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134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可以为许多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预期价格信号和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有利于防范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地域辽阔、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

随着我国政策的逐渐开放,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规避风险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地帮助农产品生产者组织安排现货生产,拓展现货销售渠道,利用套期保值,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锁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立,迈出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发展的第一步。

由于对期货认识上的不足,加上当时特殊资本政策的影响,我国农产品期货在发展的初期一度陷入盲目无序的状态。

经过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清理整顿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1交易品种不断增多

2004年—2007年,棉花,白糖、菜籽油、玉米、黄大豆2号、豆油期货合约分别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上市,使期货品种不断地丰富起来。

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共有12个品种,其中大豆,小麦,玉米等大宗期货品种,经过长期地探索实践,运作机制比较成熟,交易活跃,成交量大,较好地发挥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

伴随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逐渐引起国际市场的关注,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已被纳入了世界价格统计体系。

2004年棉花期货上市后,路透社等每日刊载棉花期货行情,我国的棉花期货价格与国际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郑州商品交易所每日期货交易行情信息通过路透社、彭博咨讯、易盛信息、世华信息等10余条报价系统向国内外同步发布。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世界期货交易所交易量排名,2002年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位居全球期货交易所前10位,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

表1-1我国目前各交易所代表性农产品期货品种分布情况

交易所名称

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

上海期货交易所

天然橡胶

大连商品交易所

大豆(大豆1号,大豆2号),豆粕、豆油、玉米

郑州商品交易所

小麦(硬麦,强麦),白糖、棉花、菜籽油

1.2交易数量增长迅速

我国期货市场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盲目发展、治理整顿、规范发展等几个阶段。

农产品期货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的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成交量从2000年的4823.05万手增长至2007年的51144.54万手,增长了960.42%。

在这八年间,农产品期货成交量稳步增长,尤其是2007年增长迅速,比2006年的38505.59万手增加了12638.95万手,增长了32.82%。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1号、豆粕、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等期货合约表现稳定,运行良好。

近几年逐渐上市的豆油,白糖期货成交量不断上涨,如白糖期货合约2007年的交易量9093.61万手比2006年的5868.41万手增加了3225.20万手,增长了54.96%。

此外,开户人数迅速增长,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例:

2001年底,投资者开户总数42415户,其中企业开户数才1941户,2007年底,开户数达360358个,其中企业开户数达到了13490个。

表1-22000-2007年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成交量(万手)

品种名称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大豆1号

3381.78

9077.94

8800.65

12004.02

11468.16

8007.14

1779.41

9486.54

大豆2号

22.87

108.22

385.05

4.01

豆粕

115.98

382.40

880.83

2990.68

4950.19

7347.64

6309.93

12493.89

豆油

2066.60

2656.77

天然橡胶

197.61

14.64

804.20

5351.59

1936.13

1900.63

8438.35

硬麦

1127.67

1463.92

1827.16

3044.89

1929.43

196.19

5.61

5.14

强麦

2316.46

3323.84

2935.25

7795.67

棉花

598.81

2174.14

416.91

588.65

白糖

5868.41

9093.61

菜籽油

131.91

农产品合计

4823.05

10938.89

12312.84

23391.18

24387.66

27429.75

38505.59

51144.54

 

二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在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引导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1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

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经济等不可预知的因素影响较多,因此价格波动频繁。

现货市场的交易大多是分散的,其价格往往是买卖双方私下达成的,只能反映某个时点的供求状况,不能反映未来供求变化及价格走势。

因此农户在安排生产时往往只能根据上一生产周期农产品的价格,供求状况安排种植品种和数量。

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热衷于种植去年热销的品种,容易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收益减少。

这种农业生产现货价格产生的滞后性使农户面临很大的风险,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有效的转移这种风险。

期货市场是一个具有良好传导机制而又高度透明的信息化市场,参与者包括众多的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投机者等,集中了大量可以反映农民播种意愿,天气与自然灾害,产量,加工,消费等信息。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利用掌握的信息及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在交易中形成的期货价格能够比较接近的代表供求变动趋势。

广大农民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及时了解农产品未来价格走势,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农业生产和销售决策,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例如我国东北农民通过上网看期货价格,关注电视上的行情报价,或者打电话询问期货价格和外面的市场价格,进而制定卖粮计划。

在黑龙江省海伦和望奎等地,2006年春播,按2006年11月和2006年1月份期货价格,每公顷种植玉米要比种植大豆多收入200多元,部分农民在期货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多种玉米少种大豆,抓住了秋收时玉米数年来的高价。

根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2006年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比2005年增加515万亩,农民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增收了10多亿元。

农民利用期货价格信息对未来粮食的供求趋势做出比较准确地判断,把握好的售粮时机,获得了粮价上涨带来的实惠。

2.2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会随供求变化而变化,尤其是供求矛盾尖锐时,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对于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来说,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农产品不能以预期的价格出售,经营利润可能减少,收益下降,甚至会出现亏损。

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回避、转移或者分散风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的一种盈亏相抵的机制。

生产经营者利用套期保值交易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时投资,即其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

由于两种市场上的同种商品,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如果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对交易者不利而出现亏损,而交易者由于在期货市场做了相反地操作,则会形成盈利,以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从而规避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达到转移价格风险的目的。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大豆每年四月份播种,到十月份收获,半年多的生产期间,价格下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此,一些种豆农户就通过“先卖后种”的方式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实现收入增长。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吉林粮食集团运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情况。

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区,土质和温度非常适合玉米生长。

吉林粮食集团是吉林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惟一一家粮食企业,现货的经营量80%以上是玉米,为了规避风险,从2005年底吉林粮食集团开始参与玉米期货交易,2006年经营粮食贸易200万吨,在2006—2007年度集团的经营利润中,通过套期保值使整体经营获得的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60%。

 

三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相比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3.1交易品种少,交易结构不健全

品种是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上市交易的品种多可以增加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向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更多的套期保值,规避现货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机会,扩大期货市场的市场规模。

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最多的国家。

目前美国共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中美洲商品交易所等6家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玉米,大豆、豆油、豆粕、小麦、白糖、柑橘等27种农产品期货合约和23种期权合约,涉及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所有适合期货交易的农产品品种。

美国期货新品种的审批权集中而明确,负责审批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如果未能在新品种上报材料中找出与相关法律相违背的内容,必须在45至90天内批准申报的新品种。

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引导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规避价格风险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得美国成为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中心、贸易中心和定价中心。

虽然近几年不断有新的品种上市交易,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品种较少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目前国内上市的18个期货品种(不含未开展交易的啤酒大麦和绿豆)中,农产品有12个,没有农产品期权品种,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稻谷、小麦、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玉米、大豆生产量分别为世界第二位和第四位,大麦、棉花、棕榈油、菜籽油、豆油、豆粕、大豆、小麦、天然橡胶9种主要农作物进口量排名居国际前列,对应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只有大豆,小麦,玉米等少数几个品种。

由于我国对上市的新品种采取行政审批制,缺乏成文的审批标准及程序规定,因此环节多,程序繁琐,推出新品种的时间周期较长。

由于不存在品种的下市机制,所以增加了上市期货交易品种的复杂性和难度,大米、高粱、花生等几个大宗农产品基本上符合期货交易的一般条件,却始终没有上市交易,导致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不多。

当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

期权交易方式灵活,工具成本小、操作灵活、风险可控,买入期权不用交纳保证金,只需交纳少量的期权费,非常适合中小投资者和避险交易者。

世界上多数的期货交易所在其农产品期货交易中采用了对应的期货期权交易。

我国还没有推出期货期权交易。

由于期货市场实行逐日盯市制度,每日期货价格的剧烈波动都会导致保证金的相应变动,使得市场风险部分转化为保证金追加的风险,对于许多资金薄弱的粮食企业来说很难承受。

利用期权这一交易工具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可以克服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弊端。

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由于缺少期权交易,参与者可选择的交易方式少,导致了其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

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较小,品种单一,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小,直接影响着其在国际市场上对国际价格的影响力。

国际农产品的期货交易中心主要在芝加哥,伦敦和纽约,所形成的价格已成为国际市场的基准价格。

国际上大宗商品贸易谈判价就是以商品相关价格的期货价格为基准。

由于缺少了定价权,我国一些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2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分为两大类:

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

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规避现货价格风险,投机者则是想通过风险投资,以期在价格波动中获取利润。

对于健康发展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应保持适当比例。

在美国,60%的粮食生产经营企业和10%的大农场主直接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中小农场主则间接进入期货市场,这一比例仍呈上升态势。

美国政府不断将限制投机的法律范围放宽,扩大套期保值队伍。

美国农产品期货保证金通常为合约价值的5%-30%,由于具有杠杆效应,同一资金有10-20倍的获利机会,加上交易费用低廉,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

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比例保持合理,既保证了交易所的交易量,又可以通过大量的交易,形成具有权威性的远期价格,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减小风险的出现,极大的活跃了市场。

在我国现在的农产品市场中,广大的农民生产者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信息不畅通、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在期货交易的过程中,没有能力预测农产品期货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和熟练地运用各种套期保值技巧化水平,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很难积极地参与到农产品期货市场中,不具备做套期保值的条件。

一些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但我国现有的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机制,所以从事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动力不足。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中95%为中小散户,主要从事投机交易,缺乏稳定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以个人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市场投机氛围,加大价格波动幅度,不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影响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缺乏专业的商品投资基金和综合性的金融投资机构。

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例,2003年—2007年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法人客户成交量(额)占总成交量(额)的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成交量(额)由个人客户完成。

而在法人客户的成交中,又以现货企业为主,机构投资者(各种类型的投资公司)的成交量仅占企业客户总成交量的10%左右。

市场投资主体结构的不合理,限制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规模。

3.3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法规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

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有着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体系,192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谷物期货交易法案》,它赋予了期货交易一个正式的法律地位,开创了期货立法监管的开始。

1936年,美国国会在此基础上颁布了《商品期货交易所条例》,为美国期货行业确定了一管理部门商品交易所管理委员会并授予一定的管理权限。

1974年重新颁布《商品期货交易所条例》,联邦政府根据这项法令管理期货至今。

同年成立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1981年经CFTC批准同意,美国期货业协会(NFA)成立。

到目前为止,已形成由联邦政府、CFTC、NFA、以及期货交易所的自我监管组成的监管体系,保证了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从初创至今已发展十余年,始终没有一部完整的期货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并没有被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虽然近几年我国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准则》、《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不断的颁布实施,这些都标志着我期货市场的运行走上法制轨道,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法制进程还处在落后的状态。

由于法律的欠缺,期货市场的监管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监管部门不得不经常采取临时性的行政手段,这样使得各个层次的监管缺乏联系性,稳定性和威慑力,削弱了监管效果。

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等运作的不规范,以至于农产品期货市场中风险事故频频发生。

有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明显的滞后,其中的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期货市场发展的形势,加上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力度不严,导致了一些人为行为造成的交易风险,制约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形象。

3.4市场中介组织缺位

中介组织是农户间接进入期货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

代表农民利益的中介组织可以帮助农户组织起来,集中资源,整合资金,增强农户在整体上的竞争力。

中介组织还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网络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农民安排生产。

美国的中介组织发达,有近2000个谷物合作社,约有农民200万,其中参加合作社的约占总数的80%,有的农民甚至同时参加几个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组织提供的信息,间接的参与期货市场。

农民一般先同合作社签订合同,将粮食按某一约定价格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则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

当前,我国农村中的合作经济组织有供销合作社,农贸公司等,大多倾向于官办组织,隶属于不同部门,难已把农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农户经济实力弱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分散,规模小,同集中而大宗的期货交易相矛盾,多数农民不能支付一份农产品期货合约的初始保证金。

一份标准的农产品期货合约约为十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产品产量很难达到最低成交量的要求。

单个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资金量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由于缺乏可以代表农民经济利益的中介组织,农民很难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6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底,我国农村各类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达到17万家,240万个农村经纪人。

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数量虽多,但多从事于农资服务,真正能够架起农民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数不多,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稳定性较差、很难有效地组织农民间接入市,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3.5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分割严重

期货交易以现货交易为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高级的交易方式。

美国拥有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体系,包括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具备完善的质量体系和仓储运销条链。

中心批发市场汇集众多的农产品交易者,辐射面广,交易量大。

零售市场通过超级市场的连锁店进行农产品销售。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仓储设施齐全,保鲜技术先进,通讯系统发达等使得农产品现货市场的标准、交割方式能够很好的与农产品期货场进行对接。

现货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联系密切,较好地发挥了规避农产品风险,引导农业生产的作用。

我国现有各类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的发展存在地方化趋势,很多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厂家、各地区的生产、销售标准各不相同,人为地造成了现货市场的区域分隔、价格信号不灵活、市场分隔严重、辐射面窄、不能较好的反映未来价格变化趋势和规律的,只有大豆、小麦等少数交易活跃的期货品种,整体的市场价格预期性、指导性偏弱。

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了农产品现货市场的质量标准和交割方式不能与期货市场进行完

全的对接。

加工企业无法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市场风险,从而形成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几乎分隔的发展路径。

粮食市场基础设施和管理方式落后,农村信息不畅通,使我国统一的现货市场没有形成,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交易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作为保障,制约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品种创新。

 

四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对策

4.1完善上市品种,健全交易结构

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上市品种首先应当逐步地将上市品种的机制由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由期货监管部门成立审批权限集中、专业性强、权威性高的上市决策机构。

其次,加强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上市研究论证工作,尽早地推出稻谷,油料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期货品种。

对一些投资者喜爱的市场化程度高的小品种,可以实行备案制,报经期货监管部门备案并监控风险,适时的开发上市。

建立起高效的市场化品种创新机制,对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上市实行试行制度,让市场自由选择和淘汰交易品种,形成良好的上市和退市机制。

最后,组织交易所积极开展对农产品期货期权的研究和试点,适时地推出农产品期货期权。

期权交易成本低,杠杆作用比期货交易明显,期权买方只要缴纳少量的期权权利金,就可获得期权合约,达到保值或者投机获利的目的。

投资者通过运用期权来规避期货交易的风险,有利于投资心态更趋稳定与理性。

4.2完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

改变市场投资者中小散户比重过高的格局,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比例,以优化投资者结构首先应当放宽对参与期货套期保值资金的限制,制定实施有利期货市场发展,鼓励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税务、财务政策、形成有利于期货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

尽早出台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相关指引,鼓励和支持国有粮食企业理性、稳健地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

其次,深化体制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机制,积极稳妥地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规避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锁定企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最后,大力培育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有步骤地允许银行等金融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对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的限制应具体化,把期货管理政策纳入整个金融体系中通盘考虑,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支持作用。

政策引导资信状况良好,规模较大的期货经纪公司多元化发展,开展服务以外的自营、境外代理、代客理财等业务。

研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设立专门的期货投资基金,充分发挥专业期货投资机构的优势。

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比例,以优化投资者结构,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模。

4.3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监管体系

首先应当尽早出台一部对期货市场进行全面规范的《期货法》,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修改完善,从根本上规范期货市场各类主体的行为,禁止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出现,确定惩处力度,加强对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

其次,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完善自律管理机制,充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管作用,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期货市场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根据期货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的制定各种规章条例,以保证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最后,中国期货业协会依据企业的意愿进行行业自治,为会员服务,开展行业资信评级和信用体系建设,及时地对会员之间产生的纠纷进行自律性组织协调。

建立统一的自律体系,协调好期货交易所、期货业协会、证监会之间的权力分配,提高监管效率。

4.4培育市场中介组织

首先,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的农业发展的特点,成立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

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可以通过入股的形式,自发成立产销一体化的合作社,集中产品,资金参与期货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和联合。

可以针对种粮农户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存在很多障碍的情况,推广“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期货订单模式,借助实力雄厚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中间组织,以订单的方式把小农户整合在一起,由订单企业再通过期货市场回避风险。

农户把风险转移到订单企业,订单企业参照期货市场的预期价格合理确定订单价格,然后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将由农户转移过来的风险转移出去,实现了多赢,使企业和农民通过利益的统一走向联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

其次,政府应当制定有关政策对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农民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等在财政、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如由财政拨付一定资金、参与套保的经济组织和农民自筹资金部分资金建立“风险基金”作为交易保证金或在国内期权品种推出后作为权利金,为农村新经济组织参与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套期保值降低风险。

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在现货交割环节的税收可给予部分减免,以调动积极性。

最后,在建立有效保障机制条件下,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村新经济组织真实合理的套保交易提供信贷优惠支持,保证其理性、稳健地参与期市避险,建立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市场新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和带动农民参与期货交易。

4.5构建统一的现货市场

首先,加强我国农产品现货物流体系建设,构建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