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34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docx

煤矿一矿一策汇总

淮安市青山镇青山煤矿

2012年3月

 

淮安市青山镇青山煤矿基本概况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矿区位置和交通

青山煤矿位于渣渡矿区东段路馆井田内,行政区划隶属淮安市青山乡金鸡村管辖,南距淮安市区1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3′43″~111°45′19″,北纬27°51′17″~27°52′08″,煤矿由简易公路5km与207国道线相连,国道207线、省道1838、1808线及娄涟高等级公路均通过淮安市区,湘黔铁路在涟源设有三等站,交通颇为便利。

二、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青山煤矿范围为低山丘陵地形,由壶天群灰岩的岩溶地貌和测水组坡地形成明显的阶地,整个地势为中间高、南北低,最高标高为海拔433.71m,最低标高位于矿井的南部,海拔标高259m,相对高差174.71m,地形坡度较大。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根据淮安市气象局近十年的气象观测,年降雨量1246.8~1852.88mm,历年平均降雨量1475.8mm;每年4~7月为雨季,月最大降水量449.0mm(1998年6月)。

年蒸发量1018.1mm~1403.2mm,历年平均蒸发量1204.6mm;每年6月~9月蒸发量261.2mm(1990年7月)。

历年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16.6℃~17.3℃,无霜期278天。

区内地方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采矿业,主要经济作物有稻谷、油荼等,矿产主要为煤炭,该市是我国南方重点煤县市之一,区内电力供应充足,保障程度高。

三、矿区地质概况

地层:

渣渡矿区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由下石炭统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中上石炭统壶天群、下二叠统栖霞组及第四系。

(一)、下石炭统(C1)

1、石磴子组(C1S):

黑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泥灰岩和石灰岩。

底部为薄、中厚层状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顶部为钙质泥岩和泥灰岩,厚135~400mm。

2、测水组(C1C):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碎屑沉积为主的含煤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和含煤性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含可采煤层。

以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和煤组成。

分上、下两段,上段厚一般75.0m,下段厚55.0m。

测水组下段(C1c1)

(1)砂质泥岩:

深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常见白云母碎片,泥质成份主要为水云母、绢云母,钙质、铁质含量较高,一般厚2.0m。

(2)粉砂岩:

深灰色,薄层状,缓波状层理,含菱铁矿结核,为石英粉砂岩与粘土质互层,一般3.0m

(3)石英砂岩:

深灰~灰白色,细粒,硅质、铁质胶结,中厚层状,缓波状层理,见管状虫迹,本层较稳定,厚度较大,俗称“老底砂岩”,一般厚12.0m。

(4)砂质泥岩:

灰黑色,薄层状,绉纹状层理,含菱铁矿结核及鲕粒,泥质成分为水云母、绢云母,混杂有碳屑,一般厚3.0m。

(5)细砂岩:

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硅质、铁质胶结,具绉纹层理,节理面常被白色碳酸膜充填,见管状虫迹,一般厚6.0m。

(6)粉砂岩:

黑灰色,中厚层状,绉纹状层理,含菱铁矿结核,一般厚4.0m。

(7)砂质泥岩:

黑灰色,薄层状,含似层状菱铁矿结核,俗称“A层”泥质成分以水云母、绢云母为主,常见黄铁矿集合体,一般厚3.0m。

(8)6煤层:

黑色,半暗~半亮型,中~宽条带结构块煤,常夹一层细砂岩薄层,厚0~0.3m,一般厚0.10m。

(9)泥岩:

灰黑色,致密,含菱铁矿结核,泥质成分以水云母、绢云母为主,混杂碳屑,含大量黄铁矿集合体,一般厚3.0m。

(10)粉砂岩:

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绉纹状层理,见生物扰动构造及管状虫迹,含大量黄铁矿集合体,一般厚4.0m。

(11)细砂岩:

灰~黑灰色,中厚层状,绉纹状层理,含菱铁矿结核,见较多成熟型重矿物,一般厚6.0m。

(12)粉砂岩:

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绉纹状层理,见生物扰动构造及管状虫迹,含较多呈椭球形的菱铁矿结核,通称“B”层结核大小不一,直径由2~100cm,一般拳头大小。

一般厚4.0m,是5煤层底板的特殊标志。

(13)泥岩、砂质泥岩:

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缓波状层理,含菱铁矿结核,顶部见炭质泥岩。

泥质成分分为水云母、绢云母为主,夹细粉砂岩条带,变形纹层发育,含分散状黄铁矿颗粒,一般厚2.0m。

(14)5煤层:

黑~灰黑色,粒状、粉末状煤为主,半暗~半亮型,为结构复杂的煤层,故分5上、5下煤层,其中5下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因受金盘仑断层影响,构造煤极普遍,常呈鳞片状、粉末状,偶尔保留一些细条带结构。

5煤厚度由0.23~3.03m,一般厚0.99~1.67m,平均1.26m。

(15)泥岩、炭质泥岩:

灰黑色,鳞片状,水云母混杂炭质组成,一般1.0m,一般被断失。

(16)砂质泥岩:

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水平、缓波状层理,含丰富的植物根部化石,一般厚2.0m。

大部被金盘仑断层断失。

(17)3煤层:

黑~灰黑色,粉末状夹条带状,半暗~半亮型,厚0~0.6m,一般厚0.3m。

(18)细砂岩:

浅灰色,中厚层状,石英为主,分选好,磨园度差,再生式胶结,有时含泥质、炭质包体,呈“豹皮状”,一般厚4.0m。

大部被金盘仑断层断失。

测水组下段(C1c2)

(19)石英砂岩:

灰~灰白色,细至中粒,局部见砾石,中厚层状,水平层理,石英再生式胶结为主,中部夹含黄铁矿及菱铁矿球队粒泥岩一层,常见管状虫迹,俗称“二套砂岩”,厚18.5m。

(20)砂质泥岩、粉砂岩:

浅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成分以水云母为主,富含菱铁矿鲕粒,直径0.5~1.0mm,一般厚3.0m。

(21)泥质灰岩:

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结构,含大量有孔虫、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少量珊瑚化石,有时夹一层灰白色细砂岩或粉砂岩,俗称“上段灰岩”,是标志层之一,一般厚3.5m。

(22)粉砂岩、砂质泥岩:

浅灰色,中厚层状,水平层理,泥质成分以水云母为主,常含钙质,见菱铁矿鲕粒,直径小于0.3mm,一般厚2.0m。

(23)石英砂岩:

浅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再生式胶结为主,方解石嵌晶胶结和粘土质胶结次之,见菱铁矿球粒,该层常夹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偶见少量植物化石,俗称“一套砂岩”,一般厚18.0m。

(24)砂质泥岩夹细砂岩:

紫红、灰绿色,层理不清,呈厚层状及块状,中夹薄层细砂岩,一般厚30.0m左右。

3、梓门桥组(C1Z):

以灰黑色泥质灰岩为主,石灰岩和泥灰岩次之,中下部含石膏1~4层。

组厚80~250m,一般厚150m。

(二)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ht):

下部为石灰岩夹硅质灰岩,底部常见角砾状灰岩;中部为白云质灰岩;顶部为浅灰~灰白色巨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结核。

厚650~830m,一般厚800m。

(三)栖霞组(P1q):

下部为中粒砂岩、钙质泥岩和黑色泥岩;上中部为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条带状结核,夹钙质泥岩。

厚110~177m,一般厚150m。

(四)第四系(Q):

为褐黄色粘土,亚砂土和碎石组成,厚0~20m。

矿井范围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下石炭统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中上石炭统壶天群及第四系。

1、石磴子组(C1S):

出露在东南部,出露不全。

顶部为钙质泥岩,深灰~黑灰色,风化后呈褐黄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局部夹钙质细砂岩和泥灰岩,一般厚8.0m;下部以泥质灰岩,夹石灰岩及泥灰岩,深灰~黑灰色,中厚层状,水平层理,泥晶~粉晶质结构,方解石脉发育,可见厚112.0m。

产丰富的动物化石,如贵州珊瑚、笛管珊瑚、网格长身贝等。

2、测水组(C1C):

本组是矿井内唯一的含煤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以碎屑岩为主及煤层组成。

因金盘仑断层的破坏,使上段底板及下段5煤层以上的部分地层断失,全组厚度由105~107m,一般150m。

与下伏石磴子组呈整合接触。

3、梓门桥组(C1Z):

由含泥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等组成。

上部以含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灰色,厚、中厚层状,细、隐晶质结构,夹燧石条带;中部以泥质灰岩为主,夹含泥灰岩,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下部以泥灰岩夹钙质泥岩为主,含丰富的珊瑚化石,一般厚150m。

4、壶天群(C2+3):

仅在矿井深部出露,为灰色石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厚层状,粉晶、粗晶质结构;底部常见角砾状灰岩,角砾成份为石灰岩,砾径大小不一,矿井范围内出露厚100m左右。

5、第四系(Q):

主要为冲积物及坡积物,有砂砾、砂土、亚粘土等,厚度由0~16m,一般5m。

与下伏各时代的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

四、矿区构造

(一)、区域构造:

渣渡矿区位于涟邵煤田北段,区域构造位于雪峰山新华夏构造亚带的东缘,属祁阳弧构造的北翼。

涟邵煤田北段由一系列北北东向至北东向的褶皱及断裂组成;向斜较开阔、完整,但两翼不对称,一般东南翼平缓,西北翼陡峻甚至倒转,走向断层发育。

背斜紧闭,不完整,常被断层破坏,层间滑动及推覆构造发育。

晏家铺向斜就是其中一个较完整的向斜构造。

渣渡矿区东段位于晏家铺向斜的东南翼,呈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大致NE,倾向NW,由于金盘仑断层的影响,上、下盘呈明显的不协调;即上盘产状紊乱,“S”型挠曲,扇形褶曲发育,岩层常直立、倒转,甚至平卧翻卷;下盘呈一缓倾斜的单斜,倾角20°左右。

(二)、矿井构造:

本矿位于渣渡矿区东段的中南部路馆井田61~63线之间,地层走向为NE40°SW,倾角20°左右,为一单斜构造。

矿井内发育有金盘仑断层和大成坪断层。

金盘仑断层上盘褶皱、断层较发育。

金盘仑断层为渣渡矿区主干断层,贯穿整个渣渡矿区东段,在本矿范围内经过,断层走向NE25°~30°SW,倾向NW,倾角在20°左右。

断层由钻孔、探槽控制,同时生产井也揭露,控制严密。

断层的表征为地层缺失,缺失了测水组上段一部分至下段5煤层顶部的岩性;有的直接与5煤层接触。

在矿井深部,5煤层被局部断失,断层上盘次级褶曲发育,上段地层重复加厚。

断层带中常见断层泥、碎裂煤、石英质碎裂岩等。

其性质为一条压扭性断裂,断层破裂面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产出,断层面两侧岩层呈挤压状态,因此断层性质定为压扭性逆断层。

金盘仑断层对煤层的破坏性很大,3煤层被断失;5煤层局部被断失,有的被断失一部分。

大成坪断层:

是渣渡矿区东段主干断层,发育在测水组与梓门桥组地层中,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浅部较陡,深部平缓,一般25°左右,造成测水组上段及梓门桥组地层部分缺失,水平断距大小不等,深部与金盘仑断层复合相交。

五、资源概况:

矿井内5下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5上煤层大部分断失,仅局部保留。

5下煤层厚度0.23~3.03m,其中5孔不可采(小于0.7米),点可采率67%,一般厚0.99~1.67m,平均厚1.26m。

5下煤层在矿井范围内为大部分可采、局部不可采煤层,属三型第一种情况。

5上煤层仅0.1~0.35m均不可采或缺失,5上煤层在矿井范围受金盘仑断层影响大,为极不稳定煤层。

为局部可采煤层。

第二章年度安全规划

2012年是我矿求生存、促发展、走出采掘接替失调最关键的一年,为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安全工作,缓解接替紧张,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

为切实抓好2012年度安全工作,坚决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特作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现场安全管理与监督,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始终抓好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夯实质量为基础,促进矿井质量全面达标,实现长治久安。

二、奋斗目标:

1、坚决消灭伤亡事故,实现全矿安全生产。

2、力争消灭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的非伤亡事故。

3、轻伤事故较去年下降50%;

4、工程质量消灭不合格品;

5、采掘、机运、一通三防质量达上级标准。

三、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重点,开展二个整顿,狠抓三个强化,落实四个责任,坚持五项规定,开展三个活动。

突出一个重点:

即抓好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工作,坚决消灭重大事故。

开展二个整顿:

即开展全员安全思想、质量意识的整顿自觉规范安全行为,做到警钟长鸣。

整顿各级领导的责任制,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

狠抓三个强化:

即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强化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应知、应会能力。

落实四个责任:

即落实第一责任者的责任,搞好本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落实分管范围内第一责任者的责任,搞好业务保安;落实各工种岗位责任,做到责任分明;落实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制度,实行群防群治。

坚持五项规定:

即不具备生产条件、缺乏安全保障不准生产;突出头面(区域)没有严密可靠的防突、防护措施不准生产;采掘头面风量不足不准生产;瓦斯超限不准生产;重大安全隐患没有消除不准生产。

开展三个活动:

即:

开展“抓违章、促质量、保安全”、“质量创优良、安全创水平”、不定期查岗活动。

四、组织机构

1、矿级领导班子

矿长:

刘禅康

安全副矿长:

张永春

生产副矿长:

李永城

机电副矿长:

万绪军

防突副矿长:

甄姬强

技术负责人:

韦方成

2、安全检查组

组长:

游本贵

成员:

徐德新、游三本、刘少春、王一存、万千山、刁群

3、防突队:

队长:

王万起

成员:

尤德胜、王作金等13人

五、工作措施:

<一>、狠抓“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落实,把防治瓦斯突出、消灭瓦斯事故作为安全工作重中之重。

1、大力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提高防突意识,所有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实行远距离出班炮管理。

2、搞好瓦斯地质工作,充分论证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超前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高防突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管理,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按要求配齐自救器,要对作业员工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避免事故的发生。

4、把“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落到实处,对“三孔”质量组织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查,防突采掘头面严格按允掘距离施工,并随循环进度挂设好允掘标志牌,以防超掘,并及时填写防突牌板。

5、强化“一通三防”现场管理,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测风,合理分配矿井风量,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做到设施齐全,质量标准化,对影响系统稳定的风门全部进行联锁,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二)、加强局部通风和瓦斯检查制度的管理

1、为彻底扭转局部通风质量普遍较差的被动局面,要从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入手,对瓦斯检查员负责风筒吊挂、维护延伸,施工单位爱惜风筒及通风设施,以提高通风质量。

2、按作业头面配齐瓦斯检查员并分期轮训以提高队伍素质,不定期对瓦斯检查员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查岗,对职责落实不到位、怠岗、混岗行为,要严格进行处罚。

3、落实好“一炮三检”和瓦检员掌管放炮器制度,所有出班炮头面在放炮前按“放炮流程图”汇报管理,凡不检查瓦斯、不符合放炮条件、不向调度室汇报并取得同意的严禁放炮,杜绝瓦斯、放炮事故的发生。

4、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好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对瓦斯检定器不定期检查,凡不合格的仪器不准入井,对监测探头不定期进行检查、调试,对瓦检仪进行维护,保证仪器、仪表的正常使用,为安全生产服务。

5、抓好矿井防尘工作,加强预防性检查。

<三>、调整掘、抽、采部署,实行掘、抽、采平衡,严格遵照“先抽后掘,先抽后采”的原则,抓紧、抓好接替工程的瓦斯抽放工作。

1、坚持“多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的方针,完善改造好+180水平的底板抽放工程,具体抓好接替工作面的本煤层瓦斯抽放,以达到消除抽放、消除瓦斯超限的目的。

2、合理布置瓦斯巷和抽放钻孔,提高瓦斯抽放效果。

3、抓好瓦斯抽放利用工程。

〈四〉、整顿安全思想,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提高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充分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树立正气,打击邪气,及时表彰在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重处“三违”行为。

2、建立违章人员安全思想帮教和井口检身制度,狠抓“三违”典型。

3、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把上级领导对煤矿职工的关怀及时传达到广大职工之中,让每一位职工坚定安全生产的信念。

4、要认真组织召开好班前会,写好安全保证书,以全面提高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五〉、强化安全现场监督检查,抓好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

1、建立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促使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2、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狠抓安全隐患信息管理,及时检查隐患整改动态,及时跟踪验收,对推迟反馈、假反馈的行为,要从思想上进行整顿,从经济上予以处罚。

4、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注重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防灾、抗灾的应变能力。

(1)、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支持和重视培训工作,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按照业务保安的要求,对口组织、开展专业技术素质的培训。

(2)、新员工或换岗必须先培训后上岗,新员式上岗前培训不少于72小时,考试合格后签订师徒合同,在有经验的老工人的带领下工作,熟练操作后方可独立作业。

<六>、夯实安全基础,努力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1、积极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消灭不合格品。

2、工程质量贯穿安全工作的全过程,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3、规范好质量验收检查制度。

4、凡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不合格、巷道面貌差、安全隐患多,停产进行整治。

5、加强顶板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现场实际情况。

特别是对采掘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压簿带及地质变化带、过老巷和顶板大面积未垮落等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掘进头消灭空顶作业。

6、加强回采工作面的采场管理,严禁乱采、滥挖、乱开门。

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风机巷20米范围内专人维护,确保巷道高度不低于1.8米,工作成风机巷溜煤上、下山及风机巷要保证正常通风断面。

7、以“一通三防”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全面落实防治瓦斯、水、火、顶板、提升、运输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坚决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1、强化“一通三防”现场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做到设施齐全、质量标准化,对影响系统不稳定的风门全部进行联锁。

由通风部门每月对主要回风道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失修巷道及时进行维修,对井下通风系统发生变化时<巷道贯通等>,及时进行调整,严禁超通风能力、瓦斯超限组织生产。

2、狠抓“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落实,把防治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作为“一通三防”工作的重点。

<1>、大力开展安全思想教育,主办防突学习班,所有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全部实行远距离、出班炮管理,使班<组>一级的管理人员坚决克服重生产、轻瓦斯管理的错误认识。

<2>、搞好瓦斯地质工作,充分论证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超前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以提高防突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管理,完善压风自救,按规定配备自救器,要组织好对班组长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严格“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保证“三孔”质量到位,按允掘距离施工,并随循环进度挂设好允掘标志牌,及时填写防突牌板,以防超掘。

<5>、加强机电设备的防爆管理,要加强井下供电的管理和包区责任制的落实,杜绝因电气火花而引发爆炸事故。

3、加强局部通风和瓦斯检查制度的管理

<1>、为彻底扭转局部通风较差的被动局面,a:

加强瓦斯员工作责任心,由瓦检员负责风筒的吊挂、维护、延伸;b:

爱护好风筒,为防止施工队不爱惜风筒,矿决定岩巷头按每掘100米供130米、煤巷头100米供120米风筒给施工队,超过部分由施工队承担风筒的费用。

<2>、配足瓦斯员,并进行轮流培训,以提高队伍素质。



<3>、落实“一炮三检”和考勤室掌管放炮器的管理,杜绝瓦斯、放炮等事故的发生。

所有出班炮当头必须在放炮前按“放炮流程图”汇报管理,凡不检查瓦斯、不符合放炮条件、不向调度室汇报并取得同意的,严禁放炮。

<4>、管理好瓦斯监测系统和瓦斯检定器,对监测探头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调试,对瓦检仪进行维修、集中发放,保证仪器数量,确保仪器仪表的正常使用,为安全生产服务。

4、调整掘、抽、采部署,实行抽、掘、采平衡,把落实防治瓦斯“十二字方针”与矿井的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达到二个消除(消除突出危险、消除瓦斯超限)。

<1>、坚持“多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的方针。

<2>、合理布置瓦斯巷和抽放钻孔,提高瓦斯抽放效果。

<3>、抓紧底板、工作面本煤层的瓦斯抽放。

5、加强顶板管理,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现场情况。

尤其对工作面收尾、初次放顶、过老塘、破碎带等必须制订特殊的安全技术措施,组织人员现场跟班。

6、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采场管理,严禁乱采、滥挖、乱开门。

所有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实行专人维护,确保巷道高度不低于1.6米。

7、加强防治水工作,矿成立防治水领导小组,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制度。



8、强化机电运输管理,严格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管理、检查制度,促进机运达标。

(1)、加强入井设备管理,消灭失爆设备。

(2)、对运转转设备要经常检查,对提升系统和钢丝绳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做工好记录。



(3)、斜井提升,严禁蹬钩,行车时严禁行人,行人严禁行车。

(4)、完善一坡二挡,按规定提升串车数量。

(5)、完善安全供电三大保护装置,保证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可靠,杜绝无计划停、送电。

(6)、坚持使用电煤钻综合保护和“三专两闭锁”。

井下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先检查瓦斯,严禁带电作业,严禁使用无安全标志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完善地面直流保护电源,保证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对供电设备的各种开关、接地保护等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矿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依法搞好安全生产。

2、形成从上而下的安全体系,明确目标,用经济的手段来约束目标的实现。

3、坚持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和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每月由矿长组织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实实在在研究解决安全上存在的问题,防范事故的发生。

4、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用工制度,理顺好用工程序,严禁私招乱雇。

八、强化现场安全监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值班长安监员代表矿行使现场安全质量监督权力,负责全矿质量检监督隐患整改,必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把好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关。

2、安全隐患问题严重时,有权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对危及人身安全的作业场所,有权采取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的措施。

对发生“三违”的人事有权按照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罚。

3、强化安全监察,严肃查处“三违”和事故。

<1>、敢于坚持原则,真正以“三铁”手腕狠处“三违”。

<2>、对“三违”人员采用井口作检讨、通报、罚款等手段,从灵魂深处教育违章人员。

<3>、对任何安全事故均必须以安全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抓住典型事例公布于众,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4、对拒不进行安全隐患整改、安全工作效果差的单位必须进行停工进行培训。

<六>、加大安全责任追究力度,严肃奖惩制度。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业务保安,推行安全责任重奖重罚制度,以推动安全管理,增强安全责任感。

2、明确安全责任,做到管理体系分工具体、职责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