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223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docx

中压产品生产工艺文件

XXXX电气有限公司

发放号:

文件编号

ZJ-01-2010

生产工艺文件汇编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01-08发布2010-01-18实施

XXXX电气有限公司

设备操作规程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页码

备注

1

设备操作规程目录

2

2

板料下料工艺规程

ZJ-01-01-2010

3

3

板料弯边工艺规程

ZJ-01-02-2010

6

4

电焊焊接工艺规程

ZJ-01-03-2010

8

5

开关柜台架工艺规程

ZJ-01-04-2010

10

6

母线加工工艺规程

ZJ-01-05-2010

12

7

铜母线搪锡加工工艺规程

ZJ-01-06-2010

17

8

母线涂敷导电膏工艺规程

ZJ-01-07-2010

18

9

二次线配制工艺规程

ZJ-01-08-2010

19

10

装配工序作业指导书

ZJ-01-09-2010

22

11

箱变装配工序作业指导书

ZJ-01-10-2010

25

12

高压装配工序作业指导书

ZJ-01-11-2010

29

板料下料工艺规程

ZJ-01-0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电器设备板料零件落料,同时也适用于其它产品的板料零件落料。

2、使用设备和工具

2.1剪板机4×2500

2.2钢板尺1000-2000mm

2.3钢卷尺3500mm

2.4直角尺150mm

2.5活扳手1250450

2.6划规

2.7木榔头

2.8折弯机

2.9气焊工具一套

2.10冲床

3、工艺准备

3.1熟悉图纸和下料尺寸、规格,查对派工单是否与图纸要求相符合。

3.2查对材料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3检验剪板机工作状态是否完好。

3.4准备好所用的工具,量具等。

4、工艺规程

4.1根据图纸及派工单在板料上划线。

4.2经过检查符合开工条件时,开动剪板机。

4.3操作剪板控制部分,进行剪板下料。

4.4首件自检合格后交检<首件必须有明显符号>。

4.5成批板料下料加工时,应5-10件抽检一次,防止剪板机定位偏移造成成批报废。

4.6每一种零件加工完毕后,末件交检<末件也必须有明显符号>。

4.7材料的套裁使用,合理排料,应根据批量先下大料,后下小料,必要时进行套裁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5、工艺要求

5.1对已加工的零件,按图号写上标记,分别放置,不得任意堆放。

5.2板材下料公差<见表1>

表一

尺寸范围mm

偏差值mm

0-180

±0.5

±0.5

180-250

±0.9

±0.5

251-315

±1.0

±0.5

316-400

±1.1

±1.0

401-500

±1.2

±1.0

501-1000

±1.5

±1.2

1001-1500

±2.0

±1.5

1501-2000

±2.5

±2.0

2001-3000

±3.0

±2.5

5.3板材形位公差<见表2><见表3>

表二

标称尺寸

公差

相邻两边不垂直度a

截面不直度b

6~50

-0.5

0.5

/

50~120

-0.8

0.8

/

120~500

-1.0

1.0

0.5

500~1250

-1.5

1.0

1.0

1250~3150

-1.5~20

1.0~1.5

1.5

用对角线测量法表三

标程面积

a-b对角线差

500以下×500以下

1.0

500以下×500以下~1000

1.5

500~1000×500~1000

2.0

500~1000×1000以上

2.5~3

5.4剪好的坯料应按不同零部件规格进行码放,并根据图号进行编号,转下道工序。

5.5剪板机台面严禁堆放工具及其它材料,剪切余料的宽度不得大于50毫米,剪切最小宽度不得超过机床要求范围,特殊情况,须有工艺文件,注明后方可使用。

5.6允许最大毛刺见表四

(表四)

材料厚度

0.15~1.5

>1.5-4

>4-6

最大毛刺

0.05

0.05

0.05

6、检验

根据工艺要求及图纸进行检验

注:

a(系指零件成形尺寸公差)下料尺寸公差均按表二、表三检验

b展开尺寸计算K值见附表

c表五只限于90°弯曲,系数K值仅作参考

T料厚

K系数

R弯曲半径

A B图示形成尺寸

ab展开尺寸ab=A+B=K

应用举例

已知:

R=2 T=2 a=20b=360

求:

展开尺寸e

解:

查表五K=3.3

e=360+20×2-3.3×2=393.4

弯曲半径R  弯曲度为90°

0.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12.0

15.0

0.5

0.82

1.0

1.3

1.4

1.7

1.9

2.3

2.8

3.1

4.1

4.9

5.7

7.0

0.8

1.2

1.4

1.6

1.8

2.0

2.3

2.7

2.1

2.5

4.4

5.2

6.1

7.4

10

1.4

1.6

1.8

2.1

2.3

2.5

2.9

3.4

3.8

4.7

5.5

6.4

7.7

1.2

1.7

1.9

2.1

2.3

2.6

2.7

3.2

3.6

4.0

4.9

5.8

6.6

8.0

1.5

2.1

2.3

2.5

2.7

2.9

3.1

3.5

4.0

4.4

5.3

6.1

7.0

8.3

1.6

2.2

2.4

2.6

2.8

3.0

3.2

3.6

4.1

4.3

5.4

6.3

7.1

8.4

2.0

2.6

2.9

3.1

3.3

3.5

3.7

4.0

4.6

5.0

5.9

6.8

7.6

8.5

2.5

3.3

3.5

3.7

3.9

4.1

4.5

4.7

5.2

5.6

6.5

7.5

8.4

9.5

3.0

3.9

4.1

4.3

4.5

4.7

4.9

5.3

5.8

6.2

7.7

7.9

8.8

10.1

3.2

4.1

4.3

4.5

4.7

5.0

5.2

5.6

6.0

6.5

7.3

8.2

9.1

10.4

3.5

4.5

4.7

4.9

5.1

5.3

5.6

6.0

6.4

6.8

7.7

8.5

9.4

10.7

4.0

5.1

5.3

5.5

5.7

5.9

6.1

6.6

7.0

7.4

8.3

9.2

10.0

11.3

4.5

5.7

5.9

6.1

6.3

6.5

6.7

7.2

7.6

8.0

8.9

9.8

10.6

12.0

5.0

6.3

6.5

6.7

6.9

7.1

7.3

7.8

8.2

8.7

9.5

10.4

11.4

12.5

板料弯边工艺规程

ZJ-01-02-2010

1、选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电器设备:

板材零件的弯边,同时也适用于其它产品板材零件的弯边。

2、设备及工具

2.1弯边机W67Y-63/2500

2.2游标卡尺,精度0.05;

2.3钢卷尺2m;

2.4直角尺250;

2.5活络扳手300

3、工艺准备

3.1熟悉图纸,检验弯边前板料展开尺寸是否正确,弄清折弯方向,折弯尺寸,判明主要尺寸。

3.2根据图纸要求,选择折弯机上的尺寸和底槽。

3.3检查设备性能是否良好。

3.4检查上道工序加工尺寸,应特别注意切角尺寸。

4、工艺过程

4.1根据图纸要求调节定位后,启动设备,待运行正常后开始工作,

5、工艺要求

5.1对已加工的零件,按图号写上标记,分别全理放置,严禁任意堆放,防止放置不当造成已加工零件变形和报废。

5.2板材折弯公差<见表1>

尺寸范围mm

偏差值mm

180-250

±0.9

±0.9

±0.9

251-315

±1.0

±1.0

±1.0

316-400

±1.1

±1.1

±1.1

401-500

±1.2

±1.2

±1.2

501-1000

±1.5

+0

-1.5

+0

-1.5

1001-1500

±2.0

+1.0

-2.0

+0

-2.0

1501-2000

±2.5

+1.0

-2.0

+0

-2.5

2001-3000

±3.0

+1.0

-3.0

+0

-3.0

5.3折弯后,如达不到要求,应进行人工整形。

5.4折弯后,板面尺寸公差及折弯高度公差,折弯方向按图纸要求。

5.5弯好的零件应按不同规格码放,在工作架上,不能任意堆放,以免影响板面质量。

5.6对接钢板的焊接部分需弯曲时与刀口接触的焊疤一定磨平或避开,腐蚀严重的板料禁止折弯。

5.7折弯零件的弯度和厚度不应超出本设备的技术性能。

5.8折弯有关技术数据关系参照使用机床所提供数据。

6、检验

按5.1-5.6条检验。

电焊焊接工艺规程

ZJ-01-03-2010

1、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低碳钢等所制成焊件的手工电焊接。

2、设备及工具

2.1交流弧焊机

2.2300-500安培电缆及焊钳。

2.3手握式(或头盔式)面罩及8-9级深度(绿色、兰色或褐色)的黑玻璃可选用。

2.4手套、脚盖等焊接保护用品。

2.5清渣用小锤等

2.6工作台及其它夹具等。

2.7电焊条,应符合GB5117-85。

3、准备工作

3.1焊接接头及坡口的准备:

一般焊接型式可有对接、搭接、角接及丁字接头等,具体要求应按图纸要求施工。

3.2根据被焊接钢材性质及要求,选用不同的电焊条,一般常用规格如下:

表一

统一牌号

相当国际

药皮类别

焊接电源

主 要 用 途

结421

T421

钛 型

交直流

一般低碳钢结构特别适用于薄板小件及

短接的间断焊如要示表面光洁的盖面焊

结422

T422

钛钙型

交直流

较重要的低碳钢结构

结425

T425

锰 型

交直流

一般低碳钢结构及铸件的焊接

结426

T426

低氢型

交直流

重要低碳钢低合金钢及受动负荷的结构

结506

T506

低氢型

交直流

中碳钢和普低钢的焊接

选用适当焊条直径,一般根据被焊金属的厚度选择其关系见表二。

被焊金属厚度(㎜)

1-2

3

4-5

6-12

13以上

焊条直径(㎜)

2-2.5

2.5-3.2

2.-3.2

4

5以上

公司常用焊条直径范围为:

3-4、3.2、2.5毫米。

4、工艺规范

4.1各种焊接、对接、V形对接、角接的焊缝尺寸及焊接规范的规定及选择。

结构钢电焊条件

5.1清除焊渣,自检焊缝与焊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5.2焊缝上如有遇到未焊透,裂纹等缺陷者,应完全凿掉重新焊接,焊缝外部不允许有

气孔及夹渣,出现缺陷的可以补焊,不允许在工作表面引弧。

5.3焊缝表面要求平滑,匀整,过度不平滑匀整的焊缝必须用凿子去除,重新焊接。

5.4图纸如有要求致密性或承受压力者,焊后应按图纸要求进行试验检查不应有渗漏及

发汗现象。

5.5焊件须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转下道工序。

6、注意事项

6.1操作人员进行焊接时,应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6.2焊接设备及工作台,工作时必须接地。

6.3电焊工作地周围应用遮光屏挡好,防止损伤周围人员的眼睛。

6.4电焊工作地点严禁堆放易燃品或爆炸品,在室外工作时焊接地点与易燃物距离最少应保持5米,以防发生火灾。

6.5工作场地应保持清洁,整齐,作业完毕立即关闭电源。

开关柜台架工艺规程

ZJ-01-04-2010

1、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低压开关柜控制屏,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及非标准控制屏(台)箱等台架焊接而成形。

2、工艺装备

各种开关柜,箱体的标准焊夹具。

3、工艺要求

3.1板料零件经弯边后,应检查外形尺寸及平面度,如不符合图纸要求,必须整形。

面板门的平面度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尺寸范围mm

偏差值mm

<500×<500

1.0

<500×>500

1.5

>500×>500

2.0

3.2门角及弯边后角必须使用电焊焊角,且焊角后须在砂轮机上进行磨角,磨角后的边缘应光滑平整,如达不到要求应进行修整。

3.10去净焊接药皮,氧化膜及电焊溅滴,若焊疤较高或较大,影响装配及美观,应整平,锉光至符合质量要求。

3.11焊夹具中取出的台架,应按图纸进行检验,如不符合图纸要求,则需校正,直至符合图纸要求为止。

3.12利用夹具进行铰缝焊接,门与门柜之间转动部分则要求保证一定间隙,防止在开启时碰漆。

3.13门的开启应灵活,开启角度不小于90°,关上后不应有翘角及鼓肚现象且门缝均匀,缝隙差其垂直和水平方向均不得大于1.5mm。

3.14二次配线用支架的配置。

根据二次配线途径及图纸要求在合适的位置,焊接二次配线用支架。

3.14.1低压柜支架间距:

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

尺寸范围mm

偏差值mm

180-250

±0.9

±0.9

±0.9

251-315

±1.0

±1.0

±1.0

316-400

±1.1

±1.1

±1.1

401-500

±1.2

±1.2

±1.2

501-1000

±1.5

+0

-1.5

+0

-1.5

1001-1500

±2.0

+1.0

-2.0

+0

-2.0

1501-2000

±2.5

+1.0

-2.0

+0

-2.5

2001-3000

±3.0

+1.0

-3.0

+0

-3.0

注:

若图样上有要求时,应按图样为准。

3.14各平面对角线之差的绝对值见表3

尺寸范围mm

偏差值mm

500以下×500以下

1.5

500以下×500以上

2.0

500以上×500以上

2.5

4、注意事项

4.1在组件与部件焊接中,首先应检查零部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不符合图纸要求,

应停止施工。

4.2批量生产的产品,首先必须自检认为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3施工中,要注意安全,具体按有关文件规定。

母线加工工艺规程

ZJ-01-05-2010

1、守则适用于低压成套电器设备中硬母线的加工,安装及验收。

2、设备工具

剪板机(或母线切断机)冲床、母线折弯机、冲孔模、钻模、手锯、橡皮锤、洋冲、2m卷尺、1m钢尺、0.3m钢尺、直角尺、钢丝刷。

3、铜、铝母线材料应具有出厂试验合格证,否则应进行抗拉强度延伸率的试验,其标准如下:

3.1抗拉极限强度

硬铜母线,厚度1.35-3.28毫米不小于27公斤/毫米2,厚度3.53毫米以上者不小于26公斤/毫米2。

3.3电阻率(20℃时)

铜母线e=0.0172欧姆.毫米2/米,铝母线e=0.0295欧姆.毫米2/米。

3.3 延伸率

铜母线不小于6%,铝母线不小于4-8%。

3.4母线材料应平整洁净,不应有裂纹或裂口,折迭及夹杂物。

母线表面的划痕,气孔,坑凹,起皮等缺陷所引起的断面误差,对铜母线不应超过计算截面的10%,对铝母线不应超过3%。

4、矩形母线的允许裁流量一般应根据发热来选择,接触面不搪锡,镀锡,或未涂导电膏的母线应按附表1选择,接触面搪锡,镀锡及涂导电膏的母线应按表2选择。

5、母线材料的校正、校直,加工方法及要求如下。

5.1用手工校正,校直

5.2铜铝母线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允许用橡皮锤敲打,但不允许有明显的锤击印痕。

6、母线下料

6.1母线下料长度应按图纸规定的尺寸或按现声实际尺寸剪切。

6.2材料切断时直角的允许偏差见表1。

表1(单位:

毫米)

材料宽度B

<40

>40~65

>65~120

允许偏差C

0.8

1.0

1.2

6.3以材料厚度为基准的切面允许偏差见表2

表2(单位:

毫米)

材料厚度Т

3-4

>4-5

>5-6

>6-10

允许切面斜度δ

0.7

1.0

1.5

2.0

7、母线的弯形

7.1矩形母线的弯曲一般应进行冷弯,如需加热时,其温度和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7.2母线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要求见表4。

7.2.2反复弯曲只允许有一次。

项次

母线材料

加热温度℃

加 热 方 法

1

250~300

电炉加热,保温3小时,空气中自然冷却

1

350~400

电炉或木材加热,保温5-10分种,水冷却

8.4母线搭接连接时,其接触部分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母线的宽度,若图纸无规定时,应参照附表5的要求。

8.5经下料,冲(钻)弯制等加工后的母线如有毛刺及变形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要求如下

8.5.1凡是用冲床或钻床加工的孔如有毛刺均应清除,一般的加工方法是用大于孔径3mm以上的钻头锪去毛刺,也可用锉刀进行清除。

3.5.2凡是用板料剪下的母线,边缘的毛刺,可用锉刀清除。

8.5.3母线在冲孔或钻孔后,如果接触面发生局部变形,影响接触应进行整形。

9、接触面的加工

9.1母线接触面是母线连接的关键部位,接触面加工的好坏对提高母线允许载流量,降低连接处温升,保证运行的可靠性,起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工艺加工。

9.2母线与母线及母线与电器端子的连接应根据不同材料按下列规定进行。

接触面应搪锡或镀锡

9.2.2铝-铝

搪锡或涂导电膏

9.2.3铜-铝

方法有两种

9.3铜母线的接触面的加工方法如下

9.3.1铜母线接触可以在压平模在压床(或冲床)上压平,并使接触面呈现有规则的众多的小接触点。

9.3.2如无上述工艺装备可用粗挫刀将接触面锉成粗糙而平坦的形状。

9.3.3将加工好的铜母线进行酸洗处理,清除表面的氧化层及污物。

9.3.4酸洗后立即进行搪锡或镀锡。

9.4铝母线接触面的加工方法如下

因为铝极易氧化,而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是一种良好的绝缘体,它会造成铝母线螺钉连接处很高的接触电阻和较高的运行温升,因此,在加工时应尽量避免氧化。

“”的规定进行处理。

9.4.2经过初步处理的铝母线,应迅速涂导电膏。

9.6母线经加工后其截面的减少值,铜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超过5%。

10、母线相序排列及涂色应符合表5的规定(以产品的正面方向为准)。

表5

相  序

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前后排列

颜  色

A

B

绿

C

中性线

最  下

最  右

最  前

淡  蓝

注:

在特殊情况下,若按此相序排列会造成母线配置困难时,可以不按本表规定。

11、母线的安装

11.1用螺栓连接的母线,使用的坚固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41000安以上母线连接处垫圈相互之间应有1毫米以上距离,以防止磁通引起发热。

11.1.5螺栓在拧紧后,螺栓应高出螺帽2-5扣。

表6

项 次

螺栓直径

mm

垫圈尺寸(mm)

附表3的母线连接序号

外径

内径

厚度

1

6

14

6.5

3

18 32 38

2

10

22

10.5

4

1115 16 17 19 20 21 22

24 30 31 34 36 37

3

12

28

34

13

13

4

6

7 9102325263335

12131429

4

16

37

42

16.5

16.5

6

6

3 5 6 8 (12) (13) (14) 27

28 (29) 2  4

5

18

42

19

8

1

注:

带括号的序号相应于附表3的备注栏的说明。

11.1.6母线的连接螺栓的两侧均应加垫并应有防松装置。

11.2母线的连接螺栓应逐个拧紧,但不应过紧或过松,推荐采用扭力搬手来拧紧。

11.3所有母线接点的接触部分应紧密接触,并应以0.05毫米×10毫米的塞尺检查

,其塞入深度对于母线宽度有60mm及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在母线宽度50mm以下者不得超过4mm,母线接触点的接触处不得加塞垫片。

11.4母线相互连接或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时,不应使其接点受到任何外加压力。

11.5母线在绝缘子上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1.5.1当母线电流大于1500A时,每相母线的铁件及母线支持夹板的零件(双头螺栓,压板,垫板)应不使其成闭合磁路。

11.5.2当母线平放时,母线支持夹板上部压板应与母线有1.5~2毫米的间隙。

11.5.3母线支持夹板与支持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不应使其支持的母线受到任何机械压力。

11.5.4母线在支持绝缘子上的结实固定点,应位于母线全长或两个较长母线伸缩补偿接头的中间,以便使母线有纵向伸缩的可能。

11.6母线及导线部分应无显着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11.7多片短形母线间应保持与其厚度相同的间隙,片间应按设计规定放置加强衬垫,两相邻衬垫的垫圈不应相互碰触,应有3mm以上的间隙。

11.8交流1000A及其以上的母线在穿过封闭铁架或铁板时,要避免因涡流所引起过热,一般保证三相母线同时从一个铁架或铁板中穿过。

11.9当母线跨距过长,因振动和电动力的作用易产生短路现象时,应当在跨距间的适当位置敷设母线夹。

11.10母线装好后,应便于电器设备和母线的维护和检修。

11.11母线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图纸和供需双方的有关协议施工,保证接线正确,力求整齐美观,尽量减少接头弯曲,交叉,重叠等现象,并且要努力节约材料。

附表1矩形母线的允许载流量(交流/直流)

规格(mm)

重量(kg/m)

允许载流量(V)

并联根数

并联根数

1

2

1

2

15×3

0.4

0.12

170

――

134

―――

20×3

0.53

0.16

223

――

174

―――

25×3

0.67

0.2

277

――

213

―――

30×4

1.07

0.32

385

――

294/300

―――

40×4

1.42

0.43

506

-/883

388

-/601

40×5

1.78

0.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