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061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docx

大连理工大学秋作业《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题目: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1项目基本资料

1.1气候特征

根据当地气象局50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m/s,重现期为50年的年最大风速23m/s,吹程:

设计洪水位2.6km,校核洪水位3.0km。

最大冻土深度为1.25m。

河流结冰期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大冰厚1.05m。

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1)左岸:

覆盖层2~3m,全风化带厚3~5m,强风化加弱风化带厚3m,微风化厚4m。

(2)河床:

岩面较平整。

冲积沙砾层厚约0~1.5m,弱风化层厚1m左右,微风化层厚3~6m。

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整个河床皆为微、弱风化的花岗岩组成,致密坚硬,强度高,抗冲能力强。

(3)右岸:

覆盖层3~5m,全风化带厚5~7m,强风化带厚1~3m,弱风化带厚1~3m,微风化厚1~4m。

1.2.2天然建筑材料

粘土料、砂石料和石料在坝址上下游2~3km均可开采,储量足,质量好。

粘土料各项指标均满足土坝防渗体土料质量技术要求。

砂石料满足砼重力坝要求。

1.2.3水库水位及规模

①死水位:

初步确定死库容0.30亿m3,死水位51m。

②正常蓄水位:

80.0m。

注:

本次课程设计的荷载作用只需考虑坝体自重、静水压力、浪压力以及扬压力。

表一

状况

坝底高程(m)

坝顶高程(m)

上游水位(m)

下游水位(m)

上游坡率

下游坡率

设计情况

31

84.9

82.50

45.50

0

1∶0.8

校核情况

31

84.9

84.72

46.45

0

1∶0.8

本设计仅分析基本组合

(2)及特殊组合

(1)两种情况:

基本组合

(2)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特殊组合

(1)为校核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1.3大坝设计概况

1.3.1工程等级

本水库死库容0.3亿m3,最大库容未知,估算约为5亿m3左右。

根据现行《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按水库总库容确定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

(2)型水库。

枢纽主要建筑物挡水、泄水、引水系统进水口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施工导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

1.3.2坝型确定

坝型选择与地形、地质、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有关。

确定本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1.3.3基本剖面的拟定

重力坝承受的主要荷载是水压和自重,控制剖面尺寸的主要指标是稳定和强度要求。

由于作用于上游面的水压力呈三角形分部,所以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三角形,根据提供的资料,确定坝底宽度为43.29m(约为坝高的0.8倍),下游边坡m=0.8,上游面为铅直。

 

2设计及计算内容

2.1坝高计算

按照所给基本资料进行坝高计算,详细写明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

解:

根据大坝特性表资料,坝高H=坝顶高程-坝底高程=84.90-31.00=53.90m,为中坝。

2.2挡水坝段剖面设计

按照所给基本资料进行挡水坝段剖面设计,详细写明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

解:

(1)坝顶构造设计

坝顶宽度取8%~10%坝高,且不小于3m,设计坝顶宽度取4.80m。

坝顶上游设计防浪墙,墙身采用与坝体连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取1.35m(按设计洪水位计算),宽度取0.50m,坝顶下游侧设置栏杆。

(2)坝底宽度计算

根据大坝特性表资料,坝底宽度T=(84.90-31.00)*0.8=43.12m。

(3)坝体检查排水廊道、排水管幕设计

为了便于检查、观测和排除坝体渗水,在坝体高程65.00处设置一检查兼作排水用的廊道,廊道断面采用城门洞形,宽度取1.5m,高度取2.5m,其上游侧至上游坝面的距离取0.05~0.07倍作用水头,且不小于3m,设计取4.00m。

为了减小坝体的渗透压力,靠近上游坝面设置排水管幕,排水管幕至上游坝面的距离取1/15~1/25倍作用水头,且不小于2m,设计取3.00m,间距取2.50m,管径取200mm,排水管幕做出铅直,与纵向排水检修廊道相通,渗入排水管的水可汇集到下层纵向廊道,排水管幕上端通至坝顶。

(4)坝基灌浆排水廊道设计

坝基灌浆排水设置在上游坝踵处,廊道上游侧距上游坝面的距离取0.05~0.1倍作用水头,且不小于4~5m,设计取4.0m,廊道断面采用城门洞形,宽度取3.00m,高度取3.50m,廊道上游侧设排水沟,下游侧设排水孔及扬压力观测孔,廊道底面

距离基岩面不小于1.5倍廊道宽度,设计取4.00m。

为减少坝基渗漏,防止较大渗流对坝基产生渗透破坏,减小坝基底面的防渗扬压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在廊道上游侧布置一排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深度取0.05~0.07倍作用水头,帷幕灌浆深度设计取20.00m。

灌浆帷幕中心线距上游坝面4.50m。

帷幕灌浆必须在浇筑一定厚度的坝体混凝土后进行,灌浆压力表层不宜小于1.0~1.5倍坝前静水头。

取60m*10KN/m³=600KPa;在孔低不宜小于2~3倍坝前静水头,取130m*10KN/m³=1300KPa。

为了充分降低坝底扬压力和排除基岩渗水,在廊道下游侧布置一排排水孔幕,排水孔深度为帷幕灌浆深度的0.4~0.6倍,且坝高50m以上的深度不小于10m,排水孔深度设计取10.00m,孔距取2.50m,孔径取200mm,排水孔略向下游倾斜,与帷幕灌浆成10°交角。

排水孔中心线距帷幕中心线2.00m。

(5)地基处理

基岩开挖的边坡必须保持稳定,两岸岸坡尽量开挖成有足够宽度的台阶状,以确保坝体的侧向稳定。

对于靠近坝基面的缓倾角软弱夹层,埋藏不深的溶洞、溶浊面应尽量挖除。

开挖至距利用岩面0.5~1.0m时,应采用手风钻钻孔,小药量爆破,以免产生裂隙或增大裂隙。

遇到易风化的页岩、黏土岩时,应留0.2~0.3m的保护层,待浇筑混凝土前再挖除。

坝基应清到比较坚硬完整的岩面,基面平整、水平即可,地基开挖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彻底清理、冲洗和修凿,风化、松动、软弱破碎的岩块都要清除干净,突出的尖角要打掉,光滑的岩面要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基岩表明不得残留有泥土、石渣、油渍等其它污物,排除基岩面上全部积水,基坑内原有的勘探钻孔、井、洞等均应回填封堵。

(6)坝体材料分区

①上、下游最高水位以上坝体表层采用C15、W4、F100厚3.00m的混凝土。

②下游水位变化区的坝体表层采用C15、W8、F200厚3.00m的混凝土。

③上、下游最低水位以下坝体表层采用C20、W10、F100厚3.00m的混凝土。

④坝体靠近基础的底部采用C20、W10、F200厚8.00m的混凝土,满足强度要求。

⑤坝体内部采用C10、W2低热混凝土。

2.3挡水坝段荷载计算

按照所给基本资料进行挡水坝段荷载计算,详细写明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

本设计荷载紧分析基本组合②及特殊组合①两种情况。

(1)荷载基本组合②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①自重。

坝体断面分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分别计算,混凝土容重采用24KN/m³,因廊道尺寸较小,计算自重时不考虑。

②静水压力。

静水压力包括上下游的水平水压力和下游斜坡上的垂直水压力。

③扬压力。

坝踵处的扬压力强度为

,排水孔线上为

,坝址处为

,其间均以直线连接,扬压力折减系数

④泥沙压力。

大坝迎水面前泥沙的淤积高度计算至死水位51m,大坝迎水面前泥沙的淤积高度hs=51.0-31.0=20.0m,水平泥沙压力在垂直方向上呈三角形分布,泥沙干重度Ysd取13.5KN/m³,孔隙率n取0.42,内摩擦角

取18°,泥沙的浮重度

单位长度大坝迎水面上的水平泥沙压力值按公式

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大坝背水面前泥沙的淤积高度hs=38.00-31.00=7.00m,除计算水平泥沙压力外还应计算竖直泥沙压力,其值按泥沙浮重度与泥沙体积的乘积求得。

⑤浪压力。

计算风速取重现期为50年的年最大风速23m/s,风区长度取2600m,按鹤地水库试验公式

计算得累积频率为2%的波高h2%=2.07m,平均波长Lm=14.45m,经查表求得h1%=2.25m。

使波浪破碎的临界水

因为坝前水深H=82.50-31.00=51.50m,H>

和H>

,发生深水波,单位长度大坝迎水面上的浪压力值按公式

计算。

波浪中心至计算静水位的高度

防浪墙顶高程为:

上述荷载计算见计算表。

重力坝特殊荷载组合计算表

荷载

计算式

垂直力(kN)

水平力(kN)

对坝底截面形心力臂(m)

力矩(kN.m)

↙+

↘-

自重

W1

4.8*53.9*24

 

6290

 

 

21.56-2.4=19.16

118964

 

W3

1/2*47.9*38.32*24

 

22026

 

 

2/3*38.32-21.56=3.99

87884

 

水压力

P1

1/2*53.722*10

 

 

14429

 

1/3*53.72=17.91

 

258423

P2

1/2*15.452*10

 

 

 

1194

1/3*15.45=5.15

6149

 

Q

1/2*0.8*15.452*10

 

955

 

 

21.56-1/3*0.8*15.45=17.44

 

16655

扬压力

u1

15.45*43.12*10

6662

 

 

 

0

0

0

u2

1/2*36.62*0.25*38.27*10

1752

 

 

 

2/3*36.62-21.56=2.85

 

4993

u3

0.25*38.27*6.5*10

622

 

 

 

21.56-1/2*6.5=18.31

 

11389

u4

1/2(1-0.25)*38.27*6.5*10

933

 

 

 

21.56-1/3*6.5=19.39

 

18091

泥沙压力

Ps1

1/2*7.7*202*tan236

 

 

813

 

1/3*20=6.67

 

5423

Ps2

1/2*7.7*72*tan236

 

 

 

100

1/3*7=2.33

233

 

Ps3

1/2*7.7*0.8*72

 

151

 

 

21.56-0.8*7/3=19.69

 

2973

浪压力

Pw

1/4*10*9.45*(9.45/2+0.42+1.12)-1/8*10*9.452

 

 

148

112

53.72-9.45/2+(9.45/2+0.42+1.12)/3=51.0853.72-2/3*9.45=47.42

5311

7560

合计

9969

29341

15390

1406

 

218541

325507

19372↓

13984→

 

106966↘

(2)荷载特殊组合①为校核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①自重。

坝体断面分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分别计算,混凝土容重采用24KN/m³,因廊道尺寸较小,计算自重时不考虑。

②静水压力。

静水压力包括上下游的水平水压力和下游斜坡上的垂直水压力。

③扬压力。

坝踵处的扬压力强度为

,排水孔线上为

,坝址处为

,其间均以直线连接,扬压力折减系数

④泥沙压力。

大坝迎水面前泥沙的淤积高度计算至死水位51m,大坝迎水面前泥沙的淤积高度hs=51.0-31.0=20.0m,水平泥沙压力在垂直方向上呈三角形分布,泥沙干重度Ysd取13.5KN/m³,孔隙率n取0.42,内摩擦角

取18°,泥沙的浮重度

单位长度大坝迎水面上的水平泥沙压力值按公式

坝址处河床岩面高程约在38m左右,大坝背水面前泥沙的淤积高度hs=38.00-31.00=7.00m,除计算水平泥沙压力外还应计算竖直泥沙压力,其值按泥沙浮重度与泥沙体积的乘积求得。

⑤浪压力。

计算风速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m/s,风区长度取3000m,按鹤地水库试验公式

计算得累积频率为2%的波高h2%=1.03m,平均波长Lm=9.45m,经查表求得h1%=1.12m。

使波浪破碎的临界水

因为坝前水深H=84.72-31.00=53.72m,H>

和H>

,发生深水波,单位长度大坝迎水面上的浪压力值按公式

计算。

波浪中心至计算静水位的高度

防浪墙顶高程为:

大坝特性表资料提供的坝顶高程不足。

上述荷载计算见计算表。

荷载

计算式

垂直力(kN)

水平力(kN)

对坝底截面形心力臂(m)

力矩(kN.m)

↙+

↘-

自重

W1

4.8*53.9*24

6290

21.56-2.4=19.16

118964

W3

1/2*47.9*38.32*24

22026

2/3*38.32-21.56=3.99

87884

水压力

P1

1/2*53.722*10

14429

1/3*53.72=17.91

258423

P2

1/2*15.452*10

1194

1/3*15.45=5.15

6149

Q

1/2*0.8*15.452*10

955

21.56-1/3*0.8*15.45=17.44

16655

扬压力

u1

15.45*43.12*10

6662

0

0

0

u2

1/2*36.62*0.25*38.27*10

1752

2/3*36.62-21.56=2.85

4993

u3

0.25*38.27*6.5*10

622

21.56-1/2*6.5=18.31

11389

u4

1/2(1-0.25)*38.27*6.5*10

933

21.56-1/3*6.5=19.39

18091

泥沙压力

Ps1

1/2*7.7*202*tan236

813

1/3*20=6.67

5423

Ps2

1/2*7.7*72*tan236

100

1/3*7=2.33

233

Ps3

1/2*7.7*0.8*72

151

21.56-0.8*7/3=19.69

2973

浪压力

Pw

1/4*10*9.45*(9.45/2+0.42+1.12)-1/8*10*9.452

148

112

53.72-9.45/2+(9.45/2+0.42+1.12)/3=51.0853.72-2/3*9.45=47.42

5311

7560

合计

9969

29341

15390

1406

218541

325507

19372↓

13984→

106966↘

(3)挡水坝段荷载计算成果

本设计荷载仅分析基本组合

(2)及特殊组合

(1)两种情况,荷载组合作用计算成果见表二和表三。

表二:

坝体基本荷载组合作用计算成果

荷载

垂直力(kN)

水平力(kN)

对坝底截面形心力臂(m)

力矩(kN.m)

↙+

↘-

自重

W1

 

6290

 

 

19.16

118964

 

W2

 

22026

 

 

3.99

87884

 

水压力

P1

 

 

13261

 

17.17

 

227691

P2

 

 

 

1051

4.83

5076

 

Q

 

841

 

 

17.69

 

14877

扬压力

u1

6252

 

 

 

0

0

0

u2

1694

 

 

 

2.85

 

4828

u3

601

 

 

 

18.31

 

11004

u4

902

 

 

 

19.39

 

17490

泥沙压力

Ps1

 

 

813

 

6.67

 

5423

Ps2

 

 

 

100

2.33

233

 

Ps3

 

151

 

 

19.69

 

2973

浪压力

Pw

 

 

382

261

47.8041.87

10928

18260

合计

9449

29227

14456

1412

 

223085

302546

19778↓

13044→

 

79461↘

表三:

坝体特殊荷载组合作用计算成果

荷载

垂直力(kN)

水平力(kN)

对坝底截面形心力臂(m)

力矩(kN.m)

↙+

↘-

自重

W1

 

6290

 

 

19.16

118964

 

W2

 

22026

 

 

3.99

87884

 

水压力

P1

 

 

14429

 

17.91

 

258423

P2

 

 

 

1194

5.15

6149

 

Q

 

955

 

 

17.44

 

16655

扬压力

u1

6662

 

 

 

0

0

0

u2

1752

 

 

 

2.85

 

4993

u3

622

 

 

 

18.31

 

11389

u4

933

 

 

 

19.39

 

18091

泥沙压力

Ps1

 

 

813

 

6.67

 

5423

Ps2

 

 

 

100

2.33

233

 

Ps3

 

151

 

 

19.69

 

2973

浪压力

Pw

 

 

148

112

51.0847.42

5311

7560

合计

9969

29341

15390

1406

 

218541

325507

19372↓

13984→

 

106966↘

2.4挡水坝段建基面抗滑稳定计算

按照所给基本资料进行挡水坝段建基面抗滑稳定计算,详细写明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

沿坝轴线方向取1m长进行抗滑稳定分析计算。

(1)荷载基本组合

(2)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参照类似工程资料,微、弱风化的花岗岩抗剪断摩擦系数及黏聚力分别取f′=0.85,C′=0.65MPa,基岩允许抗压强度取1430KPa。

 

建基面抗滑稳定根据抗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得:

K′= (f′∑W+ C′A)/∑P =(0.85*19778+650*43.12)/13044=3.44>[K′]=3.0,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2)荷载特殊组合

(1)为校核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参照类似工程资料,微、弱风化的花岗岩抗剪断摩擦系数及黏聚力分别取f′=0.85,C′=0.65MPa,基岩允许抗压强度取1430KPa。

建基面抗滑稳定根据抗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得:

K′= (f′∑W+ C′A)/∑P =(0.85*19372+650*43.12)/13984=3.18>[K′]=2.5,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2.5挡水坝段建基面边缘应力计算和强度校核

按照所给基本资料进行挡水坝段建基面边缘应力计算和强度校核,详细写明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

(1)荷载基本组合

(2)为设计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①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抗压强度要求。

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面剪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水平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④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上游边缘主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⑤当不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抗压强度要求。

⑥当不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上游面剪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⑦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水平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⑧当不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上游边缘主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2)荷载基本组合

(1)为校核洪水位情况,其荷载组合为:

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①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抗压强度要求。

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面剪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水平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④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上游边缘主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⑤当不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抗压强度要求。

⑥当不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上游面剪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⑦当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边缘水平正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⑧当不计入扬压力时,建基面上、下游上游边缘主应力分别为: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3)挡水坝段坝体稳定应力计算计算成果

本设计荷载仅分析基本组合

(2)及特殊组合

(1)两种情况,坝体稳定应力计算成果见表四,正常工况考虑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非正常工况不计入扬压力。

表四:

坝体稳定应力计算成果表

挡水坝段建基面处

设计

校核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

3.44

3.18

正常工况下边缘应力

a上游边缘垂直正应力

207.27

104.08

b下游边缘垂直正应力

715.09

794.43

c上游面剪应力

0

0

d下游面剪应力

572.07

635.54

非正常工况下边缘应力

e上游边缘水平正应力

515

537.2

f下游边缘水平正应力

581.28

640.82

g上游边缘主应力

δu1=528.92;δu2=515

δu1=446.52;δu2=537.20

h下游边缘主应力

δd1=1262.97;δd2=145

δd1=1400.70;δd2=15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