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4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docx

会考复习专题生命调节

生物会考复习专题八—植物激素的调节

1、植物激素:

是在植物体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

是植物体内的化学载体,起着的作用。

2、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胚芽鞘尖端(植物中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

单侧光照时,向光侧分布的,背光侧分布的,因此向光弯曲生长。

3、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

⑴单一植物激素作用的两重性

⑵多种植物激素具有作用:

不同激素量的比例不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同。

4、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ol/L,

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

依次是。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生物会考复习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动物要维持生存,必须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地反应,维持的稳定,这些活动必须依靠、和的活动来完成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包括、、等。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的必要条件。

3、稳态——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意味着一种状态。

4、右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在字母和序号旁填写相应的名称。

●⑴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⑵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⑶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⑷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⑸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载体、氨基酸

●⑹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⑺下列适于描述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神经调节

1、科学家利用微电极插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研究兴奋的传导,下图表示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将一个微电极插入神经纤维膜内,另一个微电极放在膜外,测得膜内的电位(高、低)于膜外的电位。

即在静息时,膜电位是。

(2)当刺激神经纤维膜上的某一点时,再用微电极测量,发现膜内的电位(高、低)于膜外的电位。

即在兴奋时,膜电位是。

(3)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并沿着

(树突、轴突)传送出去。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2、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相连接的部位——突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是由[

]、[③]

和[④]三部分构成。

(2)图中[①]为,其内部所含的物质为。

该物质作用于结构④后,引起B细胞的兴奋或抑制。

(3)信号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是,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3、完成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是: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4、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

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6、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并传导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主要方式依次是:

                            

A.局部电流的传导;局部电流的传导 B.递质的传递;递质的传递

C.递质的传递;局部电流的传导   D.局部电流的传导;递质的传递

7、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

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8、某成年人由于脑部受伤留下后遗症,他只能扶着墙深一脚、浅一脚颤颤巍巍的走动,并且讲话口齿不清,但此人在家可以继续他的工作——翻译外文,这说明此人脑部受损的部位在:

                                   

A.大脑B.脊髓 C.脑干 D.下丘脑

三、体液调节

1、下图为人体内分泌腺分布局部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③所分泌的激素有等。

(2)由图中腺体分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

用的是激素和激素。

(3)④是一种淋巴器官,也是一种内分泌腺,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使其能够参加机体的细胞免疫。

(4)⑥中胰岛A细胞所分泌激素是作用是

使血糖;

⑥中胰岛B细胞所分泌激素作用是使血糖。

(5)如将⑥的外分泌导管结扎,则人的血糖平衡调节(填正常或不正常)

(6)有人将体重相同、发育正常的4只小白鼠用来做实验,A鼠不做任何处理;B、C、D3只鼠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

几个月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mg/100ml血液)。

 

请回答:

(1)A鼠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2)B鼠被切除了,(3)C鼠被切除了(4)D鼠被切除了。

2、下图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就会分泌[激素A]________,激素A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B]________。

激素B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的环境。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①和②过程抑制

________和________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四、免疫调节

1、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________排除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的稳态。

2、人体的免疫包括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包括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B淋巴细胞,起源于_____________成熟于_______,主要参与_________免疫。

T淋巴细胞起源于_____________,成熟于_________,主要参与_________免疫。

相关题目:

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4、抗原是指可使机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物质。

抗原表面决定其特异性的某些特定化学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是能与抗原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分布在_______。

5、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三道防线

 C.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结构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6、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A.非特异性防卫B.特异性反应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7.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器官是(B)

A.扁桃体、淋巴结B.胰脏、肝脏

C.胸腺、骨髓D.脾脏、皮肤

5.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T细胞起源于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

B.B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而效应B细胞是在脾、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的

C.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D.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T细胞或B细胞

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抗体主要产生和分布在细胞内②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③抗体产生于机体受抗原刺激之后④抗体对进入宿主细胞的病毒可有效发挥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9、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0.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11、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休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12.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

能导致艾滋病的是HIV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RNA。

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8~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右图中的①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该淋巴细胞的类型是______。

(2)遗传学上将过程②称为_

该过程需要_____的催化。

(3)HIV感染早期,进入T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被感染细胞被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

同时,HIV进入体内后刺激相应的细胞产生抗HIV抗体,抗体与HIV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

(4)HIV感染后,HIV持续攻击人体的________细胞,使得患者的免疫力缺乏,因此艾滋病(AIDS)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

13131313、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正常的鼷鼠

未接种

+

正常的鼷鼠

接种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未接种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接种

+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接种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

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________,就会在体液免疫的_______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细胞的帮助。

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题目中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______免疫彻底消灭它。

生物会考复习专题十—生物与环境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群落(包括_、、)和非生物成分(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其中生产者属于型生物。

分解者包

括和等。

物种间的关系包括: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

着进行的。

3、除少数特殊空间外,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来自。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大约是。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形式进行的,其中离不开作用和作用。

碳在生物群落各种成分之间的传递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5、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处于稳态的生态系统的标志是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热带雨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北极苔原。

6、图14为两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只表示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还应包括的成分有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A和生态系统B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

(3)假定生态系统A和B中的玉米数量相同,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生态系统A最多能养活的人口为10000人,则生态系统B最多能养活的人口约为____________人,由此说明,人食用植物比食用动物对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____________(高、低)。

 

7、图6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定时供给食物)时的种群数量变化

Ⅰ.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种群数量变化

Ⅱ.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Ⅲ.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

Ⅳ.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曲线Ⅰ可知,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呈现____________型增长,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K)约是____________。

(2)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占优势的是________。

(3)假如某地区鼠的种群增长趋势与曲线Ⅲ一致,可以推测:

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就会使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鼠种群数量____________。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8.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图9A、B、C表示三个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增长型的种群是____________,该种群中__________个体最多,__________个体最少。

(2)正处于稳定时期的种群是____________,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9.下图为南极海域的一个食物网简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小鱼位于食物链中的第营养级,属于级消费者。

(2)该食物网中占有最多食物链的动物是,它在食物链中最高可位于第营养级。

10、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途径是通过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

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

(3)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在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为(仅用一个关系式表示)。

11、食虫植物猪笼草通常生活在缺少氮元素的环境中,它的有些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叶片特化成食虫的瓶状体即捕虫囊(如图所示)。

捕虫囊的瓶盖和瓶口颜色鲜红;瓶口光滑,生有蜜腺;瓶的下半部较厚,内壁密生消化腺,瓶内具有很多消化液。

昆虫若掉入捕虫囊内,几乎难以逃脱,最终被消化液分解并被猪笼草吸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猪笼草捕虫囊瓶口生有可以吸引昆虫,瓶内消化液中含有酶能够消化昆虫的蛋白质。

(2)猪笼草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既可以来自叶片的作用,也可以来自捕虫囊内的昆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猪笼草

既是又是。

(3)经调查,捕虫囊内既有草食性的蝗虫、蟋蟀等,也有肉食性的草蛉、螳螂等。

猪笼草与这些昆虫的种间关系是,猪笼草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两个、两个以上)营养级。

(4)猪笼草“食虫”的习性与其的生活环境相适应,这种适应是长期的结果。

(5)观察发现某种青蛙可以自由出入猪笼草的捕虫囊,甚至可以将身体藏入捕虫囊内,待昆虫在瓶口挣扎时,青蛙迅速出击,吃掉昆虫。

青蛙与猪笼草构成的种间关系是。

12.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105J/m2/年)

呼吸消耗的能量(105J/m2/年)

A

871.27

501.58

B

0.88

0.54

C

15.91

13.23

D

141.10

79.13

E

211.85

192.59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A、B、C、D四个营养级中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105J/m2/年,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__被耗散掉。

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流动途径是。

(3)该生态系统若要长期维持能量流动,必须有来自系统外部的____________补给。

(4)已知此生态系统中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只有少数种类的肉食鱼和龟类,假定肉食鱼有潜在的捕食者,该捕食者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捕食才能维持生存,原因是肉食鱼可提供的能量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