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883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 实用创新方法.docx

第六章实用创新方法

《科技创新理论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第六章实用创新方法

一.联想法;二.组合法;三.分解法;

四.类比法;五.移植法;六.演绎法;

七.形象思维法;八.灵感法;九.专利情报分析法;

十.智力激励法;十一.检核表法;十二.自然现象探求法。

第六章实用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

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是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对创新方法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王大珩、刘东生、叶笃正三位老科学家提出的“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这一重要观点。

遵照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2007年以来,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加强了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

将创新方法摆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求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008年4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随后,又于2008年11月28日28日在北京成立了创新方法研究会。

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宗旨是:

强化创新方法研究、增强公众创新思维、培育公众创新精神。

团结从事和关心创新方法工作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我们在这里介绍上述情况,主要希望大家对学习创新方法引起足够重视。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

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是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对创新方法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王大珩、刘东生、叶笃正三位老科学家提出的“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这一重要观点。

遵照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2007年以来,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加强了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

将创新方法摆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求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008年4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随后,又于2008年11月28日28日在北京成立了创新方法研究会。

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宗旨是:

强化创新方法研究、增强公众创新思维、培育公众创新精神。

团结从事和关心创新方法工作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我们在这里介绍上述情况,主要希望大家对学习创新方法引起足够重视。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

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是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对创新方法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王大珩、刘东生、叶笃正三位老科学家提出的“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这一重要观点。

遵照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2007年以来,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加强了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

将创新方法摆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求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008年4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随后,又于2008年11月28日28日在北京成立了创新方法研究会。

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宗旨是:

强化创新方法研究、增强公众创新思维、培育公众创新精神。

团结从事和关心创新方法工作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我们在这里介绍上述情况,主要希望大家对学习创新方法引起足够重视。

本章主要从实际应用方面考虑,着重讨论实用的创新技法,为同学们今后深入学习、研究和应用创新方法打一个基础。

因为,掌握了创新技法,创新就等于过河有了桥梁。

上个世纪,人们花了相当大的力量从事创新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在指导创新活动方面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下面主要介绍一些科技创新常用的、基本的创新方法,分别是:

1.联想法;2.组合法;3.分解法;4.类比法;5.移植法;6.演绎法;7.形象思维法;8.灵感法;9.专利情报分析法;10.智力激励法;11.检核表法;12.自然现象探求法。

现分述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联想法

联想是指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从一概念想到另一概念的心理活动。

联想可以是概念之间的联想,可以是方法之间的由此及彼。

所谓联想法,就是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联想得到启示,获得新认识,产生新设想,找到解决问题新途径的创新思考方法。

◆案例1:

牛黄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天然牛黄数量极少,只能偶然得到。

广东海康县药品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天然牛黄其实就是牛胆结石,是因为牛胆囊里混进了异物后以它为核心,周围凝聚了许多胆素的分泌物而逐渐形成的。

他们联想到河蚌育珠,珍珠也是砂子进入蚌体,蚌分泌出粘液将砂子包住而形成的。

既然河蚌可以通过人工插片获得人造珍珠,难道不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培植牛黄吗?

于是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牛胆囊里植入异物,经过一年的实践,果然获得了同天然牛黄一样的人造牛黄。

◆案例2:

数学家们早已证明,用圆规和直尺不能三等分已知角,这是一个著名的世界难题,上世纪80年代,被我国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学当时在读的学生刘鸿燕解决了。

在她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一天,她突然发现,把几个等腰三角形连接起来像一把扇子,而打开扇子就看到许多等分角,扇子的轴就是几个角的共同顶点。

由此联想,终于发明了精致简单而又经济实用的“任意角等分仪”。

1986年8月,联合国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授予她“青年发明家”金牌奖章。

◆案例3:

1895年夏天,时为推销员的吉列住在旅馆里,早晨起来刮胡子,因刀子纯把脸刮破了,此后,他一直专心致志,冥思苦想,要发明安全刮胡刀,可是几年过去了,仍一筹莫展。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农夫操作耙子整地,耙过的地面又平又细,由此产生了奇特的联想,从农夫所用耙子的结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出了T型安全刮胡刀架,不久便流行世界,现已成为盛销百年的名牌产品。

◆案例4:

现在有一种节能型冬暖夏凉的住房,它采用了一种高性能的外窗户,窗户上安装着双层特种金属镀膜玻璃,在两层玻璃之间充入氩气,这样便具有了冬季保暖、夏季隔热的功能。

这种防止热传导的原理,其创新构思就是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用品——保温瓶的联想。

◆案例5:

现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很受外出人员欢迎的店铺,叫做手机数码自助店,外出人员可以在这里为手机充电、网上下载、第一时间冲洗相片,还可以对图像进行编辑、添加文字说明、下载手机游戏、手机电影、手机音乐和手机读物等等,这种经营方式的创新构思,就是来自于对自助餐厅的联想。

◆案例6:

太阳风具有巨大的能量,这使科学家们联想到海风,海风的能量早就被人们利用,通过风帆转化为驱动船舶的动力来进行航海。

那么太阳风能不能有相似的利用呢?

于是美国和俄罗斯的一些科学家,应用特别薄而轻、强度又高的材料,研制成功太阳帆,通过它把太阳风转化为驱动宇宙飞船的动力,进行太空航行,这种基于对海船风帆的联想,进行创新构思而研制成功了太阳帆,把幻想变成了现实。

◆案例7:

现在的高速公路使汽车行驶更为快捷,这引起科学家们的联想,太空飞行能不能也找到高公路呢?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在太空航行,要同时受到太空许多星体的作用力,把这些作用力的平衡点连接起来所构成的轨道,虽然距离不是最短,但是飞船、卫星的航行速度最快,消耗的能源最少,这条轨道便是太空中的高速公路。

用联想法进行创新的例子举不胜举。

上述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科学家们是非常善于联想的。

通过联想,可以借鉴古代历史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某些经验、教训,来更好地解决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

这就叫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从哲学方面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联系,反映到人脑中便形成了各种联想,从而为人们产生新的设想奠定了客观基础。

因此,联想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

下面,对创新者怎样训练自己的联想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者平时要多观察事物,多看一些文献和资料,多和别人交谈,多进行思考,努力注意事物之间在原理上、功能上、结构上、外观形式上、原材料构成上等方面的对应联系,这样,便会使联想更加有效。

2.积极地进行回忆,也是提高联想效果的重要方法。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积累很多经验和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些都会在头脑中有所储存,通过回忆可使他们再现,再通过联想,可使他们与所需解决的问题之间进行各种联系和对比,在这里,回忆是前提,回忆不到的事情,则很难产生相关的联想。

3.有意识地自我训练,培养联想习惯。

例如:

(1)“焦点联想”法:

这是美国人C.H.赫巴德总结出来的一种创新技法,就是把要创新的目标做焦点,再任选一个事物作刺激物,通过焦点与刺激物之间的强制联想获得新设想。

例如:

确定发明目标的焦点是新式帽子,再任意选择与帽子风马牛不相及的灯泡作刺激物,列举出灯泡的一切属性:

玻璃的、薄的、葫芦状的、真空的、发光的、发热的、……。

然后把这些属性与帽子进行强制联想,于是便得到玻璃帽子、薄帽子、葫芦状帽子、真空帽子、发光帽子、发热帽子、……等一组新设想,其中有的可能荒唐,有的则有一定价值,如不满意,再另选其它的刺激物进行这样的强制联想。

(2)“接词联想”法: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个人玩或多人玩的游戏。

即:

先由一人说出一个词语,然后由这个词语联想出新的词语,首尾字要相同,可以谐音,但选词不能重复。

如:

倾盆大雨-雨后天晴-晴空万里-里外一致-至理名言-言多必失-失而复得-得道多助-助人为乐……等等。

联想法是创新者经常使用的一种很基本、很普遍的创新思考方法,不仅常用于科技创新,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企业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发挥作用。

在其它若干创新思考方法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同时应用联想。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联想,也都用过联想。

至于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联想法进行创新,这与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有关。

只要我们在创新思考中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二.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将现有的科学技术原理、现象、产品或方法进行重配、组合,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新产品的一种创新技法。

组合法是进行创新的重要方法,它应用广泛,也比较容易掌握和实现。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可谓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结晶之一。

然而,该计划负责人却直言不讳地讲过:

阿波罗宇宙飞船技术中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都是已有技术的放大和移植,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把这么多项现代技术与设备精确无误地组合好,实现系统管理。

重大创新项目是如此,小的发明创造和革新也是如此。

◆案例1:

带橡皮头铅笔。

美国画家海曼常因粗心而在作画中找不到橡皮,一生气,便把橡皮绑在铅笔上。

这一情景被他的朋友威廉看到,威廉便用铁皮把橡皮固定在铅笔的端头,于是,一种既能写又能擦的带橡皮头的铅笔就这样诞生了。

应该说这是用组合法制做出来的最简单的产品。

随后,威廉申请了专利,不久,该专利卖得55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数字了。

◆案例2:

灯用双插座。

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年轻时从事电灯插头的制造,结果失败了,全部积蓄97美元付之流水。

但他不灰心,一次,他注意到一间屋子若要插两个灯头很不方便,于是,他便把两个单插头的内部结构组合在一起,做成可插两个电灯的双插座,结果大获成功,市场上供不应求,从此他的公司便日益发展了起来。

1918年27岁的松下将灯用双插座申请了专利,这是松下公司拥有5万多个专利中的第一件。

由此看来,有志于创新的人,应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努力学会和用好这种方法。

常用的组合方法有:

1.将某种科学技术同各种方法进行组合。

例如:

超声波是一种波动技术,而研磨、焊接、切削、理疗、清洗零件和洗衣服都属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方法,把超声波技术同这些方法组合起来,就创新出超声波研磨法、超声波焊接法、超声波切削法、超声波理疗法、超声波清洗零件法、超声波洗衣法……等等;

2.将多种科学技术同一种方法进行组合。

例如:

惯性、天文、地磁、无线电、红外线、卫星和程序控制等等,都是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而导航则是人们所需要的引导和控制航向的方法,把上述各种技术同导航方法组合起来,便创新出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地磁导航、无线电导航、红外线导航、卫星导航、程序控制导航……等等;

3.在各种科学技术现象之间进行组合。

例如:

在低压下水银放电能产生大量紫外线,而紫外线幅射又能使某种物质发出荧光,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创造出荧光灯;又如:

计算机技术同金属切削技术组合便产生了数控机床,而摩擦焊接法则是把摩擦生热现象同焊接方法组合而形成的。

◆案例3:

几年前,广东美的微波公司把光波技术、微波技术和紫外线技术组合在一起,研制出一种新产品叫做紫微光微波炉,除了可以进行微波加热、光波加热和微波光波联合加热以外,还可以进行光波消毒、微波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因而很受用户青睐,特别是在“非典”以后又出现禽流感,该创新产品更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4.在产品和产品之间进行结构或功能等方面的组合。

当初,各种人力机械或手动工具同电动机或发动机连结组合,便形成了许多新型的动力机械或工具。

现今,电子计算机同各种机械产品组合,又创新出许多自动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目前,在市场上众多的新产品中,许多都是由产品之间的组合而形成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案例4:

人们把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MP3等电子产品技术与手机进行组合,便创造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新款式手机。

其实,目前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多媒体电子产品,就是把拍、摄、录、看、听等功能组合在一起而创新出来的。

在实践中,组合法还有若干类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其实,用组合的方法进行创新思考,还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方法。

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内蒙赤峰市的红山,现在称为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在那里发掘出6000年前的一件玉器被命名为中华第一龙。

这个龙雕玉器的造形就是由猪的头和鱼的身体组合而成的,由于当时的人以捕猎野猪和鱼作为主要食品,因此对猪和鱼很崇赏,于是便创造出龙的原始形象。

后来,我们的祖先又把鹿的角和鸡的脚爪组合上去,再进行艺术整合,便创造出我们现在家喻户晓的龙的形象,成为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想象力、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早在远古时代就会运用组合法进行创新构思。

无独有偶,古埃及人也是用组合法进行构思,创造出狮身人面像。

可见组合法确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创新思考方法。

这里,我们同时要强调一下,组合法又是现代化科技创新常用的重要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

“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近年来,有人预言,“组合”代表着技术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创新时,已经从科学、技术、产品相互间的一般组合,演进到当今多学科交叉渗透、把各种相关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集成创新。

如今,集成创新己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形式,为了顺应这一潮流和趋势,我们国家已经把集成创新列为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还应指出,如今的组合,已不是简单的拼凑,而应当是有机的结合和融合。

同时,不是所有的新组合都是创新,创新的组合应该是那些与现有的某种技术有本质区别并有实用价值的组合。

三.分解法

分解法就是把整体化为局部、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的思考方法。

任何事物或系统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任何大问题都是由许多小问题、小矛盾组成的。

一般来讲,解决一个大问题比解决一个小问题要困难,创新问题越小越容易解决。

例如,若把创新课题定为创新一种汽车就相当困难,而若将汽车进行分解来构思创新就比较容易。

就汽车轮胎而言,申请专利的新型轮胎一直层出不穷,曾有一种“幅射式”新轮胎,结构很特殊,比传统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大许多,寿命高一倍,防侧滑能力很强,使汽车行驶安全性明显提高;

又如针对汽车的动力装置进行改造,在能源紧张的今天,更成为创新热点。

研制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氢气汽车等等,在节能减排的形势下,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再如,汽车的外部造型、内部设施、降噪声、降污染、降能耗,以及操纵的方便性、行驶的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等等方面,都成为独立于汽车整体的子项目,不停地改进创新,从而使汽车整体不断以新的性能和形象,与时俱进地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一个事物、一个系统、一种物品、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大体说来,用分解法创新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整体中分解出一个或多个功能可独立的部分而另成为新的独立个体,这是既分解又分立的创新。

例如:

眼镜架和镜片分解后发明了新产品隐形眼镜;扬声器与收录机整体分解后发明了立体声音箱;将计算机中的光驱与解码部分分解出来,就成了广受用户喜欢的VCD、DVD;将计算机中的文字录入编辑和游戏功能分解出来,就形成了学习机;等等。

VCD、DVD与学习机的问世,造就了一个消费热点,也造就了一个产业。

另一类是分解后仍构成一个整体,是分解而不分立的创新;这一类在产品创新设计中运用比较广泛,常用的分解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按产品功能进行分解。

例如,一部机器,按功能可分为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操纵部分、执行部分和支撑部分。

即使一般小日用品也可按功能进行分解,如一把水壶,按功能可分解成壶体、壶盖、加水口、出水口、蒸气孔及壶柄等,往往对其中某一局部的突破改进,就能引发和形成整个产品的创新。

像“可呜叫壶盖”的出现,就是对老式水壶的一种创新。

再如牙刷这样简单的小日用品,也可按功能分解成牙刷头和牙刷把两个部分,各生产厂家分别对其形状、颜色、材料和牙刷毛的排列方式、以及商标图案和外包装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设计改进,便形成了各有自己特色的多样品种。

虽是小改小革,但也颇具创意和匠心。

2.对产品结构进行分解。

例如:

火车在铁轨上奔驰,牵引过长的车箱显然不可能,于是人们便将车箱分解成若干节,再组长一列长龙。

同理,城市公共交通中的无轨电车和大型客车,车身太长,转弯不便,于是分解为两部分,中间用琴箱式折叠结构互相连接。

至于载重汽车,拖拉机等拖带挂斗,实质上也是从车身分解出来的。

再如,将一个圆桌面分解成一个内接正方形和四块相同的半圆形,再用绞链装在一起,就成为可方可圆的两用桌面了。

在机电产品中,有时为了制造、运输、安装和维修的方便,也常常把一个整体部件进行分解设计,然后拼装使用。

其实,对结构进行分解而获得创新,人们并不陌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就是从整版雕印进行分解而发明出来的。

3.将产品所用原材料分解出来进行创新设计。

例如,全塑发动机、全塑汽车、全塑自行车、全塑洗衣机、塑钢门窗等产品,就是将材料分解出来实现创新的。

以机电类产品为例,所用材料不外乎两大类: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主要有铁、铜、铝等,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塑料和橡胶。

一般来说,开发新材料或选用更优质的材料,可使产品在诸如耐磨、抗疲劳、抗腐蚀、导电、绝缘等方面的性能有显著提高。

另外,还可以对贵重材料考虑代用来减少成本和产品重量。

总之,把产品材料分解出来考虑也是产品创新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

4.按产品制造工艺进行分解。

例如:

就机械类产品来说,其制造工艺一般可分为铸、锻、焊、切削、冲压、热处理、油漆、试验等。

对制造工艺进行分解就更有利于产品的工艺创新,

一是改进产品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使其更易于加工、装配、调试和维修;

二是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改善加工条件与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从而为增强创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夯实基础。

5.按产品成本组成进行分解。

就是将产品的零部件按其成本的高低分解成数类,对其中成本偏高的零部件,作为重点进行改进创新;同时,也可从产品中分解出成本与其功能不相称的零部件,进行必要的创新改进。

6.按创新问题的各种矛盾进行分解。

例如,研制一种新产品,按矛盾分解就有:

功能与市场售价的矛盾;结构复杂与制造成本、安装调试和维护修理的矛盾;高速高效与操纵和安全可靠的矛盾;产品更新速度与企业技术改造的矛盾等等,其实,每一个创新的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常常又由许多矛盾构成,要解决总的矛盾有时相当困难,而由解决各个小矛盾入手,采取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的方法,往往会使总的矛盾比较容易地迎刃而解。

这里要指出,在运用分解思考法进行创新的时候,一要考虑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二要考虑这一部分对其它部分的影响,更要防止出现某个部分的性能虽然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整机或整个系统的性能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

按照“系统论方法”的观点,在考虑某一部分的创新时,所需要的是整个系统功能的改进和提高,而不是要求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都提高,因此,该创新改进的部分就去提高,不需要提高的部分就不必去改进,只要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好就行。

创新中的分解技法,其思路实际上就是把创新对象化整为零,先局部后整体,各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整体得到创新,最终取得创新的成果。

我们知道,原子可以分为电子、中子、质子,细胞可以分为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等,整个自然界,从微观基本粒子到宏观宇宙天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原生物到人类,都是可分的。

这是人们能够对一切事物进行分解的客观基础。

分解是人们在实践中揭示事物内在联系与规律并产生创新方案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用待发明创造的对象与某个具有类似或相同属性的已知事物进行对照类比,从中获得启示来实现创新的方法。

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既借助于已有事物,但又不受已有事物的束缚,创新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在广泛的范围内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异中求同,同中见异,从而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新构想。

对于某一具体创新项目或某一创新关键问题来说,如果已经认识到它与某些现存事物有相似的基本特征,那么,就可以应用这类已知事物的技术来解决所要创新项目中的问题。

例如,可以参照汽垫船发明气垫车;可以参照太阳能炉灶发明太阳能烘干设备;可以参照面粉加工设备创造饲料加工设备等等。

因为以上两两之间均有可类比的性质,故在创新时能够具体而形象地借鉴和参考,这比从无到有的凭空想象要容易得多。

◆案例1:

防毒面具的发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在比利时战场,向隐藏在树林中的英法联军放毒气,这不仅毒死了5000余人,树林中的其它动物也难幸免,但是野猪却安然无恙。

战后,有人研究这一奇怪现象,发现野猪嗅到刺鼻气味时,就本能地用嘴拱地,然后把长鼻嘴埋入被拱得疏松的土壤颗粒中。

这一现象使人们猜测土壤可能具有防毒气的功能。

经试验证明,土壤颗粒能过滤并吸附空气中的其它物质。

通过类比,人们便设计了外形与猪脸相似的面罩,配上过滤作用更好的木炭颗粒,于是,防毒面具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

◆案例2:

面包-橡胶-混凝土

面包由于在面粉中加入发泡剂而蓬松多孔,美国一家橡胶厂由此进行类比联想,在橡胶中加入发泡剂,结果发明了海绵橡胶:

后来有人又进行类比,在合成树脂中加入发泡剂,制成了重量轻、隔热、隔音性能好的泡沫塑料。

接着,人们又类比,在水泥中加入发泡剂,发明了轻巧、省料、隔音、隔热的加气混凝土。

◆案例3:

十多年前,我国长途汽车客运市场低迷,制造客运汽车的河南郑州宇通企业集团,不得不依靠制造和安装防盗门而勉强维持运转,为了走出困境,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顾客对长途客运汽车的舒适度不满意,于是该集团公司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