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248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docx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

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一说钱塘(即浙江杭州人)。

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

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WTT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群英会蒋干中计原文

原文:

却说周瑜送了玄德,回至寨中,鲁肃入问曰:

“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

”瑜曰:

“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

”肃愕然。

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

瑜唤入。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

“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下,喝斩来使。

肃曰: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瑜曰:

“斩使以示威!

”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

瑜自部领诸将接应。

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

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

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

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

“吾乃甘宁也!

谁敢来与我决战?

”蔡瑁令弟蔡壎前进。

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壎射来,应弦而倒。

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当。

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

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

周瑜又催船助战。

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曹军败回。

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

“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蔡瑁曰:

“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

故尔致败。

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操曰:

“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

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

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

左右告曰:

“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

”瑜亦心惊。

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

“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问:

“水军都督是谁?

”左右曰:

“蔡瑁、涨允。

”瑜思曰:

“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

“周瑜偷看吾寨。

”操命纵船擒捉。

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

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操问众将曰:

“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

吾当作何计破之?

”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幕宾。

操问曰:

“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

”干曰:

“丞相放心。

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操问:

“要将何物去?

”干曰:

“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

“故人蒋干相访。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

“说客至矣!

”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众皆应命而去。

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

瑜拜迎之。

干曰:

“公瑾别来无恙!

”瑜曰:

“子翼良苦:

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

”干愕然曰:

“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

”瑜笑曰:

“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干曰: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瑜笑而挽其臂曰:

“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

既无此心,何速去也?

”遂同入帐。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

分两行而入。

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

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

瑜告众官曰:

“此吾同窗契友也。

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

公等勿疑。

”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

“公可佩我剑作监酒:

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

”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曰:

“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

”说罢,大笑畅饮。

座上觥筹交错。

饮至半醋,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

瑜曰:

“吾之军士,颇雄壮否?

”干曰:

“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

瑜曰:

“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干曰:

“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瑜佯醉大笑曰:

“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干曰:

“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

”瑜执干手曰: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言罢大笑。

蒋干面如土色。

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

“此皆江东之英杰。

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

歌曰: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歇罢,满座欢笑。

至夜深,干辞曰:

“不胜酒力矣。

”瑜命撤席,诸将辞出。

瑜曰:

“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蒋干如何睡得着?

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周瑜时,鼻息如雷。

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干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

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

早晚人到,便有关报。

幸勿见疑。

先此敬覆。

”干思曰:

“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

”遂将书暗藏于衣内。

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

瑜口内含糊曰:

“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

”干勉强应之。

瑜又曰:

“子翼,且住!

......教你看操贼之首!

......”及干问之,瑜又睡着。

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

“都督醒否?

”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

“床上睡着何人?

”答曰:

“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

”瑜懊悔曰:

“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

”那人曰:

“江北有人到此。

”瑜喝:

“低声!

”便唤:

“子翼。

”蒋干只妆睡着。

瑜潜出帐。

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

“张、蔡二都督道:

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少顷,瑜入帐,又唤:

“子翼。

”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

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

“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

”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

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

军士问:

“先生那里去?

”干曰:

“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军士亦不阻当。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

操问:

“子翼干事若何?

”干曰:

“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操怒曰:

“事又不济,反为所笑!

”干曰:

“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

乞退左右。

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

操大怒曰:

“二贼如此无礼耶!

”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

操曰:

“我欲使汝二人进兵。

”瑁曰:

“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

”操怒曰:

“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

”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

操喝武士推出斩之。

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

“吾中计矣!

”后人有诗叹曰:

“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谁料今朝剑下亡!

”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

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

“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众皆嗟呀不已。

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大喜曰:

“吾所患者,此二人耳。

今既剿除,吾无忧矣。

”肃曰:

“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贼不破乎!

”瑜曰:

“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

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

”正是:

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

未知肃去问孔明还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

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1.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

有谁看过吗?

它的全称是什么?

作者是谁?

写什么时候的事情?

写些什么?

教师小结: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

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

《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要重点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教师提示:

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3.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

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

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

明确:

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

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

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结尾周瑜中计杀蔡、张。

10段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三)、研读讨论:

[重难点突破]

问题一:

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

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周瑜为什么要除蔡、张二将呢?

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有关。

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

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待这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

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理之处。

问题二:

蒋干自荐去说降周瑜,向曹操夸下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必要成功”。

这些话与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蒋干盲目向曹操夸海口,到东吴却碰了壁。

一见面就被周瑜封住了说降的口。

大会群英,蒋干又为东吴英雄荟集、“兵精粮足”及周瑜忠于东吴的坚定心志所慑服。

蒋干眼看无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心急如焚,与周瑜同榻共寝,可是“如何睡得着”。

此时他发现一封蔡、张降吴的密信,真是绝处逢生,正好带回去交差邀功。

由于这一心理因素,使蒋干分不清书信的真伪,极易受骗中计。

因此,蒋干出发前的夸海口与到东吴后的窃书中计有着必然的演进规律。

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问题三:

一封假书信为什么能瞒过蒋干、曹操二人?

蒋干除了由于受急于要捞点情报以便回去交差这一心理因素驱使而使他分不清真假以外,还因为周瑜特意安排了一些迷惑他的细节,被一步步引入圈套。

一是周瑜故意合着假书信的内容说梦话,让蒋干相信降书属实;二是安排人在四更时来向周瑜报告“江北有人到此”,还在与周瑜密语时故意漏出一句“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令蒋干对书信之事确信无疑。

再说曹操,三江口之战“东吴兵少,反为所败”,他在怪蔡、张二人“不用心”时,已对这两个荆州降将不放心。

看到蒋干带回的降书中有“降曹”“迫于势耳”、“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之语,都与蔡、张的身份、练兵的做法相符,遂使曹操也受骗中计。

所有这些情节都能前后照应,上下合榫,这是小说情节处理的高明之处。

问题四:

曹操斩杀蔡、张二将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

“细作探知”一节是这则故事的尾声,不仅为了交待周瑜反间计的成功,与开端相呼应,还体现了这一反间计对长篇小说后面的情节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

问题五:

小说写周瑜有哪些主要情节?

这些情节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

毁书斩使,挫败曹军,暗窥水寨,款待蒋干,施反间计,诱人中计等。

他既有决断大谋略的气魄(经过实地察看之后决定设计先除“深得水军之妙”的两个将领,以削弱曹操的水上战斗力,能抓住主要矛盾,迅速作出决断),又有捕捉小的战机的敏锐(一听说蒋干来访,立刻决定利用蒋干施行反间计)。

反间计施行的计划又安排得非常缜密,引人入彀。

足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统帅。

问题六:

周瑜在接待蒋干时的六次“笑”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闻干至,笑谓诸将曰:

‘说客至矣。

’”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表现出他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

(2)“瑜笑曰:

‘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这个“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

(3)“瑜笑而挽其臂曰:

‘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

既无此心,何速去也?

’”这个“笑”,是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

(4)(瑜)“说罢,大笑畅饮。

”这个“大笑”是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

(5)“瑜佯醉大笑曰:

‘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这个“大笑”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

(6)(瑜)“言罢大笑。

蒋干面如土色。

”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以绝蒋干劝降的念头。

从这几次“笑”中可以看出周瑜潇洒豪放的性格和胜券稳操的自信。

问题六:

在曹操、周瑜面前蒋干有哪些言辞、举止?

这些言辞举止说明蒋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蒋干在曹操面前夸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前来归降,并保证“必要成功”。

事实上他对周瑜并不了解,到东吴被周瑜封住说降的口后,又束手无策。

可见蒋干是个盲目自信、志大才疏的“幕宾”(知识分子)。

蒋干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

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立刻陷入被动。

待到周瑜让太史慈监酒,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说明他胸无城府,十分怯懦。

最后,蒋干听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实力、地位的一番言谈之后,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

说明他既无胆识,又无谋略。

蒋干窃得假书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没有受到东吴军士的抗阻,顺利返回曹营。

他只庆幸自己的成功,而不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地带着“情报”脱身,明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

可见蒋干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蠢才。

问题七:

曹操是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也会中周瑜的计呢?

蒋、曹二人都中了计,这二人是否有不同之处?

曹操扫平北方,挥戈南下,八十万雄师,直扑江南,不可一世。

在胜利的形势下产生骄傲轻敌的思想。

虽然收了蔡、张二将,但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以至中计误杀两名水军都督。

但曹操与蒋干不同,他毕竟老练,能马上省悟到:

“吾中计矣!

”事后却不肯当众认错,给蔡、张加上“怠慢军法”的罪名掩饰自己的过错。

可见曹操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