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560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docx

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

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2.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7℃,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 37℃                 

B. 38℃                  

C. 39℃                

D. 76℃

3.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把温度为

的冰块投入盛有

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B.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

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D.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

4.下列是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5.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6.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7.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8.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

,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A.都会沸腾B.都不会

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9.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0.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1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周围的温度不变

12.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1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15.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对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6.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17.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8.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

B. 陆地上的水不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

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

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

19.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20.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

是(  )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乙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丙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

若用没甩过的丙体温计直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填序号).

3.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______

,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

填“吸收”或“放出”

4.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

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

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5.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一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_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7.热管是一根密封的真空金属管,管内有一层吸液芯的多孔材料.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的液体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气态,蒸气即在管子里跑到冷端,在管壁上遇冷,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液态.冷凝后的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8.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_____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_____形成的。

三、实验题

1.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蜡烛的图象是图 (①/②)。

2.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则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4)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________.

四、解答题

1.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章节强化训练——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答案】D

2.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7℃,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A. 37℃                 

B. 38℃                  

C. 39℃                

D. 76℃

【答案】C

3.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把温度为

的冰块投入盛有

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B.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

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D.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

【答案】A

4.下列是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答案】D

5.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答案】D

6.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7.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答案】A

8.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

,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A.都会沸腾B.都不会

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答案】D

9.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D

10.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1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周围的温度不变

【答案】A

12.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答案】B

1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D

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答案】C

15.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对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答案】B

16.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答案】C

17.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C

18.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

B. 陆地上的水不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

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

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

【答案】C

19.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答案】D

20.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

是(  )

【答案】C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乙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丙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

若用没甩过的丙体温计直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为____________℃。

【答案】38 -22 37.8 37.8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④⑤;②③⑥

3.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______

,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

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晶体 80 吸收

4.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

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

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

【答案】汽化;凝固

5.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一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6.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____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答案】60不会醋完全汽化

7.热管是一根密封的真空金属管,管内有一层吸液芯的多孔材料.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的液体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气态,蒸气即在管子里跑到冷端,在管壁上遇冷,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液态.冷凝后的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答案】汽化;液化

8.春节联欢晚会为了打造舞台效果,常用干冰(固态CO2)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的_____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_____形成的。

【答案】升华液化

三、实验题

1.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蜡烛的图象是图 (①/②)。

【答案】

(1)B;受热均匀;

(2)﹣4;(3)②。

2.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答案】

(1)等量

(2)液体表面积A(3)变小吸热

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则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4)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________.

【答案】

(1)自下而上

(2)低于(3)不变(4)水的质量较大(或酒精灯的火焰较小)

四、解答题

1.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答案】解:

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

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

℃/mm=34.4℃.答:

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

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答案】解:

(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

t=

℃=1.25℃;

(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

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7.5℃~117.5℃.答: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