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469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docx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讲义提纲

第一部分概述

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大到国家法律、小到行为规,从政治、经济,到日常生活,规矩无处不在。

就企业而言,规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不仅有国家的法律、规章,也有企业自己的法规、制度,这就是企业标准。

简单地说,标准是在一定围对重复性事物作出的统一规定。

一、相关概念

1.标准

为在一定的围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

复使用的一种规性文件。

(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

为在一定围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种活动,而标准则是一种规性文件。

3.企业标准化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围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4.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的标准按其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5.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体系表是一种标准排列图表。

6.管理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此外还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即企业中一切重复性的管理事项。

7.管理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8.工作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是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9.工作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10.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11.技术标准体系

企业围的技术标准按其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目的、意义

(一)、目的

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科学化、程序化、规化和文明化,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消耗,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二)、意义

1.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现代化生产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特征的,前者表现为生产过程的

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要求增强。

后者表现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部门、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

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

这必然要求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保持高度的协调和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手段就是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标准,使有关的各个活动环节、各企业和各部门都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条不紊地进行。

否则,就只能有分工,而没有协作,社会化大生产就不能有序进行。

2.标准化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专业化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劳产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产率。

在产品开发中引进标准化手段,可以减少产品类型,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使新品迅速投入生产。

3.标准化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3.1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的基本管理职能。

企业管理职能有很多,但其最根本的管理职能是质量管理职能,而最基本的职能却是标准化管理。

标准————计量————质量————经济效益

(依据)(手段)(结果)(目的)

3.2标准法制手段是企业管理各种手段中的基本手段。

3.2.1技术手段:

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或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这就要积极采用并消化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2.2经济手段:

如经济承包责任制。

但必须首先制定定额标准、考核标准和奖罚标准等一

系列标准,做到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真正将责任制落到实处。

3.2.3政治手段:

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要认真制定并执行各种行为规,如:

工作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磨擦,真正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3.2.4充分运用手段:

标准是有关各方协商一致,共同遵守的文件,是管理的重要体现。

3.3标准化管理方法是企业管理中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如:

目标管理、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系统工程、ABC分类法以及IE工程、信息工程等,无论是哪种管理方法,其支柱和基础都是标准化管理方法,都离不开执行各级各类标准。

成本倒算是以定额标准为基础,而ISO9000则更是以执行各类质量标准为基础的,如原材料标准、产品标准、各种试验方法标准等。

3.4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卫生的技术保障。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合一定用途并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所具备的质量特征,一

般概括为使用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这些质量特性用技术语言加以表述就形成了标准,标准就是衡量这些质量特性的主要技术依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间的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人民的人身安全或健康、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制定了大量的标准,它不仅规了进口产品,同时也规这本国产品,以减少不良产品在市场的流通,这些标准如:

各类安全防护标准、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等。

3.5标准化可使国家资源合理地利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如通过制定和修订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合理地选择再生能源和材料,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制定工艺标准,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6标准化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等的桥梁。

标准化是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桥梁,任何一种科技成果,无论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还是新技术,只有当它被纳入标准,贯彻到生产实践中去之后,才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否则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准本身是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的结晶,采用和推行先进标准是难得的“技术转让”,当我们采用了这些先进标准的同时,就意味着我们应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首先应解决标准化问题。

3.7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维护我国的商品信誉和人民的权益。

在国际贸易中,一种很重要的贸易壁垒是技术壁垒。

它主要是以商品质量标准及其生产

企业质量体系限制不需要的商品进口和限制销售。

WTO/TBT协定允许各国政府在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人民的人身安全或健康、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等五大方面制定标准,实施技术壁垒。

如:

安全壁垒(OHSAS18001、OHSAS18002、HACCP、产品安全认证)、绿色壁垒(ISO14000)、信息技术壁垒(电子数据交换)、SPS措施——《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疫病检疫)、合格评定程序、包装与标签、计量单位、商品条码等。

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建立技术壁垒,也可以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开拓我国商品销售的国际市场。

三、程序、原则和要求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

1.事实原则:

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地求高、求新。

2.用户为主的原则:

在制定一项标准时,既要考虑有关企业和生产部门的利益,更要考虑使用部门和使用者的利益。

3.科学先进原则: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指标应平均先进,标准不能保护落后,不能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4.和谐一致原则:

是指相互关联的标准要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并符合我国标准体系的要求。

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下一级标准不能与上一级标准相抵触,各类标准中对同一标准化对象的有关规定应一致,同一标准中的表达方式应一致。

5.时机适宜原则:

即制修定标准的时机要适宜,标准制定过早,由于客观事物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规律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可能会约束甚至阻碍事物的正常发展;反之,如果标准制定过迟,事物会向多样化自由发展,会出现许多不合理、不必要的品种,给制定标准时的统一协调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标准实施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人们通过长期的标准化实践,认为,制定标准的最好时机是在标准化对象的技术稳定、经济性较好的时候。

6.效益最佳原则:

制定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其中包括经济效益,要防止质量过剩。

(二)、标准编写要求

1.正确:

容应准确可靠。

2.准确:

表达准确,数字准确。

3.简明:

容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4.和谐:

上下级标准间、同类标准间以及同一标准之间应相互协调。

5.统一:

表达方式统一,格式统一,文字统一。

(三)、标准体系建设的程序

1.建机构:

指定机构、人员和负责人。

2.制定工作方案。

3.调研、收集资料:

对岗位、管理事项、产品进行调查、统计,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度、标准及其他资料。

4.编制标准体系表。

5.制定计划:

包括工作计划和资金计划及时间表。

6.人员培训:

包括三级培训

6.1领导层:

标准化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标准化目的意义。

培训目的是得到人、财、物的支持,提高标准化意识。

6.2标准化专业人员:

标准化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基本技能与方法。

目的是正确运用,组织、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6.3一般员工:

标准化目的意义。

了解标准化,得到工作上的配合与协作。

7.编写标准草案:

8.征求意见

9.修改标准

10.编写标准报批稿

11.标准审批

12.标准宣贯

13.标准实施:

实施前应做好人员、物资、资金准备。

14.总结及经济效果分析

15.验收。

第二部分企业标准体系

一、GB/T13016-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1结构P42—46

1.1组成单元:

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单元是各相关标准,(相互关联的标准化对象,对应着相关标准)而不是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项目。

1.2层次:

共性标准在上,一般标准在下。

2编制原则和工作方法

2.1编制原则

2.1.1全面成套

由于标准体系是在一定围的标准按其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因此,在这个围,应充分研究当前能预计到的经济、科学、技术及其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种事物和概念,力求应有的标准全面成套,即:

将这一围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种事物和概念全部覆盖,彼此相连,协调配套,成为有机整体。

2.1.2层次恰当

根据标准的使用围,恰当地将标准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

应在大围协调统一的标准不应在小围各自制定,达到体系组成尽量合理简化;不应在大围协调统一的也不要强求安排在高层次上。

如基础标准应放在高层,环境标准放在中层,某一专项产品标准应放在下层。

2.1.3划分明确

体系表不同的行业、专业、门类间或不同的系统间的划分,如: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主要应按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而不是按行政系统进行划分。

就企业标准体系而言,应以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划分,而不是按部门、科室制定。

应按标准的特点,而不是按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的特点进行划分,不应将标准体系表编成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分类表。

2.2工作方法

2.2.1调查研究

应深入调查研究国经济、科学、技术及其管理的发展动态,各领域现行标准和发展情况,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作为编制标准体系表的基础,同时还应对本企业各环节的管理事项及岗位进行调研。

2.2.2集思广益

应广泛收集标准化专业人员和生产、使用、科研、教学、贸易(营销)及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

此外尤其要收集掌握全局或总体情况的有关人员的意见。

3格式与编制说明书容

3.1格式

3.1.1层次结构的格。

3.1.2序列结构的格式。

3.1.3标准明细表的格式:

如图4。

每一层次的标准按环节顺序排列,先国标、行标、地标、

企标同级标准按编号顺序排列。

序号

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编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采用的或相应的

国际标准号

04

Q/NCJS004

BBC110-1

05

Q/NCJJS005

GB/T1.1

06

Q/NCJJS006

Q/NCJ01004

3.2编制说明书容要求

3.2.1编制体系表的依据及要达到的目标。

3.2.2国外标准概况。

3.2.3结合统计表,分析现有标准与国际、国外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

3.2.4专业划分依据和划分情况。

3.2.5与其他体系交叉情况和处理意见;如与ISO9001、OHSAS18001的关系。

3.2.6需要其他体系协调配套的意见。

3.2.7其他。

对标准体系的其他说明与解释。

二、GB/T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1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要求

1.1应符合GB/T13016的规定。

即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

注意调研,集思广益。

1.2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充分采用和贯彻全国标准体系中有关标准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表。

如有相应的国、部、地标,应积极采用,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表中。

1.3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在企业标准体系表列出和制定上层空缺标准,使企业标准体系成为发展和补充全国标准体系的基础。

1.4企业应考虑GB/T1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即:

将ISO9000的要素纳入标准体系表中,并通过在标准中引用ISO9000文件的相应条款,使之成为标准的条款。

2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

2.1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

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如图1。

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上层标准(国、部、地标)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所有标准都应在上级标准化法规、本企业的标准化规定(标准化工作导则)和本企业的方针目标及各种相关国家法规的指导下形成。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应与相关的国家法规、各级文件协调一致,技术标准应与相关的国家法规、上级标准协调一致。

2.2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形式和标准明细表的格式

企业标准体系表可以按层次结构、功能归口型结构和序列结构形式列出。

前二者适用于综合性和全局性管理,后者适用于以产品为中心、某专项或局部工作的管理。

2.2.1序列结构

管理标准管“事”,工作标准管“人”,技术标准管“物”。

三个分体系之间的关系是:

技术标准是标准体系的主体,管理标准配合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个分体系之间通过标准的相互引用而相互制约作用,工作标准必须同时实施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中的相应规定,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共同指导制约下的下层次标准。

技术、管理、工作三个分体系相互制约、指导,使标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管理标准可分为全企业通用的管理标准(管理基础标准)和各业务管理标准两个层次。

工作标准可分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通用工作标准和岗位标准两个层次。

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应改成相应的标准。

2.2.2标准明细表的格式

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一)、技术标准体系

0技术基础标准

0.1标准化工作导则

0.2通用技术语言

0.3量和单位

0.4数值与数字标准

0.5职业健康环境保护通用标准

1设计技术标准

2产品标准

3采购技术标准

4品种标准DB11/T2003第九章

5育种标准DB11/T2003第10章

6繁殖标准DB11/T2003第11章

7饲料加工标准

8饲养标准DB11/T2003第13章

9疫检疫标准DB11/T2003第15章

10屠宰加工工艺标准

11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12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13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14包装搬运储存标志技术标准

15服务技术标准

16能源技术标准

17安全技术标准

18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19环境技术标准

20信息技术标准

0技术基础标准

标准化工作导则

1围

本标准规定了

本标准适用于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

GB/T1.2

GB/T15497

GB/T15498

GB/T20001

3要求

3.1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应符合GB/T1.1的规定。

3.2标准编写规则

应符合GB/T20001的规定。

3.3标准中规性技术要素的确定方法

应符合GB/T1.2的规定。

3.4各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

应符合GB/T1.1规定。

3.5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编写规则

应符合GB/T1.1和GB/T15498规定。

3.6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则

应符合GB/T1.1和GB/T15497规定。

3.7标准编号规则

Q/XXXXXXXXXXXX--XXXX

依次代表

企标集团企业代号类领域序号年号

3.8标准的排版印刷

应符合GB/T1.1的规定。

——————

技术通用语言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符号代号代码标志

 

数值与数据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数值修订规则

4极限数值的判定与表示

5包含有特性值和数据表

 

量和单位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量

4单位

 

1设计技术标准

设计技术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符号代号

4产品设计

设计参数与数据(如:

生产性能、体形结构、乳用特征、其他性能等)。

5奶牛场总体设计(工程施工要求)

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牛舍布局设计、场区绿化等。

6生产工艺设计

饲养模式、挤奶模式等。

7工程验收规

8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和编号

 

2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饲料标准中应包括:

原料要求、质量要求、卫生要求、饲料添加剂及其使用要求。

 

3采购技术标准P131

采购技术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采购质量要求

5试验方法

6进场验收规则

组批、取样量、验收项目、验收依据、结果处理。

7保管注意事项

 

4品种标准P134DB11/T203第9章

品种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品种特性和外貌特征

5生产性能

6血缘关系

7鉴定方法

 

5育种标准P135—140DB11/T203第10章

育种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外貌特征

4.1雌、雄体共同特征

4.2雌体特有特征

4.3雄体特有特征

5育种资料编号

5.1雌体编号

5.2雄体编号

5.3进口品种编号

5.4标记形式

5.5谱系

6雌、雄体的选择与评价

6.1雌体的选择与评价

6.2雄体的选择与评价

6.3后备雌体的要求

7鉴定

8选配

8.1原则

8.2方法

 

6繁殖标准P141—153DB11/T203第11章

繁殖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人工授精

4.1种雄体、雌体要求

4.2精子质量、检验及贮存要求

4.3精子的冷冻及解冻

4.4授精要求

5胚胎移植要求

5.1胚胎移植时设施、卫生等要求

5.2供体的选择标准

5.3胚胎的冷冻及解冻

5.4受体的选择与准备

5.5移植方式与方法

 

7饲料标准

饲料加工工艺(操作规程)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工艺要求

4.1投料与除杂

4.2粉碎与处理

4.3自动配料控制

4.4配料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4.5包装

4.6加工环境卫生

5质量控制与检验

5.1产前质量控制与检验

5.2产中质量控制与检验

5.3产后质量控制与检验

6生产安全控制

7环保控制

8质量要求

应符合饲料产品标准的要求。

 

8饲养标准P154—165DB11/T203第13章

饲养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引种要求

5养殖区温度、湿度及有害气体控制

6饲养方式

7饲养密度

8营养需求量

9饲料种类

10饲料供给量

11饲喂频次

12操作方法

13卫生保健

奶牛常见病的预防

14牛奶质量控制

14.1生鲜牛奶质量要求

14.2生鲜牛奶的检验方法

14.3质量控制措施

15奶牛记录体系

或:

4饲料与营养

4.1饲料的分类

4.2常用饲料营养成分

4.3奶牛饲料的组织原则

4.4饲料的采购、加工、调制与储存管理

4.5奶牛的营养需要

4.6日粮的配置

5饲养技术与生产工艺

5.1奶牛分群与阶段划分

5.2后备牛饲养技术

5.2.1后备牛的培育目标

5.2.2各阶段的营养需要与日粮营养浓度

5.2.3后备牛各阶段的饲养技术要点

5.3成母牛的饲养技术

5.3.1成母牛各阶段营养需求

5.3.2成母牛各阶段饲养技术要点

5.4奶牛夏季的饲养技术

5.5TMR生产工艺

6卫生保健

奶牛常见病的预防

7牛奶质量控制

7.1生鲜牛奶质量要求

7.2生鲜牛奶的检验方法

7.3质量控制措施

8奶牛记录体系

 

9防疫检疫标准P169—172DB11/T203第15章

防疫检疫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卫生消毒

4.1消毒设备、设施、药品(品名、用量、浓度)

4.2消毒程序

4.3消毒操作方法

5免疫要求

5.1疫苗种类

5.2免疫程序

时间、方式、接种剂量、免疫后的标记

5.3免疫效果监测

6疾病治疗

6.1常见疫病

6.2治疗方法

6.3药物使用准则

7疫病的控制

7.1发现疫情、上报程序

7.2疫点、疫区的划分

7.3毗邻地区的划定

7.4封锁、隔离措施

7.5防疫消毒措施

7.6染疫动物的处理

7.7疫情监测措施

8疫病检疫

8.1产地检疫

8.2屠宰检疫

9无害化处理

9.1粪便处理

9.2污水处理

9.3病、死尸体处理

9.4污染物处理

10疫病监测

10.1疫病监测种类

10.2监测围

10.3监测方法

 

10屠宰加工工艺标准

11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设备技术要求

4.1设备参数精密度和偏移度

4.2设备维修保养质量要求及规程

4.3设备润滑要求

5基础设施质量要求

5.1结构、各项参数指标

5.2维修保养质量要求及规程

 

12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要求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要求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试验方法

试验原理、试剂或标样、试验用仪器、试样的采取或制备、试验条件、程序、结果的计算和评定

4检验方法

4.1进场物资

批号、取样量、取样地点、取样方法、检验项目、检验频次、试验方法、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