地址替换包内的转交地址。

因此,发送给移动节点的IPv6包就能够透明地选路到该节点的转交地址处。

对通信节点和转交地址之间的路由进行优化会使网络的利用率更高。

3GPP是移动网络的一个标准化组织,IPv6已经被该组织所采纳,其发布的第五版文件中规定在IP多媒体核心网中将采用IPv6。

这个核心网将处理所有3G网络中的多媒体数据包。

3内置的安全特性

  IPv6协议内置安全机制,并已经标准化,可支持对企业网的无缝远程访问。

即使终端用户用“实时在线”方式接入企业网,这种安全机制也是可行的;而这种“实时在线”的服务类型在IPv4技术中是无法实现的。

对于从事移动性工作的人员来说,IPv6是IP级企业网存在的保证。

在安全性方面,IPv6同IP安全性(IPSec)机制和服务一致。

除了必须提供网络层这一强制性机制外,IPSec还提供两种服务。

其中,认证报头(AH)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封装的安全负载报头(ESP)用于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在IPv6包中,AH和ESP都是扩展报头,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个。

此外,作为IPSec的一项重要应用,IPv6还集成了VPN的功能。

4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QoS)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协议的角度看,IPv6的优点体现在能提供不同水平的服务。

这主要是由于IPv6报头中新增加了字段“业务级别”和“流标记”。

有了它们,在传输过程中,中间的各节点就可以识别和分开处理任何IP地址流。

尽管对这个流标记的准确应用还没有制定出有关标准,但将来它会用于基于服务级别的新计费系统。

另外,在其他方面,IPv6也有助于改进QoS。

这主要表现在支持“实时在线”连接、防止服务中断以及提高网络性能方面。

同时,更好的网络和QoS也会提高客户的期望值和满意度。

  

5自动配置  

  这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机制。

IPv6的另一个基本特性是它支持无状态和有状态两种地址的自动配置方式。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式是获得地址的关键。

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配置地址的节点使用一种邻居发现机制获得一个局部连接地址。

一旦得到这个地址之后,它使用另一种即插即用的机制,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获得一个全球惟一的路由地址。

有状态配置机制如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需要一个额外的服务器,因此也需要很多额外的操作和维护。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用网络技术》试题B卷

一、概念解释

1.DNS:

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中文全称:

网络协议)地址数串。

2.404NotFound:

404页面是客户端在浏览网页时,服务器无法正常提供信息,或是服务器无法回应,且不知道原因。

404错误信息通常是在目标页面被更改或移除,或客户端输入页面地址错误后显示的页面。

3.Ping:

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4.10Base-T:

简称双绞线以太网."10"代表传播速率为10Mbps;"Base"代表"基带传输";"T"代表双绞线.适用于基带局域网(LAN)的以太网标准,采用双绞线缆,在星形拓扑结构中速度为每秒10兆比特。

所有节点都接至称为多端口转发器的中央集线器中。

5.SlidingWindow:

滚动窗口

6.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 标识法。

7.OSPF:

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AS)内决策路由。

telnet:

是TCP/IP协议族的其中之一,是Internet远端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常用于网页服务器的远端控制,可供使用者在本地主机执行远端主机上的工作。

 

二、问答题

1.比较铜线、光纤、微波三种网络传输介质的特点和适应场合。

1、铜线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最普及的传输媒介,铜线传输以DSL技术为主,HDSL/HDSL2可以提供相当于传统T1/E1接口上下行1.544Mbit/s及2Mbit/s的速度,面对更高速的带宽需求,SHDSL可提供5.7Mbit/s的速度。

而第二代加强型非对称性数字用户回路(ADSL2+)则可达到28Mbit/s。

2、光纤是大家公认最终也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高带宽及不受电波干扰的稳定传输特性,使光纤成为移动基地台聚合(CellSiteAggregation)以及移动核心网络最佳的传输媒体,而且光纤可以提供超过1Gbit/s的传输带宽。

到2015年,三个基地台共享Backhaul的带宽需求可能高达3Gbit/s,光纤是唯一可达到pre-Aggregation10Gbit/s带宽需求的传输媒介。

3、微波技术有着简易快速供装的优点,随着移动技术的演进,微波Backhaul也不断有新技术推出来提升带宽。

由于微波Backhaul设备须要具备两个天线间的直视路线(LineofSight,LOS),这在建筑物林立的都会区是一大难题。

然而在郊区或乡村,SmallCell通常须要装设在非电信业者的资产上(如电线杆或房屋外墙),这些地方很难有光纤或铜线的布线,但却比较容易具备直视路线的条件,适合Backhual微波的部署。

2.阐述网络嗅探器Sniffer的工作原理。

网络嗅探器利用的是共享式的网络传输介质。

共享即意味着网络中的一台机器可以嗅探到传递给本网段(冲突域)中的所有机器的报文。

例如最常见的以太网就是一种共享式的网络技术,以太网卡收到报文后,通过对目的地址进行检查,来判断是否是传递给自己的,如果是,则把报文传递给操作系统;否则,将报文丢弃,不进行处理;网卡存在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网卡不对目的地址进行判断,而直接将他收到的所有报文都传递给操作系统进行处理,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就称之为混杂模式。

网络嗅探器通过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来实现对网络的嗅探。

 

一个实际的主机系统中,数据的收发是由网卡来完成的,当网卡接收到传输来的数据包时,网卡内的单片程序首先解析数据包的目的网卡物理地址,然后根据网卡驱动程序设置的接收模式判断该不该接收,认为该接收就产生中断信号通知CPU,认为不该接收就丢掉数据包,所以不该接收的数据包就被网卡截断了,上层应用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过程。

CPU如果得到网卡的中断信号,则根据网卡的驱动程序设置的网卡中断程序地址调用驱动程序接收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交给上层协议软件处理。

3.选择如下至少3种网络应用,简要介绍其技术原理

(1)ftp:

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提供的标准机制。

用来将文件从一个主机复制到另一个主机。

FTP使用TCP的服务。

(2)email:

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有类似的地方,发信者注明收件人的姓名与地址(即邮件地址),发送方服务器把邮件传到收件方服务器,收件方服务器再把邮件发到收件人的邮箱中。

如下图所示:

(3)QQ:

首先QQ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登录令牌的数据包.服务器返回登录令牌.这个令牌是在服务器端生成的.和客户端的IP地址,版本信息等数据相关.以后会用到这个令牌去进行其他操作.

在QQ客户端得到登录令牌之后.就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包含登录信息的登录请求.要求登录.服务顺会首先看看客户端的号码.I守址和版本是否可以在本服务器上进行登录.如果可以的话,就验证客户端的登录信息是否与服务器上保存的登录信息进行比较.匹配的就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登录成功的数据包.不匹配返回登录失败.因为QQ的服务器有很多台.可能要分管不同的QQ版本.IP等.所以如果客户端的号码.IP地址和版本无法在本服务器进行登录.服务器就返蜀犬吠日一个重定向包.让客户端去另外一台服务器登录。

(4)pplive

(5)迅雷:

迅雷使用的P2SP(PeertoServer&Peer)基于用户对服务器和用户机制,不同于P2P,也不同于P2S,P2SP下载方式实际上对P2P技术的延伸,它不但支持P2P技术,同时还通过检索数据库把服务器资源和P2P资源整合到了一起,用户下载某一个文件的时候,会自动搜索其他资源,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加速,这使得迅雷在下载的稳定性和下载的速度上,比传统的P2P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4.描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工作原理。

答: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类域内路由协议。

它采用一种“拼图”的设计策略,即每个路由器将它到其周围邻居的链路状态向全网的其他路由器进行广播。

这样,一个路由器收到从网络中其他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信息后,它对这些链路状态进行拼装,最终生成一个全网的拓扑视图,近而可以通过最短路径算法来计算它到别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 每台路由器公在其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后的状态发送给其他所有路由器,每台路由器都使用收到的信息重新计算前往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到自己的路由选择表中。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背后的思想非常简单,可以用5个基本步骤加以描述。

 

1、发现他的邻接点,并知道其网络的地址。

 

2、测量到各邻接点的延迟或开销。

 

3、构造一个分组,分组中包含所有他刚刚收到的信息。

 

4、将这个分组发送给其他的路由器。

 

5、计算出到每一个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例如,每个路由器运行Dijkstra算法就可以找从它到每一个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5.写一个HTML网页文件,体现和展示如下的3个方面:

(1)HTML文件的基本结构

(2)超链接(3)粗体和斜体文本(4)表单

文件开始标记 

文件头开始的标记 „„文件头的内容 

文件头结束的标记 

文件主体开始的标记 „„文件主体的内容 

文件主体结束的标记 

文件结束标记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用网络技术》试题C卷

一、名词解释

1、广域网:

是由许多交换机组成的,交换机之间采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几乎所有的点到点通信方式都可以用来建立广域网,包括租用线路、光纤、微波、卫星信道。

而广域网交换机实际上就是一台计算机,有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数据包的收发处理。

2、单播:

在客户端与媒体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单独的数据通道,从一台服务器送出的每个数据包只能传送给一个客户机,这种传送方式称为单播。

3、网络拓扑结构:

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分布式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等。

4、子网掩码:

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

5、协议: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性的主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协议总是指某一层的协议。

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二、简答题

1、多终端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吗?

为什么?

不是。

终端没有独立的计算能力

2、从逻辑功能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成哪两种子网?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路径选择、包交换、拥塞操纵

4、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哪些?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5、10BASE-T中,10的含义是什么?

T的含义是什么?

10:

传输速率10兆; T:

传输介质为双绞线

6、ARP的目的是什么?

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网卡地址、MAC地址)

7、IP协议中,TTL字段的功能是什么?

防止分组无休止地在网络中循环

8、常见的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网卡、交换机、网桥

9、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哪些?

TCP UDP

10、物理层的四个主要特性是什么?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三、论述题

1、说明OSI参考模型各个层次的名称以及每个层次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

将0和1转换成信号;

 数据链路层:

成住; 

网络层:

路径选择、拥塞操纵; 

传输层:

分段; 

会话层:

提供的服务可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

表示层:

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

应用层:

给网络用户提供网络应用 

 

2、举例TCP/IP协议族中各层次的主要协议及其功能

应用层协议:

HTTP、DNS  

传输层协议:

TCP、UDP 

网络层协议:

IP、ARP 

数据链路层协议:

HDLC、PPP 

3、说明CSMA/CD协议的工作过程

先听后说; 

边听边说; 

听到冲突立刻停止; 

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解决冲突。

4、说明TCP建立连接的过程

发送方发送序列号为x的连接哀求; 

接收方确认x,发送自己的序列号y; 

发送方确认y.

5、说明协议、服务、接口之间的区别

协议是通信双方对等层实体之间使用的规则; 

服务是亿颞设备内相邻两个层次的实体间的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提供服务和使用服务的关系); 

接口是使用服务时,使用服务的方式(调用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