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190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

小学16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人音版新教材,本教材突出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城乡学校实际,以审美为核心,以知识为线索,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9课,每课一个主题,包括“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三部分内容。

“聆听”主要是音乐欣赏,欣赏的几首歌曲、乐曲都是围绕一个内容进行的,“演唱”的几首歌曲也都是内容相互联系。

教材与以往教材大有不同,整个教材难度降低了,省去了乐理知识传授,趣味性增强了,侧重培养学生歌唱、欣赏、表演的能力,而且图文并茂,以优美的画面为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对歌词、乐曲情绪的把握。

3.培养认真听、感受音乐的习惯,提高欣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分析

根据教材设计及标准要求,达到预想的目标,需利用收集课外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去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水平。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都有浓厚的兴趣,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具有初步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敢独立地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但仍有极少数学生不敢开口,不会唱歌,上课管不住自己,动不动就开了小差。

四、教学方法

1.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2.唱歌时,教师亲自示范,带读带唱,力求吐字、咬字正确。

3.多运用浅显的语言、形象的示范、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利用弹、唱、演、奏相结合的方法。

5.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第一周《你的名字叫什么》1课时

第二周《拉勾勾》1课时

第三周《其多列》1课时

第四周《跳绳》

第五周《国旗国旗真美丽》1课时

第六周《同唱一首歌》1课时

第七周《动物说话》1课时

第八周《咏鹅》1课时

第九周《洗手绢》1课时

第十周《大家来劳动》1课时

第十一周《小蜻蜓》1课时

第十二周《法国号》1课时

第十三周《快乐的小笛子》1课时

第十四周《龙咚锵》1课时

第十五周《新年好》1课时

第十六周《小鼓响咚咚》1课时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同样构建了“编创与活动”的教材结构形式,即以课为单位,每课安排编创活动的相关内容,由这些内容共同创设一个情景主题。

采用“情景主题+小单元综合”结构方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科中心的严肃面孔。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些情景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教材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对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2.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

(四)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搜集优秀的音乐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

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四、教学方法分析

1.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抓好并巩固课堂常规,有明确的目标给他们  

2.扎实的训练和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等),唱歌时,教师亲自示范,带读带唱,力求吐字、咬字正确。

  

3.充分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利用弹、唱、演、奏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充分落实每课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尽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能走过场,多运用浅显的语言、形象的示范、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第一周《早上好》1课时

第二周《小麻雀》1课时

第三周《粦家娃娃真幸福》1课时

第四周《乃哟乃》1课时

第五周《快乐的音乐会》1课时

第六周《唢呐配喇叭》1课时

第七周《母鸡叫咯咯》1课时

第八周《小鸡的一家》1课时

第九周《打花巴掌》1课时

第十周《蜗牛与黄鹂鸟》1课时

第十一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1课时

第十二周《小红帽》1课时

第十三周《大海》1课时

第十四周《云》1课时

第十五周《小拜年》1课时

第十六周《过新年》1课时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

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初步学习二声部合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材力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正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饿审美能力。

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

它“非语义性、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的美学特征给人留出的想象、思考、体验、判断的空间非常宽阔,因此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在唱、动、认、听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共处,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资源分析

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应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第一周《摇啊摇》1课时

第二周《小酒窝》1课时

第三周《草原上》1课时

第四周《我是草原小牧民》1课时

第五周《我和你》1课时

第六周《噢!

苏珊娜》1课时

第七周《老水牛角弯弯》1课时

第八周《放牛山歌》1课时

第九周《妈妈的心》1课时

第十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1课时

第十一周《四季童趣》1课时

第十二周《捉迷藏》1课时

第十三周《秸梗谣》1课时

第十四周《如今家乡山连山》1课时

第十五周《熊猫咪咪》1课时

小学音乐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学会如下乐理知识:

重音记号、反复条约记号、拍号、上波音、下滑音等。

6.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

跳起来、少年的歌、水乡、童年的音乐、风景如画、摇篮曲、回声、向往。

这八个单元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 和培养学生参加音乐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操、启迪智慧、和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意识。

(四)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利用身边生活中的图片,资料,中外音乐作品辅助学习音乐知识,扩充有关音乐知识量,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

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与设计分析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习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5.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6.在课堂上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铜管乐队进行活动。

8.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9.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第一周《中华人民共和共国歌》1课时

第二周《采一束鲜花》1课时

第三周《杨柳青》1课时

第四周《大雁湖》

第五周《哦,十分钟》1课时

第六周《愉快的梦》1课时

第七周《月亮月光光》1课时

第八周《荡秋千》1课时

第九周《童心是小鸟》1课时

第十周《小螺号》1课时

第十一周《让我们荡起双桨》1课时

第十二周《幸福拍手歌》1课时

第十三周《阳光牵着我的手》1课时

第十四周《龙里格龙》1课时

第十五周《乌鸦与狐狸》1课时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音乐记号,如:

八六拍子及其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认识变拍子、倚音下滑音等等。

2.通过对健康音乐的接触,培养对音乐,特别是对祖国的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乐于参加健康活泼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性趣和完美的人格。

3.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认识了解音乐家格里格、肖邦、黄自。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教学基本结构

本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兼顾时代,以图为主,教材生动活泼。

贴近学生生活,以不同侧面反映了教材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对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还注重了音乐教学四个领域的渗透,同时还巧妙的将这四个领域进行了整合。

(三)教学重难点

1.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材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从图片、课外音乐优秀作品入手,让学生充分的融入音乐中去,感受音乐美。

陶冶情操。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不少,对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学不好。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5.方法:

示范: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

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第一周《清晨》1课时

第二周《晚风》1课时

第三周《嘎达梅林》1课时

第四周《雨花石》

第五周《我怎样长大》1课时

第六周《丰收的节日》1课时

第七周《苹果丰收》1课时

第八周《外婆的澎湖湾》1课时

第九周《牧场上的家》1课时

第十周《故乡的小路》1课时

第十一周《乡间的小路》1课时

第十二周《叮铃铃》1课时

第十三周《雏莺之歌》1课时

第十四周《堆雪人》1课时

第十五周《雪花带来冬天的梦》1课时

第十六周《阆苑仙葩》1课时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的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学习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及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3.了解民族音乐,激起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4.通过教材中对中外著名的音乐家的介绍,在了解祖国文化的同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

5.了解歌剧、交响乐等音乐体裁形式。

6.能掌握十二首歌曲,并用适合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学基本结构

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照音乐各要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了亚洲民间器乐、黄河地区民间音乐、电影插曲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

教材中新的音乐知识技能做到与课文同步,一些新的技巧尚未学到之前,同一课中不会出现这种新的技能,教材还将音高和节奏分解开来安排识谱教学。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力求让每个学生受益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2、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

3、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

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

(四)教学资源分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已有的学习音乐的水平,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优秀的中外音乐。

去陶冶自己。

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三、学生的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

音乐课堂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里,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音乐能力的获得更自然、更容易。

但还要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四、教学方法设计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音像材料,提供给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表演才能培养学生想象力。

5.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6.定期给学生提供平台,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第一周《茉莉花》1课时

第二周《妈妈格桑拉》1课时

第三周《赶圩归来啊哩哩》1课时

第四周《木偶兵进行曲》

第五周《月亮姐姐快下来》1课时

第六周《校园小戏迷》1课时

第七周《今天是你的生日》1课时

第八周《龙的传人》1课时

第九周《半屏山》1课时

第十周《阿里山的姑娘》1课时

第十一周《七色光之歌》1课时

第十二周《萤火虫》1课时

第十三周《天地之间的歌》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