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814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docx

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

八上道法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

中锻炼、发展。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第1节 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内容: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1.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1)含义: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2)规则的种类: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社会规则的重要性(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相关链接: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

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

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相关链接: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按照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吸烟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年,铁路部门规定:

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

(3)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课本P21)

第2节 遵守规则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相关链接: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自律的含义: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维护规则的具体要求)

方法与技能:

劝导的技巧。

1.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2.有”理”。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

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3.有”节”。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

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

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1)原因(为什么要改进规则?

):

因为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2)要求(我们可以为改进规则做些什么?

):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第1节 尊重他人

1.尊重的含义

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尊重的重要性(作用)(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反之,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相关链接: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对自己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即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或欲望。

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对实力、成就、权能、优势、胜任以及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等的欲望;第二,对名誉或威信(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敬或尊重)的欲望,对地位、声望、荣誉、支配、公认、注意、重要性、高贵或赞赏等的欲望。

--节选自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

(2)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孟子说: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

(1)平等的含义: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平等待人的要求: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如何学会换位思考?

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而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

(1)原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具体做法: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第2节 以礼待人

1.礼的本质及主要表现

(1)本质: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主要表现: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以礼待人的原因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相关链接: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相关链接: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

起身作别,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

请人别送,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

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助,要说”劳驾”。

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

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方法与技能: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1.容貌整洁。

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不留胡须,修剪好指甲。

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

青春是自然的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格、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场所。

参加文艺晚会等演出活动,衣着可适当鲜艳些;参加重要集会,则要深沉庄重些。

3.举止规范。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第3节 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信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讲诚信?

(1)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4)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一个企业只有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5)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阅读感悟:

1936年4月,一支红军部队行军经过杜正云居住的村子时,将一位病重的小战士托付给他的外公、爷爷和大伯等人照料,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示一定尽力照顾好这位小红军。

虽经积极救治,小红军还是病故了。

小红军去世后,杜家人每年清明节都到墓前祭拜。

杜家人坚守着这个世代相传的承诺。

杜正云也一直牢记长辈的嘱托,把红军墓看好、守好。

杜家的诚实守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尊重、支持。

现在红军墓已经成为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很多单位来此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要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2.运用诚信智慧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关链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规定,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民航飞机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此外,还规定了住宿宾馆饭店限制、高消费旅游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限制、购买具有现金价值保险限制以及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限制。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节 法不可违

1.法律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2)作用: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1)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名称

含义

法律责任

举例

性质

共同点

民事违法

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事责任

欠债不还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违法

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

为(最严重)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处罚

故意杀人的行为

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1)含义: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2)共同点: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最本质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犯罪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1.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

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2)民事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

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相关链接: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

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各种交易活动。

交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既要靠道德的约束,又需要合同法律的保障。

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

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预防违法行为(遵章守法)的要求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

 

第2节 预防犯罪

1.刑法的含义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相头链接: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

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

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

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

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

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

主要内容。

(2)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

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阅读感悟:

以下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今天,我在后院发现地上有许多爆竹屑,知道你趁父母不在时约你的朋友来放爆竹了。

你可曾想过:

如果引起火灾,我们所要承受的损失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会有多大!

前两天,我看到你的朋友把能以假乱真的玩具手枪留在我们的院子里,还发现家里的软塑花盆被枪弹打得像蜂巢一样。

面对这些,你给我的解释是:

”他们没有恶意,我也不是故意的。

你已经长大了,如果还不能慎交朋友,不懂得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怕无心也会惹下天大的麻烦。

无心之失有重有轻,但同样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污点。

你能不小心吗?

第3节 善用法律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阅读感悟:

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事务。

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

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

他们还能受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学会使用诉讼手段讨回公道

(1)诉讼的含义: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