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50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1.“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项错误。

【答案】B

2.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B.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

C.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

【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与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

3.“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是指(  )

A.工业革命B.通信技术C.世贸组织D.国际贸易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据此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19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时间都不符,故A、B、C项错误;15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4.“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750万。

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移动。

总的流向是:

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中心的转移B.三角贸易的发展

C.殖民霸权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三个信息点:

1750年到1850年;人口大量迁徙;方向由农村到城市。

结合所学正好是工业革命(1765—1840;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推动的结果,故D项正确;近代商业中心转移指新航路开辟后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是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殖民霸权的建立是世界范围的影响,材料仅涉及英国国内,故C项错误。

【答案】D

5.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

“(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

这反映了(  )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火车是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理解神灵指的是他们的信仰思想,这说的是对思想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控制”,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故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神本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6.“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该思潮盛行于(  )

A.新航路开辟时期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由”、“竞争”可知该思潮为自由主义,其盛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该思潮盛行无关,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

7.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

这一变化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内容上看,《航海条例》是要保护英国工业;而到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在工业占有了绝对优势,废除了这一条例更有利于英国开拓市场,故A项正确;这两次不同的决定都由议会做出,不能体现出民主政治完善,故B项错误;英国在18世纪下半期就已经确立殖民霸权,时间上不对应,故C项错误;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8.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

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

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1790年和1899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9.据记载,19世纪中期,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

以下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这表明(  )

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图示中可见,1840年前后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主要通过海外获得工业原料,同时输出工业制成品,而且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图中没有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因此无法判定英国对外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英国对外贸易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

10.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

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千预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解析】由“挥霍浪费”、“兴旺发达”、“崇尚节俭”、“蜂群凋敝”可以看出,材料所指的经济理论主张自由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干预阻碍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A、D两项是考察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故A、D项错误;C项只强调进出口,而没有考察进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错误。

【答案】B

11.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

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

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

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

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从政治与经济两个角度考查历史重大历史的再现、再认识的能力,A项反映的是现代影视事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互联网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现代科技成就,,故B项错误;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且“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反映的是民主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遮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选项B符合,因为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并采用工厂制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的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B

13.下表为欧美18~19世纪大事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66年

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C.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剧阶级矛盾

【考点】工业革命;《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解析】结合所学理解材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极大增加资本主义财富,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依然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尚未成熟,故答案A项错误,答案B项正确;工业革命极大增加社会财富,故排除D项。

【答案】B

14.导致图1中B-C段数量激增的历史因素包括(  )

①农村的“圈地运动”

②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

③新兴城市涌现

④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图可知,是考查1800——1850年城市化加快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正确,而此时经济发展还是突出于工业,农业还未有转化为现代农业,故④不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5.下图是根据有关数据绘制的英、西、荷、美四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英国②美国③西班牙④荷兰B.①美国②荷兰③西班牙④英国

C.①美国②英国③荷兰④西班牙D.①英国②荷兰③美国④西班牙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通过图表形式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消长。

荷兰在17世纪崛起,故③是荷兰;英国在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故②为英国;美国在19世纪末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故①为美国,选择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31.(15分)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运载,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

材料二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

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凡依法可以运转的,得毫无差别地由任何一国的船只往来装运。

如果进口货在其它方面是合法的话,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

英国将不以依法可以出口或复出口的货物因由普鲁士船只装运的缘故,而不发给津贴或退税。

——1824年《英普条约》

一直到1860年,英法两国才签订了《科布登一谢瓦利埃条约》。

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

《科布登一谢瓦利埃条约》的签订……距离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张志敏《自由贸易主义的真相》

(2)与材料一相比,村料二国际贸易原则有何变化?

(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意义?

(4分)

【考点】

(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2)第一小问要从材料归纳得出,抓住关键:

即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第二小问答案来源与材料和所学,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国际条约的方式保护贸易自由,根据所学应该从积极作用的角度回答。

归纳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答案】

(2)变化:

由实行贸易保护到奉行贸易自由原则(2分)

意义:

①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性,信用增强;或“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规则的保障。

”(2分)②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

(2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民声日报》(1912年2月28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产业革命”出现的国内政治环境。

(2分)民国初的产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对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有何异同?

(4分)

【考点】

(2)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2)民国初年的国内政治环境应该多角度考查,主要应从破旧和立新两大角度来寻找有利于民资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我们的产业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较,“同”应从都能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角度展开;“异”则应从产业革命对于两国经济结构影响截然不同着手回答,结合所学我们中国依然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而英国则一日千里,崛起为世界工厂。

【答案】

(2)环境: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③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2分,任答2点即可)

同:

①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1分)

②其中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1分)

异:

①中国仍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或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1分)

②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1分)

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

【考点】

(1)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等可知是指明清时期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案】

(1)政策:

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1分)

内容:

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2分)

形势:

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

(2分)

影响: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3分)

17.(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材料三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

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

①引发了一些社会疾病;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药方;③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据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等整理

(3)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7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考点】(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解析】(3)本题考查对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

三种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3)观点:

赞成①引发了一些社会疾病。

(1分)

理由:

它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6分)

观点:

赞成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药方。

(1分)

理由:

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或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

(6分)

观点:

赞成③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1分)

理由:

工业革命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促使一些人抒发情感,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或歌颂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