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838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docx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1)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2日在常州市钟楼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金建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钟楼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钟楼发展最具挑战的一年。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一季度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下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困难和危机面前,我们紧紧依靠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始终高扬“创新、发展、提高”主旋律,牢牢把握建设“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大方向,在认清形势中坚定信心,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在统筹协调中凝聚力量,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稳定、促和谐,终于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应对危机挑战,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项目、金融、政策、央企、资本五大对接,积极推进20项重点工程(工作),全区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预计: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分别增长13.5%、13%;规模工业产值570亿元、利税37亿元,分别增长15%、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投入47亿元;工商注册外资3.54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5亿美元,均提前一个月完成市下达任务;自营出口12亿美元,降幅逐月收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8.2%。

一是有效投入扎实推进。

118个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3亿元,占年计划的110%,40个项目竣工投运。

1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占年计划的101%。

组织各类招商推介活动9个批次,设立驻京、沪、穗经贸联络处,外资大项目取得突破,注册外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达15个。

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落实市五大产业振兴计划,启动实施“3131”工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25亿元,增长18%,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75%,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输变电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被省认定为输变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

新增国家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市民营科技企业6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7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5亿元,增长1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55.3%。

申请专利1196件,获得授权670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172项,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52项,庄松林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相继建立投运。

引进海归创业团队12个,创成国家科技先进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莱蒙都会国际商业街区B区交付使用,新阳光国际食品城一期试营业,南大街中心商贸街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钟楼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业集聚区获省授牌,钟楼经济开发区建成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楼宇经济不断壮大,5栋楼宇实现税收超千万元。

四是服务企业积极有效。

挂钩联系“亿元百企”,主动热情开展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3家,总数达到102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

(二)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面貌持续改观。

累计动迁51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正方京城等34个项目拆迁任务。

开工建设新城首府等53个房地产项目,竣工面积55万平方米,梧桐苑二期等25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

新建、改造中吴大道、运河路等21条道路,区域交通更加便捷。

防洪抗灾能力增强,花园片区等低洼地区除涝、南运河防洪墙建设、东方泵站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目标任务,突出“清水、治污、减排、增绿”关键环节,狠抓生态质量提升。

整治三八河、梧桐河等6条河道水环境,搬迁曙光化工厂等污染企业,完成飞龙西路污水主管网建设和怀德南路以北污水接管工作,COD、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削减8.2%、6%,实现年度减排目标。

开展“小康家园”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33个行政村实现“三清一绿”,新增“五化三有”市级达标村9个,提前一年完成市下达任务。

永红街道通过全国环境优美街道省级验收。

西林公园等一批绿化工程全面竣工,新增绿化85公顷。

城市管理提标增效。

完善“条块配合、网格提升、财政保障”三项机制,突出“提标管理、专项整治、打造亮点”三大工程,全力打造江苏省最清洁城区,市环保点评名列前茅,城市长效管理考评获得三连冠。

(三)落实富民惠民举措,民生持续得到改善。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

举办首届“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设立大华印刷厂等10家青年见习基地,形成了运河苑等一批就业(创业)型社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2206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5200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8000元,增长10.5%。

全力完善保障体系。

加大《劳动合同法》落实力度,规范机关社会化用工管理,妥善处理企业各类劳动纠纷。

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社保扩面任务,净增养老保险5194人、医疗保险8189人,为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保补贴3968万元。

城市低保应保尽保,为3674户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2451.5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全年补偿款达356.5万元。

落实住房保障计划,完成廉租房扩面750户,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资格认定书1989户,受理公共租赁住房140户。

推进居家养老工程,新增红星新村等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五类对象送时服务补贴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

全力改造老小区环境。

整治铁市巷等18条背街小巷、红星新村等老住宅小区32.5万平方米,完成茭蒲巷等25个小区的二次供水管网改造,新建和改造公厕140个,新增体育花苑等小区汽车泊位1857个,安装勤业新村等小区单元防盗门965个,居民生活和出行环境更加舒适、安全、便捷。

(四)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社会彰显文明和谐。

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投入1.21亿元,新增校舍面积4.17万平方米,冠英实验小学、五星实验小学、西新桥实验小学竣工投用。

全区优质初中、小学、幼儿园比例分别达100%、70%、73%。

成功完成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通区社区教育网,“母亲素质教育”等五大类50个社区教育课程深受群众喜爱。

文体事业精彩纷呈。

开展“幸福广场”周周演和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钟楼旅游节、第四届钟楼文化艺术节。

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龙泉印泥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投入2800万元,新建、改扩建南大街、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家场卫生服务站等一批卫生服务机构,增配283台医用设备,基本装备达标率100%,顺利通过“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评估。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新设区卫生监督所,科学有序做好H1N1甲型流感防控工作,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落成投运,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安全监督和健康教育宣传得到进一步加强。

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优质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婚育一站式服务中心”,免费婚检率达85%,居全市之首。

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创成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荷花池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网格化管理”等社区服务新模式在全区推广。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成立福彩钟楼中心站,依托慈善广场、慈善超市开展“三进家庭”、“周末关爱”等慈善活动,发放助残、助学等“六助”善款657万元。

大力实施老年精神关爱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基地示范点”,成立20个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站。

加强精神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脚下、文明在心中”系列活动300多项。

法治和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

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消防法》,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有效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和平安钟楼建设的机制更加完善。

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地方志编撰和征兵工作,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物价、老龄、双拥、侨务、人防、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对口援助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服务环境更加优化。

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会、现场办公会,认真查摆、落实整改6大类19个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科学应对金融危机,服务企业共渡难关,竭力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把有利因素的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

争取市级以上产业发展扶持经费946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1.3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超过1亿元。

深化银政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对接,政府引导资金参股注册成立担保公司2家、创投公司1家,累计提供融资1.4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运转,区企业服务中心和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24小时受理企业咨询和投诉。

加快完善政务公开。

加强新闻发布制度,全年举办6场新闻发布会,推进行政权力清理和网上公开,积极参与市《政风热线》直播节目,进一步畅通了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渠道。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常委会通报情况,39件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41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

依法规范用地手续和资金管理,开展全区范围土地执法检查,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清查工作。

严格落实廉政建设。

切实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积极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加强工程审计力度,廉政建设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好于年初预期的业绩,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势头,这是全区人民在中共钟楼区委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钟楼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自营出口没有完成年度任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要素制约的矛盾仍很突出,资源整合的力度有待加强;社会转型引发各方利益纷争,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目标和举措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之年,也是面临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

一方面,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不确定因素和困难依然存在: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压力很大。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抢抓后经济危机时期重大机遇,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以资源整合破解要素制约,以和谐共建保持社会稳定,全面打赢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决战,奋力推进“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在新起点、新水平上实现新跨越。

新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工商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外资均增长15%;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8%、2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速构建具有钟楼特色、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1、壮大先进制造业规模。

(1)做优特色产业。

着力推进“3131”工程,力争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80亿元、80亿元、60亿元,输变电、农业机械、新型材料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分别实现产值120亿元、100亿元、80亿元。

(2)培育新兴产业。

突出新能源、医疗器械两大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

(3)打造龙头企业。

加大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年内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

加快常松金属、裕兴薄膜、海杰冶金等重点企业上市步伐,实现裂变发展,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大产业的提升。

2、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1)巩固商业核心地位。

加快南大街中心商贸街区创建最清洁、最诚信、最安全街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完善整体规划,优化经营业态,通过打造特色街、引进精品店,带动传统商贸业层次提升。

(2)扩大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

加快城西地区专业产品交易区和物流配送集聚区建设,确保年内形成专业市场成交额80亿元。

建成津通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建设服务全区、辐射全市的信息性、科技性、增值性、金融性服务平台。

(3)壮大楼宇经济规模。

以大型高档楼宇为载体,进一步优化环境,吸引连锁经营企业的地区营运总部、知名品牌的区域总代理等进驻,形成税收超2000万楼宇3座。

(4)拓展新型服务业。

打造“运河五号”创意产业园等创意载体,培育梳篦博物馆等特色旅游文化,形成休闲旅游、文化传媒等新的服务业增长点,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创投风投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来区落户。

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分类指导落实项目。

狠抓已经排定的110个区重点项目,其中80个确保类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和手续办理,促其早开工、早竣工;15个争取类项目和15个信息类项目,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全力协调解决困难,促其早落实。

(2)攻坚克难推进项目。

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继续开展重点项目督查,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创新督查方法,促进项目快速推进。

(3)主动挖掘储备项目。

结合我区实际,对照产业政策要求,主动加强与央企和省、市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项目资源,挖掘储备一批产业导向好、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二)加快重点领域突破,增强发展后劲

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努力在这些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1、提升科学招商水平。

(1)产业招商,集中推介。

坚持重大招商活动和产业招商相结合,精心组织境内外15场专题招商活动,深度组织产业链分析和重点国别地区产业推介,提高招商实效。

(2)驻点招商,抢抓信息。

充分发挥北京、上海等地经贸联络处作用,加大对世界知名公司联络力度、频度,确保项目信息乘数增长。

(3)壮大队伍,提升素质。

进一步扩充招商队伍,重点引进有经验、懂产业、精通外语的领军型招商人才,确保高素质招商人员稳定在100人左右。

(4)拓宽领域,调优结构。

坚持国资、民资、外资招商互动并进,积极探索“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多种形式利用外资。

进一步强化引进外资在产业提升中的催化作用,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2、引导企业创新创业。

(1)加大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财政支出达到5000万元,带动企业技术开发投入1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达到42亿元,全社会R&D占GDP的比重达到2%。

(2)突出自主创新。

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管理体系,全年新增国家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高新技术产品30只,新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30家以上。

(3)加强载体建设。

加快建设钟楼科技创业园,新建企业研发平台5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闸科技工业园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4)优化科技项目。

广泛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签订产学合作项目35项。

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000万元以上,申请专利1200件,授权专利650件。

(5)汇聚创新人才。

落实好市、区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探索建设符合钟楼产业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力争全年引进海归创业团队10个,高层次创业和管理人才60名。

加强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切实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突破发展空间制约。

(1)严把项目准入门槛。

新增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产出密度不低于400万元/亩。

(2)积极争取土地指标。

对照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导向整合优化项目,争取纳入省、市土地指标“点供”的盘子。

(3)用足用好存量资源。

依法清理收回“占而未用”、“多占少用”的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市场调节、节能减排等倒逼机制,加快实施“腾笼换凤”。

(4)打破行政区域限制。

推进开发区、各街道之间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收益共赢,积极探索项目用地在区内“无缝”对接,实现集约开发。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按照“有序改造东部老城区、全面建设西部新城区”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全面提升钟楼优美形象和环境竞争力。

1、推进三大工程。

(1)旧城改造工程。

年内启动洪庄机场、凌家塘周边、跃进里、大观楼等片区改造,全年完成拆迁80万平方米。

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居民商品住房需求,开工建设商品房150万平方米。

(2)完善路网工程。

年度投入28亿元,实施机场路、中吴大道城市化改造、劳动西路延伸、棕榈路、清潭西路、玉龙路等“五横一纵”骨干道路,改造白云南路等14条支路,新建玉龙路跨运河、劳动西路跨南运河2座桥梁。

(3)市政配套工程。

新建区环卫营运服务中心、龙江路转运站,改造金色新城、西二村转运站,配合完成市公交指挥中心和钟楼公交枢纽站建设。

2、提升管理水平。

(1)美化道路景观。

综合整治劳动西路、吊桥路等13条道路两侧环境,对万福路、怀德北路、延陵西路全线实施灯光亮化、美化。

(2)开展专项整治。

大力推进建筑工地、书报亭、乱设摊、户外广告、交通秩序五大专项整治,维护清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3)深化长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保持全市领先,做到人民满意,全力打造江苏省最清洁城区。

3、优化生态环境。

(1)推进绿化工程。

建设广化桥、运河路—龙江路、新昌路—新府路、新闸休闲广场4处节点绿地,对龙江路等11条道路、陈渡新村等79个小区进行围墙透绿改造,全年新增绿化40公顷。

(2)改进区域水环境。

保持连江桥断面水质达标,实现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京杭运河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完成新闸、中吴大道两侧等污水主管网建设,对24个小区、2个垃圾中转站、104个公厕及118家餐饮企业进行污水接管改造。

(3)深化“小康家园”建设,大力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村村达标”工程,建立有效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4)提高空气质量。

继续推进禁燃区建设,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加快光辉化工、新亚化工、中天焦化三大污染企业搬迁。

(5)推进节能减排。

完成兆隆合成材料等8家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裕兴绝缘等5家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成区环境在线监控中心。

(6)力保创建目标。

创成省级绿色学校1所、绿色社区2个,钟楼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四)加快繁荣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财政支出向公共事业和惠民工程的倾斜,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1、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1)加大教育投入。

完善更新一批教育设备,新建小学2所、幼儿园3所。

(2)优化教育资源。

加快觅渡桥、广化、冠英小学联合办学步伐,组建觅渡教育集团,推进平冈小学与勤业二小整合。

(3)办好特色教育。

确保通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验收,区早教知识普及率和亲子教育体验率均达到100%,完成天爱儿童康复中心改造搬迁,打造全省一流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基地。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优化“15分钟便民就医服务圈”服务,提高居民就医的舒适度和安全感,确保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和基本装备达标率100%。

(2)加强区妇幼保健和新生儿筛查,启用新的妇幼保健中心,进一步发挥区级“世代服务中心”功能,力争出生缺陷率控制在6‰以下。

(3)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4)按照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食品安全先进区、省城市社区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省妇幼保健先进区的工作要求,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切实提升日常管理水平。

3、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建区文化馆。

(2)提升文化演艺水平。

引进专业文艺人才,发挥街道文化站作用,加强群众文体团队建设,继续开展“幸福广场”周周演活动,实现一街一品一特色。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具有钟楼特色和重要艺术价值的民俗、民间艺术,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充分挖掘、有效整合传胪里、石龙嘴等文化资源,努力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4、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1)开展就业培训9300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2000个。

(2)失地农民政府保养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90元。

(3)改扩建五星、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

(5)提升整治荆川里等老住宅小区30万平方米,新增小区单元防盗门2400个、停车位1200个、社会监控探头251个。

(6)整治背街小巷道路15条。

(7)改造提升公厕75座。

(8)建设社区服务信息平台。

(9)规划新建区老年公寓,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站4个、老年精神关爱站10个。

(10)完成涉农街道10000户居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

5、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1)巩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创建成果,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

(2)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力备战第十七届省运会,承办好“沙滩排球”等比赛项目,确保完成市下达奖牌指标。

(3)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创建,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和管理,“五五”普法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4)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与调处,着力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群众权益维护机制,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提高居民社会管理满意度。

(5)继续开展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提高有效监管覆盖面和企业安全生产达标率。

 

 

 

 

五)加快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突出能力提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作风转变,进一步增强政府机关干部不辱使命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姿态,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1、提升八种能力。

(1)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

(2)调查研究、分析判断的能力。

加强新形势下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和各类问题的研判,推进工作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摸准实情、快出实招、务求实效。

(3)科学决策、有效控制的能力。

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制订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系统性、针对性。

(4)强化法制,依法行政的能力。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工作,支持监察、审计部门独立履行监督职责,支持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

(5)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能力。

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满怀激情,乐于奉献,敢为创新担风险,勇为发展尽责任。

(6)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能力。

着眼于关键环节、突出矛盾的解决,推进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7)严格要求,精细管理的能力。

按照“精、准、细、严”要求,强化政府机关基础工作管理、下属单位管理,充分履行职能,加强行业监管。

(8)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能力。

本职工作尽心尽责,全局工作密切配合,善于沟通,勇于牺牲,乐于为实现大目标贡献力量。

2、完善四项制度。

(1)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对涉及经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