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216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docx

艺术硕士基础知识记忆导图36论述专项

论述专项

艺术概论(A组)

一、简答题

1.作品主题。

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要素之一,指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体系显现出

来的主要思想倾向,艺术家对作品题材意义及其价值的主要认识态度和评价。

作品主题也称中心思想。

2.艺术流派。

在艺术领域内,某些艺术家由于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近或相似,逐渐集合起来而形成,并通过作品显示出鲜明特征并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集团或派别。

有的为自然形成,有的为自觉形成。

3.简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二、论述题(A组,选一题,每小题30分,每题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

1.试谈艺术的民族特色。

艺术的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在生活基础上,长期原创性的文艺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该民族特定的生活内容和历史文化传统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反

映,是该民族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艺术所独具的特征结构和鲜明标志。

具体说来包括:

选材的民族特色,艺术语言的民族特色,作品结构布局的

民族特色,环境习俗描绘的民族特色,所描绘人物形貌行为方式的民族特色,

人物心理结构的民族特色,艺术家思维方式的民族特色等。

2.试论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前代的艺术总是给后代的艺术以很大的影响和限定;二是后代的艺术又总是要借鉴吸收前代艺术的成果,并丰富艺术宝库。

革新创造是艺术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革决定了反映生活的艺术的相应变化;艺术家必须积极创新,以完成时代变化、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艺术课题。

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

有继承有革新,才有发展;从继承走向革新,在革新中继承,没有革新就谈不上真正的继承。

3.试分析艺术家风格的形成。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基于以下两方面条件的有机结合和长期的创作实践经验积累:

(1)社会条件。

这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社会审美趣味时尚的影响,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同时代艺术家创作的影响等;

(2)个人条件。

这是指艺术家个人的先天生理条件和后天实践心理条件(他的社会存在方式、经历、经验、修养个性特征等)。

社会条件通过个人条件发生作用,在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表现为艺术家对客

观对象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发现,对艺术思维的产物——艺术意象所进行的相

应的独特的艺术传达艺术表现。

4、简要论述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要谈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就先要说一下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趣。

它有以下两个方面:

(1)艺术作品内容的民族精神、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展示,即题材与艺术家对题材的认识、评价及思想感情,即主题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题材与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主观客观两个方面。

艺术的民族性从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两方面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民族精神。

舞剧《丝路花雨》中的敦煌舞姿呈现了我国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特有的s形曲线特征,很有民族性。

(2)艺术作品形式展现民族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的形式有内容诸要素的组织与结构.即组织结构与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即艺术语言。

艺术作品通过这样两种内在和外在形式来展现民族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艺术的民族性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艺术的民族性是多元的,各个民族的艺术风格是有差异的,正是有了艺术的民族性才有了多彩的世界艺术。

2.接下来我们谈一下艺术的世界性。

(1)艺术的世界性是宏观的概念,它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展现的,是通过艺术典型形象获得受众普遍认可接受的艺术作品。

(2)大千世界,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各具特色且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引起了世界性的共鸣,他另一部取材于《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相互联系的,是辨证统一的。

(1)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统一。

民族性表现出了多元性,世界性表现出了同一性。

(2)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民族性可以看成个性.世界性可以看作共性。

(3)艺术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艺术的世界性通过民族性表现。

(4)不能孤立地分离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这样会造成盲目排外与忘本两种不良影响与结果。

4.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影响,在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加,在艺术领域,如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作品《乱》就取材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新好莱坞电影代表《邦妮与克莱德》借鉴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精疲力尽》。

5.总之,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要通过展现民族的精神来表现民族性而不是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这个低级层次,要通过生动的图画即艺术形象,特别是最优秀、最成功的艺术典型来表现民族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情趣,即越有民族性的,越是世界性的。

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辅相承的。

5、试论基础训练对于提升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艺术”这个既具有大众传播功能。

同时又有着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的抽象名词,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关注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艺术的养分,需要艺术的熏陶;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纷纷投身到了专业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深造,以求提高个人的艺术审美与艺术创造能力。

这样一来,基础的训练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

列举以下几个例子进行分析和论述:

l舞蹈:

舞蹈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艺术门类之一了。

它的基础训练对舞者本身要求十分严格,同时训练既枯燥又辛苦。

一部优美的芭蕾舞剧能够使人们享受视觉的盛宴,台上几分钟精彩的表演,不仅让人赞叹、折服,更让人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如果没有扎实的舞蹈功底,怎么会跳出那些既高难又优美的舞姿呢!

没有扎实的舞蹈技巧,又怎么会加深那些舞者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呢!

没有扎实的基础训练和文化内涵,又怎么能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呢!

众所周知,艺术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训练。

2.声乐演唱:

声乐演唱,对于一个声乐演唱者来说,需要天生一副好的嗓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那么只有好的嗓子,而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盲目地、采用不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练习,重者会今后再也唱不了歌,轻者会在对作品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想法,所以拥有一副好嗓子,如果没有掌握基本功,想唱好歌就是空谈。

显然,扎实的基础训练对声乐演唱者是最起码的要求之一。

大家都熟悉、喜爱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他们二位在世界的声乐领域都有着享誉世界的声望,无疑,他们的基础训练是十分扎实的,大到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和控制,小到一个小小的休止符,这些都能体现一个歌者真正的艺术魅力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基础训练。

扎实的基础训练不仅对提高我们艺术创造力起到决定成败的作用,也促使自己更加重视与艺术相关的其他门类的修养。

综上所述,艺术的基础训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而且对我们更好的学习“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艺术创造的能力。

当然扎实的文化底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这样,祖国的艺术之花才会夺目绚丽,光彩照人。

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让我们为自己艺术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上述就是基础训练对于提升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6、联系实例,谈谈你对艺术传统的认识。

我们的世界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抛开任何一段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对于艺术来说,“继承、发展、创新”的观念无不是对我们世界的一种“概括性”解释。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下子凭空产生,就像艺术史上的著名运动的发生,派别的产生一样,看似突然,但确离不开与该事物(事件)相关的历史沉淀与前期积累。

以欧洲绘画为例,它走过了史前、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派等诸多流派。

每一个派别产生都是对它前面艺术成果(即传统)批判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就像文艺复兴的产生,它的传统是中世纪的黑暗和压抑,这就使人们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需要一种清新的艺术观念与形态,而文艺复兴前期的科学家与艺术家们为新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如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这样才有了文艺复兴时艺术的辉煌。

同样就我们中国艺术而言,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视传统。

大家都知道中国绘画与书法从来都

讲究“笔墨传承”,就书法而言,横画怎么写竖画怎么写,书法的布局,章法怎样弄,这绝对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就可以做得好的。

它有它的“法度”,而这种“法度”的产生又是经历了历朝历代.对从甲骨文到篆隶、行楷、草等书法形态提炼与总结的结果,再把这些“形而下”的方法上升到“形而上”的美学高度.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美学精神与人生态度。

这就是传统。

对于艺术传统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只批判而不继承谓之“过激”,过激必定带来破坏,而只继承不批判谓之“过迂”,过迂必定带来艺术的停滞不前。

两者都是有害的。

7、联系实例,谈谈你对艺术的社会功能的理解。

艺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

艺术来源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加之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使艺术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认识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真实面貌。

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认识社会生活。

艺术的认识功能的特点是,艺术的认识是全面的认识,不是片面的认识。

艺术的认识是近似的认识,不是精确的认识。

艺术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

1)通过认识功能.可以使人认识到自然世界的形象色彩。

2)通过认识功能,使人认识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本质特征和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

3)通过认识功能,可以使人认识到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方式。

如,马王堆出土的汉墓有两件纱蚕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罩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华丽纹式若隐若现,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件蚕衣可以使人认识到汉代的审美观,了解社会生活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这是艺术的认识功能。

2.艺术的教育功能。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可以使人对社会、对人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因为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也是包含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

艺术的教育功能的特点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

1)通过教育功能可以使人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净化。

2)通过教育功能,可以使人产生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

3)通过教育功能,使人产生对苦难的同情和邪恶的愤慨。

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表达了作者对把西班牙陷入痛苦和死亡海洋之中的好战集团的愤怒和鄙视,这是毕加索式的哀悼,也教育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3.艺术的审美功能。

这是艺术的最本质,也是最普遍的功能,使人产生美的享受。

同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起到了陶冶情操,净化品德和人格的作用。

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也是通过审美功能发挥作用的。

艺术的审美功能的特点是:

1)通过艺术的欣赏活动,使人获得超功利的快感。

如欣赏《蒙娜丽莎》时的精神享受。

2)使人获得普遍的快感。

普遍的快感是不仅仅由优美而产生美感,悲壮、祟高、滑稽、悲剧也会产生美感。

如欣赏曹禺的《雷雨》。

其人物形象深刻、饱满,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激烈的情节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令观众的心也随着剧情、人物久久不能平静,进而产生美感享受。

总之,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它能使人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全民的精神素质。

 

论述题(B组)

音乐部分

一、简答题

1.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题要点:

西方音乐18世纪的一个重要乐派,主要成就是奠定了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体裁。

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2.交响曲。

答题要点:

西方音乐的重要器乐体裁,起源于意大利序曲,在古典时期发展成熟,海顿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形式。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回旋曲。

二、论述题(选一题,每小题30分,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

1、简论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

贝多芬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人物。

他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

他的音乐作品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伟大、英雄性的精神,更是其它作曲家难以企及的。

他是伟大的音乐家,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九部交响乐、一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等,而最能代表其成就的是他的九部交响曲。

如果说他的第一、第二部交响曲还受到海顿、莫扎特的影响颇深的话,那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则以大胆的创新手法、丰富的和声、复杂的结构等著称。

这部作品本是贝多芬献给拿破仑的,但是在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决然地把题目撕掉,重新命名为《英雄》。

之后他又写成了《第五“命运”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以短小的动机贯穿全曲,乐曲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结构严谨,音乐充满了激情。

而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则是他的《第九交响曲》,又叫做“合唱”交响曲。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大胆地把合唱加入到交响曲中,这在贝多芬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他采用了戏剧家席勒的诗《欢乐颂》,将其放在了第四乐章,使人们在一种祟高、激动、伟大的音乐中,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心灵的净化。

而这首合唱《欢乐颂》也成为著名的篇章。

这种交响曲的形式也启发着后世的音乐家(如马勒的“千人交响曲”)。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和他的交响乐相联系,并被称为钢琴艺术史上的“新约全书”。

最开始创作的几首仍然受到了海顿、莫扎特的影响,但从《c小调“悲怆”奏鸣曲》开始便进人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叉创作了“维特”式的《“月光”奏鸣曲》。

而著名的《“热情”奏鸣曲》则是创作的鼎盛期完成的作品。

此外,还有具有浓郁由园气息的《“田园”奏鸣曲》以及《“暴风雨”奏鸣曲》和《“黎明”奏鸣曲》。

这种形式也启迪了浪漫派音乐家标题音乐的产生。

(但他的奏鸣曲标题也并非都是本人所加)。

此外,贝多芬最著名的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也是其重要作品。

贝多芬是一位性格刚烈,但内心又充满了情感的作曲家,他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之间纽带式的人物,是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创作在形式上、体裁上多方面地启迪了浪漫主义作曲家。

他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甚至说他是人类音乐史的巨大财富。

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英雄性、前进性以及祟高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

 

戏剧部分

一、简答题

1.第四堵墙。

戏剧术语,近代镜框舞台流行后,一般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称为“第四堵墙”。

2.面具。

答题要点:

戏剧术语,化妆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为了掩饰佩戴者原有的面貌而显现其所扮演的脚色的形貌。

面具一般用于两种场合:

(1)宗教活动,如古希腊以至现在非洲的许多宗教活动中。

(2)用于葬礼和相关的纪念活动,如古埃及的法老木乃伊佩戴的金质面具。

(3)节庆活动,如西方狂欢节上人们常佩戴各种面具。

(4)戏剧演出。

戏曲部分

一、简答题:

1.梨园

答题要点:

唐玄宗时,宫廷内专门训练俗乐乐工的机构。

梨园在当时的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光化门(一说芳林门)外的禁苑中,内有“梨园亭”,供演奏乐曲用;有“会昌殿”,是玄宗亲自按乐的地方。

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器乐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为鼎足而三的机构。

当时凡为人所爱好的乐工,多出身于梨园,“梨园弟子”遂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子弟”。

2.唱念做打。

答题要点: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3.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

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的区别是:

(1)对舞台时间空间关系的处理不同。

(2)西方戏剧表演重逼真,戏曲表演重程式。

电影部分

一、简答题。

1.简述“声画关系”的类型。

答题要点:

可以从两个层面认识:

从形式层面看,“声画关系”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立,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于画面中;声画分立指声音来自画面之外。

从内涵类型来看,“声画关系”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声画合一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与情绪基调上保持一致,声画对位则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或与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相反。

2.什么是“蒙太奇”?

答题要点:

法文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广义而言,蒙太奇是电影反映现实的基本艺术方法或艺术思维方式,即根据主题需要、情节发展、观众心理,将影片内容分解成不同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

然后运用艺术技巧给予拍摄对象重新组接构成有机的艺术整体。

狭义而言,就是电影语言符号系统的修辞手法和技巧。

3.什么是“蒙太奇”(montage)?

它和“场面调度”或“长镜头”的区别在哪里?

答题要点: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组合装配之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蒙太奇理论遭到包括巴赞在内的

一些电影理论家的非议。

(蒙太奇手法把时间和地点均不相同的片断有机地组接

起来,不仅使电影的情节有顺序地向前发展,而且通过各种不同的镜头的衔接,

可以产生一种超过电影画面内容的艺术感染力,产生诗情画意。

二、论述题(选一题,30分,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

1、简论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特征。

1.电影艺术是一门以视昕为基础的综合性艺术,电影艺术的主要表达手段是要通过视和听来体现,也是电影区别于文学、绘画、雕塑等等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视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语言。

2.电影艺术同时也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综合的艺术。

通过连续的画面与声音表现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状态结合,电影的视听语言既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表达空间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空间内表达时间的流动。

3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的表达都是基于人的视听感官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包括:

视觉残留、透视成像、视听融合三个主要方面,可以表达出电影艺术需要的运动画面、画面空间、语言、音乐等要素。

而通过观众对画面、声音等的感知,对剧情的理解、画面声音的思考产生理解、共鸣、感情等则是心理基础的反映。

4.视听语言还具体表现在视和听上,视觉表达包含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构图、景深等各方面表达画面。

不同的画面表达也能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如紧张、刺激、震撼、优美、宏大等等情感共鸣;听觉方面可以表达人声、音乐、音响三大类,人声可以是对白、旁白等用于表达剧情、演员内心活动,音乐可以根据画面进行气氛的烘托渲染,如舒缓、紧张等。

音响是画面表达内容中各种音效,如自然声、城市汽车声等方面。

视与听的融合更加强化了对观众的情感激发。

5.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中蒙太奇与长镜头是其重要的应用手段。

蒙太奇是镜头画面有目的、有秩序的组接,不同的组接方式能够表达如时空跳跃、转换、各种不同的叙事手法、视觉上的延伸、缩短或情感的隐喻表现等;长镜头有连续长时间拍摄特性,还能表达连续性画面、纪实性特色,以上二者都是视听语言特征的应用。

6.视听语言综合表达了电影艺术的逼真性、虚拟性、表现性等方面。

这些都基于视听的融合,如画面的真实、观演的虚拟与心理真实多方面的艺术表现。

总之,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中,是电影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理解与应用视听语言。

 

广播电视部分

一、简述题

1.影视镜头及其基本分类。

答题要点:

(1)视听语言的基本表意单元(或最小单位)。

(2)主要类型包括固定镜头(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运动镜头(推、拉、摇、移、升、降);长镜头(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综合运用)等。

2.综艺节目。

答题要点:

(1)多种文艺形式综合而成的广播电视节目。

(2)传统文艺与亚艺术混合编排的节目。

3.音乐电视(MTV)。

答题要点:

(1)电视音乐艺术片的一种样式;

(2)以声画结合的方式阐明音乐(或歌曲)的主题内容、意境意念;

(3)画面往往具有非纪实的表现功能,即运用夸张变形象征意象和蒙太奇手段表现主观情感,从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以下可不答:

20世纪60年代,作为音乐的商业促销手段产生于英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世界性电视文化的一种样式,并制为光盘,商业发

行。

4.电视文艺。

答题要点:

(1)以文学艺术、文艺演出等基本素材加工创作的电视化的文艺节目;

(2)节目形态包括电视文学、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音乐、电视歌舞、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曲艺杂技、电视综艺、电视文艺专题电视剧等;

(3)制作和播出方式包括直播和录播。

二、论述题(选一题,30分,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

1.试论广播电视的节目分类。

答题要点:

(1)按内容和社会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社教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2)按组合方式,可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

2、简论广播电视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答题范例:

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由音乐、小品、歌舞、戏剧、杂技等节目串联而成,并通过电视台制作、编排、发射或通过有线网络等技术手段传播到观众的家里.观众通过接收终端——电视机进行欣赏和观看。

1.电视技术有赖于电视技术作为传播手段,进行传播。

(1)电视艺术是综合的文艺节目,通过现场拍摄,转录等技术手段,实现影音同画的节目源,并储存在相关的录像带、DVD、海量硬盘中。

(2)这些事先制作好的文艺节目或者新闻,通过电视台发射信号,无线的或者有线的传播到观众面前。

2.电视技术促进电视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1)即时性:

电视直播,采用先进技术,可以使现场的情景,比如足球、篮球比赛,传播给另一个地方的观众,即便观众不在现场,也可以同时观看到比赛直播,拉近了空间距离,比如:

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在农历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播,最高的收视率达到十多亿人同时收看。

这就使得电视艺术能够被更多的人欣赏,满足更多的人的审美需求。

(2)电视技术能够满足观众更广泛的选择性。

1)电视技术实现了多个节目、信号的同时传播,有的多达1000套。

2)电视技术的编码技术,实现了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个人喜欢的文艺节目。

有相关电视机构调查统计,人们用遥控器换台的频率是65秒。

(3)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电视艺术有了更大的空间。

1)数字电视。

新的编码方式,使图像和声音信号更加清晰.传输效率更加提高。

2)HDTV(高清电视)。

这是电视最新的图像标准,这是一个新的电视信号标准,相对以前的图像解晰度321×280像素,提高了720线,提高到了1080ip的更高图像解晰度。

3)大画面电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视机的屏幕画面越做越大,从以前的21寸最大到35、36寸,甚至102寸,这就使得人们能欣赏更加细致的画面.文艺节目也更能吸引人和增加表现力、感染力。

3电视艺术对电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艺术是不断在创新的综合艺术形式,比如:

现在选秀节目“超级女生”是一档综合艺术,它不但要观众单方面的欣赏,更侧重观众的参与度,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