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912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份考试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悠悠千年,chù立的山峰处处皆情。

御风而行,踏访逶yí漫长

的山川之路,那在鸟语花香中yín唱出的歌谣,是孩童最烂漫的心语;溯水而上,伴随幽美的天lài之音,那自阡陌稻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先民们最质朴的祈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多么令人心醉呀!

那一片秀丽恬淡的自然风光。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农谚说: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D.生活像一面

镜子:

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

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3.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妥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多么俗不可耐的话题。

B、他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自以为是。

C、他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D、黄果树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大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

4.病句修改:

(每题2分,共4分)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

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

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5.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本学期,课本上要求我们阅读的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是苏联作家,主人公是(写全名)。

(2)假设你的同桌不爱阅读名著,而你又从阅读名著中受益匪浅,你将怎样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所收获的事例劝导他或她对阅读名著感兴趣呢?

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3)下列是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27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

B.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C.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奥库涅夫,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保尔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能干的士兵,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

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一)古诗鉴赏

6.阅读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①.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

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

②.诗的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怎样?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

阅读崔道融《溪居即事》,完成第7题

溪居①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②是有

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③。

【注】①溪居:

溪边

村舍。

②疑:

以为。

③却关:

打开门闩。

(1)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勾勒出了怎样的村居生活?

(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中“疑”“急”极富表现力,请简单赏析。

(3)说说整首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分)

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减①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

】①减:

不足。

②大将军:

王敦。

③钱凤:

人名。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未之奇奇:

②恒置帐中眠恒:

③既闻所论既:

④丞相语郗信语: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大将军甚爱之”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B.乃记之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

(1)大将军尝先出

(2)信其实孰眠

10.翻译下列句子。

(1)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译:

(2)圣人非所以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

1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5题)

(1)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

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江的涛声。

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

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

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

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

只是草草吃点东西。

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

冻着了?

凉着汗了?

接着母亲又问:

和人怄气了?

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

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

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

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

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

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11)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

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

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12)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

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13)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

,在母子脸颊上升”。

(14)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

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15)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

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16)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

说:

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17)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18)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

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

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9月14日,有删改。

作者耿立)

12.第⑤段中说: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

”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

(3分)

答:

1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任选一题作答)(3分)

(1)那泪从她的眼里

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作者这样写母亲流泪,有什么好处?

答:

(2)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

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撕破喉咙喊”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答:

14.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

15.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0分)

①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我们都会抱怨。

只是,常常抱怨别人多,责怪自己少。

而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

“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不为错误辩护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还可能出类拔萃

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知错不改的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埋下了日后重蹈覆辙的隐患。

③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勇气。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名人伟人无不是从失败中一次次熬过来的。

有的人犯了错误,遭受失败,就牢骚满腹,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

不知,“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

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

当我们勇敢地把错败踩在脚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来的就是成功的美丽。

④而只责己不怨人当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

古人说:

“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只责己不怨人,必是有宽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

这样的人,能潇洒地忽略旁人的诽言谤语,能从容地笑对世间的是非黑白,也更能赢得别人的钦羡与尊重。

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屑于中伤,不畏于人言,谣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

有了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须恨?

⑤其实,人生岂有时时顺心,岂能事事顺意?

那些喜欢抱怨的人迟早会被疏远、被孤立、被淹没,而那些勇于、诚于、乐于责己的

人,会以明智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别样的精彩!

16.本文表达的观点是:

(3分)

17.文章第②段中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18.阅读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4分)(不少于60字)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20分)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

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

经常是老师提醒我:

“我又闻到花香了。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

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

魅力?

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

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⑦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

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

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记录了玉兰花有关的哪些记忆(3分)

20.第4、5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5分)

21.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分条概括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分)

22.请从人物描写

的角度,对第3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4分)

23.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人给我们教悔,令我们难忘,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往事依依》,请结合本文,比较两文作者各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4分)

材料: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有删改)

作文(50分)

24.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

其实,冬天里也有阳光,如果我们能正确面一切。

那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在冬天的阳光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叙事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及真实姓名。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矗迤吟籁

2.D3.B

4、案:

(1)第③句,将“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改为“我校在‘书香校园’活动中”。

(或在“被”前加上“我校”)

(2)第④句,删去“为宗旨”。

(将“为了”改为“以”亦可)

5.

(1)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2)要求:

有称呼,写出阅读名著的益处,语气委婉。

(3)C

6.暮春(或“晚春”“季春”);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答:

修辞手法:

拟人(或夸张)。

表达效果:

①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歌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活泼迷人、充满生机等;②或者: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任意分析1种修辞即可,如果不结合诗句内容则只得1分,)

7.

(1)不知谁家的船没有系好,随风吹到“钓鱼湾”;表现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生活

(2)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3)诗人通过描写宁静、优美、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景色,抒发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8.

(1)①对……感到奇怪;②总,经常;③已经;④告诉(共4分)

(2)B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

(1)大将军/尝先出

(2)信/其实孰眠

10.

(1)(4分)大将军曾经先起来(出去)了,右军还没起床。

(2分)

(2)略(2分)

11.D(每个2分)

12上课没心思听,晚上在家草草吃饭,很早睡(我变得很“倦怠”);母亲问我身体状况,我没言语;晨读课上,我撕破喉咙呼喊;家庭条件极为困难,骗母亲两元钱去买书。

13.

(1)这样写眼泪,是为了表现母亲被偷五块钱后哭泣时间之长,流泪之多,从而凸现母亲的伤心,当年“我”家的贫寒与生活的艰困。

评分标准:

共3分,意对即可。

(2)表现了作者想得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的强烈愿望和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痛苦。

14.这部分插叙交代了当年“我”家的贫寒,写出了母亲被偷五元钱大哭的原因;衬托出“我”对书的强烈渴望,母亲对“我”的关爱。

15.示例1:

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匮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对知识与梦想的追求。

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

(5分)示例2:

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匮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追求梦想,渴望了解别样人生,冲破精神饥渴的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包含了一种顽强拼搏、奋力向上的精神力量。

16.为人处世,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或者“多责己,少怨人”,3分))

17.引证、正反对比论证、例证(三选二,2分),有力得论证了自省的重要性(1分)。

18.注意结合自身作答。

(4分)

19.①父亲摘花送给邻居、老师、同学。

②父亲每天亲手将花插在母亲的耳际。

③我与姐姐在玉兰树下成长。

(每点1分)

20.不能。

(1分)第4、5两段主要写自己总是因贪玩忘记给老师玉兰花和只给自己亲近的同学玉兰花,与父亲形成对比,突出父亲的慷慨大方与无私。

(4分)

21.①香气能令人喜悦;(2分)②在要花和送花中增进友谊。

(2分)

22.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父亲留下一些用手够得着的花让邻居能感受到亲手摘花的乐趣这一细节(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细心、善良的品质。

2分)

23.本文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如下启示:

要热爱生活;要关

爱别人;对人要有爱心;要爱家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分)

《往事依依》作者从国文老师身上获得如下启示:

热爱文学、热爱祖国。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