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056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docx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查内容:

必修三1-3单元

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4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图位中国古代“士”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私人讲学的兴起

C.生产力的发展

D.诸侯割据称雄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片显示“士”由原先的低等贵族逐渐向社会下层转移,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诸侯国为了吸引人才形成“养士之风”,故D项正确;分封制走向瓦解不是导致材料中“士”阶层崛起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私人讲学兴起是促使百家争鸣的出现,故B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是导致材料中现象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2.孔子主张“为仁由己”“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在孔子的指导下,弟子曾参就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反映出孔子

A.强调道德修养

B.主张“仁者爱人”

C.提倡“以德治民”

D.注意以身作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孔子提倡仁首先从自己做起,“内自省”“三省吾身”说明孔子不断反省自己,体现出孔子注重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仁者爱人”是材料中孔子强调道德修养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以德治民”属于孔子政治方面的主张,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以身作则是强调道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3.《荀子•大略》记载: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治国理念是

A.尊贤选能

B.礼法并举

C.王道兴国

D.顺应民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

材料中荀子的主张强调礼仪和法制并举,方可治理好国家,故B项正确;A属于墨家思想主张,材料没有体现;王道是荀子思想一个方面,材料还强调礼的作用,故C项错误;顺应民意不符合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

4.宋代理学在对儒学的捍卫、复兴与怀疑、反思中,在对玄佛的抗诘、争辩与汲取容纳中,奇异地拉开了它的历史帷幕。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先秦儒学是理学的基础

B.理学与佛道内容相背离

C.理学地位超越了各流派

D.准确概括了理学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冲击,儒学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材料中是对理学形成准确概括,故D项正确;理学是吸收外来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材料没有说明先秦儒学是理学的基础,故A项错误;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并不是背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理学和其他流派的地位,故C项错误。

5.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

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提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倡导经世致用以及工商皆本等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民主国家的具体思想主张,显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藩篱,故C项正确;近代民权主义思想主要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新型共和政治,明清时期思想家没有提出这些主张,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思想家只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彻底否定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思想家仍然是封建士大夫,不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故D项错误。

6.黄宗羲说: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孙中山认为“惟不知立君之为民,故一人晏安,百姓失所”,材料反映出两人

A.在阶级属性上相同

B.在批判君主专制上一脉相承

C.都具有利民思想

D.对以民为主思想的认识相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不安宁主要因素,孙中山认为君主专制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显然二人都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黄宗羲是地主阶级士大夫代表,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二者阶级属性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二人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没有涉及利民的思想,故C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实际上就是主张民本的思想,故D项错误。

7.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由此可知,智者学派

A.控制了国家的全部管理权

B.适应了城邦发展的需要

C.极力推崇公民的城邦意识

D.认为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拥有雄辩的学者可以通过辩论说服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司法部门采纳他们的建议,显然这里强调智者学派适应了城邦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只是通过辩论说服政府部门,并不是控制了国家的全部管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公民的城邦意识,故C项和D项错误。

8.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探索自然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D.个人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一个自由的人是为自己活着”等信息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

9.“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除了是由两者具有的相似制度背景的推动外,更多的是它们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应时代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之所需,从这一方面看,它们的历史共性是

A.都承载着历史的重托

B.要建立相同的社会制度

C.以地主阶级为批判对象

D.均为统治者提供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百家争鸣”时期中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文艺复兴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二者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适应新兴阶级思想宣传的需要,故A项正确;前者是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故B项错误;后者是批判地主阶级,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是为新兴阶级提供理论宣传,故D项错误。

10.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点睛: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

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

11.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

下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观察图片可知,画作重点凸显人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因此该绘画应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

在文艺复兴之前,绘画艺术大多都是描绘宗教人物的,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画作才格外注重对人本身的描绘,所以排除A、B两项,启蒙运动强调的是理性,排除D项。

所以本题选择C项。

考点: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

12.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C

【解析】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3.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14.法国政治家家基佐说,凡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地方,不论其成败如何,都使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出了大步,向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是欧洲转型期的一次伟大变革

C.在底层传播存在着地域的差别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文主义思想最大特点是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现世幸福,材料“都使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出了大步,向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说明宗教改革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文艺复兴是促进宗教改革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从思想角度说明宗教改革思想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宗教改革在底层存在着地域差异,故C项错误。

15.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与史实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

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

16.洛克主张:

“当执行权被授予一个同时参与立法的人时,如果他违背法律的意志,社会成员就可以不服从他而是服从社会的公共意志,“由此可知,洛克

A.主张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B.具有明显的人民主权意识

C.强调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

D.宣扬行政权服从于立法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洛克属于英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主要倡导分权思想,材料说明执行者违背法律意愿民众就可以不服从他,显然这里倡导的是人民主权的思想,故B项正确;洛克主张分权思想,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倡导是人民主权思想,不是人民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行政权归属立法权主张,故D项错误。

17.孟德斯的分权理论前后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如他提出给予贵族独持的地位和超越一般司法权的权利,这就推翻了他自己主张的司法独立,“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之处”的主要原因是,孟德斯鸠

A.受到时代的制约

B.受限于贵族出身

C.社会等级观念强大

D.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孟德斯鸠思想中存在的前后矛盾理论正和他生活时代有很大关系,故A项正确;孟德斯鸠思想局限不是和他出身贵族有关,主要是生活时代背景有关,故B项错误;社会等级观念强大不是孟德斯鸠思想局限产生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此时孟德斯鸠已经去世,故D项错误。

【点睛】由于孟德斯鸠是一位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法国18世纪上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温和派代表,由于孟德斯鸠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

18.下列文字材料

A.印证了“蔡侯纸”的存在

B.说明雕版印刷术流行于民间

C.表明造纸术发源于东汉

D.旨在强调东汉文字的发展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东汉砖墓葬属于考古挖掘的一首史料,最有史料价值,考古挖掘出制作造纸的方法与蔡伦方法相同,从而印证了文献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记载的真实性,故A项正确;雕版印书术出现于隋唐五代时期,故B项错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故C项错误;材料考古挖掘史料是验证蔡伦改进造纸术真实性,不是说明东汉文字的发展,故D项错误。

【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

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

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19.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四大发明西传后,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准备了条件,火药为新兴资产阶级打败封建势力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故第①项的表述错误,②③两项的表述正确;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早于造纸术西传的时间“公元8世纪”,故排除第④项。

本题应选D项。

20.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特点是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集大成的总结型科技巨著涌现,并没有转化成近代科技,这与西方近代科学形成巨大的差异,故选A。

B与当时的中国科技状况不符,C、D均未从科技的角度来阐述。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古代科技的落后。

【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技虽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第Ⅱ卷(60分)

21.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起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

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集》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根据材料一:

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理学与心学)的观点有何不同?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

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答案】

(1)新特点:

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理思辨色彩

(2)不同点:

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

依据:

进步的历史观。

(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证明: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例:

黄,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学校议政等;顾,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

(3)改造:

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巩固等级制度形成新儒学;宋朝,程朱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崇拜偶像的理学影响:

巩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佛道化、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等方面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本题据材料二“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探究外物、内心自省等方面说明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再依据材料二“气与理俱日新不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事物是发展的观点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再从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即可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3)本题根据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董仲舒“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

再从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国的正统思想等方面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新特点、不同、依据、证明、列举史实、影响”,再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即可组织规范语言作答。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指出他们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答案】

(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相同:

都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反映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本质。

不同:

普罗泰格拉代表队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重建道德,追求正义和真理。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①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抨击君主专制②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③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理性主义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是普罗泰格拉,依据材料二“美德即知识”说明是苏格拉底主张;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强调人价值以及思想影响说明相同点,依据二人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人文主义;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可知是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二者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