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003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8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docx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7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第十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时空定位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江苏高考·1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

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

【答案】B

【解析】“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表明是广义相对论,故B项正确;“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表明是广义相对论,故A项错误;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材料的内容是相对论,故C项错误;量子论是对微观领域的研究,材料的内容是相对论,故D项错误。

2.(2019.4·浙江高考·2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  )

A.爱迪生B.莫尔斯C.贝尔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传播人声的通讯工具为电话,它发明者是贝尔,故选C项;爱迪生是电话的改良者,排除A项;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编码,排除B项;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用以传送文字和数字,排除D项。

3.(2018·江苏高考·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D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经典力学体系诞生,与材料中“1927年”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与材料中“物理学家”“通过光来观测电子”不符,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的出现是19世纪后期,与材料中“1927年”“通过光来观测电子”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初量子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材料中“1927年”“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相符,故D项正确。

4.(2018·天津高考·3)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赛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赛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今天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质疑,例如突变论(寒武纪大爆发),以至于今天对进化论存在激烈的争论,在《物种起源》发表时不可能迅速被证明为科学理论,故C项错误;题干中“遭教会激烈反对”,推知教会对进化论非常不支持,并不是实行宽容政策,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17)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

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

这项成就应该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答案】B

【解析】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故A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故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故C项错误;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故D项错误。

6.(2017江苏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A

【解析】17世纪的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牛顿,他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故B项错误;确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16世纪的哥白尼,故C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本质属性的是20世纪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

7.(2017年天津卷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图片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在不断提高,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工匠的经验总结,科学没有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故B项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劳动者不是以体力支出为主,而是以脑力、智力支出为主,劳动强度减弱,故C项错误;信息化出现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8.(2017年天津卷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火车时刻表,和全国时刻表的改变,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述过于笼统,不能细致的反映全国时刻表变化和“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的深刻意义,故A项错误;从材料“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依照自然条件变化而进行,而是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反映出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统一的标准化的时间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时间精确是生活必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统一的时间是为了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体现统一时间对国家管理的影响,故D项错误。

拓展训练

1.(2019·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

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

这一“解释”(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可知,经典力学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正确。

2.(2019·四川成都摸底)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答案】 A

【解析】洛克的主张符合“光荣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斯宾塞的主张迎合了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们的思想都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故A项正确。

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由此可见,相对论的提出(  )

A.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结果B.是科技教育进步的必然

C.是对近代科学的彻底否定D.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可知,相对论拓展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看法,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故D项正确。

4.(2019·湖南衡阳模拟)伏尔泰说:

“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

”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法则”(  )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C.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D.推动近代实验科学的诞生

【答案】A

【解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中,按照牛顿的理论,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故A项正确。

5.(2019·新疆模拟)1769年,蒸汽机作为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

而电报通信的发明是(  )

A.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B.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

C.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D.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电报通信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实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6.(2019·云南昆明模拟)“揭穿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摧毁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

此科学成就是(  )

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D.血液循环理论

【答案】 A

【解析】哥白尼“日心说”否定上帝选择地球作为宇宙中心的理论,否定神创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故A项正确。

7.(2018·湖南怀化期末)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

这反映出(  )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

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答案】D

【解析】《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D项正确。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

”这反映出(  )

A.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

B.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

C.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深入开展

D.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大部分科学进步……尤其是伯明翰”的信息可知,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即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故C项正确。

9.(2019·安徽淮南模拟)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材料反映(  )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科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年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A.自然科学取得绝对优势B.神学课程已被大学摒弃

C.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D.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

【答案】D

【解析】 材料列举“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主要涉及自然科学职位,结合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得出科学发展影响大学教育,故D项正确。

10.(2019·山东临沂模拟)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

这反映了(  )

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

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

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

11.(2019·江西南昌模拟)根据生物进化论,可以说“猿进化为人”。

恩格斯又提出来另一种说法:

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的产物。

能同时解释这两种说法的是(  )

A.用进废退B.获得性遗传

C.自然选择D.社会进化

【答案】A

【解析】无论是进化论的“猿进化为人”,还是恩格斯的“劳动创人说”,都是“用进废退”的演化结果,故A项正确。

12.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西方人生产与生活的情景: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人们可以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整个社会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了。

导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突出的是电力对照明及人们劳作的影响,电气化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广泛使用为代表的科学成就,故D项正确。

13.(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颠皇家学会和伦敦天文皇家学会举行联席会议,会议主席汤姆逊宣布,日食观测结果测得星光在太阳附近偏转1.79秒,而爱因斯坦预言的是1.75秒,接近实测时间。

据此可知(  )

A.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被否定

B.光电效应定律由此发现

C.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D.广义相对论获得了证实

【答案】 D

【解析】 广义相对论认为,时空变化与物质分布状态相关,且材料中证实了星光偏转,这与爱因斯坦预言基本吻合,故D项正确。

14.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相一致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A

【解析】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是对量子论发现的评价,故A项正确。

15.“互联网实际上是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了,另外一个是把人与信息联结在一起了。

因为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

”由材料可知,互联网(  )

A.推动了人们直接交往的加快

B.有利于鉴别信息的正确性

C.彻底消除了人类社会间隔阂

D.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答案】 D

【解析】材料主旨是“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故D项正确。

16.(2019·福建莆田模拟)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

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坚守自己的信仰。

这说明了(  )

A.宗教信仰成为科研的根本动力

B.自然科学发展与宗教相互关联

C.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挑战

D.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待全面加强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

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可知,科研与宗教的信仰是有一定关系的,故B项正确。

17.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

这主要反映出(  )

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逐渐认识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故C项正确。

18.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这是因为(  )

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达尔文从生物学、牛顿从物理学领域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这是两者影响的共同之处,故C项正确。

19.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无知的平民阶层设计的。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

伏尔泰此举主要意在(  )

A.借用牛顿学说推动思想解放

B.贬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作用

C.推动文艺复兴运动走向高潮

D.启发平民探寻自然科学的奥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以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牛顿思想、描述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把牛顿思想通俗化,意在借用牛顿学说推动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20.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一起供后人凭吊。

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

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  )

A.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 

B.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答案】A 

【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与材料中“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符,故A项正确。

21.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

“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

”上述评论的科学理论(  )

A.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B.冲击了封建神学统治

C.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D.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

【答案】C 

【解析】材料评论的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相对论否定的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彻底否定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相对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基本清除封建神学统治的影响,故B项错误;相对论拓宽了研究世界的视角,故C项正确;相对论研究的范畴是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从微观视角研究世界的是量子论,故D项错误。

22.“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

A.经典力学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答案】D 

【解析】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正确。

23.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材料中的“它”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量子理论的提出,故D项正确。

24.“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是(  )

A.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B.提出时空的变化和结构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

C.其理论使力学和天文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D.第一次将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赶了出去

【答案】C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故C项正确。

25.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

“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

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随相关条件的改善,转化周期会逐步变短,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