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054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docx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地作用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实验目的】

1.观察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

2.掌握大白鼠舌下静脉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氯化钡可增加浦氏纤维Na+内向电流,提高舒X期去极化的速率,从而诱发异位性节律。

水合氯醛与氯化钡产生协同作用,诱发大白鼠出现双向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利多卡因与β受体阻滞剂有明显对抗作用,能延缓心律失常的发生或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实验材料】

1.动物:

大白鼠,体重200~300g,雌雄不限。

2.试剂和药品:

10%水合氯醛、10%氯化钡溶液、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

3.装置和器材:

台式计算机、BL410/420生物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动物用心电图导联线〔末端带针〕、大白鼠手术台、注射器、手术剪、镊子、棉球、针头〔4号、7号〕。

【实验方法】

1.取大白鼠一只,称重,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00mg/kg〔10%,0.3ml/100g体重〕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大白鼠手术台上,四肢皮下插入心电图导联线〔右前肢一红色线、左前肢一黄色线、左后肢一绿色线、右后肢一黑色线〕,描记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

2.由大白鼠舌下静脉注射氯化钡4mg/kg〔用时将10%氯化钡稀释成0.4%的溶液,每100mg体重给0.1ml〕。

观察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待心律失常明显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100g,观察记录心律失常消失的时间。

另取一只大白鼠,以同法诱发心律失常,待心律失常明显时,缓慢舌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mg/kg〔0.5%,0.1ml/100g体重〕,观察并描记心律失常消失的时间。

比拟两鼠心电图的变化,看给药后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有无缩短。

【须知事项】

1.根据经验,麻醉不用其他药品。

2.除利多卡因外,还可用普萘洛尔2mg/kg、奎尼丁10mg/kg抗心律失常;亦可用这些药物预防给药,比拟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3.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是双相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约持续15Min。

4.给药途径可以是股静脉、颈静脉、舌下静脉或尾静脉,多采用舌下静脉。

舌下静脉注射时,速度要快,注射完后用棉球压迫片刻。

5.在实验时可全程记录,完毕后可进展返演,以比拟给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讨论思考】

1.试分析氯化钡致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

氯化钡可增加浦氏纤维Na+内向电流,提高舒X期去极化的速率,从而诱发异位性节律

2.利多卡因属于哪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如何?

主要临床应用有哪些?

 

附件一:

一、常用诱发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

药物、电刺激、结扎冠状动脉等整体实验模型,也常用体外实验模型,包括:

心肌细胞培养技术和电生理学技术等,以研究心律失常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

〔一〕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

实验材料:

1.动物:

家兔,体重2~3kg,雌雄不限。

2.试剂和器材:

氯仿,0.01%肾上腺素溶液,受试药品。

复制方法:

家兔称重、固定后,连接心电图机,用麻醉口罩罩住口和鼻部,将氯仿慢慢滴在麻醉口罩上进展吸入麻醉。

当角膜反射消失时〔此时进入麻醉的第三期第一级〕,记录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从耳静脉快速注入0.01%肾上腺素溶液0.5ml/kg,立即记录心电图,以后每隔30s记录一次至心律恢复正常为止。

对照组家兔在实验前静脉注射给生理盐水,用药组家兔可根据药物作用发生快慢,在实验前或注射肾上腺素前用药,然后再由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比拟两组发生心律失常时间和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须知事项:

肾上腺素注射速度要快;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较短应即时观察;麻醉深度影响结果,应保持一致。

〔二〕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

实验材料:

1.动物:

家兔,体重2~3kg,雌雄不限。

2.试剂和器材:

0.01%肾上腺素溶液,受试药品溶液

复制方法:

家兔称重、固定,由耳静脉快速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0.1%肾上腺素60μg/kg,3s内注完〕,通常立即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观察心电图变化,直至完全恢复窦性心率开始实验。

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10min后给同样剂量、同等速度的肾上腺素,观察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

以后每隔1h,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一次,以观察药物作用维持时间。

同法测定给药组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

须知事项:

少数动物给大剂量肾上腺素后会发生心室纤颤而死亡,绝大多数动物3~5min左右即可恢复窦性心律。

〔三〕哇巴因诱发犬心律失常

实验材料:

1.动物:

2.试剂和器材:

3%戊巴比妥钠,0.004%哇巴因溶液,受试药品。

复制方法:

犬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做股静脉插管,记录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

第一次由股静脉缓慢注入哇巴因溶液40μg/kg,如不出现心律失常,30min后可补充20μg/kg,以后每隔15min补充10μg/kg,直至产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为止〔通常需要哇巴因的剂量为60~80μg/kg,少数犬需100μg/kg〕。

待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约10min后,股静脉注入待测药物,观察能否对抗心律失常与其对抗时间等,并以心电图记录之。

须知事项:

诱发心律失常的强心苷多用药物哇巴因,亦可用某某兰和地高辛。

〔四〕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法

实验材料:

1.动物:

豚鼠,体重300g左右

2.试剂和器材:

20%乌拉坦,0.003%哇巴因溶液,受试药品

复制方法:

豚鼠用乌拉坦腹腔麻醉后固定,颈外静脉插管。

先记录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以3μg/min的速度滴注哇巴因,心电示波器连续监视,分别记录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与心跳停止时的哇巴因用量〔通常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的哇巴因剂量分别为〔110±22〕μg/kg、〔164±36〕μg/kg、〔179±22〕μg/kg〕。

给药组先滴注一定量的药物,记录心电图,然后再滴注哇巴因3μg/min,记录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出现时哇巴因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

须知事项:

〔五〕持续恒速静注乌头碱诱发大白鼠的心律失常

实验材料:

1.动物:

家兔、大白鼠或小白鼠

2.试剂和器材:

3%戊巴比妥钠或20%乌拉坦,0.05%乌头碱,

复制方法:

动物麻醉、记录标准肢体Ⅱμg/kg乌头碱的溶液,记录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心跳停止的时间并计算乌头碱的用量。

实验组预先给药。

比拟对照组与实验给药组出现不同心律失常的时间,以与乌头碱用量。

也可一次静脉注射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通常家兔给100~150μg/kg;大白鼠给30~50μg/kg,当心律失常形成10min后〔稳定后〕,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实验组给药物,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直至恢复窦性节律,一般连续20min维持窦性心律者为完全恢复。

记录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须知事项:

静脉注射乌头碱的速度不同,形成心律失常的速度与持续时间也不完全一样,慢速注射〔1~5min注完〕,所用剂量偏下限,一般心律失常约3~10min出现,持续90~120min;快速注射〔3~5s注射完〕,所用剂量偏上限,通常心律失常约持续45~80min。

〔六〕麻醉开胸动物局部应用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法

实验材料:

1.动物:

犬、猫或家兔

2.试剂和器材:

3%戊巴比妥钠或20%乌拉坦,0.05%乌头碱

复制方法:

动物用戊巴比妥钠或乌拉坦麻醉,开胸后给人工呼吸,打开心包,将0.05%乌头碱溶液0.05ml浸透的棉球放置在右心房上,可引起房性心动过速,持续1h或更长。

记录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给药组比照以确定药物是否有效。

假如将乌头碱注入心房壁内或窦房结区的壁内可诱发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

〔七〕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

实验材料:

1.动物:

大白鼠

2.试剂和器材:

20%乌拉坦,3.5%氯化钙,受试药品

复制方法:

大白鼠称重、乌拉坦麻醉后固定,随机分为对照组、给药组。

先预防性给药,然后快速推注3.5%氯化钙〔140mg/kg〕,10s内推完,记录心电图Ⅱ导联,观察其心律失常情况,实验结果以死亡或存活做指标统计其保护率。

须知事项:

此模型仅用于预防给药;统计学用两率的比照。

〔八〕心房局部应用ACh诱发房颤法

实验材料:

1.动物:

2.试剂和器材:

3%戊巴比妥钠或20%乌拉坦,5%ACh,受试药品

复制方法:

动物开胸、描记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后,用浸有5%ACh小棉球置于窦房结区,观察心电变化,1min后用镊子轻捏心房以引起房颤,记录持续时间。

然后再捏心房引起房颤并在1min后股静脉注入药物,观察和记录是否有对抗作用。

另外,抗心律失常的药理学研究还经常应用如下模型:

脑室内给药诱发心律失常法;电刺激中枢神经诱发心律失常;电刺激心脏诱发心律失常模型;冠状动脉两步结扎法诱发心律失常;麻醉大白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心律失常。

 

附件二:

抗心律失常药的根本电生理作用与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一〕降低自律性

药物可通过抑制快反响Na+内流或抑制慢反响Ca2+内流,促进K+外流而减慢4相自动除极化速率〔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或增大最大舒X电位〔腺苷〕,或上移阈电位〔钠通道或钙通道阻滞药〕等方式降低自律性。

〔二〕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可通过促进或加速复极等方式,以减少早后除极的发生,如缩短APD的药物;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的蓄积以减少迟后除极的发生。

如钙拮抗药和钠通道阻滞药分别降低细胞内Ca2+和阻断Na+内流,减少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

〔三〕消除折返

增强膜反响性,改善传导而取消单向阻滞〔利多卡因、苯妥英〕;反之,降低膜反响性,减慢传导而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钙拮抗药或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而终止折返激动。

〔四〕改变ERP与APD而减少或终止折返

一般认为ERP与APD的比值〔ERP/APD〕在抗心律失常作用中有一定意义,比值较正常为大,即说明在一个APD中ERP占时增多,冲动将有更多机会落入ERP中,折返易被取消。

药物对此有三种可能的影响:

1.绝对延长ERP延长ERP>APD,ERP/APD比值增大。

奎尼丁类药物能抑制Na+通道,使其恢复重新开放的时间延长,即延长ERP。

2.相对延长ERP缩短APD>ERP,ERP/APD比值增大。

利多卡因类药物有此作用。

3.促使邻近细胞ERP的不均一〔长短不一〕趋向均一 。

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根据药物对心肌细胞离子转运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一般将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四类。

类别

作用机制

电生理学特点

代表药物

钠通道阻滞药

降低自律性

A

适度阻滞快钠通道,抑制Na+内流

中度抑制0相除极上升速率,减慢传导,延长APD和ERP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B

轻度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轻度抑制0相除极上升速率,改善传导,缩短APD和ERP,相对延长ERP

利多卡因,苯妥英

C

重度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

明显抑制0相除极上升速率,减慢传导很明显,对复极影响小

普罗帕酮,氟卡尼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阻断心脏β1受体

抑制0相除极上升速率,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延长APD,阻断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

延缓复极过程,延长APD和ERP

胺碘酮,索他洛尔

钙拮抗药,阻断L-型钙通道,抑制Ca2+内流

延长动作电位1,2相,抑制4相自动除极化,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lidocaine〕是局部麻醉药,1963年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现广泛用于静脉给药治疗各种危与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体内过程】利多卡因经肝脏代谢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不宜口服给药而常用静脉给药。

本药在血液中约70%与血浆蛋白结合,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t1/2为2h。

【药理作用】利多卡因抑制激活态和失活态的钠通道,阻滞Na+内流,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4相除极速率下降,降低自律性,并能提高致颤阈。

尤其是对除极化组织的钠通道,如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特点仅影响希-浦系统,对心房几无作用。

治疗量的利多卡因对传导速度无明显影响。

在心肌缺血部位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可使传导速度减慢,防止折返激动发生。

相反,在血K+降低或心肌纤维受损时,可加快传导,以消除单向阻滞与折返。

利多卡因缩短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的APD和ERP,以缩短APD更显著,使ERP相对延长〔图21-8〕,有利于消除折返。

【临床应用】利多卡因是窄谱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亦用于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响】较少也较轻微。

严重不良反响多在静脉注射发生。

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嗜睡、眩晕,大剂量静脉滴注过快或肝功能不良可引起心率减慢、惊厥,甚至呼吸抑制等,偶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毒性。

禁用于严重室内与房室传导阻滞者。

心衰、肝功能不全者宜减量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