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404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docx

心理学试题库之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库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

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止遗忘?

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8、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依存于哪些条件?

9、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什么是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2、青少年的思维品质发展有哪些特点?

1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14、怎样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15、“一心二用”在什么条件下能成立,在什么条件下不能成立?

16、试说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

17、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

18、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怎样?

19、什么是焦虑?

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

20、什么是挫折感?

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和行为变化?

21、影响个人挫折耐受力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对待挫折?

2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3、什么是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

2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及联系?

25、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6、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2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怎样?

2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

29、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

30、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有哪些?

 

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简述学生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5.简述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规律。

6.简述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的规律。

7.简述操作性条件发射的规律

8.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9.简述意义学习发生的条件。

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1.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2.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

13.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4.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5.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6.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17.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18.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知识直观的效果?

19.教学中应如何促进知识的概括?

20.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21.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2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23.怎样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哪些要求?

24.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25.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哪些?

2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27.简述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含义

28.简述完形训练模式。

2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

30.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1.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可能直接考智力和个性因素,如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32.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3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35.简述影响中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36.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需要注意各教学策略的含义)

37.常见的个别化教学策略有哪些?

38.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9.简述课堂管理中的群体动力。

40.简述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41.论述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

42.简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43.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针对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的建议:

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表扬标准答案,批评创新答案”教学行为的评价和启发: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有效组织复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1.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

2.教师应如何备课?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1.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3.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4.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3.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5.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心理课的实施/教学方法

★归因与自我效能感

★意志品质的特征和培养75p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个别差异:

78p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异同

学习动机的培养j134

学习动机的激发j135

记忆的品质j120

记忆规律的应用/提高记忆方法j123

教师角色j250

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角色意识的心理构成

新课程理念中师生关系z20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j188

强化:

学习过度焦虑/考试焦虑

学校心理辅导要遵循的原则

心理咨询要遵循的原则p270

心理发展的特点:

与成人相比,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449p

小学儿童说谎的原因和对策

职业辅导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

4、什么是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

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

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止遗忘?

原因:

衰退说: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

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

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9、什么是思维?

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1、什么是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完成非常复杂,又未曾有过完成这类问题的经验的任务的思维活动叫做问题解决。

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

12、青少年的思维品质发展有哪些特点?

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有很大的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发展呈现两个特点:

随年龄的增大而发展、到高中一年级以后,青少年的灵活性的差异趋于稳定;敏捷性的特点:

青少年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13、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和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状态:

需要和直接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

14、怎样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激发间接兴趣和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的意志力

15、“一心二用”在什么条件下能成立,在什么条件下不能成立?

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悉或熟练程度等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动化的程度。

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有几种是达到自动化的,则能进行“一心二用”,反之,则不行。

16、试说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通常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如果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一致,无意注意会加强有意注意,而如果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方向不一致,有意注意通常需要克服或抑制无意注意。

三种注意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7、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

1)头脑清醒,无疲劳感。

2)有能够“记住”的信心。

3)记忆的目的任务明确。

4)有适合于自己的特点的记忆方法。

18、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怎样?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

区别:

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叫情感;情绪可以是由于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的,情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情绪的情境性明显,很不稳定,情感则稳定性强;情绪比较低级、简单,人与动物共有,情感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分)

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特征。

19、什么是焦虑?

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

1)焦虑定义:

指由当前对未来活动的预想而引起的一种不安、忧虑、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2)焦虑影响学习的原因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有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方面的压力、作业过多、考试频繁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个人的学习水平、抱负水平、个性特点等。

3)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

20、什么是挫折感?

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和行为变化?

挫折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挫折感常会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

可产生攻击性行为、过度抑郁、当挫折损害了人的自尊心之后,有的人还可能出现自欺欺人的反应。

21、影响个人挫折耐受力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对待挫折

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受生理条件、过去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主观认识的影响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积极的归因代替消极的归因、学会使用应付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的方法。

2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明确地概括出五种不同水平,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表明:

1)作为一种基本的动力,需要推动着人在获得低一层级需要的满足之后继续寻求高一层级需要的满足。

2)越是低层级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共有,且这类需要也较易获得满足。

3)对于高层级的需要来说,不但真正产生这种需要的人很少,而且其满足的百分比也较小。

23、什么是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哪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

2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及联系?

1)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客观结果,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以行为方式的形式被人掌握的人对某些事物及其关系认识的结果。

2)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3)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条件。

4)能力本身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中才能得到形成与发展。

25、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

人对现实的态度体征。

是性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主要体现在:

对待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特征。

(2分)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性格的的意志特征。

(1分)

26、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素质,时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早期经验,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可促使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教学和教育,对能力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人的努力,所有的条件都必须通过个人主观努力才能发挥作用。

2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怎样?

两者关系密切,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2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哪些?

1)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等。

2)学校环境。

3)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

29、在制作教具时如何应用感知规律?

应用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应用对比规律、应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

30、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有哪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简述学生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学生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方式的差异,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智力的差异等。

(2)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

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如程序教学。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简述学习的含义。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简述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规律。

(1)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2)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

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3)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6.简述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的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

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我们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7.简述操作性条件发射的规律。

(1)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8.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应遵循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9.简述意义学习发生的条件。

(1)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生理基础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能力范围之内的。

(3)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注意:

考试出题比较细,可能只考其中一个标题,如简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3)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1.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12.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

(1)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2)班杜拉认为,学习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

此外,归因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13.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需要层次理论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2)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高级的需要以低级需要为基础,低级需要部分或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高级的需要。

(3)需要层次理论看到了低级需要对高级需要的基础作用,但是没有看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14.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也会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的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5.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难度越小,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时,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越小。

当难度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减少时,目标的价值就增大。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

在学习较复杂、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一般而言,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16.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

相似性越大,说明共同因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发生。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背景知识、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和认知技能与策略等都会影响迁移。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定势对学习迁移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17.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1)精选教材。

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他们又能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

18.教学中应如何加强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9.教学中应如何促进知识的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②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0.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遗忘规律突出表现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1.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1)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2)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

(3)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4)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